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丽丝爱吃糖
六六小宝贝虽然还未满月,但和刚出生的时候也比,模样可以说是脱胎换骨,让王珊直嚷嚷“六六弟弟被人给换走了”,惹得家里的大人笑得不行。
六六的眼睛长得像妈妈,眼型圆润饱满,眼神干净清澈,显得娇憨可爱。他的鼻子却像爸爸,鼻梁高高的,特别挺拔。蜕皮之后,皮肤变得白白嫩嫩,像奶豆腐似的,软软的,叫人不敢用力触碰。
六六是一个很省心的宝宝,大部分的时候,他都在安静的睡觉,经常露出浅浅的微笑。饿了、尿了也是浅浅的嚎上几嗓子,喂点奶、换块尿布,就好了。
小宝贝一看就是平常被照顾的很精心。
林平也不例外,她的脸色红润,精神头也很足。因为是六月天,她没有一直待在房间里,反而在没有风的时候下楼散散步,走动一下,从内到外散发着一股蓬勃的生气。
一大早楼下传来热闹的响动,林平从阳台上往下看,发现小区的物业管理人员正在往树上挂灯笼。
“是不是快七一了?”
杨父正在抱着醒来的六六在客厅里溜达,听到儿媳妇的问话立马回答:“那可不?现在街上可热闹啦!”
一九九七年的七月一日啊,全中国的人都在期盼这一天的到来。
鹏城人民更甚。
所有的街道被清理得干净整洁,城中村也开始整顿,力求不影响鹏城市的市容市貌。
马路两旁的树上都挂上了红灯笼,广场上堆满了开得热烈的鲜花,五彩的气球挂着“庆回归”的条幅飘扬在城市上空。
小区里也张灯结彩,修剪绿化,摆上鲜花,喜迎回归。
整座城市装扮一新就为迎接七月一日的到来。
不仅如此,“港城回归”也时时影响着鹏居民生活。
林秋报刊亭里每日卖的报纸,几乎所有报刊的头条都是和“港城回归”息息相关,连带着最近报纸的销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林庭和房东他们那一伙人,无论是去吃早茶还是去钓鱼,谈论的话题也是三句不离“回归”。
就连周清出去买菜,发现市场门口的横幅上也写着:喜迎港城回归,所有食材一律八八折。
而整个家里对于“港城回归”感受最深的却是王珊。
先是参加了宝安区举办的“庆回归”学前班合唱比赛,后来又和几个同学一起被选为幼儿代表,一起到口岸那边,欢送解放军驻港部队。
王珊之所以能被选上,一方面模样可爱,整体素质优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她的籍贯,老师特意从班上挑了不同籍贯的同学,想让他们代表中国所有的省份去见证这一伟大历史时刻。
得知这一消息后,林秋他们家直接沸腾了。
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呀!
林庭立马在酒店里请了两桌,当着亲朋好友的面,公布了这一好消息,获得一众艳羡。
王修仁则哆哆嗦嗦地点燃一炷香,虔诚地敬谢天老爷,告慰祖宗先灵。
而当事人王珊则无暇看家里的热闹,每日被老师拉过去排练演习。
终于,时间来到了1997年6月30日。
这一天白天,鹏城所有的居民几乎都手拿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自发的涌上街头,他们高唱着国歌,尽情地欢笑,用力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感受着洗刷耻辱后的骄傲与自豪。
到了晚上,鹏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丝丝细雨,不能阻挡满腔热血的爱国之心。
王修仁和林秋跟随着数十万鹏城市民涌上街头,他们高唱着“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他们呐喊着“港城是中国的领土”,他们满怀希望,他们在载歌载舞,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港城回归的期盼和对祖国的热爱。
当解放军驻港部队的车队缓缓驶过街道,马路两旁的人们不由自主地挥动着手上的旗帜、气球和鲜花。
许多人的眼里噙满的泪水,欢呼雀跃,目送眼神坚毅的部队官兵随着车队进入港城。
皇岗口岸、沙头角口岸、妈湾港口,随处可见的“热烈欢送驻港部队进驻香港”的条幅无一不在宣告着这一喜悦的消息——港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林庭和周清老俩口年纪大了,怕被挤到,所以没去街头,待在家里看电视报道。
他们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隔着屏幕感受着那一份热闹与喜悦。
同时希望能够看到外孙女的身影,毕竟能够被选上幼儿代表参加欢送仪式可是非常光荣的!
当然,如果能被拍到,在电视上播放那就更好啦!
“老头子,那是不是珊珊?”
周清指着一群拿着鲜花挥舞的孩子凑近电视,王珊显然站在第一排。
“可不是嘛!”林庭赶紧凑过去,“唉,怎么画面就没有了呢?多拍几秒嘛,小孩子多可爱啊!”
周清同样抱怨出声,“就两三秒钟!我还没看清楚呢!”
等到窗外雨声变大,电视上的画面显现出解放军驻港部队的车队在瓢泼大雨中路过深南路的画面时,林庭感叹道:
“老天爷有眼,这是在替我们国家洗刷掉这百年的耻辱啊!只可惜邓老没有看到啊,唉……”
“是啊,可惜了。歌里唱的好啊,毛主席让我们当家做主站起来,邓老让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我们走大运,撞上这样的好时代啊!”周清也跟着说道。
“想想我们之前过的苦日子,再看看现在,那是做梦都不敢想啊!”
“唉,别想了,赶紧煮些姜汤,秋秋、修仁肯定被淋得通透,搞不好珊珊也被淋到了!”林庭怕一家三口感冒连忙提醒道。
周清忙不迭地跑去厨房,口里还念着:“我得动作快点,我还等着看交接仪式呢!”
不多久,从头到脚淌着水的夫妻跑进家门,脸上的兴奋没有散去,流过泪的眼睛亮晶晶的。
来不及多说什么,一人被灌进一碗熬的浓浓的姜汤,然后被推去洗漱。
等老师把王珊送回来时,一家人又赶紧伺候着衣服打湿的大宝贝洗了澡,再听她绘声绘色的描述。
“我们学前班的小朋友站在最前面,我个子没有黄欣欣高,所以站在第一排。”王珊兴高采烈的比划。
“老师让我们拿着鲜花,当看到解放军叔叔后,我就用力挥舞,解放军叔叔还冲我笑!”
“后面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还唱了国歌,我也跟着唱了!”王珊骄傲得挺起胸膛。
“珊珊真厉害!我和你外婆还在电视上看到你啦!”
林庭的话让王珊更加兴奋,“真的吗?真的吗?”
“是真的,不过画面太快了,不到三秒钟就换了!”周清对此一直觉得遗憾。
“能上电视就已经不错了,这么多人呢!”林秋安慰道。
“那倒是!”
“快看,交接仪式快开始了!”
随着一脸刚毅的解放军同志说出那句:“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后,林秋一家全体起立。
等到零点,国歌奏起,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一家五口跟着一齐唱到: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第126章 黑社会
当五星红旗飘扬在港城的上空,从此梦想照进了现实,鹏城添上了许多港城元素。
一批批港人纷纷来到鹏城,或洽谈生意,或享受生活。
而在周末或者节假日,鹏城的小年轻们更是相互约着结伴过境,去港城逛街扫货。
电视频道也开始热衷于播放TVB电视剧,《大时代》、《刑事侦缉档案》、《鉴证实录》……
荧幕上的港城令人心驰神往,港城人在中环写字楼,或穿着裙子、踩着高跟,或西装革履、打着领带,步履匆匆地上下班。Madame和阿Sir都很干练,住的不是现代简约的公寓就是位于半山的豪宅别墅。
林秋一家几乎都沉醉于港剧的魅力之中,无法自拔。
林秋的报刊亭多了些港城的画报和娱乐八卦杂志,前面的货柜里摆上了任贤齐、王菲、四大天王等香港著名歌星的磁带,让小小的报刊亭多一大批年轻的顾客。
港剧对于老俩口的影响只体现在吃饭和穿衣上面。
外出吃饭不再拘泥于中餐厅,也开始尝试西餐,购买的衣服颜色不再深沉,款式也更加时尚。
林庭还特意给自己挑了一顶深咖色的鸭舌帽,周清也给自己买了一条银灰色的丝巾。
老俩口利用周末经常带着王珊到处逛公园,连开放没多久的莲花公园也被他们打卡了。
要说对港剧最为痴迷的,当属王修仁。
每天下班回到家就是打开电视,晚上也不加班了,也不和赵大龙几个晚上出去聚了,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就不再动了,连洗澡都让人催。
林秋说了他几次,他还有点不耐烦地小声嘟囔:“我现在不抽烟、不喝酒,就爱看电视,你还要说我!”
看着一脸委屈的王修仁,林秋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谁不让你看电视了?这不是让你赶紧把澡洗了,早点睡觉嘛!”
“你先去睡,我看完这一集就去洗澡!”
说完靠着沙发,聚精会神地盯着沙发。
看电视入迷就算了,他跟阿兴两个人不知道走的哪个朋友的路子,一人花了一千多往家里搬了一台VCD,附带了不知道从哪里买来的十多张光碟。
于是乎,成龙的《一个好人》、周星驰的《97家有喜事》郑伊健的《古惑仔系列》等登上了林秋家的电视。
由于受到了古惑仔穿衣风格的影响,王修仁不知道什么时候给自己添了一件花衬衫、一件皮夹克还有一副墨镜。
时不时在家里装扮上,坐在沙发上装深沉或者倚靠在门边耍酷。
老俩口像看洋相一样纵容他耍宝,王珊则捧场地冲着她爸爸大叫“爸爸,好酷!”
面对王修仁突如其来的中二病,林秋只觉得脑壳疼。
好在,王修仁的中二病只在家里犯。
电视机里传出任贤齐深情的嗓音:“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
今天在家休息的王修仁特意在黑色背心上套上一件花衬衫,又找出墨镜,别在头上。
他一边拖着地,一边跟随歌声扭动几下,看起来有一种不伦不类的诡异感。
“叮叮叮叮叮……”
家里的电话响了,王修仁把拖把放到一边,接起电话。
电话是王珊的马老师打过来的,“王珊家长,我是王珊的班主任,你现在能过来一趟学校吗?”
王珊从托儿所读到一年级了,这还是老师第一次有事找家长。
王修仁担心女儿出了什么事儿,焦急的问道:“马老师你好!我是王珊爸爸,请问出了什么事儿?是不是王珊身体不舒服了?”
马老师手里握着电话,看了一眼窗户边上贴墙站着的王珊,眼睛哭的红红的,鼻子还一怂一怂的,看起来很是可怜。
“她跟另一个同学打架了,把人家的鼻子打得出血了。”
上一篇:快穿:每次都穿成渣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