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栀子花开十里香
果然不好搞!
“这都是小事。”她笑着摆手:“刚才,小凤和我说了余庆的家世,你们也听一听?”
两人都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林素娥清了清嗓子:“咳咳咳,他……”
听完。
刘贵琴彻底变心了:“这样说的话,其实这余庆还不错,又孝顺又能挣钱,只是外人误会他了。”
周淑云迟疑。
见此,林素娥故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小凤看样子是非余庆不可了,我都庆幸余庆不是个废物,否则小凤铁了心要和他在一起才糟心~”
“毕竟,那儿有家长拗得过孩子的?”
刘贵琴深以为然:“是啊~”
“其实,小凤年纪也不小了,现在个体户不像前几年那样喊杀喊打,而且个体户虽然听起来不体面,但可比正经工作挣钱多了。”
周淑云终于松口了:“我可以不逼小凤分手,但是,我要亲自见一见那个余庆。”
“这当然没问题了。”林素娥暗暗松了一口气:“小凤刚才也反省了自己的问题,知道你们是为了她好。”
这己经很好了。
剩下的,就交给余庆和赵小凤小情侣了。
这么点儿挫折都解决不了,干脆别结婚了。
毕竟。
婚姻中比这个还困难的事情不少~
闻言。
周淑云脸色好转:“还算没白养她这么多年~”
刘贵琴对着林素娥无奈笑了笑。
林素娥开口:“二嫂、淑云,没别的事儿我就先回去了,家里灶上还蹲着补汤呢。”
刘贵琴摆手:“去去去。”
周淑云面露感激:“三婶,多亏了你。”
林素娥不以为意:“这么客气干啥?都是一家人,哈哈,走了。”
……
回到家。
赵春兰迫不及待追问:“妈,怎么样了,快和我说说。”
这几年做生意她忙碌惯了,这一怀孕闲下来反而觉得无聊,好不容易有个八卦,可不让她惦记死了。
林素娥:“等我去看看汤。”
赵春兰笑嘻嘻:“不用,我跟着你去厨房,边走边说。”
林素娥无奈:“行。”
第393章 又一年,吴家的结局
最后。
周淑云去和余庆见了一面。
回来后,她虽然没有立马开口,但也不再逼迫赵小凤分手了。
两人到底能不能走到一起,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
林素娥这边。
赵小凤事情平息后,她生活恢复了平静。
国庆节。
赵振仁和肖媛媛举办了隆重的婚礼。
男女方都请客,一个在水口村、一个在蒲县,分别请了双方所有的街坊西邻、亲朋好友。
他们没请同事和同学们,因为打算回蓉城单独请他们。
婚礼办得极其热闹。
赵振义、赵凤兰和赵振礼都挤出时间赶了回来。
赵振义快要毕业,一首忙着准备毕业论文,今年过年都走不开。
赵凤兰进了组当编剧,拍摄工期紧张,但为了见证大哥的婚礼,她硬生生请了一个星期的假。
好在。
她地位高,还是请到了。
和后世信息大爆炸不同,这个时代,是文人成名最好的时代。
赵凤兰靠着几本书,就吃到了时代的红利。
如今,也被称一声“先生”。
而赵振礼刚比赛完,他拿了北京市15岁以下儿童乒乓球比赛的亚军,这个虽然是市级,但由于在北京市,相当于省级荣誉。
再来两个,保送清北没问题。
现在,各行各业都缺人才,体育方面也不例外。
婚期定在10月2号,先在赵振这边举办。
当天。
张灯结彩。
有赵春兰的经验,林素娥他们处理事情游刃有余、妥妥当当。
赵振礼比新郎还要兴奋,整天像个猴子一样乱窜,根本安静不下来,大概是训练憋得狠了。
自从成了体育生,他体力更好了。
总之,婚礼圆满结束。
3号,是女方的婚礼。
4号,新郎新娘便悄悄地去了蜜月旅行。
……
赵振仁结婚,算是了却了林素娥的一桩心事。
之后。
她全身心在赵春兰身上。
她现在的肚子己经8个月了,七活八不活,这段时间,再怎么小心也不为过。
好在。
无惊无险的过了。
1985年12月24号,平安夜晚上,赵春兰发动了。
当时,陆成军、林素娥都在家。
村里也来人帮忙,很快,就把她送进了产房。
折腾了2个小时。
平安生出了一个儿子。
陆成军喜极而泣。
林素娥看着可爱的外孙,也是一脸的怜爱。
母子平安。
缓过来,她当即和远在外地的孩子们挨个报了平安。
大家都很高兴。
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赵春兰便坚持出院,林素娥和陆成军拗不过她,只好顺着她的意。
好在。
回家之后她不再任性,乖乖的坐满了一个月的月子。
时间早就步入了1986年,都己经快过年了。
今年除夕在1986年2月8号。
赵春兰出了月子,林素娥空下来,开始准备过年的东西。
每天都很充实。
原以为今年就这么过了。
结果。
腊月29,她得到了一个惊骇的消息。
“你说什么?!!!”
王萍唏嘘:“吴山川一家不把周玉柔当人,也终于付出了代价,就是他们的命。”
周玉柔儿子没有撑过这个冬天,在立春(腊月二十六)的那一天悄然死了。
周玉柔没有声张,仿佛孩子还在,吴山川一家都不在意这个野种,竟然好几天没发现,高高兴兴在准备过年的事物。
结果。
腊月28晚上,周玉柔不知道从哪里搞了好几十斤油,一把火把吴家点燃,连同她一起全部烧死了。
等到村里人发现,己经来不及了。
林素娥觉得难以置信:“怎么会没人发现?”
“周玉柔先把吴大海、郑大春和吴山川弄晕,然后绑起来,用臭抹布把他们的嘴给堵上,在把人弄醒,最后在卧室里用湿漉漉的柴火生出来的烟把他们给活生生闷死了他们,之后,才点燃了院子里的干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