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养我日常 第46章

作者:空山澜月 标签: 重生 年代文 轻松 日常 穿越重生

  春节很多店和摊子不做生意,但也有一些人想赚小孩子压岁钱,以及过年需要临时卖礼品走亲戚那些人的钱。

  以前到街上逛,只需要关注自己买的东西,然后货比三家。

  现在带着不一样的目的去逛街,就要仔细观察镇上的店铺和小摊都卖些什么,生意怎么样,还有别人是怎么做生意。

  看事情的角度也从顾客,转换成店家。

  从初三到初六,有时候是赵如月和宁绍明一起,带着宁时秋和宁时夏兄妹俩上街逛,有时候是他们两个轮流带着去逛街,把两个孩子高兴得晚上睡着了都做美梦笑出声。

  毕竟逛街嘛,也不可能总是只逛不买,有时候想问店家一些问题,最好先跟店家买点东西。

  大人没有想买的东西,肯定就是给孩子买了,尤其是他们想开的还是餐饮店,去看的大部分店都是卖吃的。

  随着年味越来越淡,街上开门做生意的也越来越多,两个孩子能吃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

  短短几天,他们几乎把出生好几年都没能吃个遍的东西,全都尝了一遍,每天三餐还正常吃,一个年过完,吃得小脸肉乎乎,越发可爱了。

  大年初六开市,鹏城有发开工红包的习俗。

  所以年初五,一些想领开工红包的打工人背上了行囊,再次登上远行的车。

  吴丽和黄文发夫妻俩也选择在这一天出发,这次他们从被老乡带出去打工的人,变成了带人出去打工那个‘老乡’。

  宁绍明大年初一时,给之前工作那个酒店的经理打电话拜年,顺便问他酒店还缺不缺人,得到了经理肯定的答复,经理还让宁绍明只管介绍人过去。

  他跟黄文发两个给经理的印象很好,因此经理也比较愿意招他们这边的人,

  不过经理也让宁绍明把酒店的情况和要求说清楚。

  虽然这一点宁绍明早就跟想去的人说过了,但是他打过电话后,仍然特地往有意向的人家里都跑了一趟,顺便统计出要去的人,把名单交给黄文发。

  黄文发也不嫌带人去麻烦,毕竟带去的人成功入职的话,介绍人也会有一笔介绍费,普通职位一百,有手艺有技术的甚至能拿到三百。

  宁绍明不去,介绍人就是黄文发。

  这一批去的人不少,凑一起都能包一辆长途车了。

  要是这一批去的人都能留下来,黄文发能拿到不少钱。

  只是黄文发依然很遗憾好兄弟选择留在老家,不再一起出去闯荡。

  临走前还反复问了好几次,把宁绍明都问烦了,那点离别的愁绪荡然无存,催着黄文发赶紧走:“上车吧上车吧,别啰嗦了!”

  只是等他们的车开走了,看着他们那些站在原地,哭着目送车子离开的孩子。

  那股惆怅又在心里升腾,同时对自己的选择越发坚定。

  去年他的孩子,也是这样目送他们离开,当时他都不敢回头看。

第58章

  ‘请注意,倒车,请注意,倒车——’

  倒车的提示音,在被整理平整的空地上回响。

  宁绍明站在大车的左后方,挥着手指挥:“后退,再往后一点,还要往后一点,可以了可以了!”

  倒车提示音停下,大车停稳,车门打开。

  宁绍明不抽烟,但口袋里也放着两包好烟,见着人就发一根。

  他掏出兜里准备的烟,递给司机:“辛苦了兄弟,大过年的还来给我家送货,等会儿别急着走,一定要在这里吃过晚饭再回去啊?”

  司机客气了一句:“那多不好意思,我家里也做饭了,卸完货开车回去,还能赶得上晚饭。”

  宁绍明又劝:“开车多费精力,在这里吃一顿,开车到家也快消耗完了,家里做的可以当宵夜嘛,今天我刚好跟人买了一只羊,一半炖一半烤,人少了吃不完多可惜,这东西就得吃新鲜的才好,留第二天吃就不新鲜了。”

  司机吸了口烟,还有点矜持地想了几秒,才点点头:“也行,兄弟你点点货,不对的话,我好及时跟老板说,你们这里有电话吧?”

  “有,我家就有电话,兄弟往这边走,那边有桌椅,你喝点茶水歇口气。”宁绍明引着司机到临时搭建起来,准备做厨房的棚子里,给他倒了杯茶水。

  昨天初五,宁绍明一大早把黄文发一行人送走后,又马不停蹄地去找人来自己的宅基地这边,修整出一块放钢筋的地面。

  还顺便搭建起两个小棚子,一个小棚子是临时厕所,被建在下风处。

  一个就是这个充作临时厨房的棚子。

  白天这棚子充作厨房,给帮忙建房的人提供两顿饭,还有干净的茶水。

  晚上宁绍明要睡在这里看东西,要不他们家的钢筋很容易不翼而飞。

  近些年社会风气不太好,小偷小摸的可不少。

  安顿好司机,宁绍明陪着聊了几句才去点货,卖钢筋的老板对待自己老家的人,还是比较靠谱的。

  送来的东西数量和质量都没有问题,宁绍明点了货后,很痛快地签了收货单。

  尾款他直接去镇上的邮局给老板寄过去,然后把汇款单复印一份交给司机,让司机带回去给老板,这批货就算两清了。

  请来帮忙的人把钢筋卸下后,又去忙活别的。

  这几天主要是打地基,他们家以后有可能还要往上建第二层、第三层,甚至第四层,所以地基也是按照最多四层的来挖。

  镇上的自建房不像有钱人的乡下豪宅,没有电梯,建到第四层已经算很高了,目前家里房子建到第四层的只有两家。

  一家就是这个在县城站稳脚跟的卖钢筋的老板家,另一家就是家里开医馆的,赵如月她三叔家。

  建三层的倒是多点,但也只是比建四层的多了一点。

  大部分拆掉砖瓦房建楼房的人家都只建两层,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钱不够还硬建两层,建成个毛坯房再把旧家具搬进去,就住进去了。

  只装个大门,连房间门和窗户都装不起。

  窗户只能用篷布封起来,房间的门就用布做个帘子挡挡,建好房子还得出去打工挣装修钱。

  宁绍明昨天找人来宅基地划线分区的时候,跟着来看热闹的邻居看到他划那么大一块地方建房,还劝建那么大不如建两层,上层主人,下层做开店做生意,空出来的地方用来当菜地种菜。

  那么大一片地,种出来的菜吃不完还能挑到集上去卖。

  镇上不少人就是这么干的,这样做确实节省成本,但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营业区域和生活区域容易混在一起。

  开店肯定需要囤一些原料,减少房子面积,意味着存放原料的地方不够,甚至根本没有单独的仓库,那势必会侵占家人的生活空间,比如客厅和孩子的房间。

  房子居住起来,舒适度大打折扣,孩子也无法拥有个人的隐私空间。

  很多家长往往不会注意这些,但赵如月在做房子规划的时候,特地跟宁绍明提过。

  他们俩也问过孩子对新家有什么想法,女儿希望可以继续跟爸爸妈妈一起睡,可惜被两个无情的大人拒绝。

  宁时夏只好改成:“希望房间大一点,还要有一个可以放很多很多玩具的大柜子。”

  这个要求得到了父母的同意。

  儿子的想法却出乎两个家长的预料。

  虽然宁时秋小时候威胁爸爸不改建个干净的好厕所,他就不拉粑粑,这事时不时会被拿出来开玩笑。

  但是这次建新家,他提出的想法依然跟厕所有关。

  他希望不要让外人用自家的厕所,厕所会被弄得脏脏的,他不喜欢。

  宁时秋很喜欢看书,赵如月还以为他会要求他们,给他房间做一个可以放很多书的大书柜。

  宁时秋的这个要求不过分,宁绍明和赵如月就答应了。

  所以他们家虽然只建一层,但也设置了两个厕所。

  一个在家里,一个在店里。

  房子整体是回字形,左右两边各建两间小房间,当做存放原料的仓库。

  左边靠近树林,右边靠近马路,房子中间是空地,可以种菜。

  店面在前排临街的位置,他们自己住的房子在后排靠近树林的位置。

  可供进出的门有两个,一个就是店面,但是客人进店后只能待在店里,不能到后面去。

  因为店面通向后面生活区的门,设置在收银台后面,一般是不让客人进出的。

  另一个门开在靠近树林的左边两个小房子中间,方便家人不用经过店面也可以进出。

  靠近马路的右边墙面没开门,这边靠近马路容易引起过路人注意,所以以后要靠着墙支个遮阳挡雨的棚子,在棚子下摆几张桌子,给客人提供位置坐。

  请来帮忙的人按照画出来的线,开始热火朝天地干活。

  宁绍明则钻进棚子里,边跟送货司机聊天,边准备晚饭。

  打算用来烤的羊肉先加入调料和香料,以及去腥的东西腌上。

  他们这里的羊多是山羊,比起绵羊膻味稍重些,需要多种香料去掉膻味。

  不过刚宰杀不久的羊肉很新鲜,用来炖煮的那一半就不用焯水,浮沫也不多,煮开后把那丁点浮沫撇掉,就可以换成小火慢慢熬。

  一个小时后,羊汤的香味渐渐浓郁起来,在整个工地弥漫。

  原本已经离开棚子,在工地上到处溜达的送货司机都忍不住回来了,嘴里喝着茶水,视线却一直在往汤锅那边瞄。

  宁绍明打开汤锅看了一眼,时间没够,汤炖得还不够火候,但现在喝也不是不行。

  炖煮期间不放盐,宁绍明盛了一碗羊肉汤,往里放少许盐、切好的葱花香菜,递给悄悄吞口水的司机:“兄弟帮忙尝尝够不够味,要是喜欢吃辣的,那边还有我自己做的辣椒油,可以按照口味自己放。”

  司机嘴里说着:“哎呀那怎么好意思,别人干活的还没喝上,我倒是先喝上了。”他的手却一点没迟疑。

  接过汤碗,吹了吹就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冲着宁绍明竖起大拇指:“好喝!你这手艺可真不错!”

  宁绍明手上处理着要烤的另一半羊,嘴上谦虚道:“还好还好,勉强学过一段时间,这不,我打算房子建好,在这里开个店卖点吃的,不然也不会那么着急,元宵都没过就找人来建房。”

  “我说呢,怪不得那么着急拿货,不过要不是你着急拿货,轮不到我来这一趟,也喝到那么好喝的羊肉汤,以前往这边跑的是另一个司机。”

  宁绍明看他碗里的汤快喝完了,又给连汤带肉舀了一勺:“多喝点,有人爱喝我这厨子才高兴呢!”

  司机乐得笑眯了眼睛。

  宁绍明趁机问:“兄弟,你干这一行那么久,认识不少同行吧?”

  司机咽下嘴里的肉点头说:“不敢说认识多少,但干一行干久了,多少也认识一些。”

  “能不能帮个小忙?”宁绍明拿出一沓名片,“也不用特地帮,就是遇上了同行,给张名片,告诉他们一声,我这店是正经做生意的店,不会坑人,路过的时候要是渴了饿了,可以停下歇歇脚。”

  不管以后这边发展成什么样,现在这位置确实不如老宅那边。

  想要把生意稳稳当当地做起来,光是跟位置好、人流量大的店一样守株待兔可不行。

  宁绍明和赵如月商量的时候,就想到了运货的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