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养我日常 第58章

作者:空山澜月 标签: 重生 年代文 轻松 日常 穿越重生

  宁时秋把注意力从桌椅和台灯上收回。

  一看妹妹写的字,立刻板起了脸:“怎么写得乱七八糟的,不许写成这样,老师说字如其人,你以后要长成那样吗?”

  说完仍旧板着脸让妹妹返工。

  坐在一旁边算着账,边看他们写作业的赵如月那心一下又提起来了。

  结果,又是虚惊一场,毛躁的小闺女挠挠头,看看被自己写得乱七八糟的字,还有些不好意思。

  她吐了吐舌头说道:“我认真起来一定能写好,以后长得美美的、还要特别厉害,像电视里的女侠一样,刷刷刷一刀砍一个。”

  她说完之后,竟然真的静下心来,一笔一画地认认真真起来。

  赵如月悄悄瞄了一眼,女儿认真起来后,确实写得很好。

  原来他们从小练字就那么认真了,怪不得长大后,几乎每个人见到他们写的字都夸好看。

  赵如月低头,看向自己面上的账本。

  孩子们自己就能把自己的学习顾好,她在这方面没经验,不给他们扯后腿就不错了,帮不上多少忙。

  既然这样,她就在别的地方使使劲,尽量给他们创造好一点的环境吧。

  赵如月把视线放回账本上。

  第一天客人格外多,把她和宁绍明累得够呛,不过回报也很丰厚。

  因为没有房租,水电也便宜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一天下来,扣掉成本,赚了三百出头。

  这些钱放在城里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在他们这个物价不高的小镇,真的很可以了。

  只是昨天是时机刚好,集日撞上学生返校。

  今天就没那么多了,扣掉成本,只有一百多,差一点到两百。

  之后不送煎蛋,这样普通的日子可能还会降一点。

  但不出意外的话,每天应该也能有一百多。

  这个收入,在镇上几乎是普通人收入的五到十倍!

  单逢集日的日子,暂时还没遇上,赵如月认真又详细地把每天是什么日子都记录好,等以后记得多了,总结一下,就能预估每个月能赚多少。

  不过每个月赚的钱也不是一成不变,现在是天气暖,但没有盛夏那么热,炒米粉和煮米粉比较好卖。

  等到夏天,菜单就得变一变了。

  赵如月思索着,把这一点写在了自己的备忘录上,晚点跟宁绍明商量一下。

  他们得提前做好准备,不能等事到临头,生意被影响,才着急忙慌地去做改变。

第71章

  两个孩子终于有他们自己的房间。

  之前一直想搬家后也要跟爸爸妈妈一起睡的宁时夏,也没再闹着要跟他们一起睡了。

  洗完澡,根本不用人催,就爬上了自己的小床,开心地表示以后都要自己睡。

  他们夫妻俩也终于有了些私人空间。

  宁绍明洗完澡回到房间,赵如月就把整理好的账本给他看。

  宁绍明看到账本上的利润也很高兴:“果然做生意比给人打工赚到的钱更多。”

  坏处是要自负盈亏,但是也更自由,还能陪伴家人。

  这让宁绍明更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他看完账本,赵如月把账本收起来放到床头柜的抽屉里。

  接着跟他说起夏天新菜品的事:“听说夏天汤粉不太好卖,等天更热一点,我们要不要把汤粉停掉?”

  天气太热,炒粉生意平日里可能也会有点影响。

  好在目前镇上只有他们家卖,算是他们家店的特色之一。

  集日和学生放假、返校的时候肯定是好卖的,所以影响不大。

  热狗面包也是,这两个短期内不会有变动。

  可他们两个精力有限,厨房更是几乎全靠宁绍明一个人顶着。

  增加夏天应季的新品,他们忙不过来,肯定要酌情减少旧品。

  热狗面包和炒米粉不能动,就只能动煮米粉了。

  宁绍明认真思考之后说:“停掉不太好,跟镇上的店一样,把煮粉的量减掉一半或者三分之二,换成凉拌粉或者别的。”

  赵如月问:“你还会做别的吧?我们做些跟镇上其他店不一样的东西比较好。

  镇上的凉拌粉好吃是好吃,但做法几乎都一个样,味道也是大差不差。”

  大概做法其实很多人都会,就是花生油混猪油熬熟,加入鲜米粉中。

  再加上酱油、白糖、花生米。唯一的区别就是最后加入的酸卤子。

  酸卤子是每家店各自做的,味道会有细微的差别,做得不好的话,会很难吃。

  但是镇上能站稳脚跟的店,做的酸卤子味道都不差。

  以上是最基础版本的本地凉拌米粉,没有肉,也没有配菜。

  优点是价格便宜,只要四毛钱一份。

  升级版的五毛钱,可以加一勺肉末炒豆角的浇头。

  还想再加肉或者菜,就要再另外花钱加了。

  不过那是以前的价格,今年煮米粉涨价了。

  凉拌粉估计也要涨一点。

  “本地的凉拌米粉也做吧,不好卖再减少或者撤掉都行,我以前跟北方的同事学过凉面和凉皮的做法,可以各做一点让客人选,哪个卖得好,就向哪个倾斜,只是……”

  “只是什么?”

  “那样需要频繁调整菜单,我们的菜单就得总是换,每一样东西对应的编号也要换,我们就得在这上面花更多时间去记住,是不是增加了工作量还有点麻烦?客人也有可能懵圈。”

  宁绍明的话,让赵如月想起自己上辈子见过的凉皮摊子。

  那些凉皮摊子里,牌子上写的是某某凉皮,但是摊子上卖的不只是凉皮。

  也有凉面、米粉可以选,还能双拼、三拼。

  有些分得细致的摊子上,凉面甚至还粉细面和粗面,还有什么碱水面?

  反正她分不太出来,只觉得都很好吃。

  赵如月一想起来就把这个想法跟宁绍明说了:“这样卖的话,我们的菜单就不用总是改变了,只需要记住客人要单一的一种还是双拼、三拼。”

  “这个主意好,除了面可以选,我们还可以多准备几种米粉让客人选。

  别说双拼、三拼,客人想每种要一点都行。

  你明天去进货多进一些面粉和干米粉、干米线,凑够一辆小皮卡的量。

  我联系好之前给我们拉钢筋来的司机兄弟了,他说要是能装满一车,到县城直接联系他去接。

  他可以开车带着你各个店去拿货,省得你去了县城还要坐公交车到处跑。”

  赵如月也觉得这样很省心,高兴地说道:“那我明天可得多买点,把车子塞满,幸好昨天客人不多,要不然家里剩下的存货,可不够明天用了。”

  宁绍明说:“其实干米线已经不够了,没想到镇上的人最喜欢的竟然是炒米线。”

  这还挺出乎宁绍明意料,他一直觉得镇上的人更喜欢新鲜现做的鲜米粉。

  “也许是我们这里的鲜米粉比较厚不如细细的米线入味?”

  他们买的干米线是粤省专门用来炒的米线很细。

  炒着容易入味,既好炒熟又有点韧劲,不容易断,吃着也不会软趴趴的,口感非常好。

  以前本地人不知道这种米线是专门用来炒着吃比较合适。

  买回来几乎都是煮着吃,以为跟干米粉一样,结果掌握不好火候,就容易煮过头。

  煮好要么一夹就断,要么就煮得米线全溶到汤里了,夹都夹不起来。

  后来买的人就渐渐少了,他们去进货的时候,价格非常低。

  他们觉得这么便宜,自己真是赚到了。

  老板估计也觉得他们买那么多自己的积压货,是遇上不懂的冤大头了。

  招待他们的时候脸差点没笑烂。

  宁绍明有些遗憾地说:“我听酒店里桂省来的同事说,他们那里有比较薄比较细的鲜米粉,每次听他们形容都把周围一圈人馋得不行,可惜地域性太强,出不了省,要不我们还能买点来试试。”

  说到桂省,赵如月第一时间想到螺蛳粉和老友粉。

  可这两样离开本地,不是本地人做也不一定对味。

  而且现在这两种粉也不如以后有名,他们这里的本地人不一定愿意尝试,想想还是算了。

  两个人商量好夏季要新增的菜品。

  又商量着增加了明天要采购的食材数量才各自睡去。

  赵如月第二天早晨跟前两天一样,起得很早。

  她帮着宁绍明把开门前要准备的东西准好。

  又忙完早上客人吃早饭的高峰期。

  等到店里没什么人,才背着包带上钱,去客运站坐公交车去县城。

  到了县城,她直接在县城的汽车客运总站下车。

  在这里不管是买电话卡,还是找公用电话都比别的地方方便很多。

  价格也跟别的地方没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