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第101章

作者:九沓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想着,宇文融更快地赶路了。

  一些错被上了黑户的百姓抱怨归抱怨,但到底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损失,民愤最终没有酿成。

  但没有损失不代表他们没话说,他们还是要说。

  此时全国各地的抱怨不仅仅来自于那些被误上了黑户的白户们,还有另一批抱怨之声也甚嚣尘上。

  在各地设置的募兵处,愤然之声此起彼伏。

  “什么?我不能进,我一顿吃五碗饭,我单手举一口缸,我为什么不能参军!”

  孙六原本是游手好闲的小混混,靠着当打手、霸凌弱小抢钱过日。

  但这钱毕竟拿不稳当。

  于是他把目光转向了募兵处。

  听说这募兵处给天子雇兵,是为皇帝干活儿的。

  只需要能打架就行,不需要自己买兵器,也不需要自己带干粮,只要能过他们的检测,每月还有月俸拿。

  孙六搓搓手,想想每月的月俸,哈喇子都快淌出来了。

  打架,可以,打架他在行!

  套麻袋,大棍棒,这流程他很熟悉。

  这不简直就是为他孙六量身定做的好事儿吗?真是天上掉馅饼,只为砸他孙六啊。

  要是能抓住这个机会往上爬,能混个什么官儿当当也未可知啊。

  孙六拍了拍魁梧的胸,雄赳赳气昂昂往募兵处去了。

  坐在那里登记的是一个看着手不能拎肩不能扛的文官儿。

  孙六上前,用手敲敲他的桌子,颐气指使:“报名。”

  文官看了他一眼,嗤笑了一声。

  但奔着自身的职业道德,还是问了他:“姓名,户籍,祖上三代姓名,都报一下。”

  孙六脸上不耐烦。

  是他来当兵,又不是他爹来当兵,闹呢?

  但他虽然限入日后飞黄腾达的臆想,却也还知道,自己面前的人或许是个官儿,而自己还不是。

  于是他老老实实把交代了。

  接着,他脸上的不耐就变成了目瞪口呆。

  只见这瘦弱的文官儿报了厚厚一沓的书上来,不知道根据什么精准翻到某一页。

  书上那密密麻麻的小字看地他头疼。

  但这文官显然是不头疼的,他还津津有味。

  “孙六,孙二蛋,孙大虎……嗯,没撒谎,是的。”

  孙六嗤笑,他当然没有撒谎。

  但这文官的下一句话让他怒火顿生。

  “你条件不符,不能进去,走吧。”

  孙六想砸桌子:“为什么!”

  文官看他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模样,把档案上的内容字字句句读给他听。

  “孙二蛋,也就是你父亲,天授元年触犯大唐律例第六十八条,被关了两年。此后仍不知悔改,依旧犯法,太极元年又进去了,这回就出不来了。”

  “你,孙六,六年前偷窃进了大牢,第一次偷的是个平头百姓,关了不久就被放出来了。三年前又偷,这回踢到铁板,被关了整整三年,刚被放出来,是也不是?”

  孙六怒了:“不是说了只要会打仗就行吗?你管我进不进大牢!”

  文官笑了,指指一旁拓印下来的告示:“你再看看,现在添新要求了,祖上三代不可有犯法记录。”

  孙六不识字,现在更恼火了,他抡起拳头就想往这弱鸡般的文人身上砸,结果那拳头被牢牢握住。

  孙六抬头一看,一个比他魁梧一圈的武将不知道从哪里出来了,似笑非笑看着他。

  孙六的身形在他的对比之下显得格外渺小。

  “你打朝廷命官?我看你刚出大牢,皮子又痒了吧?”

  武官晃着拳头磨着牙。

  孙六当那还敢说话,也不敢把文官当弱鸡了,瘟鸡一般夹着尾巴就跑了。

  武官看着他的背影哼哼两声:“摆威风摆到你爷爷头上了,不知死活。”

  我都不敢对他脸红脖子粗,你还敢给他脸色瞧。

  文官瞟了一眼卷宗:“他爷爷孙大虎,因为杀人也蹲大牢了,死里头了。”

  武官当即傻眼:“呸呸呸,俺乱说的。”

  “陛下加了募兵要求,来的人是不多的,但我瞧着各个都是好的。”

  武官看了一眼名册:“人不多,但也够用了。”

  接着能有两个文官那么大的武官脸上难得露出羞涩的模样:“那个兵书,俺昨天又想了很多打仗的计策,你帮俺写上去。”

  说着,羞答答从胸口掏出一本小巧的册子。

  文官拿过,就这旁边砚台里的墨,根据武官的描述开始润色。

  武官边说边碎碎念:“俺们的后代可真不行,小小的倭国都给他们打趴下了,那怎么能行,得给他们留点东西,不知道能不能留下来,也不知道能不能有用,反正先写。”

  一个在战场把大刀耍地虎虎生风的武官现在像个啰嗦的老妈子:“那些小娃娃都哭了,那哪成,那不成,一点没有俺们的风范,也不知道他们那会发生了啥……”

  “唉,俺这人啊就看不得别人哭,那些小孩儿在天幕哇哇乱叫。”

  “不知道陛下能不能把那什么破阵曲给放出来,还是别禁了,不然那群小娃娃又哭。”

  此时坐在长安大殿中的李隆基早已拟好诏书。

  《兰陵王入阵曲》不禁了,那些和《兰陵王入阵曲》一块禁了的曲目也一起放出来。

  自己家的东西,好的不好的都得留给自己孩子。

  让别人家孩子拿走,真不是个事儿。

  李隆基看着拟好的诏书,心里有种莫名的快乐。

  或许有朝一日,这些本没有流传后世的舞曲能重现千年之后。

  一千三百年后,所有人都能看到《兰陵王入阵曲》最初的模样。

  “陛下,宋宰相求见。”

  宦官的声音打碎了李隆基的好心情。

  宋璟怎么又来了!

  “就说朕不在!”李隆基本能回避。

  宦官应了一声,准备出去通知宋璟。

  但又被李隆基叫住。

  “回来回来,让他进来吧。”

  李隆基气鼓鼓坐直了,但还是整理了一下衣着。

  穿着仪态这些小地方可不要再被宋璟抓小辫子了。

  他也不想让宋璟进来,但既然宦官能进来通传,那就说明他在这里头。

  宋璟又不是傻子他肯定能猜到。

  让宋璟知道了,等到他下次再来见他,又要唠唠叨叨。

  伸头一刀,缩头一刀,还是让宋璟赶紧唠叨完吧。

  宋璟一脸正直进来了,先是惯例汇报工作。

  公事公办,这期间李隆基不赌气,拿出皇帝应有的智慧,有问有答,一切都是那样相得益彰和完满。

  但汇报完工作之后,宋璟从袖子里抽出一张已经摩到起毛的纸。

  他一丝不苟将其展开,开始了他的念经:“天幕所言,陛下约莫十年后或有违纲常伦理之举,天幕称其为“占儿媳”,此举恐酿大祸。臣既为陛下臣子,自当时刻劝谏……”

  这样的劝谏李隆基已经听了多回了。

  他知道,宋璟展开的就是他在天幕出现之时做的笔记。

  李隆基双眼无神,直直看向前方,有一种不知生是何意义的迷茫。

  这个杨贵妃到底是谁啊?

  他真的不会占儿媳,怎么他说什么都没人信呢,天幕不相信,要邦邦给他来两棍子,他的好爱卿也不信,也要时时刻刻给他拧紧脑袋上的弦。

  他感觉头上的弦已经很紧了,已经要把他的眉眼给吊起来了。

  也许他的发际线也已经后移了。

  他是不是已经不如曾经那样英俊潇洒风流倜傥了?

  这也许是后宫众位嫔妃都不爱搭理他的原因吗?

  在李隆基感觉度过了漫长一个世纪那样久的时间后,宋璟终于结束了自己的念经。

  他往李隆基的头顶看看,似乎能看到那根无形的弦又紧上不少。

  他很满意,行礼告退后潇洒离去。

  李隆基喝了口茶,像是经历的一场大战。

  唉,潇洒都是留给他的臣子们的,狼狈都是留给他这个做皇帝的。

  他要去后宫,去温柔乡里醒醒神,再来处理政务。

  李隆基心里想的很美好。

  这回出现的天幕到底还是夸他居多,在讲文治的时候,提到了他许多的事情。

  比如他作《霓裳羽衣曲》,又比如他多才多艺,会羯鼓会琵琶会笛子,再比如他马球打的也很好,还有他文采也是相当不错。

上一篇:重生七零再高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