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沓
[我太天真了,我之前还觉得宇文融他真贪啊。]
[赏赐跟随手洒水一样。]
[果然人还是需要对比的,和李隆基一比,感觉宇文融的贪污都是小巫见大巫了。]
[已经开始生气了,李隆基他是不是有毛病啊?]
[这些钱都是老百姓的钱啊,真要命。]
宇文融站直了身子。
嗯?
完全没有想到自己是以这样的方式洗白。
曾经疯狂想上天幕的宇文融体会过了被背刺的痛苦,现在他觉得,天幕专注陛下一人背刺,很好。
完全没想到陛下的昏庸能把他的斑斑劣迹给盖上。
有些诡异的开心是怎么回事?
李隆基已经感觉那棍棒逼近自己脑袋的感觉了。
他悄摸摸往后面看了一眼。
好家伙,所有文官都在往笔记上添加些什么。
用脚指头想想就知道,他们是开始疯狂记丑。
是的,疯狂记丑,记下他的丑事,等着天幕结束,他但凡露出任何不好的苗头,铺天盖地的谏书就会送到他的书案上了。
李隆基看着天幕,心里的担心始终没有散去。
总觉得天幕还要说更多的内容。
【获得恩宠的当然不仅仅是杨玉环的姐姐,杨玉环的叔父从七品小官一跃而上,摇身一变成了光禄卿。杨玉环的堂兄,一个被封为鸿胪卿,一个被封为御史卿。这并没有结束,被封为御史卿的这位甚至迎娶了公主,武惠妃的女儿,太华公主。】
【杨家成了全长安炙手可热的贵人,带着珍奇异宝只为和杨家疏通关系的人几乎踏破杨府门槛。杨家,全长安最热闹的地方,人人争相巴结的家族。寒窗苦读是什么,科举考试算什么?和杨家打好关系,就等于逆天改命,人生自此一步登天。】
[真无语啊,武惠妃不死杨家根本不会站起来。]
[现在人家武惠妃死了,杨家跑来嚯嚯她女儿。]
[自古就没哪个公主能做主自己的命运和婚事。]
[前面的你忘记了太平公主……最开始要不是有那些贤臣力保李隆基,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武惠妃泉下有知,也该气死。]
[被气死的何止武惠妃一个人,李隆基的列祖列宗,还有太平公主,通通气死。]
后宫中,所有人都看着武惠妃。
武惠妃很明显生气了,她手攥紧了。
她若在世,定不会允许自己的女儿嫁给没本事,只知道依附裙带关系的杨家!
赵丽妃看着武惠妃的手:哦,愤怒猫猫伸出爪子了!
【杨家依仗着皇帝的宠爱,在京城之中无法无天。举个例子,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是赏花灯的好时候。杨家的兄妹当然不能错过这个热闹的节日,在这天出游的还有李隆基的女儿,广平公主。】
【长安西市门窄,只能容一车通过。杨家的赶车的奴才想抢在公主之前过去,于是用马鞭抽马屁股,但这鞭子抽到了公主的身上。杨家人心知肚明,车里坐的是公主,且公主已经受伤了,但他们依然没有任何的收敛。驸马出来护着公主,也被杨府赶车的奴才给抽伤。】
【李隆基的女儿哪受过这样的委屈,在此之前,就没有哪个大唐的公主过的如此憋屈。被抽伤了的公主去和李隆基告状,希望自己的父亲严惩杨家。她认为,一个奴才是没有这样大的胆子,当街把用来抽马的鞭子抽在公主身上的。】
【但是李隆基是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他把那个驾马的奴才给赐死,然后又把公主的驸马也赐死了,保护公主不力。杀了两个人,用这样轻飘飘的办法给自己的女儿出气。至于真正的罪魁祸首杨家,李隆基只字未提。】
[啊啊啊啊杀了他杀了他杀了他,我气疯了。]
[栓q,驸马也被赐死?]
[李隆基还配当个父亲吗?]
[呜呜呜呜,阿武要是还在的话一定不允许公主被这样糟蹋。]
[对,这就是外戚,这就是独宠一人的后果。]
[在那个尊卑分明的时代,奴才能把鞭子抽到公主的身上,这是骑着皇室的头在拉屎吧。]
[奴才也不一定有那个胆子,说不准就是杨家人授意的。]
[李隆基他是看不到这些吗?]
[他真的不觉得皇室的脸面被杨家踩在地上了吗?]
[哈,不知道的还以为皇室姓杨呢,李家是什么,给杨家提鞋的?]
弹幕不断飘出来的话言辞激烈,激起了文武百官的愤怒。
这回,殿前的众人已经不仅仅是记笔记那么简单了。
张九龄忍不了了:“外戚,独宠一人,大唐要亡!”
萧嵩愤怒,胡子气地一缕一缕往上飘:“什么样的狗奴才能把鞭子抽到公主身上?不要命了?”
韩休收敛了一贯的笑容:“杨家人实在太过猖獗放肆!杨家张狂至此,满朝文武没有一人上谏?”
宇文融震惊,只觉得不可思议:“没有一人上谏……怕是疯了吧,朝廷上那么多的人。”
李林甫冷静分析:“可见杨家权势已经大到了盖过所有人的声音,或者……满朝文武,无一人敢说话。”
天幕的话在刺激着李隆基的脑神经。
“这是骑在皇室的头上拉屎。”
“李家是什么,给杨家提鞋的?”
李隆基看着这句话,把拳头捏的咯吱咯吱响。
李唐皇室的尊严不容任何人侵犯。
他李家,才是天下共主,杨家算什么?
杨玉环是真正害怕了。
她看着天幕,手脚冰冷。
她是一个不通政治的女子,她不知道外戚专权的真正危害是什么,但是她知道,这样嚣张跋扈挑衅皇权,最终招致的一定是满门抄斩的大祸。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花灯在长安齐齐点亮的那日,杨家的气数,就已经到头了。
花团锦簇之下是烈火油烹的煎熬,只可惜当时的局中人,无一人看到。
[这都是李隆基一手造成的。]
[姚崇最开始还让他吸取外戚专权的教训呢,他全忘了。]
[他现在能记住什么,在美人堆里乐不思蜀了都。]
[他对得起二凤打下来的江山吗?]
[等李隆基下去了得被他的祖宗们摁头锤死。]
[越接近安史之乱,我就越想让李隆基早点下去陪祖宗。]
李隆基正视天幕,第一次,他不再试图躲避天幕的背刺。
他终于明白为何后人提及他占儿媳的事情如此愤怒。
后人不单单是站在道德的角度来批判他占儿媳的行为,他们是知道了历史的全部始末,看到了外戚专权的危害,故而愤怒,故而忧伤,故而郁气结于胸中难以抒发,所以后人找到了外戚专权的罪魁祸首,他,李隆基。
因为惋惜,所以愤怒,所以谩骂出声。
“希望李隆基早死二十年。”
谩骂的背后是他们的遗憾,和恨铁不成钢。
后人们希望的不是他早死二十年,他们更希望的是,大唐的繁盛能如高山巍峨绵延,再延续二十年。
不,不仅仅是二十年,他们想看到的是盛唐那颗璀璨的明珠,一直被放在它应该存在的高度,永永远远璀璨下去。
【当然,凭借杨贵妃的恩宠显贵的那些人中,是能排出个一二三的名次的。杨家的所有人中,有一个人的成绩远远超过了所有人,他最后坐到了宰相的位置。这个人就是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唐朝著名奸相,杨国忠!】
杨国忠!
所有人的头都抬起来。
在第一次天幕中,这个名字就被提起过。
李隆基将每一次天幕的笔记都反复看过多次,尤其是第一次天幕,每一句他都烂熟于心。
“杨国忠!”
李隆基几乎要把一口牙给咬碎了。
他甚至不管天幕是否结束,当即吩咐左右:“去杨家,掘地三尺,都要把这个叫杨国忠的给我找出来!找到后,立刻带到我的面前。”
李瑁虽然不擅政治,但他知道“大唐奸相”这四个字意味着什么。
不出意外的话,父亲很快就会派人来找这个杨国忠了。
“玉娘可有一个名为杨国忠的兄弟?”
杨玉环的眼睛里带着几分迷茫。
杨国忠?
没听说过杨家有这号人物啊?
她摇摇头:“未曾听说过。”
李瑁有几分着急。
他不确定父亲在知道杨家的那些斑斑劣迹后做什么,但是他想尽自己所能保下玉娘。
所以他谆谆引导着杨玉环思考。
“这是关乎社稷的大事,若是能把这人找到,送到父……陛下面前,或许能一解陛下怒火。”
杨玉环知道这很有可能是关乎杨家生死的事情,所以她在绞尽脑汁想。
“玉娘不要怕,我会求父……我会求和父亲相识的朝中重臣,保住你的。”
杨玉环几乎在脑中把族谱过了一边,还是摇了摇头:“杨家确实没有一个叫杨国忠的人。”
而此时,河中府永乐县,一个吊儿郎当,走路晃荡的地痞流氓拿着手里的钱颠了两下。
今天运气真好,赌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