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养我日常 第183章

作者:空山澜月 标签: 重生 年代文 轻松 日常 穿越重生

  难道爷爷真的不知道她是装的吗?

  他肯定知道,却还是纵着她,每次都一脸无奈,但每次都会背着她回家。

  现在爷爷老了,她长大了,轮到她出力的时候,宁时夏也是耐心十足,一次不会就教两次、三次、四次,反反复复地教。

  直接教不管用,就带着他反复使用,把用手机当成一个习惯,用惯了自然就会了。

  宁丹洁拜托宁时夏的事,她也没有忘记。

  趁着宁时秋有空回老家探望爷爷的时候,就顺便问了他,再结合自己查到的资料以及宁丹洁的个人情况,选出一个最适合她的方法。

  她没把宁丹洁约到镇上来,毕竟二伯和二伯娘夫妻俩是什么样子,宁时夏也是知道的。

  宁时夏可不想帮了堂姐,却给自己爸妈惹麻烦。

  她回了一趟县城,把宁丹洁约到田清的网吧,要了一个隔音比较好的包间。

  正好包间里有电脑,宁时夏说的时候,结合电脑,可以让宁丹洁更直观地看到该如何操作。

  “我哥说,建议你大专入学后,如果能转专业,尽量换一个专业,最好换成护理相关的专业。”

  这个宁丹洁自己也查到了:“我知道的,所以我填志愿的时候,一开始听我爸妈的,让他们降低警惕,以为我很听话,但是在最后关头偷偷修改了第一志愿,其实我收到的是护理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那个中西面点工艺的通知书,是我伪造出来骗我爸妈的。”

  此时宁丹洁一改在父母面前听话乖巧、唯唯诺诺的样子,流露出被打压多年后触底反弹的叛逆与锐气。

  宁时夏对此不太惊讶,她跟宁丹洁因为年龄相差不大,她到县城读书后,两人来往得相对比较多,高中后学校不在同一个城市,离得太远见面的次数才少了些。

  很多时候,孩子在同龄人面前跟在父母长辈们面前是完全不一样的。

  有些事情,孩子更喜欢跟同龄人说,所以宁丹洁在隐藏在‘乖乖女’标签下叛逆的另一面,宁时夏早就知道了。

  有些父母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的孩子,实则不然。

  尤其是那些热衷于打压孩子的父母,也许某天发现孩子脱离了自己的控制,还会特别惊讶,觉得孩子突然就变了,于是对孩子发出‘你怎么还不如小时候听话懂事’的疑问。

  宁丹洁继续说道:“只是我不知道接下来具体的步骤,该如何继续操作。”

  “确定自己的目的地是哪里了吗?别的不说,语言是第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德国和日本是相对比较便宜的,不过语言上可能难度比较大,毕竟我们以前读的公立学校没有相关课程,不如英语来的方便,以前没学过,你可能得重新学习,要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宁丹洁:“我还是想去欧美国家,高中时我一直在努力学英语,”主要是英语也是在学校学起来比较方便的外语,她努力学,老师家长都会很欣慰,不但不会有任何阻碍,还会得到很多支持,“语言方面,我觉得只要继续学习专业相关的词汇和努力练习口语,我应该没有问题的,我高考时别的科目成绩都一般,只有英语是最好的,考了一百多分。”

  “那非英语为主的国家我全都帮你排除掉了,剩下这些就是你可以考虑的国家。”

  宁时夏边说,边给她找出相关的项目网页:“这个是加拿大的,‘家庭护理员试点’项目,工作两年后,可以转永居,最低学历要求刚好是护理专业大专,语言要求和认证要求在这里,都写得很清楚。

  还有澳大利亚这个项目,不过澳大利亚这个需要雇主担保,如果你确认要去的话,我哥可以找朋友帮忙,英国这个也是,需要雇主担保。

  剩下就是新西兰,护士这个职业被收纳在它的‘快速移民职业清单里’,也是要先工作两年再申请居留。”

  她顿了顿,选择把丑话先说在前面:“其实就算网站上没写明,想去这些国家应该都需要雇主担保,你好好考虑去哪里再跟我说,我哥好找人帮忙,不过选好之后就不能变了,要不然换来换去,我哥也难办,到时候你可就只能自己找中介了。”

  人情难还,人家愿意帮自己一次就不错了,宁丹洁知道她这么说也是为了自己好,忙点头道:“我明白的,回去会好好考虑再做决定。”

  宁时夏说:“是该这样,反正还有三年时间,我们宁愿你考虑得久一点,也不希望你仓促决定后又后悔,这些网页你保存一下,到时候回去自己好好对比,另外最好也深入了解一下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选一个让你过得舒心的地方,等你出去后,钱不够的话,我可以先借你,你出去后一开始住的地方,我哥应该也可以帮忙安排,后面就得靠你自己了。”

  有宁时夏这话,宁丹洁更有勇气选择这条路了,至少有人帮忙,不用担心在外面会流落街头没饭吃。

  她告别宁时夏后,边走回家边算自己到时候要花多少钱,在读书这三年里,如果有赚钱的机会就尽量多赚点,可不能别人愿意借钱给自己,就真的全都借别人的钱。

  回家后,叶菁问她出门那么久干什么去了,宁丹洁没说自己出去找宁时夏,她决定以后明面上远离宁时夏家,让自己家人以为自己跟宁时夏疏远,甚至不再来往了。

  要不等她跑路,她父母发疯认为是宁时夏帮着她跑的,再去找人家麻烦,缠上人家,那她可就是恩将仇报了。

  宁丹洁面不改色地撒谎:“出去跟我高中同学聚了一下,以后大家都要各奔东西,很难再见面,总得好好道个别。”

  听到她这么说,叶菁没怀疑,最近县城这些准大学生们三五成群聚会的不少。

  只是又忍不住唠叨:“你们只是毕业,又不是以后一辈子见不着,以前跟你玩得好的那些同学,不是有几个考得不错?现在维持联系的方法那么多,你以后多跟人家联络联络感情,这些以后都是你的人脉。”

  宁丹洁悄悄撇嘴,各自考上不同的学校,以后生活交际圈子都不一样了,不一定还能有共同语言,除非特别特别好的朋友,不然联络又有什么用呢?

  人脉?能付出同等价值东西的人,才会互相成为人脉。

  心里不以为意,面上却没表现出来,只一副老实受教的样子:“知道了,我没忘记保存她们的联系方式。”

  “这就对了,我从工业园那边带回来的手工有点多,刚好你放假没事干,帮我做点活,我最近一直反胃想吐,再不赶紧做完,耽误工期又要扣钱了。”

  宁丹洁应了一声,走到放满乱七八糟工具和材料的小桌前坐下,沉默而熟练地开始做手工活。

  类似的手工活,她从小学时就开始做了,到现在已经做得很娴熟,但手工费一分没拿到过。

  有时候她也会忍不住在心里想,父母在自己身上花的钱,扣掉这么多年自己给家里做手工挣的钱,还剩多少?

  不会他们还倒赚一些吧?

  宁时夏跟宁丹洁道别后,回到县城的家,没看到有人在,给妈妈打电话,才知道他们去省城了。

  赵如月这会儿正在苏胜楠给她在公司附近安排的宿舍。

  她住的这栋宿舍楼是公司自己买地,刚建成没多久的楼。

  一到六层是公司办公的地方,再往上七到九层是公司的培训和实操基地,九楼往上才是宿舍。

  除了公司管理层,一般住的都是刚入职来省城培训的新员工,新员工可以一直住到培训期结束。

  赵如月这间是固定给她住的,原本把家里的产业全交给宁时秋管之后,赵如月打算跟宁绍明回镇上养老来着。

  她都想好了,把镇上的厨子调到县城,镇上的餐饮店重新由她和宁绍明管。

  每天九点半开门,把东西卖完就关门,在镇上不管是到处溜达,找老朋友唠嗑、约着出去旅游,还是夫妻俩一起窝在家里哪也不去,一起看电视、看电影、看书、玩手机、玩电脑、玩游戏都行。

  可惜他们退休似乎确实有点太早了,玩得好的同龄人几乎都还在为孩子奋斗房车,根本闲不下来。

  赵如月只好又给自己找点事干。

  刚好苏胜楠这里还在继续往别的城市扩张业务,对员工的需求量依旧很大。

  苏胜楠知道宁时秋回国后,赵如月终于腾出手来了,赶忙来请她去公司帮忙。

  于是赵如月就又做回了自己熟悉的工作之一:员工培训。

  这些年,她忙着工厂的事,但自己喜欢且擅长的维修也没落下,偶尔也会回来给苏胜楠公司的员工做几个针对性培训。

  或者回自己那曾经的电子专营店,现在已经业务升级成营业厅兼手机专卖店的那两家店,帮忙解决一些棘手的维修问题。

  如今重新做回这个培训工作,她仍旧游刃有余。

  宁绍明不想离赵如月太远,也在省城买了个小铺面。

  每天开张几个小时,卖完东西就关门,回家做做饭、种种菜、打扫打扫卫生,然后每天雷打不动地去给赵如月送饭,日子过得也算惬意充实。

第163章

  赵如月为了把家里的产业扔给宁时秋管,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宣布自己要退休。

  结果一直帮助苏胜楠培训员工,五十岁的时候,帮她培养出一大批技术过硬的维修师傅,还有好些足以当维修培训室的人才,才算是真正退休了。

  决定真的回镇上养老。

  到这个年纪,比四十多岁的时候好点,他们的同龄人有些也要退休了,到时他们不怕找不到人唠嗑。

  宁时秋抽空开车来帮他们搬东西。

  车上宁时秋有些无奈地说:“你们继续留在省城多好,我每天下班回家还能看到你们,省城的医疗条件也更好,回镇上,万一你们有点什么事,我都没法马上赶回去。”

  赵如月不信:“可别说大话了,你工作那么忙,就算我们留在省城,你也没时间每天准时回家,一个月能待在省城几天都还说不准,后天又要出差去了吧?”

  宁时秋避重就轻:“我也不是经常出差。”

  “这话骗骗爸妈就得了,可别把你自己也骗了。”赵如月毫不犹豫地揭穿他,“你现在把家里的产业发展得这么大,哪有那么多时间回家看我们,我们也不希望你赶来赶去的,平时有时间你多休息才是正经,每年过年过节能抽空回趟老家就行。”

  宁绍明点头附和道:“我跟你妈想的一样,我们也没到七老八十的年纪,还能照顾自己,你不用总惦记我们,平时多注意休息,千万别累着。”

  他们创办了秋夏餐饮店、秋夏面包店,还有后来的秋夏食品加工厂。

  交到宁时秋手上后,如今俨然被他发展成一个多面发展的集团,现在涉足投资的行业已经不只在食品领域。

  宁时秋很小的时候就对金融、经济、投资这些事情感兴趣,会主动去搜集书籍资料、学习相关的知识,现在即使工作量确实不小,他处理起来也是游刃有余。

  虽然确实经常需要出差,但其实并没觉得有多累。

  只是这世界上还有一种累,叫爸妈觉得你累。

  心知自己劝不动他们,宁时秋只好暂时把这事放下,想着等小夏休年假回来的时候,再让她帮着一起劝。

  小夏比较会耍赖,到时候她一劝,没准就成了。

  “前几天小夏不是给你们打电话了,她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能休年假?”

  说到这个,赵如月忍不住叹气:“小夏说今年有特殊任务,没假期了,她单位性质特殊,我们也没敢多问,她没给你打电话?”

  宁时秋说:“打了,我那时候正在洗澡,手机没放身边,没接到她的电话,回拨回去没打通。”

  赵如月有点担心是那种比较棘手和危险的任务,只是心中的担忧没在面上表现出来,只说道:“希望她任务能顺利,明年再回来也行。”

  只是宁时夏今年还能打电话回来,跟家里说一声要执行任务,第二年开始却了无音讯,只有她单位的人打电话来,跟他们说仍然在执行特殊任务,所以没办法给他们打电话,不过宁时夏一切安好,让他们放心。

  可不能得到孩子确切的音讯,当父母的怎么能真正放心得下。

  宁时夏参加工作好几年,以往每年有年假都会回来探望家人,尤其是爷爷和外公外婆,老人们都上了年纪,看一眼少一眼,所以她是宁愿不出去玩,也要回来探望他们的。

  这还是宁时夏第一次连续两年都没回来。

  宁时秋也有些担心,不过他想到宁时夏从小的梦想,隐约意识到什么,现在宁时夏也许在参加航天员选拔,甚至有可能已经通过了,这样的事,在国家公布之前,也是要对家里人保密的。

  但是宁时秋不能确定自己的猜测百分之百正确,当然也就不好跟家里人说。

  只隐晦地跟父母说:“小夏肯定没什么事的,要是真有事,她单位的领导不可能不告诉她的家人。”

  赵如月和宁绍明没听懂他话里隐含的意思,但明白他说的这个道理,可想念女儿的心他们自己也控制不住。

  宁时秋只好抽空带他们出去旅游散散心:“你们以前不是总说,等你们退休后,就到处去玩吗?还说要带爷爷和外公外婆一起去,现在好不容易真的退休了,要不趁着爷爷和外公外婆还能动,抓紧时间去玩几回?”

  赵如月体谅儿子的孝心,又想起以前说要带老人们去首都,可后来老人们没去成,一拖就把这事给拖忘了。

  “也行,我们带他们去首都吧?要是到时候他们玩得开心,再带他们去别的地方也玩玩。”

  看父母都愿意去,宁时秋松了口气,开始做起旅游攻略,不过这攻略他也就是简单做了一个,专业的事情还是找了专业的人。

  详细的行程安排他特地找了口碑最好的旅行社私人订制,那些需要提前预约的门票、酒店、讲解、地陪等等,旅行社全都给安排好了。

  一行人很快出发,赵如月和宁绍明陪着老人们玩了一圈,时间和精力被各种事情占据,总算把注意力从女儿的事情上转移了。

  旅行的最后一天,该玩的地方都玩过,该吃的东西都尝试过,没安排什么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