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养我日常 第75章

作者:空山澜月 标签: 重生 年代文 轻松 日常 穿越重生

  他一次买十六个,店家还送八个铜锣烧,那铜锣烧他吃过,味道也很好。

  这么一凑,相当于送了两样礼,够体面了,十六和八这两个数字也吉利。

  只是这个客人一次性要的杯子蛋糕太多,宁绍明只提前做好了十几个,刚刚又卖出去了几个,剩下的就不够十六个了。

  客人要赶第一班车,催得急,可店里又来了要吃米粉的客人,宁绍明要做米粉走不开,赵如月得招呼客人、收钱,还得见缝插针地收拾桌子,也走不开。

  只好让正在炸馒头的宁时春先把油锅下的火关了,先去组装蛋糕。

  宁时春一直着急起来容易慌了神,有点手忙脚乱的,有一个杯子蛋糕还放错了中间的小料。

  幸好宁时秋和宁时夏醒了,也自己换好衣服洗漱过。

  出来一看,店里那么忙,他俩都不用问,也不用人说,马上很自觉地带上手套,帮着一起组装蛋糕。

  宁时秋虽然比宁时春小,却跟个小老头似的,自带有条不紊的稳重气质。

  宁时春站在他身边,也被感染到,很快稳住了情绪,淡定下来,没再出过错。

  人多力量大,材料又是提前准备好的,客人要求的十六个杯子蛋糕很快组装好,没耽误他赶车。

  随着小学生起床出门,店里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忙。

  买杯子蛋糕的人更多了,虽然每个人买的都不如刚刚那个客人多,但是架不住人数多,需求量直线上涨。

  宁时秋兄妹俩看店里那么忙,干脆不着急吃早餐了,先在后面帮忙组装杯子蛋糕。

  两个人分工合作,速度还挺快,一直忙到将近早读的时间。

  店里人少了点,赵如月才给他们一人塞了一个热狗面包和一个杯子蛋糕当早餐,让他们赶紧去学校。

  好在宁时秋有自行车,载上妹妹,一路狂踩自行车,总算在早读铃声响起前赶到了教室。

  带去的早餐只来得及匆匆啃两口,早读铃声就响了。

  店里,宁绍明和赵如月在这个早上,久违地再次感受到了,当初开业第一天,集日撞上学生返校日的累。

  赵如月喝了一口水,一早上嗓子说话都说得有些沙哑了:“得亏今天不是初中生返校的日子,要不然我们今天能累到腿抽筋!”

  他们给杯子蛋糕的定价高了点,还以为杯子蛋糕就算受欢迎,买的人也不会那么多。

  “镇上人现在那么有钱了吗?竟然给孩子那么多零花钱,”宁时春想起那些小学生给钱那架势,还有点不真实感,“以前我小时候,一个星期的零花钱都不见得能有五毛,就算兜里有个几毛钱,也不一定舍得这么花。”

  宁绍明听到宁时春的话,端着一杯放了胖大海的水,走出厨房,递给赵如月。

  然后也跟着感慨:“说明现在镇上人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大家日子过得好,我们做生意的挣钱才不难。”

  赵如月点头说:“是这个道理,小春你要抓紧时间加油学手艺了,现在做生意的手艺人少,开店挣钱还不算难,等以后开店的人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大,再想挣钱就得花更多精力,想更多方法,你早点出师,不管是在镇上开店还是去县城都挺好。”

  以后什么开通外卖平台、找托排队、找博主探店、在网上营销把自家店做成网红店等等,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手段。

  她光是想想都觉得那些开店的店家真难。

  赵如月的话,让宁绍明和宁时春听着都感觉有些意外。

  他们估计没料到她就这么随意地把这事说出来了。

  虽然以前她也说过类似的话,但宁时春以为那些话多少带着点客套,真实想法估计是希望他去别的镇子开店,毕竟去县城开店需要的本钱太多了,去别的镇还比较容易实现。

  宁时春在鹏城学到的那点东西,只是基础的皮毛,真本事都是宁绍明教的。

  他教宁时春手艺,可不像那些拈轻怕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那些人,宁绍明是一点都没藏着掖着。

  如果宁时春在镇上开店,是真有可能会抢走一部分生意。

  宁时春也是个比较愣的,他心里这么想还真问出来了:“三婶,你不怕我在镇上开店,把生意抢走啊?”

  “怕什么,我之前不是说过么,这钱不是你挣也是别人挣,便宜别人不如便宜自己人,你当我说着玩的?”

  赵如月想利用宁时春挡住老宅那边的糟心事是真,希望他能独立过得好一点也是真,反正这又不冲突。

  “你的本事都是你三叔教出来的,目前看来,你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难度很大,我不是不怕你抢走生意,是相信你三叔的本事。”

  这话说的,宁绍明听完嘴上谦虚地说着:“我也只是比小春会的多了点,要继续学的东西可不少,以后还得继续努力继续学。”

  实际他心里已经美得整个人都要飘起来了。

  不过他也没真飘了,说要继续学习,还真在再次去县城采购食材的时候,去书店淘回来好几本菜谱。

  不那么忙的时候就看一看,然后先是照着菜谱上的步骤做菜,让家人尝尝味道怎么样。

  买不到的食材他就尝试着用别的东西代替,按照菜谱把菜做出来后,他还会试着改进。

  一连好多天,他们家的晚饭都能吃到不同的菜,而且他做出来的菜很少有难吃的,让每天的晚饭都多了不少趣味。

  这天宁绍明又在研究新菜,这一次的新菜要用电饭锅。

  他们家因为要用电饭锅做蛋糕胚,就又重新买了一个。

  新买的那个专门用来做蛋糕胚,旧的继续用来煮饭。

  这个旧的电饭锅是宁绍明结婚后买的,用了好几年。

  他先提前把饭焖好,然后把焖好的饭盛出来,腾出电饭锅。

  然后把腌好的梅头肉放进电饭锅,按下煮饭键。

  食谱上说,东西放进去,按下煮饭键就可以不用管了。

  他正准备去把今晚要吃的青菜洗了,就听到电饭锅传出砰的一声,声音不大,但指示灯灭了。

  “咦?怎么回事,难道坏了?”

  宁绍明把电饭锅的插头拔出来,把电饭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看了一遍,也看不出怎么回事。

  赵如月接了孩子回来,看他抱着电饭锅发愁,旁边还放着一盆生肉,感觉有些意外。

  这几天她去接孩子,可是一回家就能吃到热饭热菜了,今天这是怎么了?

  宁绍明听到动静回过神,放下电饭锅:“本来想用电饭锅给你们做蜜汁叉烧吃,这电饭锅不知道怎么,竟然坏了,我也不会修,今天只能吃蜜汁煎肉了,吃完饭我带去修理铺看看,还能不能修好。”

  赵如月走过去,拿起电饭锅,对他摆了摆手:“你先煎肉去吧,我看看这电饭锅怎么回事。”

第86章

  赵如月把电饭锅翻过来,头朝下,底部朝上固定好,看了一眼固定底座的螺丝。

  转头对儿子说:“去小仓库,帮妈妈把那个绿色的塑料小箱子拿来。”

  那小箱子原本是她娘家有个亲戚以前用来装麻将的箱子,后来那副麻将被亲戚家孩子弄丢几个,没法用了。

  剩下的麻将让孩子当玩具玩,丢得越来越多,这箱子用不上了,亲戚要扔掉的时候,赵如月刚好在,就要回来装家里零零碎碎的小零件和工具。

  宁时秋很快把小箱子搬来了。

  赵如月打开箱子,找到一个合适的螺丝刀,把电饭锅的底座拆下来。

  这种老式电饭锅结构并不复杂,赵如月简单地检查了一下,很快就找到了电饭锅不通电的原因。

  “保险丝烧了,我去修理店买一个回来,换上就行,”她拍了拍手上的灰尘,叮嘱两个孩子,“东西放这里你们可别乱动,也别让其他人动,要不然少了零件就麻烦了。”

  两个孩子认真点头,就坐在饭桌边上帮她守着。

  宁绍明做好蜜汁煎肉,端着从厨房出来,想把肉放到桌上,他俩都不让:“妈妈说了,谁也不许动。”

  宁绍明没办法,只好又把肉端回厨房放着。

  他也看到了桌上被拆开底座的电饭锅:“你们俩拆的?”

  两个孩子都摇头。

  宁时秋说:“不是,是妈妈拆的,妈妈说那什么烧了,得换。”

  宁时夏补充:“保险丝。”

  “她竟然会修电饭锅?以前她好像没学过啊。”宁绍明以前可从来没见过她修东西。

  宁时夏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我妈有啥不会呀?我外公都说她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

  宁绍明点头,他以前也听老丈人说过:“你外公确实也这么跟我说过,但你妈确实也没学过修电器。”

  宁时夏无条件肯定妈妈:“我妈那么聪明肯定一看就知道呀。”

  “修理电器也是一门技术,可不是靠聪明就能看会的,得专门学,要不然街上开的修理铺怎么挣钱?”

  宁时夏表示自己年纪小,没听不懂爸爸说的那些。

  她坚持自己的观点:“别人不能看会,我妈妈那么厉害,肯定能!”

  宁绍明以为孩子太崇拜自己妈妈,觉得妈妈无所不能,也不再跟孩子争论,好笑地哄道:“好好好,她最厉害,肯定能看会。”

  反正现在他能挣钱,一个电饭锅对家里来说也不算贵,随便老婆折腾,真折腾得去修理店也没法修好,再买一个新的回来就是了。

  赵如月还没回来,宁绍明转身又回厨房多做了一道甜品。

  他没想到,赵如月真能看会。

  宁绍明做好甜品,从厨房出来时,赵如月已经回来了。

  正给电饭煲换保险丝。

  换上后把底座原样装回去,往电饭锅内胆里加点水,通电一试,还真修好了。

  宁绍明惊喜地围着修好的电饭锅看了一圈:“你还真会修啊!什么时候学的?”

  赵如月听到他的话,心里一咯噔。

  她刚才只想着电饭锅只是不通电,八成只是小毛病,修一修就不用买了,过日子当然是该省省该花花,能花一块钱办成的事,没必要花一百。

  被问起才意识到自己以前没学过,是上辈子看网上的那些修理小视频自己跟着学的。

  现在事情都干完了,没办法补救,只能强撑着不露馅,用很轻松的语气说:“这不难啊,我以前看别人修过,一看就会了。”

  宁时夏立刻在她爸面前支棱起来了:“看吧看吧,我就说我妈一看就会!我妈简直就是个修理天才!”

  赵如月本来还有点紧张,听到女儿用那么夸张的语气说话,心里瞬间放松下来,没忍住笑了。

  “我要是天才,你们早就能搬到大城市里,住上高楼大厦,天天去少年宫学才艺了,还用得着跟我们住镇上的平房?”

  没想到儿子也跟着女儿瞎起哄:“老师说,妈妈这样长大后才发现自己在某方面特别有天赋的人,叫大器晚成。”

  宁时夏猛点头:“没错没错,而且我才不要去大城市住高楼大厦,锯子哥就住在很高的楼,他爸爸妈妈都忙得一天到晚不着家,一回家还吵架,他天天只能跟保姆住在一起,我才不要跟保姆住,我要跟爸爸妈妈和哥哥住在一起。”

  宁时夏说的锯子哥赵如月也认识,叫姚据,宁时夏以为姚据的据,是锯子的锯,就管他叫锯子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