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溜溜猪
黄梅简直气炸,现场那么多人看着,尹娟是怎么敢往自己头上扣。
真当那天去公安的人是死的啊。
她把报纸扔到一边,但越想越觉得气不顺,刚好又听到了尹娟在外面高声说话的声音,她一向高调,仗着自己有刘副局长做后台,如今是越发不把人放在眼里。
黄梅愤怒的把报纸一摔,冲了出去。
尹娟正在跟人吹牛皮呢,眉飞色舞说着当天事情的经过,见到黄梅出来,也只是抬了抬眼皮子继续说。
身边的人觉得两人这磁场不对,说了句:“尹主任,我办公室里还有点事,回头再跟你说啊,等我下回再回廊坊,找我家亲戚弄点儿现磨的面粉,带过来给您尝尝。”
尹娟脸上挂着笑,寒暄道:“不用,多麻烦你啊。”
“应该的应该的。”
尹娟瞥了黄梅一眼,慢条斯理的进了对面的办公室,黄梅也跟着进去了,两人这样针尖对麦芒也不是第一次,单位的老同事都知道她俩不对付,同一个办公室的女同志借口给领导送资料,就出去了。
黄梅关上门:“今天的报纸你也看到了吧。”
尹娟坐回到椅子上,从抽屉里翻出一支烟出来,叼在嘴里,又掏出一包火柴出来,划拉了几下把烟给点着了,狭窄的空间里瞬间弥漫着香烟的味道,黄梅的肺不好,剧烈的咳嗽了起来。
这个死尹娟,故意的吧。
黄梅蹭蹭蹭的过去,推开了尹娟旁边的窗户,一阵风吹了过来。
尹娟有偏头疼的毛病,吹不得风。
一阵风吹来,烟味瞬间没有了,但刚好吹到了尹娟头上,她猛的打了个摆子,手差点夹不稳烟,抖了抖然后暴躁起来:“黄梅你有毛病吧!”
“呵。”
尹娟一把关上了窗。
黄梅倏地开口:“你们真好意思啊,帮那个老外找到小孩的事,跟你们有什么关系,你们也好意思把功劳扣在自己头上。”
她手里还拿着单位内部的报纸。
这个时候不忙,尹娟桌上还摆着钩针。
她把钩针拿起来,头也没抬的继续勾花样:“这事儿可不能赖我,单位要这么报道怎么办,不过当初那个老外大胡子可是找我问的路,这件事情也不算跟我没关系是吧。”
有个毛线关系!
做翻译的明明是小冯母女两个,怎么就成了姜好好了,那女的不是一句话都听不懂,狠狠地丢了一回人吗?
新的报道却把她说的跟个英雄一样,抢了人家的功劳,她还要不要脸了。
还有好几个领导问起来,话里话外都是褒奖姜好好的意思。
尹娟翻了个白眼:“你有什么问题,这事儿跟你也没关系啊。”
黄梅:“你扭曲事实让单位报道,我就可以说,这事儿我会跟宣传科说的,报道错了,单位的报纸要重新刊印。”
听到这里,尹娟“咻”的一下从椅子上站起来:“黄梅,你就是存心跟我过不去是吧,这事儿你也没参与,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扯到我头上,咱们路局脸上也有光,别怪我没提醒你,这件事情是刘副局长亲自盯着的,谁说都没用,你捅出去大家谁都不好看,局里也不认你这个情。”
她这是要跟黄梅杠上了。
两人就仿佛是宿敌,论心机黄梅是比不过她的,尹娟这人惯会巴结领导,比她会来事儿。
但要黄梅这次跟尹娟妥协,她又做不到,只要想想这人的丑恶嘴脸就觉得恶心来气,这次这口气不是为她自己出,是为了无端端受到践踏的冯老师。
第39章
这是大家心里都清楚的事情。
个人的荣誉也是集体的荣誉,说出去了,破这么大个案子,还有他们的职工出工出力。
可要是把事实捅出去,就是跟路局的人一点关系都没有,破案的关键人物,是那个叫徐梦的中学生。
就觉得这人也挺不要脸的,什么事情都能蹭。
黄梅:“我是好心提醒你来的,你别觉得我是在办坏事。”
尹娟突然说不上话:“可是,可是,这事儿是刘副局长首肯的,你就不能消停几天不给我作对,好好配合我办好精神文明月,以后有的事好处给你。”
十一月,是单位的精神文明月,到时候除了会给单位职工发福利,还会办一些小活动什么的,每年都是办公室跟工会一起办,按说应该两人商量着来。
尹娟来单位早,一直占着位置,但凡是能沾油水的事情,从不给黄梅插手的机会。
说出来这话,其实就是跟黄梅示弱了。
黄梅刚提起来的那口气一松,但下意识的觉得,这人怕是又要在哪里作妖等着她呢。
“我才不稀罕。”黄梅丢下这句话,就走了出去。
她突然觉得扬眉吐气。
想到自己这种干活的人,总要被那些做面子功夫的人压着,就难过的很。
有时候真的觉得,这破工作不干了算了,但理智又告诉她,都到了这把年纪,还能像人家小年轻一样,下海了不成?
刚走出尹娟的办公室,就碰到了过来找人来的姜好好。
跟上次相比,姜好好更胖了些。
八九十年代的审美跟后世不一样,不管男人女人,略显富态一点好看,像姜好好这样长得圆润的,预示着家庭条件不俗,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姜校长家里,伙食一直开的不错,姜好好也是珠圆玉润的长相,跟尹娟倒是一个类型的。
两人擦肩而过时,姜好好还有意无意的看了她一眼。
她走进了尹娟的办公室,把一个牛皮纸袋递给了她,语气傲慢的说:“事情都办好了,下学期就让你儿子转过来吧,不过我事先提醒你,我们学校也是排名靠前的重点中学,学习压力很大的,进来之前要做好思想准备。”
尹娟打开牛皮纸袋,不由得眼前一亮,顿时眉飞色舞了起来:“行行行,这点数我还是有的,你知道吗,上次我们的事情上了我们的铁路月刊,我可是给你要了个很好的位置,你看看这个报道,可把你的功劳写的最大了。”
姜好好一面说着“我并不是一个贪图这些的人”,一面把月刊拿在了手上,紧跟着又接过来尹娟递过来的报纸,嘴角不由得微微翘起,有了这些报道,她最近在学校肯定是风头正盛的。
今年要上报给上面的“京市十佳教师”,学校也可以名正言顺的把她的名字报上去。
如果能拿到这个殊荣,对她以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姜校长就是深谙此道,才爬的这么快,在这方面姜好好从小耳濡目染,简直是无师自通。
尹娟心里虽然有些看不起她,但好歹给她儿子弄到了重点中学的入场券,这所学校非常难进,对她儿子以后考高中的助力也不少,光看到这个,尹娟就犹如看到了大学入场券,喜滋滋的都把大学校门开在哪边选好了。
而姜好好带着报纸跟杂志,回到了学校。
有光鲜的事情,不宣扬出去,犹如锦衣夜行。
就在姜好好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十七中,甚至姜校长为了给女儿争取一个京市十佳,把事情都报道给了上级单位,整个学校都在宣传姜好好的英雄行为的时候,《法制周报》出了最新一期的报道。
——智擒绑架犯,十八岁女高中生崭露头角。
——女教师展现出惊人的语言能力。
《法制周报》是一款小众报纸,在小范围内有一定的粉丝。
九十年代又是纸媒盛行的时代,即便不是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但因为其报道有一定的权威性,还是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和一定程度上的热捧,换几十年以后的网络用词,人家是有自己的忠粉的。
十七中的郑校长就是这么一个法制忠粉。
他是学中文的出生,早期还给报社投过豆腐块文章,还有过当作家的梦想,只是后来发现,写书跟学中文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个梦想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现实生活繁琐的事情越来越多,便逐渐的打消掉了。
在中二时期的年纪,郑校长还幻想过能出版一本悬疑小说。
虽然作家梦破碎,但郑校长一直都没有磨灭掉阅读的热情。
换言之,他是因为喜欢看小说,看报纸,才想到要自己写的。
今天的《法制周刊》一放进报纸箱,就被他拿走了。
报纸夹在腋下,自行车蹬到飞起,郑校长进了校门。
门卫朝郑校长点头示意,帮他开了个侧门,大家都知道郑校长这个年纪已经快退休了,现在正是与人为善的时候,不管是小年轻还是以前的故旧,对他的评价都不错。
“郑校长,来上班了?”
“老郑,早啊。”
郑校长一一点头示意,叫他郑校长的,一般是年纪比较小的,年龄差比较大,叫他“老郑”的,一般都是年龄差不多大的人,这些人跟他一起参加工作,大家彼此之间没什么距离感,相处起来也跟当年差不多。
当然,能这样跟老同事相处,也是因为郑校长本身就是个性格很好的人。
到达办公室之前,他看到了隔壁办公室的姜广东门关着。
姜广东这人品不怎么样,但善于钻营,跟教育局的关系处的不错,这些年要不是郑校长在上面压着,他能蹦跶到天上去,不过学校也不是谁的一言堂,郑校长不能完全压制姜广东,姜广东也不能为所欲为。
比如前几年,姜广东提议,要把教师办公室翻修一下,郑校长就拒绝了。
姜广东打的什么主意,郑校长还能不知道?
他俩年纪差不多,郑校长不退下去,姜广东也上不去,但谁也不能逼着郑校长提前退休,熬到郑校长退下去,姜广东也到了要荣养的年纪,两人相差不过三岁,教育局是不会提拔一个快要退休的人当校长。
姜广东想在退休前大捞一笔,郑校长偏要压着。
前几年,姜广东想把女儿搞进来“接班”,郑校长也就放了他一马。
“接班”是时代特色,一般是指职工退休,子女顶岗,但没有像姜广东这样,自己还没退下去,就把子女给安排进来的,但当时正好有一个职位,且姜广东保证了,等他退休的时候,就不用这个顶岗的名额,这事儿就先这样压下去了不提。
但郑校长还是觉得不舒服,他跟这人不对付,觉得此人什么便宜都想占,芝麻大点的油水,都要舔的干干净净,这不各大中学要报“优秀教师”的名额上去,他那个成绩不怎么突出,甚至算得上难看的女儿,被姜广东报上去好几次了。
报一次,郑校长压一次。
姜广东也做的出来,学校不给他报姜好好,他也就压着别人不给报。
连着三年,十七中都没往上报名额。
学校的老师早就意见很大了,但没人敢往上提自己行。
毕竟咱们华国人的传统,讲究谦逊受礼嘛,但对姜广东有意见的人,可能有大把的了。
郑校长刚刚进办公室,就有人踱步往他这里来了。
抬眼一看,是老伙计老房。
老房是北方汉子,近一米九的个子,在他们这个年代实数少见,他为人很端方,没少得罪人,这几年让郑校长调去后勤,也是要照顾老伙计的意思,老房身体不好,一直待在讲台上,怕是拿不了几个月退休金。
“老郑,今年学校的优秀教师,总算给姜广东报上去了。”
这事儿也就老房这种直脾气敢说。
老郑不是喜欢说闲话的性子,尤其不喜欢在背后议论别人,不过报优这件事情他有印象,今年姜广东总算是把他闺女报上去了,他看了一眼,事迹确实不错,跟专业也挂的了勾,他也没有理由再压着。
再这样下去,学校得有四年没往上报优了,堪称奇闻。
也正是因为以往三年没报,今年这一报上去,不管出于什么理由,“十佳”肯定会给十七中一个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