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沓
封常清和高仙芝之死,为他展示的是边将之间的友情与他们的赤胆忠心。
哥舒翰之死,为他展示的是老年之将的无奈和饱受良心折磨的煎熬。
颜杲卿、颜季明和颜真卿,为他展示的是整个家族生生不息的永久传承。
如果他不枉信小人,那么封常清和高仙芝两个心为大唐的将军不会死的如此冤枉。
如果他不执意让哥舒翰出战,那么这个已经中风虽是都有生命危险的老人,不会在颐养天年的年纪失节而备受折磨。
如果他不将权力全都下放到安禄山之手,那么颜氏一家不会一个接着一个的死去,他们不必用这样的方式去证明对大唐的忠心。
李隆基第一次意识到,人命何其沉重。
他慢慢明白了天幕出现于此的意义。
他生于皇室,长与皇室,在政斗之中取胜而登上皇位。
他没有经历过战场,他没有跟平民站在一起,他满脑子制衡权术而从来不知晓忠心的真正含义。
所以他亲手掐灭了冉冉升起的大唐双星,毁掉了戎马半生的老将颐养天年的机会,剥夺了颜氏一家好好活着再为国尽忠几十年的可能。
于是洛阳沦陷了,长安沦陷了。
所有人拿命只为换来守住长安的机会,而他从来都不把这个光耀万年的城市放在眼里,他只担心自己的命是不是还在。
大军甚至都没有兵临城下,他就提前逃跑了。
所有的人都在为皇帝为大唐而战,而大唐的皇帝,就这么跑了。
李隆基的脸如火烧一般。
他只觉得自己的身形在这些人的映衬下而显得格外的渺小。
明明他是一国之帝。
那些人,官高的是将军,受封了爵位,官小的,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太守,甚至身无官职。
他们可以为心中的节气去死,而他的节气呢?
他李隆基的节气究竟在何处?
拿起战刀,挥刀上马的豪迈英气呢?
他没有拿起过战刀,他也没有去过战场。
所以年老的时候他只有满腹算计。甚至于在最后的最后,他连精明的头脑都没有了。
李隆基高贵的头颅终于垂下去了。
他从最开始的恼怒,羞愤,逃避,变成了接受。
在根据天幕补救历史的同时,李隆基在不断尝试改变自己。
哪怕并不能变成所有人心中的明君,至少重来一次,不要再变成那个昏聩的帝王了。
重来一次,让大唐双星依旧散发璀璨的光芒,让半生戎马的哥舒翰安度晚年,让默默无闻的颜家有机会站在朝廷中央为大唐尽忠。
李隆基看着天幕,只觉得天幕并不仅仅会说这些。
天幕似乎要讲出更多的东西。
先是一人,然后是一个家族,那接下来呢?接下来天幕会让他看到什么?
他犯的错误,究竟还毁掉了多少东西?
李隆基只觉得天幕想表达的内容并不仅仅于此。
在颜氏一族身死之后,会有更惨烈的画面在等待着他。
在天幕下所有人都为颜家而长吁短叹,哽咽挥泪之时,李隆基深深看着天幕。
这次,他在正视自己犯下的所有错误。
【文天祥有一首诗叫《正气歌》,里面有这么一句:“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我们刚刚讲的是颜杲卿,颜常山的舌头,下面我们要说的这个人,是张睢阳,张巡。】
【提起安史之乱,想必没有人会不知道睢阳之战,提起睢阳之战,所有人都会想起张巡。】
【张巡年轻的时候就便览兵书,熟读兵书最忌讳的一点就是纸上谈兵,而张巡这个人,是一个能将兵书所学与战场完美结合的将才。】
【但这个人才在成长到一半的时候,他的仕途之路夭折了,夭折在谁的手里呢?没错,就是那个奸相杨国忠。】
【他以太子通事舍人的身份外任清河县令的时候,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按常理来说,在地方做出了显著政绩,回到中央的他应该迎来亨通官运才对。】
【可张巡回到朝廷的时候,杨国忠奸相之名已经人尽皆知了。有人给张巡出主意说,你如果投靠杨国忠,一定能升官发财。】
【张巡并不稀罕这个升官发财的机会,他说:“如今朝纲不振,何必在朝为官。”这话传到了杨国忠的耳朵里,没多久,张巡就又当县令去了。】
[又是这个狗币杨国忠,又是他!]
[李隆基你看到了吗,你都提拔上了什么破玩意啊?]
[怎么一个两个的,全部都是因为杨国忠做不上官啊,这样有才能但是不能当官的人,到底还有多少个?]
[呵,杨国忠,可真威风呢。]
此时的杨国忠不威风,可以说他非常的狼狈,他已经在马背上颠簸多时了。
他只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都在疼,马上下颠簸一下,他就疼一次,颠簸两下,就疼两次,一次比一次疼。
杨国忠在马背上半死不活的逃命,天幕也如影随形跟着杨国忠,一步不离。
天幕里,杨国忠是何等的威风啊,他是一国宰相,无尽的荣宠,说提拔谁就提拔谁,看谁不顺眼了,就把那人一脚给踹走。
天幕与现实里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杨国忠只觉得心肝脾肺肾都在疼。
这不仅仅是身体的痛苦,更是心灵上的痛苦。
自己现实里的失败诚然让他难以接受,但天幕里自己的成功更让他怨愤!
凭什么?!
杨国忠怒气蹭地就上来了,他试图坐直了身子指着天幕骂两句过过嘴瘾。
但他的五脏六腑跟屁股确实都不太行了。
他的行动牵动了屁股上的肉。
杨国忠惊呼一声,又痛苦地趴在了马背上。
【在安禄山称帝之后,很多人觉得大唐要完,转身都向安禄山投降了,这里面包括张巡的上司。】
【张巡的上司不仅自己投降,他还带着自己的属下一起投降,属于是自己下水,一个人都别想上岸的心态了。】
【这把张巡给气疯了,他清清白白可比被自己上司带进臭水沟了,要臭他上司自己臭吧,他张巡不能臭着。于是张巡振臂一呼,举起了反对安禄山的牌子。】
【周围也有几千个人不愿意被拖进臭水沟,瞄准张巡的牌子就找过来了,从此他们跟着张巡后头,张巡是他们新老大。】
【那时候张巡所在地的附近,有个地方叫雍丘,这个地方的县令令狐潮也想往臭水沟跳,但是当地的百姓都不答应,他们拼命拉着令狐潮说:你不许跳!令狐潮根本不听:我就要跳!他觉得自己是县令,百姓都得听他的。】
【在燕军来到雍丘的时候,令狐潮开心坏了,他飞奔出城投降去了,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是跟你们一边的,你们看,这么大的雍丘,都是你们燕兵的!】
【令狐潮指着自己的城池比比划划,给燕军展示,但他的话还没说完卡在嗓子眼里了。】
【城门关了。百姓们聚在一起串通好了,只等着令狐潮出城就把他关在外面。于是令狐潮,一县的县令,被他的子民关在了外头。】
【令狐潮不是想跳进臭水沟吗?不用他跳,城里百姓一人一脚,给他踹翻进去。】
【百姓们踹翻令狐潮之后,手拉手去找张巡了:快来呀快来呀,你要城池不要?你只要开个口,我们就给你送来。张巡就这样被请到了雍丘来。】
[哈哈哈哈我笑飞了。]
[雍丘的百姓怎么那么可爱啊。]
[这个县令不好,丢掉再换一个。]
[不得不说雍丘百姓的眼光很好,张巡是真的有本事的。]
天幕上一群小人手拉手,把一个满身泥淖的小人踢出城墙,然后千呼万唤,把一个威风凌凌的小人给迎过来。
这个威风凌凌的小人羞涩地被所有人贴贴,然后百姓们给他脖子上戴花花,在他头上插了县令的牌子。
这,是他们的新县令!
这一幕不禁让所有人都莞尔。
韩休评价道:“百姓能做如此决定,正是能说明当时民心所向。”
萧崇点头:“百姓的愿望都是朴素的,他们想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安稳的生活罢了,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跟在谁后面。”
宇文融耸耸肩:“很显然,主动挑起战争的安禄山不是能让他们过平安日子的。”
张九龄感叹:“无人愿意身处乱世啊。”
此时的令狐潮内心惶惶看着天幕。
怎么回事,他如何会被自己的百姓薅起头发扔掉?
张巡?
张巡!
被百姓背叛的感觉犹如遭到背刺,令狐潮又羞又愤。
愤怒掩盖了对自己主动投降的羞愧。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只是想活着他有什么错?他没错!
此时令狐潮恨不得把城内所有人挨个拎出来打板子。
但现实又不得不逼迫他冷静下来。
现在是太平年代,现在不是天幕之上的乱世。
不要冲动。
他若是真的干了什么,没多久就会被皇帝知道,他这县令甚至都不用等到百姓把他丢出去,皇帝会亲自将他撤职。
于是令狐潮又将怒气转移到了张巡的身上。
他张巡好在了哪里?还让百姓亲自去请?
【张巡入城之后,就开始清点兵力,排兵布阵了。令狐潮被自己的百姓们赶出去了,面子里子都没有了,他是带着雍丘一座城去投诚的,现在好了,城没有了,他成了光杆司令。】
【无论是挽回颜面的需要,还是让燕军看到自己的实力的需要,令狐潮都得想办法把雍丘给拿下。所以他很快就带着燕军来攻打雍丘了。】
令狐潮振奋起来。
好!杀张巡个片甲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