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第50章

作者:九沓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我要去见我耶,我要去见陛下,陛下该管管这些江湖术士的了, 要我死?这根本不可能!”

  姚彝的夫人看着他疯疯癫癫,像是得了失心疯的模样,往后退了退。

  她看着天幕, 心里如明镜。

  尽管姚彝竭力不愿意承认天幕所说的内容, 说着是江湖术士的妖法, 但她知道, 天幕说的大概是真的。

  她也知道,她的郎君心里是有七八分相信的,否则不会癫狂至此。

  是啊, 谁能坦然接受自己的死讯呢?

  上一刻还在做着借祖宗的荫蔽升官进爵, 回到长安的美梦,下一刻这梦就重重掉在地上,摔的粉碎。

  姚彝的夫人听着他重复喊着要去见耶,去见陛下, 心里只余叹息。

  他大概只看到了天幕说的,他死在了开元四年。

  却忽略了天幕还说了, 他阿耶的荣宠不会一直加身, 他阿耶一世的英明, 毁在了他的身上。

  他喊着要见阿耶, 要见皇帝……

  或许是见不到了吧。

  宣政殿。

  姚崇听到天幕点出了他的两个儿子, 心里仅存的一点希望彻底破灭。

  天幕什么都知道, 并且还要大讲特讲。

  此时他心里开始生出一些后悔, 后悔自己太过纵容两个儿子。

  姚崇失意, 张说便得意了。

  他摩拳擦掌, 兴致昂扬。

  他就说,根据前面两次天幕进行推测,天幕是不会光说别人好话的,天幕总得背刺点什么。

  若说天幕一直背刺陛下,他是不太行相信的。

  天幕既然讲到了宰相,讲到了姚崇,那么他是坚信天幕一定要说些什么背刺他的。

  这寒风瑟瑟里他等了这么久,终于要等来了!

  张说一改萎靡状态,此时拿好了比,跃跃欲试,已经迫不及待想把天幕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住了。

  【说到姚崇的两个儿子,就要说到魏知古。】

  宣政殿前议论纷纷。

  “魏公?魏公不是去年已经病逝了吗?”

  “是啊,只记得魏公突然被罢为工部尚书,不久后病逝了。”

  “魏公此人刚直,先帝还在位的时候就多次直言上谏。我还记得先帝想为当时的金仙公主和玉珍公主修建道观之时,是魏公说,希望先帝体察民意,罢去劳役,造福百姓。”

  “魏公第一次谏言未被采纳,又去谏言第二次,言辞恳切,一心为民。”

  “不知魏公和姚公的两个儿子为何会扯上关系。”

  “说起来,魏公还是姚公提拔的。”

  说到魏知古,李隆基有了些印象。

  他看着天幕想了想,姚崇的两个儿子是不是让魏知古去办事了?他记得这么个事儿。

  【魏知古可以算得上是先天政变的功臣。我们在直播中讲过,太平公主后期的势力达到“七位宰相,五出其门”的地步。这个魏知古就是剩下两位之中的一位。李旦将他提拔为宰相,严格来说,他算是李旦的人,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政斗的时候站中立。】

  【但他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中立,李旦年岁已高,新帝出现只是早晚的事情,魏知古也需要为自己谋后路。在太平公主与李隆基之间,他看好的是李隆基。因此他在得知太平公主要发起先天政变的时候,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李隆基。】

  【开元初年,魏知古官至黄门监,也算是与宰相同等的位置。按照职位来说,他与姚崇相差并不是很多。但姚崇对魏知古的态度是什么呢?姚崇有些看不起魏知古。原因有两点。】

  宣政殿前又热闹了。

  “姚公看不起魏公,竟还有此事?”

  “你资历尚欠,你还不知道这些。”

  “那陛下知道吗?”

  “哎,这我就不知道了,莫要问了,小心祸从口出。”

  “真是稀奇,姚公与魏公不和,可我听说魏公是姚公提拔的呀。”

  李隆基面色复杂,并未说话。

  【第一点原因是,魏知古是小吏出身,自科考得中之后,他仕途之上的每一步走的都有些艰辛,他是一步一步爬上与姚崇差不多的位置上的。姚崇是有些看不上他的身份的。第二点原因是,魏知古之所以能在李隆基手底下有那么一些位置,是走的特殊路子。他向李隆基告密得到了功臣的名头,才能有最终的宰相位置,他并不是像姚崇那种正统官僚,姚崇自然不喜欢他。】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姚崇曾在魏知古往上爬的时候,拉过他一把。姚崇看着曾经远远不能及自己的人,现在突然与他平起平坐,他心中自然不舒服。姚崇始终记得他帮助过魏知古的这件事,所以与魏知古说话总用高人一等的姿态。】

  宣政殿前有人惊诧,有人恍然大悟,有人没什么表情。

  唯一扬眉吐气的是张说。

  他拿着自己带的笔和纸,飞快将天幕说的每一个字都记录下来。

  记下来,都要记下来。

  他就说,姚崇是一个虚伪的人,但是没有人相信他的。

  姚崇他排斥异己还喜欢搞小团体,只是他也太会掩饰了一些。

  亦或是有人发现了他的真面目,但是没有人敢说出来。

  张说边想便愤愤然写。

  现如今天幕把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情说了出来,众人就看清了姚崇的真正的样子。

  平日里受了姚崇不少绊子的张说此时神清气爽,通身都舒畅了。

  天幕将姚崇的本性分析地透彻,他倒要看看姚崇还怎么装。

  此时姚崇的心态与最初完全不同了。

  他不再飘飘然接受着天幕对他的诸多赞颂,不再认真将天幕说的话逐字逐句记录下来。

  他像是被抽去了浑身的力气,连带着之前的那些骄傲也一并抽走了。

  【张说的心态不是很好,魏知古的心态好吗?其实也好不到哪里去,两个人都是半斤八两罢了。此时魏知古身居宰相位,他不再是那个需要仰望姚崇的宰相了,他的心态也变了。魏知古认为,我跟姚崇相差不大,他凭什么对我颐气指使?我现在是宰相啦!我已经不是最开始那个需要仰仗姚崇鼻息的小官吏!】

  【两个人之间明明是有着提携的恩情的,但是应当牢牢记住这恩情的魏知古只想让姚崇赶紧把这件事忘记,而不应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的姚崇,希望魏知古始终牢记他的恩情,对他再恭敬一些。两个人因为地位的变化,心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矛盾自然就产生了。】

  [好家伙,原来他俩心态都不怎么行。]

  [我还真以为姚崇是那种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好宰相呢,原来不是啊……]

  [看到魏知古地位上来了,他就怕魏知古来分割权力了?]

  [说到底魏知古已经不是那个小官吏,人家凭本事上来的。]

  [可能在姚崇眼里魏知古的本是就是耍心眼吧。]

  [但是最起码也要尊重一点吧。]

  [其实魏知古也不是完全好的,姚崇帮了他这份恩情不能忘记。]

  天幕之上,一条又一条的弹幕都是对姚崇的评判。

  这一条接着一条的评论不仅仅是他姚崇能看到,陛下也能看到,在场的文武百官都能看到,甚至与长安城的百姓也都能看到。

  尽管现在无人议论,但姚崇知道,这不代表着大家在背后也不议论。

  他甚至都能想象的出同僚们都会说些什么。

  “姚公怎么是这样的人。”

  “没想到啊,平时看着很正直的一个人。”

  “你们都还不知道吧?我之前就知道了,但我怕说出来没人相信……”

  “此前我请姚公办事,因为与他关系不亲密,姚公见都未见。”

  “他两个儿子也不行,霸王一样,只知道敛财。”

  姚崇仰着头看,只觉得血液汇聚到了大脑,他连思考的能力都快没有了。

  他这辈子都没有想过,到年老之时还要面对这样的场面。

  他已经入土的年纪,还要承受这个晚节不保的骂名。

  那他此前所做的那些政绩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些不好听的声音会不会将他的功绩囫囵抹去。

  若真是如此,那他姚崇这一生的意义在哪里呢?

  恍惚间,姚崇明白了李隆基被天幕背刺的感受。

  在此刻,他与李隆基深深共情了。

  除此之外,姚崇能感受到的便是无穷无尽的后悔。

  若他那些排斥异己的心思不要作祟那便好了,若他对魏知古不要那样颐气指使便好了,若他……若他不利用权职之便,将魏知古调到东都便好了。

  然悔已晚矣。

  【开元二年的五月,选官如常进行,姚崇与魏知古的闹矛盾却在这个时候爆发了。选官地分别在长安和洛阳两都进行,唐玄宗时期,政治中心在长安,自然是长安这里的选官更为重要。当时魏知古官至黄门监,长安选官的工作是应由他负责的,但因为姚崇看不起魏知古,想要给他使绊子,所以姚崇去和李隆基说,让魏知古去主持洛阳的选官吧。】

  【魏知古不愿,却没有什么反抗的好办法,只能闷闷不乐往洛阳去了。巧的是什么呢,巧的是姚崇的两个儿这时都在东都洛阳,他们也听说了魏知古要来洛阳主持选官的事情。】

  [那两个货也在那里啊。]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要出意外了。]

  [哦吼,感觉要完蛋了。]

  [姚崇怎么生出了这两个败家玩意。]

  [这其实跟姚崇不约束自己的儿子也有关系。]

  [孩子不听话,还是得打的。]

  此时的姚彝虽疯疯癫癫的,但他听到天幕不断提起了姚崇的两个儿子,和魏知古的名字,还有东都洛阳。

  他心里知道,自己这辈子与加官进爵再无半分关系了。

  姚异自天幕说到,他的父亲不会一直荣获盛宠的时候,便傻了。

  他塞了满嘴的瓜果都忘记拒绝,像是一个呆子。

上一篇:重生七零再高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