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养我日常 第126章

作者:空山澜月 标签: 重生 年代文 轻松 日常 穿越重生

  “在楼上,”他大嫂看小叔子笑得两排牙都露出来,觉得八成是好事,赶紧扯着嗓子往楼上喊,“小勇,你小叔找你,快下来!”

  “哦!”丁勇及拉着拖鞋从楼上下来,“叔,你找我?”

  “你不是说想学手艺吗?我跟你宁三叔说好了,他愿意收你,让你去他那里学,学好之后,就去他县城的店里干活,以后是自己出来单干,还是继续在他那里干,你自己决定。”

  丁勇惊喜道:“真的?”

  “这种事还能有假?也不看看我跟他什么交情!以前是他没招人的想法,我才没去问,现在他开分店要招人,肯定愿意优先照顾熟人啊!不过你可得好好跟他学,以后踏踏实实地干活,可别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了!”

  “我知道,以前那不是都学不到正经手艺么,那些师傅根本不乐意教,生怕别人学会了抢他们的活。”

  丁珉也知道他说的是事实:“嗐,那些有手艺的人,从古到今都这样,想遇到一个好师傅不容易。”

  说到这个,他大嫂就有话说了:“那可不,有一次你大哥还交钱让小勇去学,谁知道交了钱,也是被那师傅当仆人一样使唤,连小孩子上下学都让他去接,还让他辅导孩子作业,你说这算怎么回事,手艺没学到,净给人当奴才了!

  这回遇上的应该是个好的了,我也经常去宁老三家吃东西,他们夫妻俩人品都不错。”

  丁珉说:“别的我不敢保证,反正我这兄弟一点不忌讳别人在他这里学了自己去开店,毕竟现在的人都知道做生意赚钱,但是真正赚到钱的也是少数人,老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开了店后到底能不能赚到钱,也是看个人的本事。”

  丁勇有些迫不及待了:“那我什么时候去?”

  “他说看你什么时候有空,但最迟三天之后。”

  “那我明天就去。”丁勇也没少去宁绍明家吃东西,店里客人不多的时候,他偶尔也会站在厨房门口跟宁绍明和宁时春聊几句,看他们干活。

  家里人都嫌弃他学习成绩不好,人不够聪明。

  可丁勇知道宁时春的学习成绩比自己更差,他都能学会,没道理自己不行,而且那些活看起来也挺简单的。

  为了让儿子坚持下去,丁珉的大哥大嫂也豁出去了,放出话来说:“你要是能坚持下去,以后去县城那家店上班,我们在县城给你买套房。”

  这下丁勇更是像打了鸡血一样。

  赵如月和宁绍明本来商量的面试时间是在三天后。

  但是他们要招人这消息被传出去后,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来问这事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些还跟他们沾亲带故,拒绝别人多了,保不齐就有什么闲话出来。

  他们干脆就通知那天登记了名字的人,一天后就去县城面试,打算速战速决。

  不过丁珉的侄子丁勇,第二天一大早就来了镇上的店帮忙。

  宁绍明早上刚好有空,就顺便教他了,第一天也不教难的,就教他觉得最简单的煮米粉和炒米粉。

  煮米粉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看起来只要不是厨房杀手,煮的时候也别分心,就能把米粉煮到合格的水平。

  但是如果不用心,很容易就会把米粉煮烂,火候和出锅的时间控制不好,也会让米粉看起来好像没被煮烂,但客人用筷子夹了要挑起来的时候,一挑就断,那样的米粉口感就不好了。

  炒米粉比煮米粉更考验技术,一次两次能做到粘锅也不行,得保证绝大部分时候都不粘锅,还得炒得看起来油润,吃起来却不油腻。

  丁勇没想到看起来简单的活,只是看起来简单,里面的门道也不少。

  第一次煮米粉的时候,他认认真真地看表,盯着火候和时间,出来的成品还不错。

  成功之后,就觉得这个活真是太简单了,自己一学就会,结果第二次懈怠了一点,米粉就糊底了。

  第三次又认真起来,才没重蹈覆辙。

  可是煮每一份都要看表的话,也太麻烦了,别人都不看表,而且放多少调料也不用像他一样小心翼翼地,人家全凭感觉。

  这时候丁勇才觉得,看起来简单的东西,想做好也不容易,尤其是这东西是用来卖的,做得一般般都不行,必须得每一份都好好做,都做好才行,不然那么多店,凭什么选你家吃呢?人家客人可是花了钱的。

  不过宁师傅教得很认真,很仔细,简直就是掰开了揉碎了地去教,语气也很平和,没有说过一句脏话。

  不像他以前遇到的那些师傅,囫囵教过一遍就让他自己去做,做错一点就骂,步骤不按照他教的来,也会被骂。

  但是那些步骤,其实并不严格规定必须要那样做。

  就像一碗米粉里,客人要求葱花香菜都放,先把葱花放进去,还是先把香菜放进去,或者葱花香菜一起放炒勺里,再同时放锅里,根本没什么区别。

  只要成品没问题就行,可最后他成品没问题也被骂,那些师傅骂人的话还特别脏。

  可现在,他有一碗米粉里的猪杂煮得过了火候,那猪粉肠老得跟胶鞋底似的,咬都咬不动,也没被骂,只是被善意地调侃了几句。

  丁勇的学习劲头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但没减弱,反而更想学好了。

  宁绍明做其他东西的时候也让他跟着看,时不时叫他搭把手。

  丁勇看过才知道,凉皮只是看起来像是切得比较宽的米粉,实际上做法和原料,跟米粉根本不一样,步骤也更多,怪不得镇上别家餐饮店只能模仿配料,却做不出那样的口感。

  还有做面包,那个更复杂,宁绍明告诉他:“一开始每一种食材原料的配比都要记,但这也不是绝对的,等你学会后,自己也可以试着去创新。”

  这一天,丁勇光是看都看得眼花缭乱,但他激动的心情却反而沉淀下来。

  一开始想的,学会手艺后马上出去开店的想法,也没有那么迫切了。

  他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宁时春现在学会的东西,明明也可以支撑起一家餐饮店了,还是不着急出去开店,因为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丁勇在宁绍明这里学的前几天,丁珉和丁勇的父母也悄悄来看过几次,没让丁勇发现,不过宁绍明是知道的。

  他们看到丁勇认真学习的那个劲头,总算是放心了,他爸妈更是高兴得跑带县城帮他看房子去。

  不过后面他们就没怎么偷偷地来看过,每次来也是光明正大地来吃东西。

  只是有时吃到丁勇做的,心里难免会小小地激动一下子。

  宁绍明和赵如月第一次正经当老板,也不太知道怎么挑人,还是临时跑到市里去,上网查了半天,又学了半天,才感觉心里没那么飘忽了。

  来面试的人不知道,他们在面试前紧张,自己在心里给自己加油打气,他们的老板也紧张,也在互相加油打气。

  赵如月:“我们别慌,装也要装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宁绍明:“对,不慌不慌,不过你手别抖啊……”

  宁时夏从门口经过,探头进去看了一眼。

  不过这回她看到爸爸妈妈犯傻,已经不像第一次看到时那么紧张了。

  反正爸爸妈妈这种病会自己好的。

  事实证明,很多事情在去做之前,会紧张,其实只是自己吓自己,真正去做之后,就会发现,原来不过如此。

  赵如月就有这种感觉,在面试完所有人,选出合适的员工之后,她回想起面试前自己紧张的样子,甚至不能跟几个小时之前的自己共情。

  “其实我们家这就是个小店,招人的要求也高不到哪里去,根本没必要那样,对吧?”

  宁绍明深有同感:“是这样没错,这次有经验,下次就不会这样了。”

  不过这次经验对他们来说也挺难得,至少下次再遇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和没做过的事,再自己跟自己说不用这么紧张的话时,这些话就会有点效果了。

  员工招好了,首先就是培训,也不是多么专业的培训,主要是提前教一教不同岗位的人大概需要做什么,还有提前教教服务员该如何应对客人,还有一些有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

  宁绍明这边的比较麻烦一点,赵如月这边就很简单了。

  “你主要负责店里的卫生,还有卖东西,每卖出去一台都会有提成,这个我在面试的时候说过,现在就不多说了,这几天你尽快记住不同MP3和MP4的价格,然后面对客人态度好一点就行,对了,还有学会分辨真**,这个应该会吧?”

  跟在她身后,长相看起来还十分稚嫩,眼神却带着坚毅的女孩子点头:“会的,我经常帮我奶奶看钱。”

  “那就好,我过几天也会买个小验钞灯来给你用。”算是上双重保险。

  她招的这个女孩子叫苏胜楠,初中刚毕业,满十六岁了,不算童工。

  来应聘的人里,也不是没有赵如月娘家亲戚的孩子,但她思来想去,还是招了苏胜楠。

  苏胜楠家里就她一个孩子,本来以前家里条件还行,毕竟就养一个孩子,压力不大。

  后来她爸生病没法干活,又要一直看病吃药,家里才变穷了。

  她妈妈出去打工,每个月寄钱回来,奶奶在家照顾她爸和当时还在上学的她。

  本来苏胜楠毕业后,也想跟妈妈一起出去打工,但是奶奶没文化胆子又小,她妈妈寄钱回来,她奶奶都不敢自己第一个人去邮政取钱,每次都是带她一起去,让她代签名。

  所以苏胜楠也不能出去打工,就想着找个在家附近的工作,要是家里有事,还能回去照应一下。

  赵如月在店里带了苏胜楠几天,等她适应之后,就到隔壁餐饮店去帮宁绍明了。

  宁绍明负责的那两个店,面包店还好,他把面包做好上架之后,售货员只需要帮客人拿面包,收钱就行。

  餐饮店那边的服务员还得帮客人点餐、收钱,等客人吃完后,还要收拾碗筷和桌子。

  餐饮店的客人也是最多的,而且都是在吃饭的时间点,一波一波地来,人少的时候,闲到打瞌睡,人多的时候,忙到脚打后脑勺,店里都坐不下。

  还得去买两沓塑料凳子,一沓高一些,一沓矮一些,高的充当桌子,矮的用来坐,就这么一长排摆在门口,远远看着还挺壮观。

  而且厨师还没培养出来,宁绍明只能自己先顶上。

  好在他们县城的餐饮店开业的时候,丁勇煮出来的米粉,质量已经比较稳定了,炒米粉还得练一练。

  像凉拌粉那些也就是前期准备凉皮比较麻烦,拌的时候很简单,小孩子都会。

  本来最初的打算是让丁勇在镇上再练一段时间,出餐稳定了再来,现在也顾不上了。

  县城这边开业没两天,宁绍明实在顾不过来,就直接让他来县城帮忙。

  这事比丁勇还要猝不及防的还有他父母,本来以为可以慢慢看房子,结果他突然就马上要去县城。

  房子就算马上买也没办法马上住,只能先给他租个单间暂时住着。

  好歹不用每天来回跑。

  把丁勇调到县城后,宁绍明依然是最忙的人,早上他先提前把做面包和蛋糕的面团都准备好,然后就去餐饮店。

  忙过餐饮店早餐那一波吃饭高峰期,然后就把餐饮店不忙的时间段直接交给丁勇,自己跑到隔壁面包店去做面包。

  幸亏他招了两个面包学徒,他不在面包店的时候,这两个学徒还能帮着看看面团的发酵情况,还有烤制面包的时候,也可以帮忙看烤箱里烤制的面包成色,觉得哪里不对就跑来告诉他。

  要是没有不对劲的地方,面包烤好了,他们就能自己拿出来送到前面去上架,不用再过去找他,也算是给宁绍明省了不少事。

  丁勇在县城的餐饮店硬着头皮上阵,没想到在压力之下,做出来的东西,还比在镇上的时候好多了。

  赵如月过去帮忙,也是前面和后厨两头跑,后厨忙的时候,她也帮着煮米粉或者拌凉拌粉这些。

  半个月下来,几乎每个人都瘦了好几斤。

  好在他们开店的活动就做半个月,后面没了活动,客人就稍微少了些,然后慢慢趋于稳定。

  这个时候丁勇也历练出来了,宁绍明终于不用总是两头跑,只需要在餐饮店和面包店都不忙的时候,过去教丁勇一些之前没教过的东西,指点他学过的东西哪里还需要改进。

  赵如月闲下来后,发现宁绍明瘦了许多,突然感觉有点后怕,催着他赶紧再找两个学徒:“以后可不能这样了,你看看你这衣服,还是我们去打工前,给你买的,现在穿着看起来都空荡荡的。”

  他们去打工前,吃得可不如现在,宁绍明还在砖厂干力气活,竟然都没现在瘦。

  宁绍明自己没什么感觉:“现在不是不忙了么,掉下去的肉慢慢会长回来的。”

  赵如月板着脸:“那也不行,得找个时间,我们全家一起去市里全面体检一次。”

  宁绍明看着她板着脸的样子,终于知道儿子板起脸来像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