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栀子花开十里香
大家都心照不宣。
闻言。
修车师傅放下活计,左右看了看,没什么人,对她招了招手。
林素娥走近。
店外的树下,老师傅低声问:“你要买二手车?”
林素娥学着他压低了嗓音:“嗯,报个价。”
别说,这说悄悄话,还有点儿刺激。
“我这里有贵的有便宜的,凤凰牌、永久牌和飞鸽牌名气大,更贵;其他牌子名气小,便宜。”
林素娥没犹豫:“凤凰牌的好多钱?”
现在这个年代的凤凰牌自行车,就好比后世的宝马、奔驰。
既然都买自行车了,肯定要选最好、最出名的噻。
“凤凰牌的货俏,我这只有3辆,一辆3成新的,一辆5成新的,还有一辆6成新的。”
“3成新的50块,5成新的100块,6 成新的120。”
这个价格,林素娥可以承受,但是,面上她眉头紧皱:“这么贵,一辆崭新的也才两百多。”
老板笑:“嘿嘿,大妹子,你咋不说人家要自行车票,我这可是不要票的。”
林素娥撇嘴:“那也贵了,人家供销社卖的有保障,你这二手的,那个晓得用得到好久,万一我刚买就坏了咋办?”
闻言。
老师傅也不生气。
基本上,每个来买二手车的都会这么说,他己经习惯了。
“你放心,我老郑在县里还是有点儿名气的,一个唾沫一个钉子,要是刚买就坏了,我再赔你一辆。
我店面就在这儿,你也不用怕我跑了。”
林素娥迟疑了几秒,道:“你算我便宜点儿,我就把那辆6成新的拿了。”
第26章 定个小目标,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郑和平精神一振。
6成新,凤凰牌的,他一个月卖不出去一辆。
要是卖了这辆,这个月可以给小孙孙多买两套衣服了……
“大妹子,你爽快,我也爽快,这样,110块钱,你拿走。”
林素娥暗暗琢磨:110应该是老板的底线了,算了,不讲价了。
“好。”
郑和平脸色笑容加深:“等我一下,我去拿车。”
很快。
推着一辆自行车过来。
林素娥认真打量。
郑和平语气自信:“保真6成新,我没唬你吧。”
“你上手试试?”
林素娥点头,骑上去,一开始有些生疏,很快流畅了起来。
上一世,年纪大了就没动过车,至少有20年。
骑了一圈。
她返回修车铺,停下。
“怎么样,还可以吧?”
“嗯,还不错。”林素娥首接数了11张大团结递给郑和平。
“师傅,这是110块。”
郑和平接过来,拇指沾了沾口水,一张张数了起来,数了三遍,确认没有问题,笑容灿烂:“对的。”
“行,那我就开走了。”
“好,以后车子要是有啥问题,来找我就是。”
“嗯。”
好不容易来一趟县城。
林素娥骑着自行车,去了一趟菜市场准备买点儿菜。
路过一下鱼塘,瞟了一眼,看到了几样海鲜:螃蟹、虾、扇贝、蛤蜊、蛏子……
她刹车停下。
“老板,你这些海鲜咋个卖?”
摊主是个年轻男子,正瘫在躺椅上打瞌睡,闻言站了起来,介绍道:“螃蟹8毛一斤,虾6毛,其他都是4毛。”
有点儿贵。
不过,蒲县不临海,海鲜运输成本高,贵点儿也正常。
“螃蟹来7只,虾、扇贝、蛤蜊、蛏子、海兔、八爪鱼一样2斤。”
“好嘞~”
老板利索称好。
“总共8块钱。”
林素娥付了钱,接过袋子,提着袋子的那一侧肩膀顿时沉了下去。
好在,买了辆自行车。
总共2个袋子,她一边把手放一个袋子,刚好平衡。
继续逛。
在摊子上买了2串葡萄。
附近的农户自己种的,2串3斤,收了5毛钱。
之后,又买了些佐料。
从菜市场后面出去的时候,出口处有家卖面的摊子,她看到了荞麦面,立马想到了冰冰凉凉的冷面,一下子有些馋了。
“这个是荞麦面哇?”
“对的。”
“咋个卖?”
“2毛钱一斤。”
“给我来3斤。”
3斤荞麦面,花了6毛钱。
提着面上车,她抬头看了眼天色,差不多5点钟了。
没再闲逛,首奔家里。
路上,她算了下存款:几次做媒返利加原本的钱,进城之前有550块9毛,今天总共花了119块1毛,还剩431块8毛。
林素娥陡然升起了一股紧迫感。
“太穷了,得赶紧挣钱啊。
到处都是花钱的地方,分田到户后买种子、买果树苗、修房子……
首先,定个小目标,成为村里第一个万元户。”
……
一进村。
林素娥就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哇,自行车!”
“哇!”
“三婶,你买车了啊?”
“三婆,你买自行车了?”
“……”
林素娥摇头,解释:“就是辆二手的,不值啥子钱,新的我咋个买得起?”
“二手的,买成好多钱哦?”
林素娥也没隐瞒:“110块。”
“嘶,也不便宜了。”
“110,好贵。”
“买不起买不起~”
“……”
倒是没人说酸话。
没办法,林素娥辈分太高了,平辈的都少,基本都是晚辈,在讲究血缘和辈分的乡下,没人敢明面上不尊敬长辈。
她骑得不快,一边慢悠悠答话,一边往家走。
……
与此同时。
几个小孩儿噔噔噔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