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丽丝爱吃糖
王家村差不多都知道王修仁要起新房了。每日村里都有人过来看热闹,他们基本上是到老屋和王宗生两口子扯闲谈,因为林秋虽然结婚三年,但基本上住在这里的日子少,又不爱走动,和村里人不怎么熟。
初九这天,随着王修仁拿着锄头象征性的挖了一下,王宗生放了一盘鞭炮,基脚开始施工。
不到两天,林慧、林立、王修礼三个大工师傅领着王修仁、王修德以及王修信三兄弟就把基脚下好了。
如果不落雨,一个礼拜后就可以动砌刀了。
所以,基脚下好以后,王修仁每天晚上都准时打开电视收听天气预报,每日早上还烧香祈祷不要落雨。
搞笑的是,珊珊跟着王修仁学,胖乎乎的小肉手合到一起,撅着屁股,朝天鞠躬。
可能老天爷听到了王修仁的祈祷,这段时间真的没有下雨,气温也明显上升很多,喜得王修仁恨不得一日烧三次香,林秋也偷偷给老天爷拜了拜。
第12章 正式动工
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五号,农历正月十六,宜合婚订婚、破土、动土、修造,祈福、安葬,忌开业、斋醮。
天公作美,长空放晴。
王修仁虔诚把三牲依次摆上,猪肉放置于,鸡放到左侧,且鸡头朝前,而鱼则放置于右侧,并使鱼尾朝前。
王宗生在一旁帮着点上香烛,点燃纸钱。
一切准备就绪,王宗生和林秋领着王珊对着天地祖宗神位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林庭点燃了一盘两千响的鞭炮。
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王修仁家的新房正式开始动工了。
空气里的硝烟和星星点点飞舞的红纸让林秋异常的激动。
她带着王珊给过来看热闹的村里人散发糖果和瓜子花生,大家也不吝祝福,好话赞了一句又一句。
王修仁则包了红包分发给做工的师傅,每个红包包了一块八毛八分钱,讨个好彩头。师傅们收到红包也是好话不断,听得王修仁嘴巴都要咧到后脑勺了。
“妈妈,吃糖!”王珊把水果糖高高举起,“妈妈吃,甜!”
林秋接过糖,剥开,放进嘴里。
看着咧着嘴笑得傻乎乎的王修仁以及不远处满脸欢喜的父母,干活干的热火朝天的兄弟以及身边甜甜笑着的女儿,她心中涌出莫名的信心。她想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好的!一切都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珊珊说的对,是很甜!”
母女俩脸上都露出甜蜜的笑。
把祭祀用的物件收好,林秋就带着女儿回去张罗饭菜,七八个做工的师傅,得赶紧准备,不然等到饭点饭还没好,那就会闻名于十里八乡。
周清和林平也赶紧跟过去帮忙,这么多人的饭菜,林秋一个人操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秀英本来和别人聊的正开心,见机,也赶紧结束聊天跟进去。虽然被别人夸赞体贴崽和媳妇,但是心里还是不高兴。但那怎么办呢?样子还是得做,毕竟儿子起新房,爹娘一点忙不帮,也会被别人说道。她和王宗生这么爱面子的人肯定不能被别人指指点点说闲话。
饭是在老屋做的,借了老屋的大灶,这是没得办法的事,这么多人吃饭总不能指望一个煤炉。林秋本来想要林慧帮忙垒个灶,但王宗生怕人说三道四,就用施舍的口吻通知王修仁可以使用老屋的灶。
尽管林秋很反感老屋的人,但担心天气影响做饭,还是决定去老屋做饭,不用白不用嘛!
一大早王修仁就把柴米油盐菜送到老屋。林秋洗手淘米煮饭,林平在旁边帮忙洗菜,周清则在案板前切菜,王珊就乖乖的坐在灶下的小板凳上。
李秀英匆匆来迟,就捡了烧火的活。
洗洗切切,准备就绪,林秋麻利地围上围裙,拿起锅铲。
大火把油烧开,把处理好的鱼煎得两面金黄,然后盛出来备用。葱姜蒜爆香加上一勺剁辣椒翻炒,加水,水开后放进煎好的鱼,待大火收汁,盛出装盘,一道浓油赤酱的红烧鱼就出锅了,在撒上葱花点缀。
紧接着林秋迅速洗锅,准备做土豆烧鸡。
祭祀的鸡是蒸熟的,现在已经切块了,放在盘子里。待油烧开,倒入鸡肉,翻炒均匀,再加入切块的土豆继续翻炒,然后加水盖上锅盖焖煮,等土豆煮熟再加入红辣椒,翻炒几下就出锅。这样软糯可口的土豆烧鸡也做好了。
林秋行云流水的动作看得几人眼花缭乱,连李秀英想挑刺都只找到油大了这个缺点。
“姐,你厨艺什么时候这么厉害了?”林平惊叹。
“做多了就会了!”林秋随口一答。
其实林秋手艺变好一方面是做了三十多年饭,手艺多少会长进;另一方面得益于短视频的崛起,照搬那些个美食区阿婆主做菜的步骤,基本上就能做个八九不离十。
林秋也不耽误时间,继续飞舞着锅铲。不多久,一道道美食相继出锅。
红烧肉,芹菜香干,酸菜粉皮,香葱煎蛋,手撕包菜,炒三丝,加上红烧鱼和土豆焖鸡,一共凑了八道菜,把八仙桌摆的满满当当,桌上还摆着米酒。
做工的师傅看到这桌丰盛的午餐都觉得主人家厚道,一尝味道更是赞不绝口,下定决心要好好帮助人家干活。
而自家人就在堂屋下方的小桌子上吃饭,大家都惊叹林秋的好手艺,埋头苦吃,王珊吃的更是小嘴油汪汪的,连王宗生都拉着林庭小酌了一杯。
这餐饭吃得宾主尽欢,也吃得干干净净。
吃饱喝足后,师傅们就着上午打好的桩,牵好线开始砌墙。
王修仁就负责运砖递砖,活挺重,但他这时还不到三十岁的身体结实有力,推着独轮车运送砖头,一趟趟下来累的手脚发软,可是脸上心里都是欢喜。
林秋则戴着劳保手套把砖码到红砖夹上,林平也在一旁帮着码砖,没多久,两人就累的直不起腰。
周清体谅女儿事情多,就帮忙收拾午饭后的一大堆碗筷。林庭由于喝了点酒就负责看着王珊午睡。
而李秀英看到有人刷碗就借口要照顾喝了酒的王宗生没再出现。
等到下午五点左右,天色逐渐变暗,做工的师傅们就散工了,各自骑着自行车回家。
林秋本来想留娘家人吃晚饭,毕竟在这里帮了一天忙,但林庭体贴女儿累了一天,不想再让她操持晚餐,执意要走,最后整个屋场只剩下一家三口。
王修仁把散落在地的工具捡起来规整,林秋跟着把碎砖石捡到一边堆着,而王珊最清闲,无忧无虑地玩着沙子。
等一切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天已经彻底暗下来了。
林秋就着煤炉简简单单的炒了个蛋炒饭当做晚餐,然后就烧水洗澡。
等林秋洗完澡擦干头发准备熄灯睡觉时,王修仁已经打起了鼾。
也是,今天大家都累坏了,林秋揉了揉酸胀的腰,拉下灯,也躺下。
万籁俱静,屋外一片漆黑,只有屋外的风声和耳边的鼾声。
第13章 圆垛+完工
眼看着墙越起越高,要不了两天就能圆垛了。
王修仁和林秋算了算手头上的钱,如果付完材料钱,手头上的钱就不够工钱了。
王修仁打算和两个舅子商量一下,他俩的工钱等过一段时间再给,林秋却不赞同。
哥哥老弟倒好说,工钱给不给估计都不会说什么,但是周美和刘香那关却不好过。依着林秋上辈子对她俩的认识,一个尖酸小气,一个泼辣爱占便宜,要是拖欠她们的工钱,那可不好收场,甚至姆妈和爹爹都要听他们的闲话。
林秋准备向爹爹开口借钱。
第二天,林庭照样过来帮忙。
中午,做工的师傅们吃完饭都去做事了,王修仁打算去运砖,林庭却喊他去泡茶。
王修仁端茶过来发现堂屋只剩下林庭,他才后知后觉的发现原来是林庭想私下找他。
林庭接过茶,放到一边,从口袋掏出一叠钱,“这是一千块钱,你先收着。我估摸着你钱多少有点不趁手,这钱你拿着,不够再和我说。”
王修仁鼻子有些发酸,自己爷娘兄弟想不到的事,岳老子却替他想到了。
“快拿着!起新房是好事,我一直盼着你早日起新房,我算了算你材料准备得差不多了,就猜到你工钱不一定够。这一千块钱你拿着,别做声,等宽裕了再还我。”林庭把钱塞到王修仁手里。
“爹,您的情我领下了,等今年年底我一定把钱还给你……”王修仁红了眼眶。
林庭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多说下去:“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去去去,赶快去运砖,等下大工师傅要歇着咯!”
等到晚上,一切都收拾好准备睡下时,王修仁小声把林庭今天送来一千块钱的事情告诉林秋。
林秋又惊又喜:“我就知道我爹爹会帮衬我们!本来我还打算回一趟娘家和爹爹开口来着,没想到爹爹已经晓得我们的难处了,这也太及时了。”
“是啊,我还在愁这工钱还差一部分该怎么办?有这一千块钱,估计还有的剩,这简直是及时雨!还是岳父想着我们呀!”王修仁感叹道。
林秋心说上一世你可不这么想。上一世我爹出钱出力,也没得到你一句好。只不过这一世,你提前看清了你爹娘兄弟的真面目罢了。
不过,她也没有说破,“我们今年努力赚钱,争取早日把这笔大人情给还上。逢年过节再给爹爹姆妈送点好东西,毕竟新房起好了,家里没什么花大钱的地方了。”
王修仁表示赞同,两口子没再多聊,安静睡下。
过了两天,圆垛到来了。
按照黄历,选了正月二十四这个吉利的日子。
圆垛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上主梁。
主梁很早就由王修仁刨好了,很是光滑,还涂上桐油晾干了。
这一日,林庭一大家子到的特别齐,周美抱着林聪,刘香抱着林敏,前两天才从县城回来的林欢跟在林平身边。
其他亲戚也闻信而来,手里拎着鞭炮。村里的人更是一个个凑过来扎成堆看热闹。
等到十点十八分,两个大工师傅抬着挂着红绸的正梁到新屋堂前。
第一个环节——“祭梁”。
林秋在供桌上摆上猪,鱼,鸡,香烛和酒等祭品。
林慧林立两兄弟既作为大工师傅,又作为娘家人,今日就由他俩来说好话。
林慧拎着一只大公鸡,大声说道:“手拿主家一只鸡,生的头高尾又低;头戴金冠霞佩锦,身穿五彩羽毛衣;此鸡不是非凡鸡,东家老板祭梁之鸡。”
说完,在鸡脖子上划了一刀,将鸡血滴在供桌前的地上。
王修仁作为主家马上点燃鞭炮。
接下来是第二个环节——“上梁”。
两个大工师傅将正梁架设到屋顶上,师傅们一边抬着正梁,一边喊着“上啊”“上啊”。
而这时林立拿着一袋糍粑,站在屋顶上高声说:“主家今日屋上梁,喜逢黄道降吉祥,福星高照生光彩,今日满堂百世昌。手拿粑粑抛向东,主家起屋当富翁,老人捡吃得长寿,后生捡吃做英雄。”
然后把糍粑抛向扎堆的人群,惹的大家哄抢。
王修仁再次点燃一盘鞭炮。
林慧和林立并排站在屋顶上,齐声赞道:“福禄双全,金玉满堂,儿孙昌盛,丁财两旺!”
亲戚们纷纷点燃自己带过来的鞭炮,一时间鞭炮声连绵不断,硝烟味弥漫着房屋四周,久久不散。
“上梁”过后是“接包”。
上一篇:快穿:每次都穿成渣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