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沓
张九龄感叹道:“当真是世事无常啊。”
颜季明猜测道:“如果李白跟那个叫高适的确实是有这样的交情,那说不准李白就是被他救的呢。”
年轻官员附和着:“是啊是啊,天幕不是说了吗,李白是差点死了,而不是真的死在了断头台上。”
但年长一些,或是混迹官场的人却默不作声。
他们直觉事情不会这样简单。
一向咋咋呼呼的宇文融不说话了,李林甫也保持了他一贯的沉默。
如果这个高适是别的官,或许他真的能不顾一切来营救李白。
但他是御史中丞,他是淮南节度使,身兼数职,且都是有权力的重要位置,在乱世能爬到这个位置,不简单啊。
宇文融和李林甫对视一眼,皆明白对方眼中的意思。
如果让他们冒着丢官杀头的风险去救一个朋友,他们会义无反顾地去吗?
答案很明显,他们不会的。
杜甫捶胸顿足:“我没用,我真的太没用了!”
碎嘴子着急忙慌地安慰着。
他才刚刚才明白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现在他得来安慰安慰他的朋友小杜。
杜甫嘴里含糊道:“我真没用,救不了李白。”
是啊,忙忙碌碌想当大官辅佐皇帝,想了大半辈子,努力了大半辈子,最后得到的最高的官也仅仅只是一个拾遗。
这样小的官,如何能救他的偶像呢?
他如果像高适那样也是什么御史中丞,节度使的就好了,这样他就能去帮李白说话了。
哪怕不能免罪,也能尽全力谋取个从轻处理的结果。
碎嘴子的连安慰都是在碎碎念:“你不认识李白,救不了李白也很正常啊,冒昧问一下,兄弟现在是不是还没有高中?没官做肯定救不了啦……我不是说你没用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这也仅仅是天幕,这上面的事情真假参半,是吧,你的偶像也不一定,不是,是肯定,肯定不会有牢狱之灾,你放心!”
碎嘴子拍着胸脯跟杜甫解释。
杜甫握爪,暗下决心,一定要提前找到偶像李白,然后帮助他躲避这场牢狱之灾!
【李白想向高适求助,但到底放不下自己的自尊。当时有个叫张孟熊的人启程去当高适的参军,于是李白写了一首送别诗给张梦熊,《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说是送张秀才,其实这诗到底还是为高中丞写的。】
【李白在诗前写:“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秀才张孟熊蕴灭胡之策,将之广陵,谒高中丞。余嘉子房之风,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诗送之。”】
【他像是漫不经心提起了自己在看的《留侯传》,好像是老友随意交谈一样。好像自己没有身陷牢狱,没有面临生死威胁,更不是永王一派的落败者。】
【骄傲如李白,在死亡的威胁之下,他不得已扯下史书的一页,给自己做了一张布,来维护自己所剩不多的自尊。】
【“高公镇淮海,谈笑却妖氛”,李白说高适作为江淮节度使镇守一方,谈笑之间就灭了逆王的威风,实在是厉害。】
【“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李白又说,高适在皇帝幕后为皇帝出谋划策,为皇帝解决一切困难,身上的功勋实在卓越至极啊。】
【在诗最后的最后,李白才将笔锋转向自己,“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
天幕上,李白一身白衣许久未换,已然脏污了,发髻也有些凌乱,只用木簪草草收拢起来。
鬓角白发在微光之下分外明显。
这光实在小,就连白纸之上的字都要废些力气才能看到。
狭小的牢狱之中,李白的声音在幽静的长廊之中分外明显。
这声音还是如清风朗月,听这声音,似乎脑之中出现的,依旧是那熟悉的仙人之姿。
其间的沙哑几不可闻。
“人生须臾,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大不了就是一死罢了,我哪里有什么好冤屈难过的呢。”
“不冤枉,不冤枉啊……”
一滴眼泪划过李白已满是沟壑的脸。
纸上是他写下最后一句。
“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
文武百官又想起来李白在诗的开头写:“余时系浔阳狱中,正读《留侯传》。”
而天幕上,李白的案前,仅一纸一笔,哪里有什么《留侯传》啊。
【作者有话要说】
或许你们能闻到完结的气息嗷?大概还有一两章正文完结,下周写番外。
睡了半天能感觉到自己好了很多,我晚上熬夜肝一下结局,感觉晚上更能找到状态,写不完明天再写。
第141章 李白被贬夜郎西
【李白下了极大的决心把这首诗写了出来, 然后他满怀希望期待着高适能念在旧时情谊的份上,来搭救他。】
【李白觉得这是有希望的,毕竟永王的幕僚之一被高适给救走了。】
【然而李白的期待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 李白下狱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而他尝试求助的好友高适却没有给他任何的回复。】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 已读不回就代表着拒绝了, 李白那扯出《留候传》而遮掩的自尊心也就这样碎在了地上。】
【没人在意一个入狱将死之人的自尊, 哪怕这个人用尽全力去维护也只是徒劳。】
[好心酸啊。]
[想想就想哭了, 我的太白啊。]
[我是第一次知道李白给高适写的是这样一首诗。]
[唉,高适最后也没去救李白。]
[其实用功利一点的观点来看,高适等了大半辈子得到这样高的官位, 救李白风险太大了。]
[救李白就可能失去官位, 不救李白官位一定能保住,所以高适选择不救吧。]
[可以理解,但是我还是觉得有点没情谊了。]
而那批年轻的官员被这样的结局震住了。
“那是诗仙啊,怎么能不救呢。”
“是啊, 那是后世人人都知道的人物。”
“可当时并没有人知道诗仙在后世有这样的影响力啊?”
“对当时的皇帝来说,李白跟逆贼就是同党。”
“可高适不是还救了一个幕僚吗。”
“可能那幕僚比李白好救?”
话虽如此, 但此时所有人心中都闷闷地, 像是被什么给堵住了一样。
人心都有偏私, 他们不认识那什么幕僚, 他们现在只认识李白。
他们不是很能接受或许是神仙转世的李白落得如此下场。
张九龄道:“既如此, 肯定有其他人来搭救李白吧?”
众人带着沉闷的心情, 再一次将视线转向了天幕。
“又过了一日吗?”
这是李白带着沙哑的声音。
此时的他已经不再能保持着之前清风朗月般的模样了。
狱卒回答是。
李白坐在草床上, 半个身子都靠在了墙上。
算着时间, 李白知道, 他等不来高适了。
李白就这样仰着头不知道在想写什么。
良久,他再一次站在狱门处。
这回他的姿态似乎都低了几分。
“劳烦,可否再为我拿一张纸?”
这下狱卒也知道了李白求援不成了。
狱卒心里有了估量。
他起身拿纸了,但面色却绝不再像之前一样和善了。
狱卒不觉得李白这回也能求援成功。
第一回找的一定是最有把握的那个,一回不成再找二回,大多是没用的。
狱卒出言讽刺:“想不到大名鼎鼎的李白,也要等死了。”
天幕没有放出李白听到这话是什么模样。
但所有人都能想象的到,那定是极为窘迫的。
长安城的百姓愤怒了。
这下去酒馆的步伐也停住了,酒馆不去了,手里的活也不做了。
所有人义愤填膺看着天幕,破口大骂。
“小小的狱卒可显着他了!”
“我的李白会得救的,他是仙人!”
“刚刚是谁说李白一生没吃过苦的?站出来!站出来!”
“是哪个小兔崽子,我看他想屁股开花。”
“这都要死了,还没吃苦,啊?那怎么才算吃苦?”
“唉,李白啊,我还是想看他骄傲恣意地喝酒,就像跟朋友在筵席上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