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第108章

作者:九沓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天幕要骂人有陛下顶着,真是好啊。

  结果天幕又给张说来了个出其不意。

  【所以在封禅时期的李隆基变成了后期不可挽回的模样了吗?没有,现在的李隆基他还有救,我们举几个封禅期间的例子。】

  窃喜的张说转而呆滞。

  啊?不背刺陛下了吗?

  他自认为自己是摸清了天幕的套路,现在看来他离摸清天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啊。

  李隆基低垂的脑袋慢慢抬了起来。

  “现在的李隆基还有救。”

  还有救?

  不骂他?

  已经做好挨骂准备的李隆基带了一些不可置信。

  他已经不把天幕的背刺放在心上,天幕说什么,他按照天幕说的改就是。

  最多骂地难听些,他虽然难受,但是还是会做好笔记。

  等天幕消失,他不难受了,再拿出来看看,扣出一些有用的细节出来。

  他本以为自己在天幕和后人的眼中是一个罪无可恕的皇帝。

  毕竟所有人都骂他,没有人愿意夸他。

  他也知道,弃城而逃这些行为看起来也非常离谱。

  他的玉册还还和那个废物宋真宗的玉册被捆绑在一起,被泰山直接扔了出去。

  想想,李隆基哽咽了。

  后人不认可他,他们嘲笑他,泰山也不认可他,要把他的玉册丢出去。

  可现在天幕却说“他还有救”。

  这是不是说明,有一些后人还是对现在的他抱有期待的?

  他们希望自己能变好是吗?

  一直被骂的李隆基难得在天幕的话中,从字里行间的缝隙里抠出了一点点带着温情的希望。

  像是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

  所有人都对他失望了,但是有一个声音相信他会变好。

  李隆基偷偷抹泪。

  我有在努力。

  【第一件事可以证明这个时候的李隆基心里是有百姓的。他在写祭祀语的玉碟上为天下苍生祈福。祭祀用的玉碟写的是皇帝的愿望,再加上这个玉碟从拿出来,到祭祀,再到最后放进密封的石室,都是皇帝一人完成,也就是说这个玉碟一般写的都是皇帝的个人愿望,比如长生不老,再比如死后位列仙班等等。】

  【李隆基的玉碟写了什么呢?他写的是:恭承大宝,十有三年。敬若天意,四海晏然。封祀岱岳,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

  [子孙百禄,苍生受福,这时候的李隆基心里还是有百姓的吧。]

  [原来前期的李隆基真的在好好做人啊?后期的他真的太让人生气了。]

  [唉,后面他要是不作,我们也不会骂他。]

  [实在是太痛心了,好好的盛唐就这样败在他手里了。]

  [如果他能一直把盛唐的样子保持好,那唐朝真的是我最喜欢的朝代了。]

  [别说了,我现在也是最喜欢唐朝。]

  李隆基摸着自己的心。

  他在问自己,他心里是有百姓的吗?

  李隆基把自己的胸脯锤地邦邦响。

  有的!

  不仅有百姓,还有大唐!

  【但是这玉碟的内容是李隆基自己亲自公布的,其实也有招揽民心,制造明君舆论的意思在。在把玉碟送到密室之前,他问当时的礼部侍郎贺知章:“为什么历代的皇帝都不把玉碟的内容公布啊?”贺知章说:“是因为这玉碟的内容都和皇帝的私欲有关。”李隆基当即表示要把玉碟的内容公布出来:“那我玉碟上写的祭文可以告诉大家。”】

  【于是玉碟内容就被公布了。这也的确为李隆基赚了一波人心。】

  [啊?上一秒的我真情实感地以为他是一个好皇帝?]

  [原来只是为了面子工程啊?说真的,我真的感觉李隆基很爱面子。]

  [不得不说贺知章能平稳走完他的仕途还是有原因的,太有眼力见。]

  [贺知章是文人,有文人的洒脱但是没有文人身上的那种傲气,所以能走得长远。]

  [这波辅助打的好啊。]

  [也可能李隆基在写这个祭文的时候,是想赚点面子,但是心里也确实有百姓。]

  [这种爱面子的人最怕没面子。]

  李隆基叹了口气。

  “爱面子的人最怕没面子。”

  那确实,看看他有多害怕天幕就知道了。

  但他真的还有面子吗?

  他的面子全在天幕的背刺之下被嚯嚯完了呀。

  李隆基偷偷掐了掐自己的脸,只感觉薄薄一层。

  “唉……”

  李隆基又叹了口长长的气。

  【李隆基做的这件事确实有搞面子工程的嫌疑,但是他心里有百姓吗,是有的,否则一个心里没有百姓的皇帝是不能把大唐推向盛世的。】

  【如果我们说在第一个例子里,他明君的属性不是很明显,那我下面说的第二个例子会更明显一些。】

  【在封禅结束的回程路上,大部队经过宋州,李隆基想着大家这一路风尘仆仆也都累了,所以在酒楼里请众人吃饭。他原来坐在皇宫里,听着臣子的汇报,听了很多。但这封禅的路上,让他不仅仅是听那么简单,他还看了许多。】

  【于是他有感而发,对张说说:“我这一路上,看了很多的地方。从前我只是派使者去考察各地官员,对各地官员的了解都来自于这些使者,但这次出门我亲眼看到了他们,才发现原来那些使者的嘴里也鲜少有实话啊。”皇帝有点自己的想法和感怀,做臣子的当然要配合,让皇帝把自己的感怀抒发出来。于是张说配合问李隆基看到了什么。】

  【李隆基开始细数这一路上让他印象深刻的地方官:“魏州的刺史崔沔,他除了给了我一些队伍必需的帐篷之类,其余的都没有提供。这些帐篷让我印象深刻,没有一点装饰,非常朴素。”张说就问:“这样的帐篷陛下住着不舒服吗?”】

  【李隆基当即反对:“当然不是!给我帐篷这些必需物品,说明他知道我需要什么,不拿其他看似珍贵的东西孝敬我,说明他不是那等阿谀奉承之人,这是一个清廉的好官啊!”】

  [呦,李隆基还有这么能拎得清的时候呢?]

  [真是神奇,我第一次知道这些事,只能说他前期的名声都被他自己嚯嚯了。]

  [赖他自己,怨不得别人。]

  [难得看到李隆基清醒的一面。]

  此时,各地刺史在看天幕的同时,好像冥冥之中抓住了什么一般。

  陛下喜欢清廉的,不喜欢阿谀奉承的。

  好的,明白了,完全懂了。

  天幕出现的好啊,还会把陛下的喜好事无巨细讲给他们听。

  真不错。

  要是日后陛下有机会来到他们管辖的地方,他们也一定像崔沔那样,一定不把什么绫罗绸缎拿给陛下,什么衣食住行啊,自己用什么给陛下用什么!

  这样才能得陛下喜欢啊。

  务必不能让陛下感受到一丁点奢靡的气氛。

  陛下表扬了崔沔,等于陛下喜欢朴素,等于陛下讨厌奢靡之气。

  陛下讨厌的东西,他们可不会送给陛下。

  而在李隆基身边的大臣眼睛也亮了。

  他们不约而同把视线给到了正在奋笔疾书的宋璟。

  不愧是宋公,站着都要把笔记做全了,他们到底还是与配于宋公相提并论啊。

  如果说崔沔因一心为公能得陛下喜欢,那宋公就是高配版的崔沔啊。

  这活生生的榜样可不就在他们身边吗!

  想想姚公,虽得陛下一时喜欢,但因周围人贪污而不再为宰相。

  再看看那曾经盛极一时的张嘉贞,张公,不也是因为弟弟贪污丢掉宰相的位置吗?

  而瞧瞧宋公,一生清廉啊,还时时劝谏!

  正是因为他公正的谏言,想必才能维持在陛下心中屹立不倒的位置吧?

  因为宋璟也认为“占儿媳、杀三子、废皇后、弃城而逃”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所有他的每次劝谏都是在和李隆基独处的时候进行的。

  所以李隆基被劝谏之时的那种毫无生机,只想去世的无神目光,只有宋璟看到过。

  这就给百官造成了一种李隆基喜欢别人谏言的错觉。

  看啊,宋公不是一直坐稳宰相的位置,屹立不倒吗?

  现在天幕举的例子更证明了这一点。

  百官齐齐握拳。

  谏言,一定要学会谏言!

  谏言,通向升官的最佳捷径!

  所有人在李隆基喜欢听谏言这件事上,达成了一致认同的态度。

  没有人考虑未来的李隆基面对一批又一批谏言的时候,是何等的生无可恋。

  而此时的李隆基尚且不知道自己更加悲惨的未来,他现在还陷于被天幕夸夸的快乐。

  虽然这快乐夹杂着不知背刺何时到来的恐慌,但这快乐很真实。

  【李隆基这一路来,当然不仅仅只看到了崔沔这一个地方官,所以李隆基又继续跟张说细数:“还有一个人,就是济州的刺史裴耀卿,这个人也是一个好官。我在刚到济州的时候,他就给我写了厚厚的折子,同我讲封禅绝对不能扰民,如果影响了百姓的正常生活,让百姓食无所,居无安,那封禅就失去了我想要的效果了。他给我写了很多谏言,规劝了我很多事,我认为他也是一个真正想着百姓的好官儿。”】

上一篇:重生七零再高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