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丽丝爱吃糖
“这还是我第一次这么正式的过生日!”王修仁回过神来。
王修仁以前过生日,家里忙着准备过年的事宜,几乎没人会特别关注。其他几个兄弟生日那天,李秀英会特意煮个鸡蛋表示重视,到他生日,不仅没有鸡蛋,李秀英还回来上一句:“反正过年有那么多吃的,就不要再浪费一个鸡蛋了!”
和林秋结婚后,头一年两人没那么熟,所以也记不起生日的事,第二年生了珊珊,忙着孩子忙着过年,也没有人特意去提起生日这事。
林秋察觉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悲伤,把珊珊抱起放到他怀里,“珊珊,亲亲爸爸。”
王珊嘟起小嘴巴,凑到爸爸脸边,“mua”的亲了一下。
王修仁一手搂紧女儿,一手揽住林秋,下巴靠在她的头顶,不掺杂任何旖旎地说道:“我觉得我运气特别好,娶到了你了,你还给我生了一个这么好的女儿。”
“说这些干什么?”林秋有些不自然地抿了抿唇,“我去把东西放下,你快把蛋糕给切了,不然等一下奶油就化了!”
林秋去厨房放好东西,王修仁把女儿放下,把蛋糕切成三份,把最大的那份递给了女儿去。
“奶油有些花化了!”林秋接住王修仁递过的蛋糕。
“还是很好吃的!”王修仁叉起一块蛋糕送到嘴里,“就是贵!”
一点点大的东西,卖得比肉还贵!
王珊则是小口小口的吃着,心里把奶油蛋糕升级为全世界最好吃的东西。
这边一家三口脉脉温情地吃着蛋糕,远在湘省的两家人也在说着他们。
“不知道秋秋他们今日有没有好好准备年夜饭?”周清一边麻花一边念叨,“这麻花她们两娘女是尝不到味了!”
“你就放心吧,我姐他们肯定会准备很多好吃的!”林平穿着林秋寄回去的黄色呢子衣在在一边烧火。
“我哪能放心?一大家子就你姐三个没在家里,鹏城这么远,也不知道他们究竟过得怎么样?”
林庭看着又开始忧心的堂客赶忙安慰道:“秋秋他们肯定过得好!你看她还托小赵给我们寄了衣服和钱。小赵也讲了,秋秋和修仁在那边蛮好,说不定他们正带着珊珊吃好吃的嘞!”
“这毕竟看不到,也不晓得到底怎么样!”
周清也知道大过年的总是叹气忧心不好,但心里总是挂着没在身边的女儿一家。
“你想这么多,明日上午,我们早点去预制厂,秋秋一定会打电话回来!”林庭拍了拍周清的肩膀,“快起锅,麻花快糊了。”
“哎呀!”
周清顾不得想念林秋一家,赶忙抄起漏勺把麻花捞出来。
而王家村那头,李秀英则是一边炖肉一边和王宗生吐槽王修仁。
“这老二也是,连年都不回来过,还害得我丢了好大的面子!”
王宗生这次没帮腔,反而瞪了她一眼,“这怪哪个?还不是你自己没事和一帮尖嘴婆娘扯闲谈!”
“都讲了,家丑不可外扬,你和偏偏大嘴巴和别人讲家里的事!”
李秀英被瞪得缩了缩脖子,小声嘟囔:“我就那天讲了一次,哪晓得这么巧,刚好撞上那个姓赵的过来送东西。”
说来也是好笑。
自从晓得王修仁一家不会回来过年以后,李秀英就没少和王宗生私下讨论,他们一致认为是王修仁两口子带着一个拖油瓶在外面混的不好,连路费估计都凑不齐,所以才不会回来。
如果是两个人在私底下说说也没什么。可就是碰的这么好。
赵大龙腊月二十六找过来送东西时,刚好听到李秀英坐在禾堂和几个老婆子闲聊。
“唉,我屋老二今年年都不回来过。”李秀英故作忧心,“早就和他讲了,别带他老婆和珊妹子去,他不信!现在好了吧,这回都回不来,估计是路费都没得了,”
“应该不会吧?”一个面容和善的婆婆插嘴,“修仁和你媳妇都有手艺,哪会赚不到路费?”
“这你就不晓得了!”李秀英拔高嗓门,“我老二手艺不像老大,只能算一般般,加上他一个人做事三张嘴巴吃,还能剩下什么?”
“我那个媳妇,说是有手艺,但带个娃娃过去,能赚什么钱?”
一帮老婆婆一听,觉得李秀英讲的有道理纷纷附和,把王修仁和林秋两口子贬的一文不值。
赵大龙听不下去了,出言打断:“请问这是王修仁屋是不?我是修仁的朋友,姓赵,他托我带东西回来。”
说完当着所有人的面,把两身新衣服和一百元拿出来,放到李秀英手上。
“这应该是王家婶子了,修仁有点像你!”赵大龙话讲的客气,“修仁和林妹子工作忙得很,老板都很看重,所以没工夫回来,特意托我把过年的孝敬带回来!”
“修仁是我屋老二!”李秀英本来接到东西和钱有些高兴,但一想到刚刚和人吐槽被听到不说还被打脸就笑不出来了。
李秀英勉强扯出一个笑脸,“修仁朋友,谢谢你帮忙捎东西过来,进来喝杯热茶。”
赵大龙摆摆手,“婶子,东西送到我就走了,家里还有事。”
赵大龙转身就走,走了三步又回头补了一句:“婶子不要谦虚了,修仁手艺好着嘞!”
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留下满脸通红的李秀英。
一群老婆子见状也三三两两的散了。
事后,想到这里,李秀英就要咬牙切齿的在心里把王修仁和姓赵的骂上一顿,要不是他们自己怎么可能在这么多人面前失了脸面。就连老头子知道了都把她骂了一顿。
“自己平常就要注意,不要乱讲话!别叫别人看我们家的笑话!”王修仁见李秀英嘟嘟囔囔有些不悦,“而且我看老二现在混的应该不错,我们要对他多关照一下,少出去乱讲!”
“我老大才混的好!”李秀英不服气,“老大从小就聪明,今年也赚了不少!老二今年只是走狗屎运,以后肯定赶不上老大!算命的都说了,我屋老大老满是富贵命。”
“随你怎么想,反正不准出去乱讲!”王宗命令道。
王宗生拈起一块酥肉放到嘴里细细咀嚼,想到自己四个崽,老大老二看起来今年赚的荷包满满,老三也赚了不少,老四也开始赚钱了,心里好不得意。整个王家村,谁有自己命好?
第46章 过年
“林秋,你过来看看,正了没有?”
吃过午饭,王修仁拿出早就预留下来的春联在门口比划。
林秋正在炖红烧肉,拿着锅铲出来指挥道:“往右一点点,不对,再往左”
王珊跟在后面学舌;“往右,往左。”
“小坏蛋!专门搞破坏!”
林秋轻轻拧了一下女儿的鼻子嗔怪道。
一家人正忙碌着,隔壁的汪师傅打开门,“哟,小王,你们这么早就贴春联了?我们川省都是今晚或者明早贴。”
汪师傅是一家川菜馆的厨师,他老婆是川菜馆的服务员,两人带着老娘和一个十岁出头的男孩子住在王修仁对面。
王修仁笑着回答道:“这是我们老家的习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那么大,每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都不尽相同。
“既然我家是第一个贴春联,那我就第一个讨彩头,祝汪师傅一家万事如意,阖家幸福!”王修仁贴好春联,冲着王师傅作揖。
这话说的漂亮,汪师傅听完客气道:“我做了沙夹肉,等会儿让我家那小子给你端点。我这边还得赶去饭店,就不陪你聊了!”
“看来今日我们家有口福了!汪师傅你有事就先去忙吧。”
一层楼三户人家,平常各忙各的,也就见面点头问个好,今日全赶在一块交际,你来我往地互送吃食。
林秋做了一道最拿手的小酥肉,一出锅,就端到桌子上:“修仁,你把酥肉送到汪师傅和刘阿姨家去。”
刘阿姨是这层另外一户,她跟着儿子儿媳一起出来打工,帮她儿子所在的磨具厂搞卫生。
“我也去!我也去!”
王珊像个小跟屁虫跟在爸爸后面东家进西家出。
小孩子的声音脆生生的,看着自家女儿活泼讨喜的样子,林秋不由得笑开了花。
她一笑,王修仁就跟着弯起了嘴角,下一秒就被烫的龇牙咧嘴。
“傻了吧唧的!刚出锅的酥肉烫的很。”林秋往他肩膀拍了一下。
王修仁皱着脸不说话,倒是王珊在一旁偷着乐,看高高大大的爸爸挨妈妈的批评。
林秋也忍俊不禁,好像一到过年,什么烦心事都没有了,什么事情都能够让人开怀大笑。
“赶紧去吧!”林秋催促道。
王修仁拿着小木板当托盘,把两碗酥肉送到邻居家,换来一碗沙夹肉和一碗香菇酿。
王珊跟在后边屁颠屁颠的,口袋里塞满了糖果。
听见楼下有鞭炮的声音,王修仁把两碗菜放到桌上,“我也买了爆竹!”
林秋以前在家的时候也会和林平、侄女一起放花炮,想到这里,脸上有些黯然,毕竟在这合家团聚的日子里,总会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血脉相连的亲人们。
她轻轻地叹道:“这会儿,屋里应该很冷了吧!”
王修仁也透过窗望向远方,好像故乡通过这扇窗就能看到一样。
“说不定已经落雪了!”
湘省不像鹏城,冬天又湿又冷,寒气似乎能钻进骨头里。而鹏城的冬天短的很,气温还不低,像现在穿两件衣服就可以了。
林秋今天里面一件长袖棉衫外面罩了一件轻薄的红色羊绒毛衣——这是林秋在前天晚上花大力气在步行街一家店子以成本价买到的,老板要回北方过年,着急把最后一批衣服清掉,这才让林秋捡了个便宜。
过年就是要穿的喜庆点,王珊把张桂香织的红色毛衣也穿上了,王修仁也穿了件枣红色鸡心领毛衣。
还好,他今年一整年都在室内做工,脸没有晒黑,高高大大的身材穿上这件毛衣显得柔和不少。
一家三口穿的红红火火的张罗着过年。
春节装饰品还剩下一点点没卖掉,王修仁带着王珊把每一扇窗户上都贴上窗花,门上贴着大红福字,还在客厅牵了几根绳子,抱起王珊把小灯笼、小中国结挂在上面。
林秋则拿着从报刊亭带回来的《中国烹饪》仔细研究,想为晚上的年夜饭增添点新意。
今天炖的那锅红烧肉就是上面学的,大名好像叫什么东坡肉。
王修仁见她全神贯注地盯着杂志看,劝道:“菜已经不少了,不做也够了!”
毕竟家里就三个人,也没有冰箱,四五个菜已经很丰盛了。
林秋把菜在脑海里过了一遍,想了想,觉得王修仁说的也没错,“那我到时候再炒个青菜。”
看着屋外面的太阳,林秋有些心动,“出去晃晃?”
街上人还是挺多的,大部分是本地人,卖烟花鞭炮的摊子上围了不少大人孩子。
林秋拉着王珊也靠上去,指着一把钢丝棉烟花问:“老板,这种怎么卖?”
钢丝棉烟花也就是后世所说的仙女棒,前两年王珊年纪太小,什么都玩不了,今年大点了,不能让她光看着别人耍。
“两毛钱十根!”
上一篇:快穿:每次都穿成渣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