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沓
哪一年来着?
开元二年!
如今开元一年,距离他们获得自由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兄弟几个又开心起来。
“好啊,好啊!”
【保卫萝卜:讲道理,我十分羡慕他们,摊上李隆基这样重视手足情的兄弟,只要没有谋反的心思,给钱给买房,花天酒地那是一点都不带管他们的。我好累,我不想努力了,我也想要这样的兄弟。】
兄弟几个与有荣焉,感怀无限,是的,这样的好兄弟是他们的!
【保卫萝卜:想想把,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唐太宗的几个兄弟死于箭下,对比起来,李隆基的几个兄弟最起码都寿终正寝了。】
四个人经此提醒,心里越发感激李隆基顾念手足情谊。
是的,他们完全没有什么争夺皇位的心思,他们只想好好的,顺心的活着。
在长安实在是太可怕了,一不小心就容易掉脑袋,还要被放在那什么花萼相辉的花瓣楼周围监视。
他们不想被监视。
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中有些想法即将破土而出。
他们实在等不到开元二年了,就是现在,他们现在就想去当那种不用动脑子,只需要花天酒地的刺史去。
闲散王爷十分快乐。
确定了皇帝不会对自己有猜忌之心,且知道自己能顺利寿终正寝的闲散王爷更加快乐。
保卫萝卜剧透了他们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未来。
“宁王成器兼岐州刺史,申王成义兼豳州刺史,岐王范兼绛州刺史,薛王业兼同州刺史。”
就是现在,他们不想被监视,他们现在就要主动写奏折上奏请求外放,他们现在就想好好蹲在自己的那个坑上面过潇洒的生活!
宁王、申王、歧王、薛王:“我的坑,我来了!”
-
李隆基看到天幕,高兴极了。
又被夸了,害羞。
天幕既然说,他们兄友弟恭,他的几个兄弟都寿终正寝,那也就是说明,他的好兄弟们没有一个有什么谋逆之心。
好兄弟!
通过天幕,李隆基顺利排除了兄弟夺权之危。
此时那个自从看完天幕的画面,便沉甸甸放在心里的问题又冒了出来。
他想要问问,这唐朝盛世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倾颓的。
若是能知道具体的年份,那么他就会有所准备,若是能知道因何事而倾颓便更好了。
他对症下药,及时遏止。
他并非甘愿当一个碌碌无为的皇帝。
天幕之上的话如刀枪利剑,每一句话都在扎他的心窝子,戳他的肺管子。
谁都想留下英名,流传千古,流芳后世。
在盛世由盛转衰之际,他,李隆基,这个天选之子,命定之人,要力挽狂澜。
整个大唐因为他李隆基而就此不再一样。
大唐既站在了顶端,就要永远站在顶端,既然那是盛世,这盛世就当一直,永远属于大唐。
此时的李隆基找到了此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他志气昂扬,壮志凌云。
他李隆基既然知道了此后会发生的那些事,自然会规避。
那些什么,杀三子啊,废皇后啊,占儿媳啊。
这会是他李隆基做出来的事?
笑话,根本不可能!
天幕夸他了,夸他是历史之上少有的兄友弟恭的皇室。
如果李隆基能生出尾巴,此时大约是要得意地摇一摇的。
既然他能好好对兄弟,自然也能好好对孩子。
他李隆基会好好对待儿子的!
废皇后?
真是瞎说。
皇后陪他风里雨里那么多年了,就是被贬之时都不曾嫌弃过他,他如何能做那等忘恩负义之人?
他李隆基不是那样的人。
若真废了皇后,那与没有感情的牲畜还有何异?
只是登基之后他确实疏忽了皇后的感受,这的确是他的不是。
自此,他要好好对皇后。
占儿媳?
那更不可能了。
他的儿子不过才七岁,奶娃娃一般的大小,谈什么占儿媳。
有违人伦之事,他李隆基是不会干的。
李隆基心里盘算着天幕指摘出的他的过错,牢牢记在心里,并觉得每一件的可行性都十分的小。
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问一问千年后的人,大唐是从哪一年开始走下坡路的。
李隆基看着天幕,伸手戳了戳下面白色的长条框,这里是空白的。
李隆基怕闹出笑话,仔细看了天幕许久,最终确定了只有这里才可能是用来发言的地方。
他点开白框之后试探开口:“大唐从哪一年开始走向没落?”
白框里果然出现了李隆基刚刚所说的那句话。
李隆基又对着天幕伸手,要点击最右侧的“发送”二字。
他此时的心是惴惴不安的,乃至刚刚说话的声音都有一些不自然。
他即将知道未来所发生事情的准确时间。这于他而言,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扭转后世骂名的契机。
能否改变这铺天盖地的骂名,就在于此了。
天幕又出现了一行小字。
【为了营造评论区的和谐氛围,初级用户请完成答题后再进行发言。】
【作者有话要说】
在开头小声逼逼:我粗长,不短小,也持久(哽咽)
唐玄宗李隆基开元时期封王的有他的五位兄弟。具体包括宁王李宪、申王李撝、岐王李范、薛王李业,以及玄宗叔伯兄弟即睿宗兄谥章怀太子之子邠王李守礼。这章取前四个写。
不存在洗白或者污蔑,李隆基后期昏庸,前期皇帝当得确实挺好的,该夸还是得夸的。一直被骂也太惨了。
不管李隆基善待兄弟是只为了博一个天子友悌的美名,还是存在一些兄弟情谊,他毕竟是善待了的。我倾向于有点兄弟情谊的,不想把人写得太冷漠。
第8章 (答题) 请问下列哪个选项是李隆基所杀三子之一?
李隆基一字一句跟读道:“为了营造评论区的和谐氛围,初级用户请完成答题后再进行发言。”
“我是初级用户?“
【如只在历史区发言,只需答历史题。】
【请选择你熟知的历史人物进行答题。】
天幕之上出现了众多人的姓名。
这里面有许多李隆基认识的,也有许多他不认识的。
在茫茫名字的海洋之中,李隆基精准地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唐玄宗李隆基。”
一时之间,欣喜涌上心头。
这就像是科考之时,考官就在身边将答案一一说出,书本摊开放在考场,直接对着抄就行了。
不,不仅仅于此。
他可以在满分的试卷上进行发挥,夺个魁首不成问题。
让他李隆基来回答有关李隆基的历史问题,答案自然更多了准确度与可信度。
毕竟没有一个人能比他更要了解李隆基了!
就像没有一个人能比诗人词人更要了解自己的作品一般。
李隆基准备好了,无论天幕出什么问题,他都有十足的信心去应对。
他昂首挺胸,胸有成竹点下了天幕上的“确认答题”,等待题目显现出来。
【唐玄宗李隆基生于何年?】
题目下面显示出三个选项。
【A.垂拱元年 B.太极元年 C.唐隆二年。】
唐玄宗气定神闲,自信将手伸向了第一个选项。
垂拱元年八月五日,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生于洛阳。
他不仅记得年份,他还记得月份。
就说了,他李隆基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小小问题难不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