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第230章

作者:九沓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贺公怎么在这?贺公找朕?有什么要事吗?”

  贺知章摇头:“还是先看天幕吧。”

  李隆基点头,吩咐周围宫人把大臣们召集起来。

  天上阴云在积聚, 独属天幕的光乍然显现。

  待重臣皆入宫站好后,神音将安史之乱的发生娓娓道来。

  【要说安史之乱, 就得从杨国忠逼反说起了。】

  逼反?

  杨国忠他不仅给自己出了个弃城而逃的馊主意, 还逼安禄山谋反?

  天幕上来的第一句话就要把李隆基给气厥过去。

  气过之后, 他又担心安禄山究竟反是不反。

  如果没有杨国忠之逼, 安禄山还会主动犯错吗?

  他单觉得杨国忠是不值一提的小喽啰, 上次天幕结束之后, 在确定他无法入仕之后, 就没过多关注他。

  总归杨玉环这辈子不是贵妃, 他也不喜欢杨玉环, 杨国忠靠着杨玉环谋荣获盛宠,一步登天的事情也不会再发生。

  但杨国忠跟安禄山竟还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安禄山,三地节度使,手握这三地官吏的任免权,军队的调度权,军政大权和财政大权皆集于他一人之手,说是权势滔天都不为过。】

  看到这里,李隆基,以及在看天幕的满朝文武,脸上都带着深不可测的笑容。

  权势滔天,是说安禄山吗?

  尤其李隆基,笑的最开怀,也最讽刺。

  远离京城的安禄山心里泛起了嘀咕。

  事情越发不对劲起来。

  权势滔天的安禄山?

  安禄山把自己的胖手伸开,又握了握。

  他哪有那么多的权利呦。

  天幕说的是不是太夸张了些?

  且他身边还有中央调过来的人跟他分权!

  那人心眼一百八十个窟窿,耍心眼,他怎么能比过中原人。

  此时的安禄山心里堵得慌。

  恨不得能直接飞起来,飘到天上,打假天幕。

  【安禄山有这样大的权利,自然也有更大的狼子野心。这野心被紧盯着安禄山的杨国忠给发现了。杨国忠怎么会发现呢?因为他感觉到安禄山获得的恩宠一日比一日高,甚至有超过他的势头。为了自己的地位,他必须将矛头对准安禄山,只等着抓住安禄山的错处,就把他彻底掀翻。】

  【还有一个原因,杨国忠压不住安禄山。在安禄山眼里,杨国忠没有任何的威慑力。李林甫在的时候,安禄山尚且知道收敛,但宰相换成了杨国忠,安禄山就不是很服气了。他有种,怎么什么破玩意都能上来当宰相的心态。安禄山看不起杨国忠,杨国忠很愤怒。偏偏杨国忠本人又无能,压不住安禄山,所以杨国忠才会跳脚。】

  [哈哈哈哈,狗咬狗,一嘴毛儿。]

  [可惜那时候,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都不在了,他们要是在的话,就能让安禄山忌惮了。]

  [别说了,他们要是在,根本就不会允许安史之乱发生!]

  [可惜啊,偌大的大唐,再无能臣可用了。]

  李隆基不接受这个背刺,他的头摇成拨浪鼓。

  不不不,姚崇、宋璟、还有张说,他们都是寿终正寝的,不是他做皇帝的不想留宰相啊,实在是宰相活不了那么久啊。

  想到这几个陪他一起开创盛世的能臣,李隆基心里难受,眼睛也有了湿润之意。

  但这湿润在看到张九龄之后,就好转了一些。

  但幸好,现在张爱卿还在,还能陪着他一起亲眼见证大唐在繁盛之路越走越远。

  直到某一天,他们都老了,走不动了。

  那时候,江山就交给年轻一辈了。

  而他九泉之下,也能跟祖宗交代了。

  安禄山本就有些嫌弃似乎是在自己身边吃白干饭的杨国忠。

  现在听到天幕的话,更嫌弃了。

  “安禄山看不起杨国忠。”

  那当然,他确实看不起。

  安禄山眼中的厌嫌之色毫不掩饰。

  他身上值钱的不就是跟杨贵妃的关系吗?

  现在不知道为什么,那蠢皇帝还不抢他儿子的媳妇,杨玉环没当上贵妃,杨国忠没获得恩宠。

  没获恩宠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他甚至连根杨家的关系都打通不了。

  回回去回回紧闭大门。

  杨国忠送的礼物全被杨家顺着墙头扔出来了,连门都不开一下,简直是避如蛇蝎。

  “杨国忠本人又无能,压不住安禄山。”

  安禄山更是认同了。

  是啊,杨国忠他是再无能不过的了!

  还压安禄山,杨国忠怕是疯了吧?

  吃他的用他的,活干的勉勉强强,不能给他创造什么价值,他能把杨国忠留在麾下实在是他仁至义尽!

  “杨国忠很愤怒。”

  没错,天幕下的杨国忠正在愤怒。

  他和安禄山像是有了心有灵犀一般,他也想起了自己送去杨家的礼物都被顺着墙头扔出来的事。

  想他虽没到宰相的位置,但多少也是三镇节度使麾下一员猛将,怎会被杨家这样嫌弃!

  尤其是他年轻时勾搭过的表妹,对他更是避之不及。

  女人爱什么,不就是钱权。

  他现在有了钱,有了权,难道还拴不住一个女人的心?

  难道是因为他老了,丑了?

  杨国忠摸着松了的脸皮,陷入了沉思。

  【杨国忠掐不过安禄山,所以他去跟李隆基告状了,他告状的理由也是一个足以把安禄山给打趴下的理由。谋反。】

  【我们想想之前的张说,还有被李隆基杀掉的三个儿子,张说因为搞厌胜之术的罪名而有了牢狱之灾,靠弟弟一只耳朵才换来一线生机。李隆基那三个儿子,仅仅是交往过于密切的了,就被李隆基给弄死了。他们在李隆基眼里,是疑似谋反,而并非是彻底谋反,甚至是他们的罪名都十分隐晦。但现在,杨国忠他敲锣打鼓直白地告诉李隆基,安禄山要谋反了!】

  【这当然不是杨国忠随口瞎掰,他虽然傻,但是也知道凡事都讲究一个证据。既然他把这事闹到李隆基那里,就得拿出强有力的,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

  【杨国忠确实拿出来了。】

  [都拿出证据了,李隆基不信?]

  [我是真的会气死!气死!]

  [先看看杨国忠拿出什么证据吧,我对杨国忠的能力是抱怀疑的态度的。]

  [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李隆基:就是现在,一拳,把自己锤死!

  杨国忠这奸诈小人都看着了安禄山想要谋反的心,他一个皇帝,看不到?

  太扯淡了。

  李隆基心里气不顺。

  既然安史之乱会发生,那就说明,他并没有听杨国忠的。

  李隆基无语望天。

  他这是怎么回事,不该信的话拼命信,该信的话,他是一句都不听啊。

  算算年份,他那会也老大不小了,说不准半截身子都该入土了,怎么还玩起了叛逆呢。

  安禄山阴恻恻看着一边的杨国忠。

  就是你,告我谋反?

  坏我大事!

  杨国忠理亏。

  不敢说话。

  【杨国忠究竟是用了哪些理由,来支持安禄山某法的这个观点呢?】

  文武百官都翘首以待。

  是啊,杨国忠究竟发现了什么?能给安禄山扣这样大的帽子,想必是发现了些极大的事吧?

  【安禄山从年轻的时候就有个习惯,有能力且愿意归顺他的俘虏,他是不杀的。于是杨国忠告状了:“禄山养同罗、奚、契丹俘虏八千余人,谓之‘曳落河’”。他恨不得摇晃李隆基的脖子,在他的耳边摇旗呐喊,你看啊你看啊,安禄山偷偷养壮士,他不正常!】

  [啊,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就这?]

  [我以为杨国忠要爆个猛料呢。]

  [说起来,这很像那些天天说要爆料的狗仔,我等的真心实意,最后给我爆出个十八线开外的艺人。]

  [我就不该相信杨国忠的能力。]

  [白瞎的期待。]

  安禄山看明白了,他全看明白了。

  这不是在上谏,更不是告状,这是赤裸裸的污蔑。

  投降不是杀,这能是他一个人干的事吗?

  古往今来,那么多将军说了这句投降不杀。

上一篇:重生七零再高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