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沓
“这是要下雨?”
“只有阴云不见雨点,不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我倒是觉得,这天气似曾相识啊,不知各位大人觉得呢?”
“倒是有些像四年前出现的那次……”
“天幕!”
文武百官能想到的事情,李隆基也想到了。
刚调整好的位置此时也变得不舒服起来,硕大的金灿灿的龙椅上像是凭空生了刺,已经开始如坐针毡了。
堆积的阴云上渐渐有了光,画面逐渐显现。
熟悉的神音恍如天边而来。
百官们皆回头往门外看。
李隆基站直了身子。
天幕,又出现了。
不知道天幕这次降临,又要说出什么未来之事。
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
龟缩在太极殿也没有用,天幕不会消失。
李隆基当机立断走下台阶,一步步走向了殿外。
百官跟随他一并出去。
李隆基内心是有几分惶恐和害怕的。
但是他疯狂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无事无事,他勤勉执政,他团结兄弟,善待儿子,就是后宫也鲜少去了。
他站得直,行的端,他不怕被人戳脊梁骨。
心理建设是有用的,李隆基觉得自己的步子更大了些,背也更挺直了些,甚至身高都凭空增长了不少。
【大家可以看到,前面就是上官婉儿的墓志铭,让我们走进看一看。】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大唐。
故昭容。
上官氏。
李隆基心里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
他呆滞的眼神中带着几分不可置信,天幕究竟来自于何?怎么连上官婉儿的墓都能找到?
这墓都被毁了,还把墓志铭挖出来作甚!
毁墓之人没有将墓志铭一并毁去?
念及于此,李隆基之前的自信顿然消失,心里一阵发虚。
这墓志铭上写的是什么?该不会把什么不该说的都说出来吧?
派过去的毁墓之人,也未将此事上报与他啊。
大唐,姓上官的昭容,可就仅仅一位。
姚崇皱着眉看天幕,怕天幕说出什么不利于李隆基的言论。
张说站在一旁,将李隆基的神色收于眼底,默不作声,继续看着天幕。
后宫之中,几位嫔妃聚在王皇后的清宁宫。
赵丽妃对帝王之爱彻底死心,同情王皇后废后的结局。
王皇后一生无子,对赵丽妃之子死于李隆基手心怀不忍。
四年前,二人握手言和之后,关系也越发之好。
杨贵嫔与刘华妃也陪坐在一旁。
王皇后看着天幕:“天幕这次要说的竟是上官昭容,那是巾帼宰相啊。”
赵丽妃点头:“不仅如此,她的才名远播,前些时候,听闻陛下还派人将她的诗集整理出来,收录成册。”
王皇后挑眉,并不多言。
据她听闻,这诗集是太平公主命张说整理,也并非是陛下。
但自陛下执政以来,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就是一个政治敏感词。
因此王皇后没有多言。
而皇宫之内,众人皆仰头看着头顶的天幕。
皇宫之外,整个长安城的天上都堆积着阴云。
走在街上的行人就近到一旁的店面里躲避,好奇着伸头往天上看。
有些本就在家中的来到院子,仰着头看阴云之上透露出星星点点的光晕。
“这要变天?”
“阴云,阴云如何亮起来了!”
“莫非这是什么凶兆不成?”
阴云彻底亮了起来,画面逐渐显出。
天幕之上,出现了一方暗黑方形石砖,其上密密麻麻篆刻着小字。
神音出现。
【大家可以看到,前面就是上官婉儿的墓志铭,让我们走进看一看。】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百姓皆哗然,甚至有些以头抢地。
“这是神迹啊!这是神迹!”
有些读书的文人深知上官婉儿之名,甚至前不久还拜读她的诗作,模仿着上官体写诗。
此时他们痛心疾首看着天幕。
“巾帼宰相的墓,如何能被掘了!”
“这究竟是谁干的倒行逆施之举?!”
【作者有话要说】
按照历史,此时的张说被姚崇陷害,贬为相州刺史。姚崇陷害多半出于实施他政治纲领的需求,张说在这里他施展不开,所以姚崇就跟李隆基说,张说和歧王有私交。李隆基自己是藩王身份被立太子最后当了皇帝,所以十分忌讳大臣和藩王的结交。
但是张说不一定真的想搞阴谋,史书记载歧王好学,喜好与文人结交,张说早年参加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文坛领袖,后来执掌文坛三十年。所以张说跟歧王可能真的在探讨文学。
剧情需要,文中设定的是张说没有被贬,还是宰相,居姚崇之下。
第14章 (视频) 考古专家看到了更让他们震惊的画面
【上官婉儿的墓,是在陕西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邓村发现的。在古代,这里被称为洪渎原,是长安以北的高等级墓葬区。】
【开采之时,墓主人的身份扑朔迷离,直至看到墓志,才揭晓墓主人的身份。】
【开采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每一步开采的发现,都远远超过了考古专家的最初设想。】
【这是五个天井的高规格墓,墓的墓道很长。一般来说,墓道越长则相应代表墓主人身份之高。专家开采到墓道的时候,也一直抱着这样的想法。】
清宁宫内,王皇后坐不住了。
昭容是为二品,更莫说此人是上官婉儿,她当得五个天井。
只是,这是被后人掘了墓?还是被后人盗了墓?
太极殿之前也是震惊一片。
“后人盗墓!”
“只是……这天幕之上,人来人往的,大家都在看这方墓志,不像是盗墓。”
“言之有理,盗墓贼都是为了钱财,如何会将这墓志拿出来供人参观。毕竟墓志在盗墓贼的眼中,没有陪葬品值钱呐。”
神音还在继续。
【墓志的出土,揭开了许多谜题,填补了史学界的空白,甚至于,出现了一些与正史记载相悖的内容。】
【这也许就是考古的意义,将真正的历史抽盘剥茧一般展现在众人的眼前,为历史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和证明。】
太极殿前的众人看着天幕,明白了神音之话的意思。
“如此说来,这并非是后人将墓给盗了?”
“墓主人的墓志铭,的确能记载许多东西。”
“若是为了将前人之功绩千百代地流传与后世,那此举倒也并非是那倒行逆施之举。”
此时,正在看着天幕的文人也都接受了这种说法。
他们热切地看着天幕的画面。
只是碑上细小的文字看不清晰,且天幕的画面时有晃动,周围人群混杂。
这天幕能不能不要抖了!这周围的人能不能不要在周围晃悠啊!
他们想看到这墓志上写的是什么啊!
这可是上官昭容的墓志,他们此生,本只能拜读上官仪、上官婉儿的大作,无缘得见一面,更莫说是身死之后的墓志。
墓志铭是对已逝斯人之悼念,序文记述逝去之人的世系、名字、爵位乃至生平事迹,后部分韵文,表达对逝者的赞颂悼念。
这是对逝去之人的评价。
而他们如今借助天幕,通过这篇墓志铭,得以有幸得以从墓志的言语之中,窥见那个惊才艳艳的巾帼宰相,生前是何等的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