作者:不言归
公主远嫁他乡,半生坎坷,在生命的尽头中,她看尽了人世繁华、悲欢离合。她走向雪山,走向了自己的信仰。她以佛法真意,为两个孩子取了名字。
甜美爱笑的女孩名为“琉璃”,内向安静的男孩名为“兰因”。
公主的手点在两个孩子的鼻头,女孩咯咯欢笑,男孩微皱眉头,从名字到性格,都仿佛喻示了这对兄妹的以后。
“若有来世,愿我身如琉璃,净无瑕秽;苦海回身,早悟兰因。”
公主断掉了人世最后的期盼,带着长乐之主遗骨所化的莲花走向了雪山。
忠心耿耿的奶娘带着两个孩子在乱世中奔逃,但她心知凭借自己垂垂老矣的身体根本无法将公主的孩子抚养长大。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奶娘带着公主的绝笔信找到了公主远嫁前的闺中密友,却不是为了托孤,而是为了离开北地这等是非之地,将两个孩子带往中原。
公主的闺中密友听闻噩耗,心中惊恸。她怒骂索济王,帮助奶娘离开北地,并安排了一户好人家收养两个孩子。
这位西叶公主的闺中密友,便是后来推翻索济,与燕皇携手建立大燕的扎西皇后。
看到这里,宋从心是实实在在地懵然了许久,也就是说明月楼主是慕容国主的子侄?这位上清界横空出世的大能竟然才两百多岁?两百多岁的大乘期修士……明月楼主可是货真价实的人类而不是姬既望那种种族自带天赋修为的妖族啊?这些天才还能给普通人留条活路吗?
宋从心摁捺住尖叫的欲望继续往下看,之后的故事与《琉璃传》大同小异。不同之处就在于,《兰因传》中的“青衣”与“花旦”从一开始就在一起。
和活泼开朗、任性娇蛮的琉璃不同,身为兄长的兰因是个寡言少语、乖巧安静的性子。
兄妹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彼此相依为命。但这对双胞胎之间的相处模式十分古怪,不仅没有多少温存,反而处处充斥着争斗之意。
双生子之间容貌相似,琉璃又是天生爱俏、自私自利的性子。她不允许兄长和自己出现在同一个地方,不许兰因穿颜色鲜艳的衣裳。兰因稍有不从,她便大声哭闹,出于不愿与人争斗的心情,兰因便随了琉璃的意,他很少与她出现在同一处地方,也从来不穿艳丽的衣裳。
因此,渐渐的,人们都以为养父母家中只有一个名为“琉璃”的女儿。
对于琉璃这种“霸道”的行为,兰因虽不算逆来顺受,但也发自内心的感到无谓。他本就是不喜热闹的性子,比起穿得像只花蝴蝶一样的四处交友,兰因更喜欢窝在家中看书。他耐得下心来,人也机敏好学,养父母都时常感慨,道他们兄妹二人真是截然不同的性子。
兰因喜爱诗文多过鲜花,喜爱韵律多过华服。
他常穿素色的青衫,连头发都只绾一根缎带或是簪子。
和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人喜爱的琉璃不同,兰因木讷寡言,时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琉璃不喜欢他这个兄长,觉得他性子太淡,不懂争不懂抢。兰因也不怎么喜欢琉璃,他觉得自己这个妹妹像一阵狂风,总会将周围的所有人都卷进自己的节奏里,也不管他人是否愿意。
但无论如何,琉璃与兰因,都是彼此唯一的血亲。
因为是唯一的血亲,因此灾疫到来之时,兰因为琉璃杀了人。即便年岁相差或许不到半个时辰,兰因也知道自己是兄长,自己要保护琉璃。所以他抛下了自己曾经读过的圣贤书,丢掉了自己学过的大道理,他抖着手放火将大棚中那些想吃掉他们的难民全部烧死。琉璃在满腔恨意中拍手叫好时,他却脸色发白地看着将天空烧红的烈火,嘴唇颤抖着,一句话都说不出。
后来,如《琉璃传》中所阐述的那般,兰因与琉璃在颠沛流离中投身了魔窟——红楼。
兰因想尽办法逃离的魔窟鬼窑,在琉璃眼中却是人间锦绣的温柔乡,他们不止一次的争吵,不止一次的推搡。这段故事的描写混乱而又破碎,或许是因为写书的人已经记不清往事了,他能记住的只有心脏被一点点磨损的痛苦,与灵魂逐渐歇斯底里的疯狂。
“你既然能为我杀人,一次与两次又有什么不同?!你说啊!你说啊!”
琉璃吃不了苦,不愿意习武,所以替她杀人的是兰因,是她的兄长。
红楼最红火的花魁,道上最有名的杀手,他们共用同一个名讳——“琉璃”,而不是“兰因”。
兰因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的双生仿佛是前世的孽,今生的业。他捧着她就像捧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分明痛不欲生,但铁块却已经烙进了他的皮肉,镶砌在他的手中。他似乎是恨她的,但又好像放不下她。他读不懂,也从来都无法理解她。
兰因只觉得,这种生活迟早会走到尽头,他会走在琉璃跟前。而琉璃没有他,恐怕也会活得很好很好。
兰因是一直这么想的。
所以,他不明白,为何先走一步、舍下人间眷恋的人不是他,而是琉璃呢?
第218章
红楼最红火的花魁因情私逃,兰因奉命将其尸首带回。
《兰因传》本是一出戏曲,但写书人写到这一段时却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初衷了。
他没有花费大量的笔墨与华丽的辞藻去编写优美的唱词,而是在纸上不停地涂写、删改,最后却只留下一些难以成句的文字。宋从心读得很艰难,她半蒙半猜地往下看,发现这个故事竟然在临近尾声的地方出现了重大的反转。
奉命带回琉璃的兰因已经心有死志,他决定割下那个书生的人头去面见楼主,而后拼死为琉璃挣得一线生机,算他今生最后再护她一次。
最后一次了。他在心里不停地念着,这真的是
最后一次了。
然而,天不遂人愿,兰因终究来迟了一步,被其他的红楼杀手捷足先登。情报传来,道琉璃遭那贪生怕死的书生出卖,已经被红楼虏获。
这一段里,写书人写了一段仿佛走不到尽头的长路。
十分清楚红楼会如何处理叛徒的兰因,在回返本部的那条路上想了很多。在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看似麻木,实际却已经有些绝望了。他安慰自己这样也好,与至亲之人互相磋磨的日子终于到头了;他怒骂琉璃自私自利,为何偏偏在情爱上栽了跟头;他后悔自己没教好她,总是让她肆意妄为,最终把命都给搭上……他想了很多很多,想得嘴角咸涩,想得舌根发苦。
然而,更可怕的噩梦却还在前方等着他。
红楼楼主死了,背叛琉璃的书生死了,就连琉璃自己……也死了。
死得匪夷所思,死得莫名其妙。强大且不可一世的楼主死在一把平平无奇的小刀下,琉璃则死于楼主的掌风。尸体看似完好,实则五脏六腑都被掌力震碎了。兰因觉得不可思议,琉璃或许会天真地以为自己依靠美色与一把小刀便能完成这场刺杀,她若是死于自己的任性与傲慢,兰因并不觉得奇怪,但他觉得奇怪的是,楼主竟然真的就这么死了。
兰因在密室中与两具尸体相对而坐,枯坐了一整晚。
那时的兰因也不过才双十年华,鬓角却已经生出了华发。
兰因想不明白,琉璃为什么要这么做,又为什么能够做到?她即便跑到他面前来哭着喊着要他豁出命去帮她杀死楼主,兰因都不会觉得意外。但琉璃偏偏就不按常理出牌,这个自私自利、贪生怕死的妹妹亲身赴险,和红楼楼主同归于尽了。
兰因等着红楼其他的杀手来围剿自己,但却始终无人来寻;兰因带走了琉璃的尸体掩埋在郊外,期间也无人问津;兰因折返回红楼欲查明此事,却发现一切都如未发生那般风平浪静。
有一双无形的手将那些波涛汹涌的暗流一点点地抚平。
而后,真正的噩梦开始降临。
因为双生子容貌相似,曾经为了配合琉璃的情报探查,兰因也曾在台上假扮过琉璃。回到红楼的兰因欲销毁琉璃的案籍,却不想红楼负责交接任务的掮花客找上了他,将本该属于琉璃的任务派发给了他。
“琉璃已经死了。”兰因这般道。
“你在说什么?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掮花客眼神怪异地看了他一眼,又恍然大悟道,“你又入戏太深,犯疯病了?”
“琉璃是我妹妹,我是兰因。我是男的,我是兰因。”
“你疯了吗?琉璃一直都是男的,一直都是你啊。”
这太过荒诞了。宋从心读到这一段时,后背瞬间爬上一股森然的冷意,她忍不住抚了抚自己的颈项,继续看下去。
故事中的兰因显然也跟她感受到了相似的恐惧。他去见了那些与琉璃交好的人,那些人却都对着他喊琉璃的名。险些被逼疯的兰因不顾一切地前往郊外挖出了琉璃的棺椁,棺椁里的尸体却不翼而飞,只剩一缕兰因的断发与一件血衣。
兰因又去找了那间密室,他找到了红楼楼主的尸体,那具尸体已经重度腐烂,但依旧能看出他死于刀伤,并且是一击毙命。
——红楼楼主死于兰因的刀伤。
那间密室是楼主闭关修炼的场所,猜忌心极重的楼主根本不会让外人知道。密室内有打斗的痕迹,那些痕迹对兰因来说是铭心刻骨的熟悉。红楼楼主为了避免门人背叛自己,传授给底下杀手的武学功法都是残缺不齐的。这些武功心法修炼得越深,距离走火入魔便越进一步。
为了避免走火入魔,兰因舍弃了捷径,转而深入地钻研自己的刀术与剑术。不到万不得已时他绝不会擅动内功心法,但随着红楼楼主越来越忌惮他,交托给他的任务也越来越凶险,兰因在近几次的任务中都曾短暂地失控过。疯狂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兰因已经记不得了,但当他清醒之后,兰因会沉默无言地注视那些尸体或是墙上的痕迹,一遍遍地告诫自己如果疯掉,最终会落得什么结局。
从密室内的打斗痕迹以及楼主身上的伤势来看,楼主是在闭关之时死于兰因之手——标准的红楼杀手的门路,精准,细致,不出手则已,一出手便一击中的。红楼楼主反抗过,但当时他恰好处于突破的紧要时机,被人强行打断突破后妄动内息,这才露出破绽从而毙命。
一切都说得过去,比不通武艺的琉璃凭借一把能藏在怀里的小刀便杀了楼主这件事更为合理。
是走火入魔引起的记忆混乱,还是他的认知出现了问题?
兰因不知道,他感觉自己笼罩在庞大的迷雾里。既然琉璃没有尸体,楼主又死在他的手中,那是否意味着琉璃还活着?只是她没能找到她而已?想到这,兰因又好似找回了一丝喘息的余地,他开始回溯寻找琉璃的轨迹,但越是深入,那个女孩便越像一道虚浮的剪影。
红楼中只有名震一方的花魁“琉璃”,道上的杀手都知道那位美艳的花魁乃是红楼第一的杀手。他杀死了楼主,那他便是新的楼主。借助红楼的势力,兰因查明了自己的身世与过去,他回到已经被灾疫倾覆的故土,好不容易才找出一户人家,问他们是否记得“琉璃”。
“琉璃那孩子啊,命苦咧。她家娘子说孩儿命格显贵,怕压不住,所以取了女儿家的名字,平日也做女儿来养。”
“听说啊,琉璃那孩子是贵人之后……那方势力知道贵人后嗣是个男娃,为了躲避搜捕,这才让那孩子扮作女儿家。”
“兄长?没有。当年那个老妪跪在府门前,许多人都见了。她只抱着一个襁褓,哪来的双生子啊……”
“琉璃”、“琉璃”、“琉璃”……所有人都记得“琉璃”,唯独不记得“兰因”。
书中人察觉到了什么,但已经来不及了。
他猛然回首之时,“琉璃”这个名字已经变成了他挣不脱的罗网、逃不出的中天。
——那时在密室中死去的究竟是琉璃,还是兰因呢?
琉璃消失了,兰因活下来了;但“兰因”消失了,“琉璃”活下来了。
兰因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只要换上锦衣华服,将笑容勾起,“琉璃”便会鲜明无比地浮现在镜子里。与不争不抢、木讷寡言的兰因不同,疯狂掠夺周遭一切养分、不顾一切都要往上攀登的“琉璃”才是最适合这个世界的人。兰因总是执着一些无谓的东西,为那些无形之物的消逝而感到痛苦,但“琉璃”不会。双生的并蒂莲若有一方夺尽了所有的养分,另一方便会枯萎、死去。
这个世界究竟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呢?青年看着镜中身穿华服、眉眼清艳的人影,忽而间低低地笑出了声。
兰因脚底下维系着他与人世那点牵绊的浮冰,就此破碎成了虚幻的光影。
那块名为“琉璃”的烙铁终究还是砌进了他的骨肉里,在他的身上长出了另一张脸。
他背负着她,就像背负着一个无解的诅咒。在以后无比漫长的人生中,他踏上了仙途,将红楼改成了明月楼,他建立了痴绝城,他登上了戏台子。他唱着《琉璃传》,一句句,一声声。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了一双宛如雪洗般清明、令人不禁升起生念的眼眸。]
“琉璃”掌控人心、情报、局势,他相信只要将这些东西都捏在手中,这世上便再没有能超出他的掌控、肆意篡改他记忆与人生的东西。
但当他与那双眼睛对上之时,他突然间便觉得有些无措,他烂熟于心的情报,笃定不会失控的棋局里出现了新的变数。这个变数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轨,扭转了许多无解的死局,她让人相信这世间能有堪称荒唐的奇迹。
她耐心地解开命运之绳上的每一个绳结,走过一段又一段的往事。
与他这个决意持笔成为写书人的人不同,她选择步入局中,成为了戏中人。
那些被她见证的人与故事都落入了她的眼中,融入那片盛大的光明。
他曾经对他人自嘲,自己有这辈子都赢不过那双眼睛的预感。结果,一语成谶。
《兰因传》的最后,几行墨迹尤新的文字稳稳地落于纸上,与先前混乱破碎的语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看着她抓着我的手,将我的曲剧涂抹得乱七八糟,强行改写了局中人的结局。]
[可我却奇怪的并不觉得生气。]
[或许这世间能有一面镜子,照出的不是琉璃,而是兰因。]
所以,他撕下那张从他骨肉中生出的面孔,以自己原有的那张脸,去往她的身边。
第219章
拂雪道君身为上清界炙手可热的新秀,万众敬仰却单身至今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面对明月楼主情真意切的剖心之言,宋从心的注意力却没有放在这上面。她认真思考着故事中的兰因究竟是因为童年时的遭遇导致人格分裂,还是真的有一个名为“琉璃”的双胞胎妹妹?尽管根据明月楼主的自述,兰因才是他原本真正的模样,明月楼主槛花则是因“琉璃”而生的假面。但根据宋从心跟明月楼主的几次接触来看,明月楼主其实不像故事中的琉璃。
槛花此人神秘风流,如雾中花般捉摸不透,但他是上界正道承认的、足以庇佑一方的大能修士。从大夏国慈秘事件中便能看出来,明月楼主的形式作风虽是商人本色,但他并没有视人命如草芥,更没有肆意妄为只图自己痛快。相反,修真界中那些无人管辖的灰色地带是因为明月楼主的出现才有了最基本的秩序与规章。若是这些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任其发展而不加以管制,如今恐怕也不会比混乱的北地好上多少。
即便没有明尘上仙那般光芒万丈,但明月楼主确实是深夜中拂照一方的月亮。
从这方面看来,明月楼主和故事中那个不顾一切也要向上攀登、疯狂汲取所有养分的女孩是不一样的。“明月楼主”的存在更像是兰因在濒临人格解离的情况下吸取了一部分属于琉璃的碎片,最终重塑并且凝聚起来的新人格。
换句话来说,“明月楼主”既不是琉璃,也不是兰因——他是一个成熟强大、已经不会再迷茫于过去的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