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空山澜月
可他也不能总给她吃那么少,她正常吃东西的话,控制不住的时候,拉的可不只有尿。
一番折腾,终于帮黄秀华把裤子换好了,让她躺在床上休息。
收拾好之后,赵如月出门要回自己家,走到门口就被邻居拦住了打听:“你婆婆不是让宁老二带去看病检查身体吗?怎么变成这样了?”
刚才他们回来,在老宅门口,很多邻居都看见了黄秀华的状态,人瘦了一大圈,看起来也不像正常人了。
可他们对黄秀华的印象,还停留在黄秀华离开前中气十足地跟人炫耀,儿子非要带自己去看病的样子。
她的病情王海燕回来的时候到是没少跟人说,不过宁绍德跟宁绍明几人吵架的时候,王海燕还没到医院,所以不知道拆迁房的事,也就没跟邻居们说,宁美婷和宁达回来也没跟人说这个事。
倒是给赵如月和宁绍明省了不少麻烦。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邻居们不管听王海燕描述过多少次她婆婆的情况,可很多人没亲眼看见过,也就想象不出来,今天乍一看到,都感觉十分唏嘘。
黄秀华当年多么要强的一个人,晚年竟然变成了这样,很多老人不禁联想到自己身上,开始担心起来。
邻居们还听王海燕隐晦地说过,黄秀华变成这样,是宁老二夫妻俩害的,不过她也没明说,就是给点暗示,让别人猜。
这会儿就有人问赵如月这事,赵如月把这个问题绕开了,没正面回答。
这让邻居们更加笃定了,黄秀华变成那样,里面肯定有宁老二夫妻俩的事。
不由又在心里感叹,这宁老二还是黄秀华最偏疼的儿子呢,她出门前跟人说这个儿子最孝顺,结果把她孝顺成这样了……
赵如月简单地跟邻居聊了一会儿,就借口说自己有事离开了。
她婆婆以后又不是瘫在床上不能出门了,她给买了轮椅的,天气好的时候,公公可以推她出来晒太阳,邻居们住得那么近,想了解她的状态,以后多的是机会直接自己亲眼看。
他们只是乍然看到熟人变化这么大,才感觉不太习惯而已,等看到她的次数多了,就不觉得稀奇了。
赵如月回到家休息,顺便等郑秀的车从县城回来。
宁绍明的好朋友丁珉正好来店里吃东西。
看到赵如月也在,跟她说起一个事:“我听人说,绍明他二哥二嫂正在打听镇上的房价,好像想卖掉他们在镇上的院子,这事你们知道吗?”
第124章
这事赵如月还真不知道:“你知不知道他们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打听镇上房价的?”
丁珉仔细想了想:“大概就这两天,我前天听别人说的,想着来这边碰上你和绍明就跟你们说一声,只不过你们最近都忙,今天才碰上一回。”
“最近因为我婆婆的事,确实不怎么有空,谢谢把这消息告诉我,改天让绍明请你吃饭。”
“这哪用得着说什么谢谢,”丁珉玩笑道,“不过绍明请我吃饭,要是他自己掌勺的话,我肯定不拒绝!”
赵如月知道丁珉在镇上消息还挺灵通的,其实他也不用刻意去打听,因为他工作的单位在镇上,身边的同事几乎都是本地人。
镇上娱乐少,熟人多,发生点什么事,他们也会互相八卦一下,消息就这么来的,而且他们得知消息的速度也比别人快一步。
以前宁绍明和赵如月还一起在镇上看店的时候,他们俩得知消息的速度也是这么快。
不过也就是快一步,后续那些消息要不了多久,在镇上就传得到处都是了。
在镇上做什么事,除非像他们在县城买房一样,除了自己夫妻俩,真的跟谁都不透露一句,要不然很难瞒得特别久。
她跟宁绍明在县城买的那个房子要拆迁的消息,也就现在知道的人少,等老二夫妻俩往外透露几句,过不了多久也会被很多人知道。
丁珉说他是前天听别人说这个消息,赵如月算了算时间,那估计是宁达跟宁绍德说,让他和宁绍明以后每个人给他三百块钱的那天之后。
赵如月不用多想都知道,他们八成是觉得自己在这件事上亏了。
很快丁珉的话就验证了赵如月的猜测:“你跟绍明以后面对宁老二夫妻俩,可得多个心眼,他们在宁老二媳妇儿娘家编排你们呢!”
赵如月问:“都说的什么?”
“就是给老人养老那点事,说老头子偏心你们家和老大家,老大家一毛不拔,一分钱不用出,你们夫妻俩好几家店,只出丁点钱就把老人打发了。
只有他们家,又出房子又出钱,还说什么,那房子要是租出去,一个月也有百来块钱的租金,意思是他们都出了房子,每个月不该给跟你们出一样的钱。”
赵如月真是气笑了,他们不想出钱,或者不想跟自己家出一样的钱,那倒是住得离父母近一点,平时跟大嫂那样,父母有事及时帮把手啊!
又想得清净,又不想出钱,想的可真美!
丁珉也说没几个人真信了他们的话,都把那些话当笑话听:“他们以为这么给别人说,别人就觉得他们确实遭受不公平待遇,忘记当初你们家那老太太有多偏心宁老二了?
更别说那房子还是老人给他们的,好家伙,爹妈把房子分给他们了,现在自己爹妈住进去还要暗戳戳地嫌他们不给房租,这可是亲生父母啊!
跟别人说那些话,以为别人都是不知好歹的傻子,他们说什么就信什么呢?”
赵如月说:“我等会儿去了县城,就把这事跟绍明说了,看看该怎么办,可不能等到他们背地里把房子卖了,人家上门收房子,才急急忙忙帮老人搬家。”
“你们确实得早点打算,我看他们卖得挺急,就是要价有点高,有意向的人问了之后都犹豫了。”
“他们要价多少?”赵如月又问。
这个丁珉也打听到了:“说是要两万。”
“那确实要价太高了,很不划算,两万块钱,都能在县城付个首付,买个几十平的电梯房了。”
丁珉他大哥前不久刚给他侄子丁勇在县城买了一套。
他陪着去看的房子,很了解县城各个小区房子的价格:“没错,只付百分之二十的首付,确实可以贷款买一套六七十平的房子了,只是每个月要还几百块钱的贷款,还贷压力可能有点大。
他们那房子好处是,买下来后,不用修整直接住进去都行。
只是不管用不用修整,那都只是镇上的房子,除非遇到有钱的冤大头,不然两万很难卖出去。”
赵如月听到他关于房贷的话沉默一下,想到现在县城打工人的工资,每个月还款几百块钱,对于现在的很多人来说,压力确实有点大。
不管哪个年代,普通人想买房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毕竟工资还要供平时吃穿住行、养孩子、看病、人情往来等等。
不过现在要是能咬牙买了,缩衣节食苦几年扛过去,其实也要不了几年,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赵如月想起宁时春过年时说的他的打算,宁时春决定明年开店,他的想法是去别的镇子租门面开店。
因为以前别的镇子,也有人专门跑来他们镇上的店,买热狗面包那些吃,现在也还有人跑来买别的面包,还有人专门来订蛋糕。
现在看来,赵如玉觉得不如让宁时春也去县城贷款买个房子和铺面。
要不了多久,她家在县城有房子,还赶上拆迁这事,肯定也要被传得到处都是了。
宁时春的钱不够,他们可以先借给他,要不然等她家的拆迁款下来,来借钱的人肯定不少。
借给别人还不如借给宁时春,至少这孩子是真老实,还特别听他三叔的话,他借了钱不会不还。
把钱借出去一些,也有借口堵住别人开口借钱的嘴。
郑秀的车到了门口,赵如月去后面问两个孩子:“我要去县城了,你们今天去不去?”
两个孩子都说不去了,要趁还没开学,留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
赵如月提醒他们:“看半个小时电视和电脑,就要起身走走,出外面透透气、看看远处,要不然会近视的。”
宁时夏尤其注意保护自己的眼睛,当即表示:“我一定会注意的,也会提醒哥哥。”
“那我就放心了,我先走了,有什么事,给我或者你们爸爸打电话。”
到了县城,正好是下午人不多的时候,赵如月想着宁绍明应该有空。
赵如月到了县城,就直接去找宁绍明。
她走进隔壁面包店,没在店里看到宁绍明,就问店员:“你们老板不在?”
店员跟她说:“刚刚老板有个朋友来找他,这边没地方招待,老板就带着人去餐饮店那边了。”
赵如月又去餐饮店那边看了一眼,就见店里最角落的位置,宁绍明正在跟一个朋友面对面坐着说话,那个人她也认识,但她没贸然过去打扰。
那人确实是宁绍明的朋友,听说高中毕业后靠家里的关系,当了辅警。
往年这个朋友跟宁绍明联系得也不算多,一年到头见面的次数更少,不知道今天怎么会主动来找他。
餐饮店里,宁绍明正在婉拒朋友借钱的请求:“我们认识这么久了,你应该也了解我,结婚后,我家的钱都是我媳妇儿管,每个月她就给我三五百的零花钱。
我平时花钱的地方少,攒是能攒下来一点,但偶尔要给我媳妇儿买点礼物,给我家两个孩子一点零花钱,再买点小零食小玩具什么的,自己也剩不下多少。
这还是因为我不抽烟不喝酒,要不估计一分钱都剩不下,你要是借个千八百的,我可以做主,再多我是真没有了,得问问我媳妇儿去。”
宁绍明说的话大部分就是他的真实情况。
他都这么说了,他朋友也没办法。
只能说道:“那你先借我一点应应急,剩下的跟你媳妇儿商量一下?我是真急用钱,你也了解我,不是真没办法了,肯定不会轻易跟兄弟开口借的。”
“那行,”宁绍明拿出自己的钱包,把里面目测大概有七百块钱的整钞全都给了他,“这些你先拿去用,晚点等我我媳妇儿来了,我问问她,她答不答应到时候都给你个答复。”
那人接过钱,说了句:“谢了兄弟。”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那人就离开了。
赵如月看到人走了,才过去找宁绍明:“韦安民找你做什么?”
宁绍明无奈:“来找我借钱,借五千块钱。”
赵如月也无奈了:“唉,又是借钱。”
自从他们俩在县城的店站位脚跟成功做起来后,来他们借钱的人不少。
刚开始还能用自己家店刚起步,自己也是借亲戚朋友的钱开店,挣到的钱得先还债来搪塞过去。
现在这个借口却没有一开始那么好用了,毕竟债务总有还完的时候,而他们店里的生意,是肉眼可见的红火,欠人的钱怎么可能一直还不完。
赵如月又问:“我记得韦安民家条件不错,怎么五千块钱还来找你借?”
宁绍明倒是知道一点韦安民的现状:“我听说他炒股,把买房子的钱全赔进去了,他结婚比我们晚,生孩子也比我们晚,他孩子今年九月份才上小学。
他炒股那些钱,本来是为了买房把孩子送到县城读小学,他老婆因为这事,正跟他闹离婚,我觉得他这么东拼西凑,估计是想凑个首付的钱,好歹先把家稳住。”
赵如月有些意外:“他工作这么多年,还没转正?户口也没迁到县城来”
“这个我就不太清楚了,我只记得他当初能进去当辅警,是走的他姑父的关系,他姑父好像急病去世了,是哪一年来着?我也忘了。
反正他进去工作几年,就听说他姑父没了,估计那时候他还没转正,他姑父去世后,可能人走茶凉,想转正更难了。”
宁绍明说完,想起自己在医院时的想法。
就跟赵如月说道:“我想着要不在县城买两套房子,把钱花出去算了,手里不用留太多现钱。
县城的房子今年比去年涨了些,我感觉比把钱留在手里或者存在银行都划算。
以后我们家孩子如果上高中成绩还是那么好,考上了好学校,去大城市工作,再卖掉县城的房子,重新给孩子在工作的城市买房也行。”
赵如月听了也觉得买房子是个好主意。
上一篇:她是霸总的暴躁白月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