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养我日常 第15章

作者:空山澜月 标签: 重生 年代文 轻松 日常 穿越重生

  黄秀华没办法,只能在这上面补贴一些,不然总不能看着其他儿女好吃好喝,大儿媳带着大孙子大孙女吃糠咽菜吧。

  “知道了,老三今天刚给家里寄钱,没那么快能取,这几天别买肉了,先用上回炸猪油剩下的猪油渣炒菜吧。”

  “好,那过几天你别忘了去取钱,”王海燕不放心地提醒,还把宁时夏拉出来当借口,“小夏那丫头嘴巴刁得很,总吃猪油渣炒菜,她肯定不乐意。”

  黄秀华一听脸色果然不太好:“都是老三惯的!”

  老三在家的时候,他女儿要什么他给买什么,钱不够甚至出去跟别人借钱都要买,黄秀华想违心说是老三媳妇儿娇惯孩子都说不出口。

  “小姑娘家家嘴巴那么馋像什么样子!”黄秀华看向大儿媳,“老三夫妻俩不在,我们平时要忙地里的活,你在家空闲的时候,抽空多教教那丫头,让她多跟丹萍学学,要不走出去别人该笑话我们家不会教女儿了!”

  自己的女儿得到婆婆的认可,王海燕一改吃饭时那苦大仇深的模样,喜滋滋地应下。

  转头就去找正在看动画片的宁时夏,准备叫她跟自己去菜地里清一下杂草。

  她家丹萍可是三四岁就会跟着自己下地干活捡柴的,在家还会扫地,洗自己的衣裳,五岁就会做饭,那时候谁不夸她会教孩子?

  王海燕是真心觉得自己这样教是为了孩子好,既然婆婆让自己来教,那就是对自己的肯定,她绝对不藏私。

  谁知走到堂屋,却看到赵如月她亲妈坐在宁时秋兄妹俩身边,正笑眯眯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小把水果糖,分给他们兄妹俩。

  “小秋他外婆吃了吗?”王海燕走过去打招呼,面对外人的时候她一贯表现得直爽大方、心直口快的样子,“怎么这个点才来,今天家里吃烧鸭呢,你该早点来,还能跟我们一起吃点!”

  “我就是吃饱了随便来看看,”往常即使两家离得近,作为女儿娘家的长辈邓细妹也是不常来的,“顺便跟小秋和小夏他们爷爷奶奶商量一下,过几天带他们去吃满月酒。”

  王海燕一听是吃席,眼睛就亮了,按他们这里的习俗,吃席是可以打包好肉回来的:“满月酒?去谁家?”

  邓细妹说:“我小女儿,也就是小秋小夏的三姨家。”

  “嫁到省城那个?哎哟,那满月酒不得办上百桌啊?”

  邓细妹摆手:“不是嫁到城里,只是省城周边的村子,也是普通人家。”

  两人正说着,黄秀华也出来了。

  邓细妹正好跟她商量:“如月跟她小妹没出嫁前关系最好,她跟绍明在鹏城回不来,我就想着让小秋和小夏代表他们爸妈去一趟。”

  两个孩子都还小,黄秀华有点犹豫:“带他们去,坐车挺麻烦吧?”

  “不麻烦,我们赵家族里好几个人一起去,商量好了包一辆面包车,直接从家里出发,不用转车,”邓细妹顿了顿,补充道,“上礼的钱,如月今天寄给我了。”意思是,不用黄秀华从他们寄回来的生活费里出。

  她这么一说,黄秀华就没再反对。

  *

  鹏城这边,赵如月和宁绍明难得在外面下一回馆子,两个人却都有些食不下咽。

  他们原本打算给家里寄钱打电话后,趁着时间还早,顺便在外面逛逛街。

  可现在谁也没了逛街的心情,吃过饭就回去了。

  几天后,宁绍明已经返工,赵如月继续待在家里休养。

  宁时秋和宁时夏也穿上他们最好的衣服,开开心心地跟着外公外婆坐上大汽车吃席去!

第21章

  餐饮行业上班的时间跟其他行业不一样,别人下班吃饭的时间,正是他们忙碌的时候。

  宁绍明动了个小手术,这些天比较注意不让自己太累,没有以前那么拼了,因此没少被一些人说酸话。

  好在他怎么也算个师傅了,技术也过硬,那些酸话对他没多大影响,只是多少有些影响心情。

  他又不是爱跟人争辩的性格,有时不小心听到,也只闷在心里,那感觉不好受,但还能忍。

  只是好几个让他不小心听到的人,似乎都是厨师长的徒弟,这让宁绍明隐隐有些不安。

  赵如月提前去邮局买电话卡,排队,等下午两点多三点这个时间段,吃饭的客人减少,轮到后厨的人吃饭。

  宁绍明没跟同事一起吃员工餐,他打包了两份饭往邮局赶去。

  他到的时候,赵如月已经儿女、父母和妹妹聊了有一会儿。

  见宁绍明来了,赵如月把话筒交给他,她虽然不怎么饿,也接过一份饭到外面去吃。

  电话的那头是岳父岳母,宁绍明跟他们也聊了几句,那边的话筒就交到了他的儿女手上。

  宁时夏上次跟爸妈通过电话,觉得那次哥哥没赶上,这次应该让哥哥多跟爸妈说说话才公平。

  她拿到话筒只跟爸爸妈妈打了个招呼,就跑出去跟三姨家的表姐表哥们玩了。

  宁绍明跟以前一样,先是问儿子在家怎么样,有没有听爷爷奶奶的话,去学校上学有没有认真读书,平时有没有帮着爷爷奶奶照顾妹妹?

  宁时秋都一一回答了,宁绍明夸了他几句,觉得儿子很懂事,应该多给他个奖励。

  就问儿子:“上次我跟你妈给家里打电话,小夏应该跟你说了吧?等我们回去会给你买一辆自行车,除了这个,你还有没有什么想要的?”

  宁时秋想了想摇头,摇头完想起爸爸看不见,忙对着话筒回答:“不用,我什么都不缺,不过……”

  他停顿了一会儿,宁绍明耐心等着。

  宁时秋左右看看,发现外公外婆和三姨不知道什么时候全都出去了,屋里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才放心对电话那头的爸爸说:“你跟妈妈多给妹妹买点衣服裤子和鞋子吧,我看妹妹冬天穿的衣服裤子都短了一小截,她还说鞋子挤脚,走路快了脚疼,她都不敢跑步了。”

  衣服裤子短了?鞋子挤脚?

  宁绍明诧异地想,之前老家刚入冬的时候,他妈给他们打电话,说两个孩子去年的衣服鞋子都不能穿了,让他们多寄点钱,给两个孩子买过冬的衣服。

  这才过去一个多月,没道理孩子的新衣服就穿不下了,更何况老人给孩子买衣服,总喜欢往大一号买,只有穿着太大,没有穿着短的道理。

  可宁绍明了解自己儿子,才几岁就跟个小大人似的,聪明又懂事还特别靠谱,他不觉得自己儿子会撒谎。

  “妹妹还在穿去年的衣服啊?”宁绍明问。

  宁时秋又摇头说:“不是的,她穿奶奶从二伯家带回来的衣服,说是去年二伯家的妹妹生日,她舅舅姨姨们给她买的衣服,看着还很新,今年却穿不下了,奶奶就带回来给妹妹穿了。”

  说着宁时秋感觉有点羞愧,奶奶带那些衣服回来的时候,也给他带衣服了。

  他听奶奶说衣服是从二伯家带回来的,还以为自己的那些也是,毕竟那些衣服上都没吊牌,他就没多想。

  反正周围小伙伴也没少穿哥哥姐姐们淘汰的旧衣服,大家都是这么过,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后来宁时秋发现妹妹的衣服不合身,自己的穿着很合适,才意识到可能有问题。

  二伯家只有一个比自家妹妹大一岁的二妹,二伯娘的娘家哥哥姐姐生的也都是女儿,哪来这么新、这么好的男孩子穿的衣服给奶奶带回来?

  宁时秋对这事上心后,更注意观察身边人穿的衣服,陆续发现更多有问题的证据。

  其中一个是在学校发现的,他有一件好看的外套,是今年才在同学们之间流行起来的花样。

  于是宁时秋有些难过地意识到,特别疼自己的奶奶,竟然区别对待妹妹。

  公平这两个字,对于孩子来说可太重要了,哪怕受到不公平对待的人不是自己,他依然十分难以接受。

  更难受的是他还不知道该怎么办,不知道该跟谁说,因为家里其他人都没认为这是什么值得重视的事,觉得小孩子有的穿就不错,更别说还有这么多。

  现在爸爸一问起来,宁时秋像是找到了倾诉的口子,一股脑把事情全倒出来了。

  宁绍明在电话这头默默地听着,心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掐住,疼得很。

  “爸爸知道了,”他喉咙有些干,语气艰涩,“等我和你妈妈回家,一定多给妹妹买几套衣服。”

  “还有鞋子,”宁时秋提醒道,“现在学校的小女孩流行穿一种白色的靴子,上面有白色毛毛还有须须垂下来,还有亮晶晶的钻石,妹妹跟我说羡慕别人的靴子好几次了。”

  宁绍明一个大男人,这会儿听得都想哭:“好,都买。”

  他说着话的同时,不禁在心里想,要是自己跟老婆在家,哪至于让女儿那样羡慕别人家的孩子?

  靴子也许只是女儿羡慕别人有的其中一样,没说的可能更多,大概也不是什么很贵的东西。

  如果他们夫妻俩在家,这点东西,他家孩子根本不需要眼巴巴地羡慕别人。

  以前哪怕再穷,在孩子的吃穿和学习上,他们也从没含糊,没道理现在挣着钱了,自己的孩子却过成这样,还不如他们在家挣不到什么钱的时候呢!

  而且儿子只说了妹妹羡慕别人有好看的靴子穿,却没提到他自己。

  宁绍明往常总觉得儿子是哥哥,得有个哥哥的样子,要多照顾妹妹。

  现在他突然意识到,儿子哪怕是哥哥,也还只是个才几岁大的孩子,他不该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那原本是父母该担的责任。

  听到爸爸答应下来,宁时秋就放心了,爸爸妈妈从来没有说话不算话过,他很相信他们。

  等电话卡的钱花完,挂了电话,也快到宁绍明上班的时间了。

  赵如月看着他的神色不太好,但没多问,只让他赶紧填饱肚子:“快点吃,炒菜也是力气活,不吃饱可不行。”

  宁绍明接过她拆开的一次性筷子,低头快速往嘴里扒饭,却感觉自己往常最喜欢的扣肉吃进嘴里没滋没味的。

  赵如月坐在旁边的台阶上,看他吃了几口,又忽然停下,抬头看向她。

  “小月,我们回家过年后,要不,还是不出来了吧?”

第22章

  家里老娘克扣他给女儿买衣服的钱,对女儿不好这件事,让宁绍明太过震惊。

  以至于他把今天给儿子打电话的最初目的——大嫂是不是经常在他们耳边乱说话这事,忘了个一干二净。

  不过现在答案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连他亲妈都对他的孩子区别对待,更何况大嫂?

  “回就回吧,这事我没意见。”赵如月早就有回老家的想法,只是碍于宁绍明喜欢现在的工作,即便她知道,但凡自己提出来,宁绍明就极少有不同意的,她也一直没有明说。

  毕竟回老家要想过得好,免不了动用到高家赔给她的那十万块钱。

  赵如月知道宁绍明对这钱的看法,他肯定觉得那些钱算是她用命换来的,用来还欠债也就罢了,平时生活花销和建房子再用这些钱,他觉得不得劲。

  感觉自己像个吃软饭的,吃的还是老婆的‘血肉’。

  男人嘛,不管脾气多好,多少会有点爱面子的毛病,社会环境和成长环境如此,宁绍明算好的,却也沾染了少许这毛病。

  按照宁绍明以前的想法,这笔钱能别用还是别用,就留着给赵如月傍身。

  他们夫妻俩可以用今年存下的钱,偿还老家的欠款。

  至于建房子的钱,明年、后年再攒两年,也够回去建房了。

  老家材料成本低,建房的人手可以找邻居和他的那些发小兄弟们。

  但是这些想法,在孩子受的委屈面前,全都得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