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京官之女养家日常 第281章

作者:冰河时代 标签: 穿越重生

  苏家的升迁宴办得周道妥贴,赢得一波口碑,明明苏大郎不在家,也有好个媒人过来做媒,甚至连十五岁的苏三郎也有人提亲,都便苏言礼夫妻挡掉了,一个以不在京城为借口,一个以年纪小挡掉了。

  八月一时,苏言礼就已经去刑部上值,升迁宴后,就要搬到侍郎府。

  侍郎府不是新宅子,除了少些家具,其它都是现成的,只要买些家具打扫好卫生就可以入住。

  苏家忙升迁宴时,赵澜让三泰找人收拾好了侍郎府,还加了不少高档精致的家具,苏言礼知道后要给钱,被赵澜挡掉,“都是淘的老家具,不值什么钱。”

  老家具才值钱呢,苏若锦才不信他的鬼话,不过他非要尽心,那就让他进吧,反正不管是老师,还是岳丈,苏言礼现在都受得住。

  八月十日,苏家便搬去了侍郎府,收拾停当,在新府里过中秋。

第367章 上朝

  大胤朝官员不是每天都上朝,每五天一次,差不多凌晨四点多就要上朝,从宫外到宫内还有很远的距离,最快的代步工具只有马,如果迟到不仅要扣俸禄,还要挨责罚,为避免迟到,上朝的臣子三点就得起床准备,虽然辛苦,也不是所有官员都能参加朝会的,官员上朝品级也有规定,按三省制来说,门下省最低为起居郎,中书省官员的品级必须为起居舍人以上,尚书省在侍郎以上,御史台在御史中丞以上。

  苏言礼现在是刑部侍郎,当然有资格上朝了。

  侍郎府离皇城比以前住的地方近,但离皇宫还是有一段距离的,第一次上朝,苏言礼这一夜基本上没怎么睡,一是紧张兴奋的,二是害怕睡过头,总是起来看沙漏,反正一夜没怎么合眼。

  到三更天时,两口子顶着黑眼圈相视一笑,干脆不睡了,直接起床,为上朝准备。

  外面黑乎乎的,程迎珍亲自为丈夫更衣正帽,一直侍弄到周周正正毫无瑕疵才说道,“官人,你坐着不要动,我让厨房把早饭端过来。”

  她刚要往外走,苏若锦已到厢房门口,“爹,娘,你们起啦。”

  “阿锦,你怎么起这么早?”

  女儿可是出了名的爱睡懒觉,竟然起这么早,真是让苏言礼两口又惊又喜,好像有了主心骨一般。

  苏若锦笑道,“守值的婆子见你们房间的灯一夜未熄,我就知道爹娘紧张会早起。”

  还真被女儿说中了,都是四十出头的人了,苏言礼两口子有些不好意思。

  苏若锦让春晓把早饭端进来,“爹,不是小笼包子就是炒面,没什么汤水,吃得下吧?”

  “吃得下。”

  第一次上朝,以防如厕,女儿考虑的很周全,苏言礼怕来不及,囫囵吞枣的吃了几口,“我要赶快,范大人说在宫门口等你。”

  苏三郎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什么事都有爹娘兄妹顶着,所以他们仍在呼呼大睡,只有程迎珍与苏若锦带着丫头婆子送苏言礼到门口。

  书同带着马车夫已经候在大门口了,他看到苏言礼,高兴的龇着牙,“大人,托你的福,咱也有机会到宫门口停马车了。”

  这是他们此生第一次光明正大的停靠在离皇宫最近的地方。

  苏若锦也乐,拱手笑道,“祝苏大人官途坦荡、事事顺遂。”

  苏言礼也朝天拱了拱手,笑容满面:“托我女儿吉言,一切如意。”

  苏若锦给他爹揭开骄帘,“苏大人,请上骄——”

  苏言礼仰头大笑,笑声飘荡在凉意微黑的凌晨,“哈哈……”意气风发的上了马车。

  他是个读书人,在国子监时,浑身上下一股子文弱书生气,而此刻在岁月磋磨之下,已然一身沉似深渊、稳如泰山的镇定。

  程迎珍看着远处的马车感慨道,“阿锦,你爹越来越成熟稳重,越来越厉害,我……”

  苏若锦看到了娘的担心,连忙伸手过来握住她因早起浸染凉意的双手,“娘,你这个当家主母也一样越来越得心应手,一样厉害。”

  程迎珍看向女儿,她满眼都是赞赏与鼓励。

  “阿锦……”

  有女若此,她心满意足,伸手抱住她,“真舍不得你嫁人。”

  “那我就不嫁。”

  程迎珍嗔女儿,“说什么胡话。”

  “不是娘说舍不得嘛!”

  “你这孩子……”舍不得归舍不得,嫁也得嫁啊!程迎珍也被自已自相矛盾的话搞笑了,“走吧,咱们回去睡个回笼睡。”

  “不担心爹了?”

  “你爹才不会让我们担心。”

  “嘿嘿……等爹回来我告诉爹……”

  ……

  母女二人一面逗嘴,一面手拉手欢喜的回到府里。

  东方,天空渐亮,又是新的一天。

第368章 新官遇拦1

  今年中秋是苏家重回京城的第一个中秋节,也是苏若锦出嫁前在娘家过的最后一个中秋,意义不同,无论哪个,苏家人都很重视。

  但有上朝资格的苏大人得进宫与皇帝一起过节,一直等到十点多苏言礼才回来,一家人一起拜了月,吃了月饼果子。

  中秋节后,苏言礼在刑部上班,早出晚归,开始他刑部侍郎的职业生涯。

  眼看就要到婚期,苏若锦也安心的待在家里准备成婚的各项事宜,来到大胤朝十八年,从京城小京官之女到知府千金,再到侍郎家小娘子,她从未停止学习,再加上赵澜给的人手,她都没感觉怎么忙,就把嫁妆、成婚宴席等事宜搞定了。

  程迎珍感觉有些不真实,“阿锦,会不会是娘没操办过儿女婚事,所以漏了很多东西?”

  “不会。”苏若锦很肯定的说道,“就算你忘了漏了,小郡王派过来的老嬷嬷,她们可是专业的,娘不相信自己,总该相信她们吧。”

  赵澜心仪苏若锦很久,两人又早早订亲,知道苏言礼外放,就怕到时成婚各事紧张,所以早早的,赵澜不仅把男方那边的各项事准备好,就连女方家要准备的也准备好了,再加上苏若锦来自现代,擅长把琐碎的事统筹化,而不是像慢生活的古代人喜欢把统筹的事情碎片化今天搞一点,明天弄一点,搞得好像天天有事做很忙的样子。

  “这……”程迎珍还是觉得太闲了。

  苏若锦搂住娘的脖子:“娘,咱们从淞江回来,好不容易爹的差事稳定下来,正好休息休息。”

  “可……你成婚是大事,我什么也不忙,总觉得……”好像不重视女儿一般。

  苏若锦赶紧摇头,“娘,女儿就要出嫁了,你每天与我说说话聊聊天就是最好的陪伴。”

  也是,女儿就要嫁人了,以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就再也不能像现在一样依偎在她身边撒娇了。

  苏三郎、苏四郎两兄弟到国子监上学,家里还有个苏小妹,她见阿姐搂着娘,也跑过来要抱。

  丁氏坐在边上,看女儿与两孙女母子情深,她也感觉幸福,想当年,她被女儿女婿从伯府救出来时心如死灰的样子,眨眼之间,十多年过去了。

  没想到也能过上富足安宁的生活,真好!

  不知不觉八月过去了,到了九月,天气转凉,程迎珍给苏言礼做了厚夹衣,“阿锦找人弄羊毛,说要给你织围脖毛衣毛裤。”

  苏言礼这几天兴致不高,听了妻子的话,提醒了句,“阿锦给我做的鸭鹅绒马夹穿了好几年,马上天冷了,估计不大暖和,要是有鸭鹅绒,再帮我做个小马甲。”

  “行,我寻寻鸭鹅绒。”苏家人都有穿,虽小,却很暖和。

  放下筷子,苏言礼擦了嘴,准备出门上值,看到女儿从回廊那头走过来,“阿锦……”

  天气冷了,苏言礼上值早,孩子们有时晚起一点就碰不到面了。

  再有一个月苏若锦就要出嫁了,所以她也不睡懒觉了,每天早点起,过来跟父母聚聚。

  “爹,今天天气冷嗖嗖的,让书同叔给你带件披风。”

  书同已经待在回廊里,“二娘子放心,我都带着呢。”

  苏言礼也叮嘱,“没事多陪陪你娘。”

  “好咧。”苏若锦一脸笑意,但看到他爹虽然一样温和,脸上的笑意却有些淡,朝四周扫了眼,趁他爹转身之际,迅速挪到书同叔边上,小声问道,“这两天我爹遇到什么事了吗?”

  如果是公事上,刑部可是六部之一,他一个小厮估计不知道,苏若锦问的是他爹在上下级关系上,怕有人欺生。

  结果书同低声回道:“前两天有老媪跪拦大人马车,要给儿子申冤。”

  苏若锦一惊:“还有这事?”

  前面有讲道,大胤朝刑部主要负责复核大理寺所判案件,御史台掌管监察文武百官。但也可参与冤案大案的审理。因此形成了大理寺的主管审判,刑部主管复核,御史台主管监察的司法审判制度。

  老太太跪到新晋侍郎苏大人面前,说明她儿子的案子已经被大理寺审过了,算是定案了。

  “那我爹有说刑部复……”

  “咳咳……”苏言礼在前面清嗓子。

  书同见大人不让讲,在追上去之前小声说了句,“邢部的人知道老媪拦大人,昨天已经把案子让大人复审了。”说完就跑到苏言礼前面去了。

  苏言礼叹口气,停住脚步,转身对女儿道,“你马上就要成婚了,就一起普通案子,跟在淞江府遇到的差不多,我能处理。”

  “加油,爹。”

  苏言礼不想拿这些事忧烦女儿,“好好备嫁,做个最美的新娘。”

  “是,爹。”

  “你这孩子……”也不知道羞的,苏言礼宠溺一笑,“好好备嫁,爹上值了。”

  “是,爹。”

  苏若锦嘻嘻哈哈送他上值。

  没想到晚上,程迎珍母子几个等苏言礼下值一起吃晚饭,一直等到月上中天,苏言礼才回来。

  带着一身疲惫,身后跟着赵澜。

  程迎珍母子几人不想让苏言礼在劳烦公务之时还要担心他们,赶紧拿碗摆筷,让二人先吃晚饭。

  一直到晚饭吃过,进了书房缓了小半天,苏言礼才在赵澜等人面前把遇到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

  正如苏言礼所说,就是个普通的民间刑事案件:一条巷子里,王三抢女干李四的妻子,证据确凿,抓捕归案,杀人偿命,但是王三的母亲不承认儿子杀人。

  “他老母亲拦过上任侍郎,现在又来拦我。”

  确实就是件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案子,这种案子苏言礼在淞江府任知府时判过很多,没什么难的,只要证据确凿,就是板上钉丁的案子。

  现在案子的关键点在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太太已经‘撞死’过一次,现在又来‘撞’,她产生的舆论已经超过了案件本身。

  想了想,苏若锦还是忍不住提出疑问,“爹,这种案子按理说,现场、证人、罪证、犯人口供等都确凿,就算老太太要撞死,朝庭也不可能随意更改判决,难道中间有什么变故?”

  “有。”苏言礼回道,“犯人是跑出房间后,被邻居看到身上有血抓捕的,关进大理寺第一次审时,他说自己杀了人,还按了手印,有犯罪凶器剪刀、有现场,又有邻居作证,这么简单的一个案子大理寺以为可以结案了,就允许家人来探监,犯人的娘看过犯人后,犯人就翻供,不承认自己杀人,非说当时自己害怕慌乱所以才糊里糊涂以为自己杀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