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第42章

作者:九沓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不喜欢的王皇后。

  宠爱的杨贵妃。

  这对比着实也太伤人了些。

  赵丽妃担忧地看了王皇后一眼。

  她尚且还记得自己得宠的时候,王皇后为了博陛下的宠爱,学她的妆容,读那些她本就不喜欢的诗词。

  天幕把李隆基不爱王皇后的事实赤裸裸说了出来。

  并将其与杨贵妃进行了对比。

  王皇后表情淡淡的,没什么反应。

  好像并不在意李隆基喜欢谁,也并不在意谁会夺了她的位置。

  她摸了一手瓜子,边看天幕便嗑,好像李隆基的心思还没有她手里的瓜子来的重要。

  刘华妃道:“这个杨贵妃……”

  众人往杨贵嫔那里看去。

  李亨的生母杨贵嫔摆摆手:“别看我呀,杨贵妃是陛下儿媳呢,我可不是。”

  刘华妃笑了:“又没说你。”

  她继续补充之前的话:“这个杨贵妃究竟是谁,现在看来她不仅仅是得陛下宠爱那么简单,陛下因宠爱她,甚至到了外戚专权的地步。”

  王皇后道:“外戚专权,这还需要前朝警醒陛下,我们插不上话的。更何况,我们无从得知这个杨贵妃究竟何时出现。”

  皇后此话一出,众人便不再讨论杨贵妃了。

  赵丽妃的关注点清奇:“这个双标盗哥(doge)究竟是什么意思?为何天幕会说陛下是双标盗哥?”

  杨贵嫔猜测:“许是说,陛下行为前后不一,对待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

  刘华妃:“我觉得天幕说的对。”

  说起李隆基,周围气氛欢快了一些。

  宣政殿前,奋笔疾书的由张说和姚崇变成了李隆基。

  好好的盘点着贤臣,李隆基又被单独拎出来背刺。

  天幕上的弹幕旧事重提,李隆基到底不能什么也不做。

  他将天幕所言一五一十记录下来。

  边记录,他边出声念了出来。

  于是一时间,宣政殿前的场面变得十分搞笑。

  寂静的黑夜,只有天幕亮堂堂的。

  宣政殿前甚是安静,这将让李隆基的声音更为突兀了一些。

  “我搞外戚专权有一手的。”

  “唐隆政变还是我发起的,唐隆政变没有让我意识到外戚专权的坏处吗?”

  “我后期像被夺舍了。”

  “我只是抑制了本性罢了。”

  字字句句,都是对自己的抨击。

  李隆基边念边觉得自己脸上火辣辣地烫人。

  真丢人。

  想了想,他觉得不对劲,什么叫抑制本性?他是一个好皇帝,他本性才不坏!天幕说的不对,他还能不了解他自己吗?

  左看看右瞧瞧,李隆基又把最后一句话给划掉了。

  接着,他又拿起朱笔,在这些话旁写了大大的批注,这是力求能让文武百官都看到的大字。

  严令禁止外戚专权。

  李隆基将这张满满当当的字递给高力士:“拿去张贴在朕的卧室,朕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避免祸事发生。”

  “文武百官也尽可监督朕,朕若有不当之举,大可直言上谏。”

  高力士是一个有眼力见儿的,李隆基话音刚落,他将手里李隆基写的大字平铺举起,展示给众人观看。

  李隆基此番行为还是能得百官之心的,毕竟天幕所说的事情还没有发生,就年初发生的事情来看,李隆基对待外戚专权的态度是绝不姑息的。

  就说当朝乱棍打死连襟来维护自己手底下臣子的尊严,这行为就使百官心里极熨帖了。

  更何况现在的陛下更是直言,让他们做臣子的时时监督。

  想必有这么多双眼睛看着了,陛下断然不会再做出天幕说的那些事情。

  天幕不会因为弹幕就改变是视频走向,神音又将话题扯到了姚崇的身上。

  【在整顿吏治之后,姚崇要激发官场活力。他采取了两个举措,第一个是让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相互流动起来。】

  【地方的官员大多是在政治中心中参与斗争的失败者,或者是平平无奇没有能力的人。斗争的失败者大多愤懑抑郁,能振作起来处理政务的还是在少数,这就形成了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这现象并非国家长治久安的长久之相,我们将中央比喻成心脏,那么地方就是支撑起心脏的支柱,只有国都繁华这是虚假繁华,姚崇看到了这一点,于是他提出,将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进行交换。】

  【此制度一出,给了地方官员走向中央的一条道路,于是那些本来在地方摆烂的地方官儿卯足了劲,不需鞭策就努力工作,而那些本就有能力的中央官员,被调到了地方之后,更是时时刻刻鞭策自己,能早一天干出功绩便早一天,绝不拖拉。】

  弹幕议论纷纷。

  天幕之上出现胡萝卜遛驴的画面,一老叟稳稳坐在驴身上,手上拿着一根竹竿,竹竿上绑着一条细绳,绳子上有挂钩,挂钩勾住了一根胡萝卜。

  胡萝卜上配文:中央职位。

  弹幕笑成一片。

  【怎么会那么形象,博主究竟从哪里找到的画面。】

  【他们被迫卷起来了,乐。】

  【哈哈哈哈,脑子里有画面了,已经能想象到中央官员被分配到地方之后气急败坏但是还是得好好工作的样子了。】

  【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啊,只有业绩好才能去中央哦。】

  【这招真的很妙啊,这样很大程度能激发官吏的积极性。】

  【现在在学校和职场被迫内卷的我,看到古人也在被迫内卷,真的会很开心,可能这就是人性吧哈哈哈哈。】

  【说真的,我有个疑问,那如果真的有人认清自己资质真的很平庸,然后在地方就彻底摆烂怎么办呢?】

  【追住前面别跑,这就是我工作的状态。】

  天幕一句话,给宣政殿前的人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隆基转头和姚崇视线遥遥相对。

  摆烂就是不干活的意思对吧?

  他们理解的没有问题吧?

  二人都从对方的目光之中看出了对方的意思,这条例还不够严谨,还得细化!

  李隆基越写越起劲,一双眼睛闪着兴奋的光。

  他迫不及待抓住脑海里的灵感,一丝都没有放过。

  自从给姜皎降职,看到姜皎整日勤勤恳恳处理政事的模样,他心里就格外快乐。在陆陆续续将几个德不配位的官员降职之后,这样的快乐却逐渐淡退了几分。

  但天幕给了他新方法新思路。

  都不要摆烂,朕过的胆战心惊,你们也要跟朕一起。朕每日被政务折磨,你们也不可以闲着,都卷起来!

  来吧,互相伤害吧。

  姚崇这样大臣在后世已然有许多人不知道,更莫要提那些小官吏了。

  想来靠天幕神音之言背刺小官吏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但无妨,他李隆基英明神武,不会让任何一个官员尸位素餐!

  一个个嘴巴都知道放在他的身上,让他们也尝尝日日面对处理不完的政务的辛苦。

  接着两个人埋头动笔刷刷些了起来。

  天幕提供完善朝堂吏治的新思路,记下来。

  李隆基和姚崇是打起了精神,苦的是下头意欲摸鱼或者是正在摸鱼的官员们。

  但宣政殿前,天子身边,他们不敢有一丝抱怨,只能在心里叫苦连天。

  如果心声可以外放,那么宣政殿前已然是哀嚎遍野。

  但他们不敢怒,不敢言,他们心里委屈,但是只能憋着。

  他们不仅仅憋着,还得在白纸上写下。

  “被分配到地方之后气急败坏但是还是得好好工作。”

  “撸起袖子加油干啊,只有业绩好才能去中央哦。”

  “这招真的很妙,很大程度能激发官吏的积极性。”

  不仅仅于此,为防止陛下心血来潮下来转一圈儿,或者是在天幕结束之后将这纸全部收走,他们须得写下自己的观后感:臣虽资质愚钝,但仍不可懈怠,需勤勉理政。

  顺便不忘拉踩同僚:臣与那等尸位素餐之辈不同!

  最后总结升华:臣一心向国家,一心向百姓,一心向陛下!

  甚至有些大臣更是将仕途走宽了,另起一张纸长篇大论总结自己的此前的不足,在其后附上改正的方法,最后言辞恳切:请陛下监督!

  糟心,真是太糟心了,通篇写下的字没有一个是出自于自己的本愿。

  但无法,陛下已然带头在白纸上检讨了自己,上行下效,他们做臣子的怎能不紧跟陛下的步伐?

  有些大臣路走地更宽,在众人困惑不解的视线下走到李隆基的面前,将手里墨迹未干的“检讨书”递到了李隆基的面前,朗声道:“陛下已然带头,臣不敢不三省吾身,请陛下及诸位同僚监督!”

  李隆基拿过一看,龙心大悦,这不就是打瞌睡有人来递枕头吗?他拍着大腿高声赞好,接着起身要诸位大臣们以此人为榜样。

  众人愤愤,却只能说出附和之话。

  谁会反对,谁能反对,谁敢反对?

  反对他就是反对陛下,更遑论这是利于吏治之事,他们心里不愿也只能叫好。

  于是乎,一股覆盖面积广,持续时间长的自省之风在此时已经冒出了苗头,此后由中央刮向了地方,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上一篇:重生七零再高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