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橙与白
陆如槿:“有啊。”
云宁:“拿过来借我用用。”
陆如槿说话的语气有些酸:“你这里不是有吗?还是父亲亲手写的。”
云宁:“这么值钱的字帖我哪里舍得用,万一把墨汁滴上去就不值钱了。”
不管她卖不卖,这字帖现在绝对不能用,弄坏了弄脏了就不值钱了。以后万一自己穷困潦倒了还能拿出来卖钱。
陆如槿:“……还说自己不爱财,你这算盘打得也太响了!”
云宁只是笑不说话。
陆如槿:“一会儿我让人给你送来。对了,我今日要去作坊,你把话本子拿给我吧。”
云宁眼前一亮,赶紧去把话本子找了出来,递给陆如槿。
“舅舅,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陆如槿:“……我可生不出来你这么大的闺女!”
云宁:“此事若是成了,我定会给你备上一份大礼。”
陆如槿:“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下一节课还没开始前,陆如槿的小厮就将字帖送了过来。
这一上午秦嬷嬷都在讲勋贵,好容易等到下午,云宁以为秦嬷嬷要讲寒门了,结果她开始指点她规矩礼仪了。原主没怎么守过这些规矩,云宁也不懂。而要想更好的融入这个时代,这些规矩礼仪的确应该好好学。
秦嬷嬷要求很严格,云宁学得也很认真。她聪明,一点就通。虽然一开始做得不太标准,但做个两三遍基本就到位了。
等到结束时,云宁全身酸痛不已。
秦嬷嬷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但从她的表情看,她应该是对云宁的表现非常满意。
秦嬷嬷走后,云宁想到秦嬷嬷布置的任务,开始练字。
因为白日里忙了一整日,因此晚上云宁睡得特别香。第二日依旧是上午讲朝堂上的人和事,下午练习规矩礼仪。不过今日终于讲到了云宁想听的寒门。
原来在几十年前寒门出了个极具才华的人,十八岁就中了状元,颇受皇上的重视。从翰林院到六部,再到宰相,他一共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在四十三岁时登上了相位。从那以后开始提拔寒门子弟。他六十岁致仕,在相位十七年,提拔了数十位寒门子弟。正是因为他的壮举,寒门在朝中有了一席之地。
云宁:“好厉害的顾相啊,寒门子多亏他了。”
这经历、这姓氏,妥妥的男频文中的大男主啊。
秦嬷嬷:“寒门之所以能崛起,除了他,还有一人,那就是如今的宰相,孟相。”
云宁不解:“孟相?他不是勋贵出身吗?”
秦嬷嬷:“是,孟相出自平南侯府,但他继承了顾相的遗志,大历提拔寒门子。”
云宁挑了挑眉。
这孟相还挺有意思的,武将出身半路转文,勋贵出身提拔寒门。
不过,从历史的大潮流看,孟禹之当真是个聪明人,很懂平衡之术。
“孟相是有大智慧之人,怪不得二十多岁就坐上相位。”
听到云宁的评价,秦嬷嬷有些意外,抬眸看向她。
“表姑娘或许不知,孟相是皇上的伴读,从小和皇上一同长大,新皇登基后重用孟相,一路破格提拔他为宰相。很多人说他是靠着和皇上自小的情谊成为宰相的,还有人认为他是靠着平南侯府的家世。表姑娘觉得呢?”
云宁:“愚昧!嬷嬷昨日也说了,如今朝堂上有世家和寒门之争,亦有文臣和武将之争,二十年前朝堂争得不可开交,邻国都有些异动了。可自从孟相上台,邻国都安稳下来。”
秦嬷嬷愣了一下。
云宁又道:“这看似是孟相出使各国的成果,实则是他解决了内忧,使大魏达到了空前的平衡才有的结果。”
秦嬷嬷:“你怎知这是孟相的功劳?”
云宁:“自然不单单是孟相的功劳,还有皇上。皇上英明,提拔了孟相。孟相是武将出身,他上位武将不会有意见,不用担心己方的权益被削弱。而他走的是文官的路线,文臣也不怕他上台大力提拔武将。当初孟相曾跟着顾相学习,寒门对他上台也不会有意见。他本身又出自勋贵,勋贵自然也赞同。整个大魏再也找不出来比孟相更合适的人当这个宰相了。”
屋外,七老太爷眼神变得郑重起来。
怪不得孟相特意在他面前为她说了好话,原来这小丫头这般有见识。
今日他本不想过来的,只是想到孟禹之的话,又想到了这几日看到的思维导图,有些好奇,于是过来见了见自己这个声名狼藉又素未谋面的外孙女。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个人究竟是什么本性,只有亲自了解了才知道。
这一刻,秦嬷嬷看云宁的目光变了。
她自负在宫里待了多年,对朝堂的了解比一些闺阁女子多,可却还不如一个未出阁的小姑娘的见识。
她朝着云宁福了福身。
“姑娘亦有大智慧。”
云宁忙站起来回礼,道:“嬷嬷谬赞了,我不过是说了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罢了。若嬷嬷前两日不跟我讲那些历史和世家寒门,我也想不到这些。”
假的。她之所以能说出来这样一番话,是因为她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若不是学过上下几千年的历史,见识过各个朝代的更替,知道寒门和世家最终的走向,以及重文轻武最终的后果,她也说不出来这样的话。
真正聪明的人是土生土长的古人,是皇上和孟相。
秦嬷嬷直起身子,云宁也坐下了。
若说顾相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登上顶峰的男主,那么孟相就是一路各种奇遇的龙傲天文的大男主。这样的男主一般都会在家里开后宫。
秦嬷嬷正想再夸云宁两句,只见云宁一脸八卦地看向她,问了一句:“顾相有几个……老……孩子?”
云宁本想问顾相有几个老婆的,想了想怕秦嬷嬷不搭理她,所以她委婉地问了这个问题。
秦嬷嬷:“一个儿子。”
云宁有些惊讶。顾相竟然只有一个儿子,那就说明他府中没几个老婆。
或许是因为跟云宁接触了几日,对她改观了,秦嬷嬷多说了两句。
“顾相的发妻身子不太好,一生只生了一儿一女,三十岁左右去世了,后来顾相没再娶。”
好痴情的人!
云宁:“那他女儿呢?”
秦嬷嬷:“顾姑娘很有才华,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可惜福薄,十六岁那年就病逝了。”
真是太可惜了,天妒英才啊!
云宁又问:“孟相呢?”
秦嬷嬷:“孟相年近三十,尚未娶妻。”
云宁好奇地问:“他为何还不娶妻,这其中可是有什么缘故?是他心里有喜欢的人,结果那姑娘嫁给了旁人,他爱而不得?还是有别的什么缘故?”
秦嬷嬷脸色沉了下来。她方才还以为表姑娘是想了解顾相在朝堂上的事情所以问了他家里的情况,原来她就是想打听那些官宦人家后宅的事情。
虽然有些见识,但还是有小孩子的心性。
“姑娘,这与咱们今日所学无关。”
云宁实在是太好奇了,秦嬷嬷在京城那么多年,肯定知道的八卦多,可她嘴太严了,什么都不跟她说。
“学习太枯燥了,嬷嬷不如讲点有意思的事情嘛,换换脑子~”
秦嬷嬷皱眉,又继续讲起来寒门。讲了几句后,见云宁兴致不高,想到她方才对朝堂的不凡见地,她思索了一下,道:“后宅的事情也不是不能说。”
云宁眼前一亮。
秦嬷嬷:“等姑娘把字练好了我就跟姑娘讲。”
云宁想到被秦嬷嬷批的一无是处的字,有些胃疼。
“我也没那么想听,嬷嬷继续讲吧。”
秦嬷嬷又继续讲了起来。
七老太爷笑着摇了摇头,还是个小孩子啊!
第25章 陆子岚“京城流行这样的握笔姿势吗?……
天色将黑时,陆如槿回了府中。
自从昨日一早离开府邸,他直到此刻方才回来。
因为怜悯云宁,这两日一直忙着帮她出版话本子。昨日送去了官府,今日下午官府批了下来,随后他送去了作坊里,作坊里已经开始排版,准备这几日就刊印出来。他准备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云宁,也想问问她准备印多少本。
刚一入府,他就被拦住了。
“小叔!”
一位少年拦住了陆如槿去路。
少年弱冠之年,身形颀长,面如冠玉,一副倜傥模样。
陆如槿停下脚步,看向来人,待看清楚是何人时,脸上露出来一丝笑容。
整个陆家人都把礼数规矩挂在嘴上,像假人一样,活得特别累。他跟兄长们聊不到一起去,跟子侄们也多无话可说,唯独面前之人是个例外。
最讲规矩最不知变通的陆家大爷生出来一个不讲规矩不守礼教时常做出出格之事的儿子。这小子虽天生聪慧,过目不忘,但性子有些执拗,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文章,从不迎合任何人,每次考试都是下等。以至于比他小的弟弟都已经通过考核被推荐到京城读书,他到了弱冠之年依旧没能踏入仕途。而他一向有自己的主意,无论是父亲还是大哥都拿他没办法。
“子岚。”
陆子岚:“小叔,听说你寻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本子?”
原来是为了这件事,听罢,陆如槿继续朝前走去。
“对。”
陆子岚跟了上去:“我今日去咱们家书肆,掌柜的将那书夸的天上有地下无,我特别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你能不能先拿给我看看?”
陆如槿:“过几日吧,那本书送去作坊里刊印了,暂时拿不到。”
陆子岚眼珠子转了转:“那我明日去作坊里看。”
陆如槿阻止了:“不可。”
陆子岚:“为何?”
陆如槿:“那本书急着印出来,你若是去看了就耽误进度了。”
陆子岚:“晚上半日又如何?”
陆如槿:“书已经拆开了,你若是再去看,不只是耽误半日的问题。况且我已经答应对方尽快印出来了,你就再耐心等等吧。”
陆子岚有些失望。
上一篇:快穿:炮灰的命不是命?垫脚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