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第105章

作者:九沓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张说还想起了来泰山这一路所见到的国泰民安之景。

  他最终释然笑了。

  这一笑间,和姚崇多年的恩怨终究的湮灭了。

  姚公,我替你看过这盛世大唐,不知可如你所愿?

  陛下勤勉指正,百官一心为公。你所写的“十要事说”至今还被陛下张贴于办公的案几上,反复拿来诵读。

  后人知你名,亦知你姚崇之能。

  你泉下有知,也当安心了。

  此时,天生异象。

  阴云堆积,遮掩了半边天的光亮。

  祭祀被打断,众人抬头往天上看去,光晕逐渐在阴云之上显现出来。

  神音再次传来。

  “这是天幕!”

  一些只听天幕之名而未见过天幕的人开始惊奇。

  “原来天幕是这个样子。”

  “我一直在边关,还未曾见过,原来如此壮观。”

  “这便是众人口中的神迹吧?”

  李隆基听着周围士兵惊奇的声音,深切感受到了什么叫人与人之间的悲喜不能相通。

  就比如现在的他们天真的以为这天幕是神迹,而此刻的他内心凄然,已经做好了被背刺的准备了。

  他只希望这次的背刺不要太过于猛烈了。

  这并不是旁的什么时间,这是他这辈子唯一的一次封禅大典啊!

  老天,为什么要让天幕在封禅进行的过程之中出现?

  李隆基看着手里精致到能发光的玉简,愁容顿生。

  他还没祭祀完地神。

  只希望地神勿怪。

  等天幕结束了,他便完成这祭祀的最后一环。

  是的,李隆基现在正在进行的环节,是冗长封禅大典的最后一个环节,祭祀地神,将功绩说与神灵,然后将这记满功德的玉简埋在地下。

  地神会看到的。

  李隆基叹了口气,将手里的玉简放好,转身往天幕看去。

  如果说在封禅大典上出现的天幕让李隆基心生凄然,那对张说而言,这突然出现的天幕就是能把他吓地哆嗦的不定时炸弹。

  他这两年时常想着,天幕究竟何时才能再次出现呢?

  他将笔记翻烂了都没能想明白天幕再次降临的时间节点。

  他只能凭借上次天幕刚出现的时候所说的,“张说分两次讲”这句话,来判断这次出现的天幕也是和他牢牢相关。

  同时,这句话加上上次天幕消失时候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后人对张说的评价急转直下”。

  着两句话放在一起,像是拥有了一加一等于三的能力,让张说产生了不止两份的惶恐。

  他是真的害怕。

  这种感觉就像钝刀子磨肉,不知道什么时候天幕这把匕首就要把他捅个对穿。

  光是想想,张说汗毛都要立起来了。

  痛,真的是太痛了。

  刚刚和已经去世的姚崇一笑泯恩仇的张说痛彻心扉。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天幕这就要来背刺他了吧?

  【大家好,又见面啦,这期视频我们继续来讲张说。我们上期说到后世对张说的评价急转直下。我们知道抛物线从上升到降落,总有一个最高点存在。那么张说仕途的最高点在哪里呢?在开元十三年的泰山封禅。】

  张说的想法得到了印证。

  天幕果然来背刺他了。

  “从上升到降落总有一个最高点的存在。”

  天幕的意思是说,他在这里泰山封禅结束之后,仕途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是吗?

  那最终会落到什么样的结局呢?

  结局会比宇文融还凄惨吗?

  张说心凉了半截。

  这拔凉的心脏又透露着几分倔强的不信。

  他张说这两年勤勤恳恳,甚至不在明面上给宇文融下绊子。

  不过多少就是爱财了一点……

  但那和宇文融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

  那怎么能算贪污呢?

  那不算的。

  于是这倔强的不信上,又加了一些心虚。

  【封禅,即登封报天,将禅除地。封禅需要满足的要求有两个,第一个是天下大治,第二个是天降祥瑞。历代皇帝封禅都是满足了第一个条件。历史上我们所知道的封禅的皇帝一共有六位。】

  【第一位是秦始皇嬴政。我们都知道他是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建立皇帝制度,以郡县制代分封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长城,车同轨书同文……他的功绩数不胜数,被后来的李贽赞为“千古一帝”。】

  【秦始皇封禅应当是无有异议的。】

  [没有异议!我是他的粉,我喜欢他!]

  [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尖叫)]

  [听说他长得高而且帅。]

  [长生不老药嘛,他不就是想要区区一个长生不老药嘛,给他啊,给他!]

  绝大部分人是认同天幕之言的。

  众人纷纷点头。

  李隆基并不是很关心皇帝的盘点,他在偷偷扒拉着自己的手指,算着自己前面封禅的皇帝有几个。

  张说迷茫了。

  怎么回事,不是说这回天幕单独讲他吗?

  怎么突然混进了帝王盘点。

  他可不敢把自己的名字和那些皇帝放在一起啊。

  这要夭寿。

  遭罪哦。

  【第二位皇帝的汉武帝刘彻。他虽然像秦始皇那样是开国皇帝,但他的声名在当时乃至现在比之开国皇帝也是不遑多让。“功莫大于秦皇汉武”,他是一个和秦始皇齐名的皇帝。对内他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他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打通丝绸之路,大汉威名远播。他自然也在封禅的皇帝之列。】

  [哦,我那迷人的老祖宗+2]

  [丝绸之路真的很绝。]

  [有汉武帝在,我大汉民族的脊梁就没断过!]

  [他把“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做到了极致。]

  每个男儿胸中都有一腔热血。

  天幕上这位皇帝的出场让士兵小小沸腾了一下。

  【第三位皇帝是光武帝刘秀。他结束十二年的战乱,开创“光武中兴”的时期,偃武修文,励精图治。后人认为他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虽不及秦皇汉武,但封禅算可以了。】

  [啊,确实,毕竟没什么大污点啦。]

  [不太了解捏。]

  [肯定没有前面两个皇帝有名啊。]

  众人都能看到,天幕上的弹幕明显没有讲上两个皇帝那么多。

  李隆基站在刘秀的角度,开始为刘秀尴尬。

  要是他亲眼看到自己被拿来和秦皇汉武作比,后人只知秦始皇和汉武帝,而甚少谈论他的事迹,不知他会有怎样的感想?

  但这想法也是转瞬即逝。

  李隆基在心里盘算着,就还有一个皇帝就轮到他了。

  他像是课堂上开火车即将要被点名提问的学生,焦灼且忐忑。

  【第四位皇帝是唐高宗李治。】

  天幕下所有人的脑袋都探出来了。

  他们大唐的皇帝呀,不知道后人会如何评价呢?

  有些期待。

  【他的永徽之治有贞观的遗风,但是怎么说呢,封禅还是不太够格的。毕竟有他爹,大名鼎鼎的唐太宗李世民站在那里,他怎么都超越不了这座高峰。他的前面不仅站了太宗这个皇帝,他在封禅的时候,身边站着的还是武则天。所以怎么看,这两位都比他更有资格一些。】

  [难受,历史欠二凤一个封禅。]

  [呜呜呜我的二凤啊。]

  [不不不,不要封禅,泰山马上就要脏了。]

  [抱走二凤,听我说,不要掺和进封禅里头。]

  [不封禅这就对喽,这不是什么好东西。]

  [后面所有的皇帝都觉得去泰山丢面子,谁去啊?狗都不爱去了。]

  所有人都石化了。

上一篇:重生七零再高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