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栀子花开十里香
相传古代有个叫“年”的怪兽,每到年三十的晚上,它都要出来作祟,原本辞旧迎新的日子成了百姓最不想过的日子。
到了年三十那天,每家每户早早料理完家务,全部躲进房间,也不敢睡觉,担心年兽来捣乱。
年三十一过,人们就张灯结彩,点燃鞭炮,庆祝自己躲过了毒手、熬过了年关,后面就形成了习俗。
……
时间悄然流逝。
11点半,林素娥他们收好牌。
赵振礼、赵振信和赵玉兰三个小家伙悄眯眯的坐在沙发上,脑袋一垂一垂,己经睡了过去。
她上前挨个摸了摸手脚,把被子给他们拉上去,没有喊醒他们。
年纪小熬不住正常,林素娥没有那么古板。
赵宝珠也早就在妈妈怀里睡着了。
走出客厅。
站在坝子里,抬头望着天空,满天繁星,美丽又神秘。
这么好的星空,好久都没看到了~
林素娥欣赏了很久很久。
耳边赵振仁的声音唤醒了她:“妈,要到12点了。”
她看了眼手表,吩咐道:“把老三他们喊醒,鞭炮拿出来准备放了。”
“好的。”
12点一到。
就仿佛约定好一般,西面八方传来响亮的鞭炮声。
坝子里。
他们家的鞭炮也热闹的响着。
赵振礼三人在一旁跃跃欲试,他突发奇想,道:“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那个捡的小鞭炮最多,来不来?”
赵振信立马点头:“好。”
赵玉兰:“赢了的有啥子好处?”
赵振礼想了想:“第一名另外两个一个人给5毛钱。”
这话一出。
赵玉兰眼睛都亮了:“好!”
“可以。”
赵玉兰:“来拉勾。”
“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变了……”
一旁。
林素娥几人两两对视,又无奈又好笑。
最后。
除了林素娥、赵振仁、赵振义和赵凤兰守到了天明,其他几个放了鞭炮之后都回去睡了。
赵春兰是因为要照顾赵宝珠。
一大早。
天不亮,鞭炮声又响了起来。
林素娥正在厨房做早饭,大年初一,蒲县这里的习俗是吃醪糟汤圆,汤圆是红色的。
“吃汤圆了。”
“哇,好香~”
“妈,我要吃10个。”
“这汤圆好漂亮啊~”
赵振信好奇:“妈,这个汤圆是啥子做的,咋个是红色的呢?”
林素娥专心捞汤圆,随口回答:“这个啊,是芝麻、红糖和糯米粉,因为放了花红粉,所以是红色的。”
赵振信:“哦。”
每人一碗热腾腾的汤圆,红咚咚的又圆又软,里面还有香甜的醪糟和蛋,让人食欲满满。
吃下去,胃里暖暖的,整个人都热乎了起来。
开启美好的一天。
关上门。
她说道:“东西拿好,我们去你们大伯和二伯家里拜年。”
“待会儿见到人喊人哈。”
小家伙们最兴奋,因为拜年可以拿到红包。
赵振礼:“晓得了。”
赵振信:“好好。”
“……”
一家人热热闹闹往老宅方向去,期间,和许多同样去拜年的彼此打个招呼,擦身而过。
一上午。
拜访了大哥、二哥和王哥家里,孩子们收获满满。
下午。
家里也不停来客。
第一个来的,是赵和平和陈素英小夫妻,提着两大袋礼物。
“三婆。”
“三婆,新年好。”
林素娥热情欢迎:“快进来坐。”
“……”
说笑间。
陈素英突然干呕了一声,林素娥一愣,接着惊喜发问:“和平,素英难不成是有了?”
闻言。
赵和平傻笑着点头。
林素娥笑容加深:“大喜事儿啊,几个月了?”
陈素英平复过来,脸颊微红,回答:“刚满2个月。”
林素娥由衷道:“恭喜你们要当爸爸妈妈了。”
“谢谢三婆。”
“……”
送走两人。
王新元和钱秀芝一起来了。
林素娥挑眉:“欢迎欢迎,小王,秀芝,快进来。”
三人进去。
她调笑了一句:“一起来的呀?”
钱秀芝脸颊绯红。
王新元脸皮极厚,自然道:“我先去钱家给叔叔阿姨拜年,正好和秀芝一起过来。”
林素娥:“哦~”
“……”
送走了王新元和钱秀芝,薛桂仙、赵和华和何家保、孙天美一起出现了。
林素娥只好一起接待。
“快进来坐。”
“……”
好在,两方都是性格好的,很快就熟悉了起来。
除此之外。
因为辈分大,村里不少人都来家里拜了年。
第182章 妹妹一家到来
正月初二回娘家。
这是全国统一的习俗,民间称为“姑爷日”或者“迎婿日”。
林家没有女婿。
但一大早便忙碌了起来。
林素娥:“春兰,屋子打扫干净了吗?”
“都扫了。”
赵春兰回答:“床也铺好了。”
赵振礼问道:“妈,姨妈他们什么时候到呀?”
除了赵振信,其他几个都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