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狸小妃
老夫人坐在床榻上,紧皱着眉。
“如今府里头撑门面的也就你这个国公爷,若要再顶立门户,就只能靠着孙辈了,桢哥儿的婚事也该定下了,要不越往后怕是越不好。”
“是,母亲放心,只是如今出了这样的事情,桢哥儿的婚事怕是……”
他的话没有说完,意思却是再明白不过的。
老夫人又叹了口气:“哎,实在不行,只要是侯府嫡出的姑娘,咱们便认了。”
“儿子知道了。”显国公应道。
“等桢哥儿的妻子娶进门来,锦丫头便也可进门了。如今咱们倒要对锦丫头更看重一些,若是昭妃娘娘得宠,日后诞下皇子,有这么一层关系,咱们府里也能跟着沾光。”
“是,儿子都明白。”
老夫人点了点头,挥了挥手就叫显国公下去了。
……
书房
虞桢照例看着书,范氏进来的时候,见着他面色平静的样子,心中微微有几分诧异。
范氏走到他跟前将一碗银耳汤放到他桌前,才问道:“娘娘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你心里头若是烦闷,就出去散散心,不必整日里在这屋里读书。”
虞桢看了范氏一眼,出声道:“二皇子去后娘娘行事便乱了分寸,有今日也不奇怪。窥视帝踪是大罪,降位为妃已是皇上宽厚了。”
范氏听着儿子这话,心里头暗暗觉着有些古怪,觉着儿子也太冷情了一些。
娘娘出了这样的事情,整个府里都着急上火,乱了分寸,偏自己这个儿子还能看的进书去,说出来的话也是淡淡的,他竟是一点儿都不着急吗。
“娘娘降位,怕是会影响到你的婚事。咱们这样的人家,你的妻子怎么也要是国公府嫡出的姑娘,可如今,怕是人家都掂量着,不愿意嫁过来呢。”
虞桢听了这话,道:“无妨,事已至此,想太多也没用。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母亲给儿子选个稳重贤淑些,不嫌弃儿子的就行了。”
“我儿这般好,哪个敢嫌弃!”范氏听着虞桢说这话,顿时眼圈一红,声音里也带了几分哽咽。
她在心里将虞贵妃骂了好几遍,瞧瞧她这个当姑母的都干的什么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她收买了一个太监,犯了皇上的忌讳,如今竟要连累到桢哥儿的婚事上去了。
范氏哽咽着道:“你好好看书吧,娘先回去了。你妹妹过些日子就要出嫁了,宫里头出了这样的事情,她心里头定也难受的厉害,娘去看看。”
范氏说着,便转身出了书房。
她出去后,虞桢身边的小厮便没忍住出声道:“要不奴才陪世子出去骑骑马,府里这样的气氛,世子哪里能看得进去书。”
虞桢看了他一眼:“很快便是春闱了,还是好好温书吧。家里如今这样,父亲母亲定着急的厉害,我这个当儿子总要尽尽心,若能春闱上榜,进了朝中,往后也能支应门庭,替父亲母亲分忧。”
“而且,妹妹要嫁人了,如今娘娘降位,她定被人小瞧了去,还有之前和二皇子的事情,嫁去勇宁侯府后处境想来不会好多少。我这个当哥哥的若能金榜题名,进朝中做事,往后也能照应她一些。”
小厮看了看自家世子,心里头很是有几分心疼世子。自打二皇子去后,世子读书便愈发用功了,只是这赫赫显国公府,如今到了这般处境,单凭世子一人,能支应起来吗?
心中这般想着,他却是盼着他们家世子能金榜题名,世子心中是有大的志向的,遇事又能沉得住气,待人又好,这样的人,老天该眷顾几分才是。
……
这边,虞朝怔怔坐在桌前,一句话都不说。
身边的丫鬟玳瑁看着她这样,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很是不安。
“姑娘您若是心里头难受,就哭出来吧。”
虞朝听着她的话回过神来,却是带着几分嘲讽道:“哭,哭有什么用?我的眼泪都已经流尽了。”
“其实,她降位了,我心里头高兴着呢,巴不得她被皇上打入冷宫,一辈子都翻不了身!”虞朝冷冷道。
她这话一出口,玳瑁便吓了一跳,忙朝屋外看了一眼,道:“姑娘慎言,这样的话千万别说了,若是叫人听见传到老夫人耳朵里,老夫人更要怪罪姑娘了。”
虞朝听着,却是道:“怪罪?我都要嫁去勇宁侯府了,她还能怎么怪罪我?我也不怕她责罚我,如今外头人都瞧着咱们府里一举一动呢,她巴不得我顺顺当当嫁到勇宁侯府去。”
玳瑁听着自家姑娘这话,心里头总是有种不好的感觉,她不着痕迹看了自家姑娘一眼,思忖了一下,才出声道:“其实,姑娘和勇宁侯府世子也算是自小青梅竹马一块儿长大的,说不得姑娘福泽深厚,等姑娘嫁过去,世子便能醒过来了。”
“有自小的情分在,那边又是老夫人的娘家,姑娘嫁过去,只要用心照顾世子,日子长了,姑娘的日子便能好过了。”
“再说,表姑娘和姑娘自小便很是要好,有这样一个小姑子,姑娘也可放心了。”
玳瑁说着这话,却是不见自家姑娘脸上有一丝的动容。
她在心里头轻轻叹了口气,也是,这些日子,这话她不知说了多少次,她自己都不信,如何能指望姑娘信。
可她一个丫鬟,此时又能说什么呢?只能想法子宽慰自家姑娘了。
正说着,外头便响起一阵脚步声,玳瑁转头看去,就见着大夫人范氏从门外进来。
范氏看了虞朝好一会儿,才轻轻叹了口气,上前摸了摸虞朝的头发道:“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你也别多想了,好歹褚家是老夫人的娘家,有老夫人这层关系在,她们不敢怠慢你的。再说,纵然娘娘如今只是个妃位,可她们褚家也是没有妃嫔在宫里的,而咱们国公府到底也是国公府,百年基业,哪里是他们一个勇宁侯府能比得过的。”
虞朝闷闷的没有说话。
范氏坐了下来,柔声道:“娘知道你之前在寺庙里憋闷得很了,如今回了府里,老夫人又哪里都不许你去,定是心里头难受得紧。”
“过几日就是承平公府老夫人的寿辰,到时候娘带你一块儿去贺寿,叫你散散心。”
虞朝一愣,刚想拒绝,脑子里却是转过些什么,她脸色微微一变,点了点头,道:“好,多谢母亲。”
范氏又宽慰了她一会儿,便离开了。
目送范氏离去,虞朝坐在软塌上思忖了好一会儿,才对着玳瑁道:“你去打听打听承平公府的情况,打听的细致些,府里主子们的事情我都要知道。”
玳瑁听着这话,就愣住了。
虞朝又道:“去打听吧,承平公府是太后的娘家,我总要知道些什么,免得去贺寿时得罪了人家。”
玳瑁应了声是,便下去安排了。
第85章 荷包
转眼又过了几日,宫里头因着虞贵妃降位而激起的波澜渐渐消散下去。
顾窈依旧每日里去坤宁宫给穆皇后请安,其他时间,大多是待在自己的昭阳宫。
不过,也有两次是去了大公主萧玉寰所住的玉芙宫。
几次相处下来,她和萧玉寰倒亲近了不少。
端嬷嬷手里拿着一罐茶从外头进来,含笑道:“这是大公主派人送来的谢礼,说是皇上将那汗血宝马赏了她,自有娘娘的缘故,知道娘娘爱喝这太平猴魁,便送了一罐过来。”
端嬷嬷说着,又道:“老奴在宫中这么些年,还是头一回见大公主和妃嫔处的这般好。大公主到底是皇女,和娘娘走得近些也是件好事。”
“有大公主在,慈宁宫那边儿娘娘也能好应付一些。”
顾窈点了点头,知道端嬷嬷说的是那日她因着和萧景珣出宫差点儿被太后责罚的事情。
那日要不是萧玉寰替她求情,她说不得要被罚跪了。
她和萧玉寰交好,太后看在萧玉寰这个孙女儿的面儿上,自然也要给她几分脸面。
顾窈接过端嬷嬷递过来的紫砂茶罐,打开闻了闻,果真是极好的太平猴魁。
顾窈笑了笑:“大公主有心了。”
顾窈说着,便将话题转移开来,对着端嬷嬷道:“后日便是承平公老夫人的寿辰,是不是该叫人送份儿贺礼去府上?”
端嬷嬷听着,想了想,点了点头:“这是自然,要不然又该得罪太后娘娘了。”
“只是这贺礼轻了不行,重了也不好,老奴还是先打听打听皇后娘娘那边送什么吧。”
“而且,娘娘也是才刚进宫,库房里皇上赏赐的多半是些衣裳首饰…….”
端嬷嬷的话虽未说的直白,可顾窈却是明白了她话中的意思。
她这个昭妃娘娘如今虽得宠,可却没有什么拿得出手能当作寿礼的东西。
顾窈皱了皱眉,便听端嬷嬷又道:“娘娘不如求一求皇上。”
不待顾窈开口,门口就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求朕什么?”顾窈回过头去,便见着身着一身明黄色龙袍的萧景珣从外头进来。
她忙从软塌上站起身来,迎上前去,笑着福了福身子:“皇上怎么过来了?”
萧景珣听着这话却是笑了笑,伸手拉了顾窈的手,将她扶起来一同朝软塌前走去。
“窈儿这话说的,难道不盼着朕过来?”
顾窈脸红了红:“臣妾怎么敢,只是往日里这个时候,皇上不是该在勤政殿处理宫务吗?”
萧景珣拉着顾窈在自己腿上坐了下来:“朕是皇上,自然想什么时候处理便什么时候处理,哪个还敢收拾朕不成?”
顾窈听着收拾二字,心里头咯噔一下,随即脸涨得通红,那日她因着和萧景珣出宫差点儿被太后责罚,萧玉寰求情叫她侥幸逃过后,哪里能想到回了昭阳宫,却被面前这个男人好好罚了一顿。
“朕是死的吗?不知道派人告诉朕,若再有下回,看朕怎么收拾你。”
顾窈很快将那晚的场景从自己的脑海中赶了出去,又强自镇定下来。
萧景珣却是似笑非笑问道:“窈儿想什么呢,脸这般红?”
顾窈被他问的有些羞恼,举起拳头就当朝他肩膀打去,却被他轻轻就将拳头握在了手中。
“朕又没说什么,窈儿何必这般生气。”
他说着,又压低了声音在她耳边问道:“窈儿身子好些了没,可还难受?”
“窈儿不答,是想叫朕亲自去问端嬷嬷?”
听着他的话,顾窈不由得瞪大了眼睛,连耳朵都有些红了,她看了旁边一眼,只见端嬷嬷抿嘴一笑,福了福身子就退了下去。
见着端嬷嬷离开,顾窈又羞又急,对着萧景珣道:“皇上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太傅怎么将皇上您教成这个样子?”
萧景珣丝毫不脸红的说道:“圣贤书中也有敦伦之礼,朕还盼着窈儿给朕生个皇儿呢。”
萧景珣说着,眉角眼梢便愈发多了几分笑意,翻身就将顾窈压在了软塌上。
顾窈反应过来,已是逃不开。而且,他盼着她生个皇子,她自然也是。
有了皇子,她在宫中的地位才能稳固。
如此想着,顾窈推拒的动作便松了几分,只将手轻轻放在萧景珣的肩背上。
不知过了多久,顾窈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掌灯时分了。
她身上清清爽爽的已是沐浴过的样子,穿了件粉白色绣着芙蓉花的常服,只是头发披散着,脸颊上被压出几道细细的痕迹来,有些痒痒的。
顾窈刚想伸手去挠,肚子便咕噜叫了起来。
顾窈听得一声轻笑,抬头就见着萧景珣坐在软塌上,手里拿着一本书,正朝她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