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31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美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刘大娘子一听就了然,还很是生气:“人家和你无缘无故的,平白无故的说个商家子,也实在是太唐突了。放心,此事我帮你说和。”

  “您这般说,那可就太好了。”锦娘自然也奉上几色时兴缎子。

  从韩中书府上出来,锦娘和方妈妈一起上马车,方妈妈道:“娘子,您说这刘大娘子会替咱们转圜好么?”

  锦娘摇头:“我只做个样子,她若收了我的礼,明面上大家保持好就行。更何况,通判和判官都是初来乍到的,也不会随时欺负人。”

  “您真的不担心么?”方妈妈还是担心,这官员升迁,上下都要打点好,就是这个意思。三年一勘磨,要的便是上官的考评。

  锦娘道:“送也不能胡乱送,现下咱们送了,到了明年就养大了她们的胃口,越要就越多。如今我先托了刘大娘子说和,若是大家亲近便罢了,若是她们一心为难,我再和郎君商量对策。”

  又说刘大娘子这边应承了锦娘的请求,自然愿意卖这个人情。且不说韩效和蒋羡多年的关系,就说蒋羡之母和她也是亲戚,便是那魏锦娘和本地魏家也是一家子。

  得亏这夏夫人和通判夫人是两个棒槌,否则她还不好施恩呢。

  刘大娘子很快把通判夫人找过来,那通判夫人比夏夫人要精明太多了,只听刘大娘子道:“这蒋推官家原本就和我们家里是世交,你们相处的如何啊?”

  通判夫人还不知晓有这一层呢,一听这话音,就道:“相处的好,很好。”

  “嗯,这就好。多的我也不说了,他家娘子是出自本地豪族魏家的,魏家老相公虽然走了,可小魏大人也是做着三品的转运使。咱们都在大名府做官,少不得与魏家、甄家、张家这些大族打交道,这些人可是一个都得罪不起。”刘大娘子抬了抬手,示意请她吃茶。

  通判夫人听的诚惶诚恐,心中怪那夏花子胡乱搞,得罪了人。

  敲打了一番,刘大娘子又笑道:“看我说的都忘了,魏娘子还有几匹上等的锦绸,我替她作主送给你了,日后大家走动起来,就熟悉了。”

  通判夫人讷讷应是。

  此事解决,通判夫人虽然还和夏夫人交好,但是对锦娘面上还是正常的。

  这便是锦娘要的结果,至于夏夫人这里,锦娘正听蓝氏抱怨:“我陪着她把整个大名府都逛遍了,每一样都嫌贵,最后饿着肚子回来的,什么都没买。”

  “日后你不理会她就行了,你还不知道吧,夏判官底下的小吏和衙属都在抱怨呢。”锦娘吹了吹茶,摇摇头。

  蓝氏努努嘴:“咱们这些属官夫人可真难做。”

  锦娘也是赞同这句话,官位低,成日怕得罪这个得罪那个。蓝氏比她还惨点,当然曾经锦娘她们在吴县也是这么熬过来的,所以遇到钱娘子那般好的上官夫人,真是可遇不可求的。

  二人抱怨了几句,夏夫人不知晓这些,她自以为和通判夫人抱团,不曾想魏家的堂会,通判夫人却主动和锦娘招呼,锦娘也领着她过去跟魏夫人说话,唯独夏夫人孤零零的,竟无人理会。

  夏夫人又巴巴的凑过来锦娘她们这一桌,还堆着笑脸,锦娘可不会真心接纳她。只同刘大娘子和通判夫人说话,蓝氏也在一旁凑趣,竟然都不理会她了。

  这也是她自己找的,本来大家都相安无事,可你若是闹事,我也不怕。她能和通判娘子说和,到底通判娘子面子情还有几分,这夏夫人却是不可理喻。

  小人畏威不畏德,从当年包娘子对田娘子这般,就能体会到了。

  堂会听完,锦娘回到家中,却听闻夏夫人后脚追上门来。锦娘本欲回家,却让人把车往甄家门口一停,下马车时还惊讶道:“您怎么来了?我这会子准备去甄家呢。”

  夏夫人笑道:“我找你肯定是有事啊。”

  “我已经和甄家约好了,这可不好意思了。”锦娘说完就离开了。

  只要和她说话就会被编排,今日通判夫人可是和她说开了,这个夏夫人真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人。

  夏夫人往回走,还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以前她这招算是百试百灵,没有不屈服的,这次怎么失灵了?

  她不知晓锦娘来大名府两年不是白来的,没点手段怎么立足呢。

  却说次日,夏夫人又要过来,却听到门房说韩中书夫妻过来用膳,她才知道原来本府府尹竟然和蒋家关系这么好,若是蒋家在府尹面前说了些什么,她可是完蛋了。

  然而,锦娘并不会手软,她正跟刘大娘子抱怨道:“这夏判官不知是不是受了人家的请托,一个明显错漏百出的案子,却兜揽住了。下面的小吏们,纷纷告状,我家郎君怎么可能在上面签文。”

  “保准是她包揽诉讼了。”刘大娘子对这种事情门儿清。

  锦娘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上有监司,下有府尹大人,怎么有人敢呢?我都想不明白。”

  这次用饭,男人们在一桌吃,女人们在旁边一桌吃着,韩效原本没什么食欲的,见锦娘吃了一大块红烧肉,他竟然又有食欲了。

  大抵因为这个原因,每次韩效过来蒋家,都吃的很好,刘大娘子也愿意过来,况且吃完饭后,二人还能在一起画花样子,她以前在闺中的时候就爱画花,不曾想锦娘除了会做衣裳,丹青亦是不错。

  再有一日,甄二郎回来了,锦娘还引荐窦媛给刘大娘子认识,这不认识倒好,一认识,她两家还定了娃娃亲。

  洛姐儿说亲给韩效的长子,窦媛自然又请锦娘做全福人。

  锦娘倒是认真道:“怎么你们两家这般快就定下亲事了?”

  “表嫂,我实话跟你说,这韩中书年纪轻轻便是大名府的府尹,他老丈人是刘计相。我们家里虽然公公还在做官,但到了这个年纪,能三品致仕已然不错。再者,韩家大哥儿生的漂亮,刘大娘子十分贤惠,我们得早些定下来,日后万一甄家不济,有这样一门好亲事,我洛姐儿迟早是官夫人。”在窦媛看来,即便韩家大哥儿读书不成,恩荫也是官儿啊。

  她还劝起锦娘:“表嫂,其实筠姐儿虽然还小,但你也可以先物色着,总不能等到那个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好儿郎吧。”

  锦娘突然想起一句话,好男人通常都不会在婚恋市场上流通的。

  冬日的第一场雪下下来了,罗大就是在这个时候过来的,他除了带赁钱过来,便是带着蒋晏的信来的。这些信是给蒋羡的,锦娘就先没有拆封,只是今年送来的钱少了些。

  罗大叹道:“金梁桥的钱庄没有开下去,中途赁了两个月才赁给了一家卖头花假髻的,只肯出二十八贯。再有您那里的铺子,那绸缎庄的东家转让给自家堂侄,只肯出二十贯,故而一共便只有五百七十六两,现下加上庄子上二百亩的赁钱,也不过一百七十六贯,便只有七百多贯拿来了。”

  锦娘心想看来多置产还是很有必要的,没想到汴京今年只送了这么些钱来,她倒也没有太失望,只是道:“麻烦你了。”

  罗大不敢再像往年那般恣意了,毕竟今年的银钱也着实少了。

  然而她倒是带来个好消息,蒋羡看着蒋晏的信对锦娘道:“大哥说宣哥儿和邬家结亲,已经把我举荐给了邬家还有集贤相跟前,不出意外,我可能是要调动回京了。”

  “这可真是太好了。”锦娘道。

  她又和蒋羡商量让罗大带些东西回去给蒋晏做节礼,蒋羡自然是同意。

  只不过夫妻二人看着今年汴京送来的银子,觉得也实在是太少了,还好塌房送来一千二百两,吴县陆陆续续送了八百两来,锦娘才松了一口气。

  “娘子,咱们家若是回去,能不能买得起大宅子啊?”蒋羡最担心的是这件事情,尤其是看到妻子皱眉。

  毕竟地方上,韩效和他通家之好,不会给他差评,上头疏通了关系,他便没有后顾之忧了,唯独担心的就是这件事情。

  锦娘心里算了算,差不多八千八百多两,若是日后把这座宅子卖了,差不多九千多两,倒也够了。

  但她对蒋羡道:“先别想这么远,等尘埃落定再说。”

  虽说蒋晏人还不错,简直是温良恭俭让的典型,但是有邬娘子的前车之鉴,要知道集贤相的儿媳妇是许氏的堂姐,许氏会愿意么?

第115章

  今年送银钱的人, 锦娘都吩咐他们明年就先不必过来大名府了,等日后另外择了地方再说。范庄头年纪大了,锦娘让他日后也让他儿子历练一二, 至于姚掌柜, 每次过来他还能贩卖些生丝赚一笔钱,锦娘也就没说什么了。

  到底问题还是在蒋羡的升迁了,这一只靴子没落下来, 心底总是事儿。

  蒋羡见到锦娘比他还紧张, 倒是笑了:“快不必紧张,你和魏夫人交好, 前几日我碰到七郎的哥哥魏家大郎君,他可是和我说了半天话呢。”

  “你是说……”锦娘欣喜。

  蒋羡点头:“就是你想的这样, 魏大人愿意做我的举主, 咱们两家如今是亲戚, 他的亲家正是大学士范振。”

  锦娘这才松了一口气:“如此就好。”

  双管齐下,东边不亮还有西边能亮。

  蒋羡看妻子整个人都舒展了,心下感动:“娘子, 倒是你上次跟我说开始物色女婿的事情, 有没有什么人选?”

  他是想说这件事情岔开话题。

  锦娘却道:“我看来看去,唯一觉得不错的,只有魏七郎。可是他家门第高,咱们女儿也未必要高攀,还是回京再说吧。”

  “那好, 咱们若是能回京, 比什么都强。”蒋羡顺着锦娘的话道。

  锦娘摇头:“其实我觉得还有个原因是咱们做的都是属官,这自古以来和人打交道是最累的,若是做正印官可能还好点。”

  闻言, 蒋羡也觉得有道理。

  就像她们夫妇,以前单门独户的过日子,处处自己当家作主,就是比那些一大家子人住在一处的要自由自在很多。

  不过,蒋羡很奇怪:“上回我请韩子能上门单独吃饭,他却吃不下去,怎么同样是吃橘香做的菜?那日他就吃下去呢?”

  锦娘哪里知晓,连忙摇头。

  蒋羡素来在旁的地方还好,唯独和人打交道,他是有些心得的。因此,他再约了一次,发现韩效吃东西的顺序和妻子竟然一模一样的,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他首先第一个怀疑的是不是韩效对妻子有好感,但很快否认了,应该不是。他还没死呢?哪里能这般明目张胆。

  故而,他在饭桌上观察妻子吃饭时的样子,她虽然吃的算不得多,但是吃相很好,津津有味却又不粗俗。这也是他每次都愿意下厨的缘故,因为她吃的太香了,也完全不挑嘴,茄子还能吃几条。

  他有些明白了,于是不动声色和锦娘商量买个丫头送给韩效。

  锦娘却坚决不同意:“这不好。”

  “你想到哪里去了,我是买个吃饭吃的很香的胖丫头送过去,让韩子能看着她吃饭,也能够吃饱饭。”蒋羡如是道。

  锦娘挠了挠后脑勺:“还能这样么?”

  这不就是现代的吃播么?

  蒋羡一看锦娘就是个生手,连忙道:“放心,我送去的人保管有用。”

  有些事情锦娘很擅长,比如如何理财,比如稳中求上,可是这种事情她就不擅长了。

  “这些旁门左道的我知道怎么做。”蒋羡倒是不在意的道。

  本来他向往的就是娘子的正直阳光,一个人不靠任何巧取豪夺,竟然能赚这么一大笔钱,简直就是奇迹。

  有些事情他去做就好。

  这个胖丫鬟送去一旬之后,刘大娘子亲自登门道谢:“因为这个丫头,我家官人每日多吃一碗饭,这可太好了。”

  “快别谢我,都是外子想出来的。他是真的关心中书大人的身体,才如此作想。”锦娘道。

  刘大娘子自从嫁给韩效,一切都变得顺利许多,她再也不是那个被人称作刑克爹娘之人。只盼着丈夫官途亨通,平安顺遂,就比什么都强。

  锦娘听刘大娘子的说法,也是觉得每个人因为自身处境,所追求的东西都不同。

  似刘大娘子这般身份高贵,却有个刑克父母的命,常年寄人篱下,她要的只是家庭和睦,不会让人觉得她是不详之人就很开心了。或者似窦媛那般,因为爹娘感情不睦,哥哥不懂事,故而她追求地位,追求权力,只要和丈夫相敬如宾就好。

  而对于锦娘这样底层爬上来的人而言,常年漂泊,没有人托底。所以很难松弛,非常容易就焦虑了。其实她不在意外放,但是不知道何去何从,就非常紧绷。

  骨子里带来的,都很难改变。

  年过完,蒋羡在韩效的支持下,也是捣了一个贼窝子,又策反了一群人,算得上功绩显赫。不过,蒋羡有一位在大名府本地雇的傔从不幸被人射死,锦娘忙拿了一百两出来安顿他的家人,又让陈小郎帮忙料理了后事。

  知晓他妻照顾三个孩子不容易,锦娘还特地拣了两件冬袄,两件夹袄还有一箱子适合孩子们穿的袄褂以及米面粮食过去。

  “他是新收的,原本好赌,好容易戒了赌,准备多攒些功劳,到时候拿回去养活妻小,没想到就这般去了。人生真是奇怪,他曾经烂赌时,常常被催赌债的人追杀反而无事,真正改过自新了,却又这般。”蒋羡也是很感慨。

  锦娘也是道:“人生真是无常,日后你愈发也要保重好自己。”

  “嗯。”蒋羡重重点头。

  ……

  到了阳春三月,天气并没有变好,反而因为闰月,倒春寒来临。锦娘又因为甄老夫人不舒服去甄家探望过几次,以至于吹了几天的风,结果左边太阳穴上的头骨发疼,她就断然不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