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第318章

作者:九沓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这确实得用李白的确身负大运来解释吧?”

  “身负大气运者的李白,上一辈子的身份是个神仙,这不过分吧?”

  百姓议论纷纷,最终一锤定音:“李白他就是神仙!”

  人潮又逐渐流动了起来。

  喝酒,为了李白碰到大赦天下,为了那“天生我材必有用”,更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接着喝酒去!

  人群之中,李白看了看天幕,又恢复了欢快的步伐。

  是啊,这样洒脱不羁,才是他李太白啊。

  李白扇着扇子,脚步带风,往城隅的小酒馆走去。

  周围人说的没错,为了他碰到大赦天下,更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喝酒去!

  想了想,李白又摇头失笑。

  愁,何来愁?

  他李太白无愁可愁啊。

  天幕之上,长江之水浩浩荡荡往东流去,而将的两侧是起伏的山峰。

  一叶扁舟行于河的正中央,船上白帆高挂。

  初升旭散发出的光从山峦之间溜了过来,照在了船上,也照在了李白的身上。

  山的尽头,地平线之上,是缓缓升起的朝阳。

  宇文融小声嘀咕:“怎么又倒回来了。”

  其他官员也在疑惑:“是啊,这不就是李白刚出蜀时的画面吗?”

  还有人自信开口:“那诗我都还能背下来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对对对,没错,确实是这样的。”

  “莫不是天幕搞错了吧?”

  “是啊 ,只是这李白的影子在磅礴之景中,显得有些小的,不能从面容来分辨此时的李白究竟是何年岁。”

  “我看李白挺年轻的啊,老人哪里有这样昂扬的精神。”

  “我同意,这时候的李白可是经历了大悲大喜,不但经历下狱之苦,更是饱受死亡的威胁,流放一路上虽不算苦,但那毕竟是流放啊,谁心里又能真的不难过呢。”

  就在众人几乎都要以为天幕上的人是青年时期刚出蜀李白的时候,神音传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是李白得知大赦天下消息而作的诗,这年李白五十八岁。】

  文武百官皆惊:“这居然是李白五十八岁所作?”

  “我只当这是个年轻人。”

  “千里江陵一日还,一日还……是了,李白以为是与好友们永别,在这时知道大赦的消息,肯定是迫不及待踏上回程之路的。”

  张九龄叹息:“哀伤的猿啼在李白听来都不觉得悲伤了,小舟轻快,能带他驶过绵延不绝的山峰。”

  “‘轻舟已过万重山’,死亡的威胁,流放的苦楚,竟被李白这样简单带过了。”

  “这轻舟带他驶过绵延的山峦,竟像是带他驶去了刚出蜀的那片水。”

  天幕上,李白依旧在乘船。

  那远看如意气风发青年的李白,脸上皱纹清晰可见。

  但他是笑着的,眼中清明,没有半分浑浊。

  他看着面前初升的朝阳,恍然迎来了自己的新生。

  一如三十四年前,一人一剑出蜀,带着一双新奇的眼睛来瞧瞧这盛世是如何模样。

  而如今李白看尽了盛世。

  盛世坠入李白的眼睛里。

  恍然之间,众人觉得李白的眼睛之中竟出现了那已故去,却至今依旧备受尊敬的老丞相姚崇。

  “这是……谁啊?”

  有年轻的官员从未见过宰相姚崇,开口问道。

  贺知章的眼泪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流出来了。

  出现在李白眼睛中的画面里,他看到年轻的帝王带着几分青涩坐在了高高的龙椅上。

  而三代宰相姚崇将他牢牢扶住,助他坐稳了皇位。

  贺知章开口:“这是与房玄龄、杜如晦齐名的四大贤相之一,姚公姚崇。”

  他的声音像是穿透时空,至击开元之初,沧桑又厚重:“他的‘十要事说’给朝廷立了纲领,大唐有了发展的方向。”

  “在此之后,他整顿吏治,治理蝗灾,政局能稳定下来,他有卓越之功。”

  李隆基也想起了往事。

  他想起了一路辅佐自己的宰相姚崇,想起了年轻时意气风发想干一番大事业的自己。

  画面又在变化。

  这回是一人手拿笏板,义正言辞,激言上谏。

  韩休道:“这是宋璟。”

  颜真卿抬起头,慢慢端详着这上谏的画面。

  他还记得宋公去世引万民来拜的场景。

  而当时的他,就是拜宋璟的万民之一。

  如今隔世经年,他身兼要职,在朝廷之中也能有一席之地。此时他站的地方,或许也曾是宋公经过之地。

  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同样的大殿之间,新老大臣对大唐的一腔忠心,在不断传承。

  韩休想着宋璟临死前的嘱托,几乎泣不成声。

  那张带着折痕的,已经泛黄的纸仍旧在他书房之中好好保存。

  可那张纸啊,已经有许多年,都没有再拿出来了。

  韩休看向同样在缅怀的李隆基,发自内心地笑了。

  现在这个帝王已经成熟了,他已经不再需要那个紧箍咒了。

  他已经是一个真正的,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了。

  他开口:“‘前称房、杜,后称姚、宋’,宋公守文以持正,直言上谏,引领清明的政治风气,真王佐才也!”

  画面上出现了高耸入云的山峰。

  这是泰山。

  泰山之上,明黄衣袍的皇帝带领众人立于山之巅。

  而离皇帝最近的位置,站着一个老人。

  一向稳重的张九龄内心情绪喷薄而发。

  这是张公张说,这是一手将他提拔上来的张公。

  他在去世之前仍旧时时刻刻指点着自己,让自己不要孤高自傲,切莫走上他的老路。

  于是他也开始学着从空中的阁楼走下来,尽心为老板姓办着实事。

  他记得张公办公处的牌匾题有“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浩大气象之中,孕育新生。

  若张公能看到如今安史之乱已被阻止,盛世依然存在,想必也能安心了。

  张九龄道:“张说,文成典礼,当朝师表,一代词宗。辅佐陛下将大唐盛世推至顶峰。”

  李白便览盛世,盛世追入李白眼中。

  这出现的三人让众人明白,天幕这是要借李白的眼睛,讲那些有有大成就的宰相?

  正当所有人都在猜测,天幕要以怎样的画面来展示张九龄的时候,天幕变了。

  画面的确出现的是张九龄,可张九龄背后之景,他们分外熟悉。

  这不就是他们现在站着的大殿吗?

  宇文融弱弱开口:“我不是宰相啊,我怎么在天幕看到我了?”

  不仅是宇文融,在场的文武百官都在天幕之中找到了自己。

  这是他们上朝之景。

  而在高位之上坐着的,是威严无比的皇帝,李隆基。

  百姓议论纷纷:“这是什么,变了,怎么变了?”

  “这是皇宫吧?”

  “王维是不是传出这么一首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是不是说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正是,正是!”

  而天幕上的文武百官也仅仅只是出现了一瞬,天幕又换了新的画面。

  画面切地极快,有不同的人出现在天幕之上。

  这不像是他们听到的天幕之中的历史,这更像是他们自己的历史。

  曾经死守睢阳的张巡,此时正在睢阳带着百姓一起下地插秧。

  “太守,不休息休息啊?”

  张巡和煦地笑着:“还不累呢。”

  张巡知道,他的任期将满,睢阳城内,连街头乞讨的乞儿都能有饭吃了。

  睢阳不再需要他了,他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了。

上一篇:重生七零再高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