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穿书文艺杠精 第133章

作者:洛水伽楠 标签: 系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第141章

  宋知南的演讲给母校青阳四中吹进了一缕劲风。

  四中的女生们这两天讨论最多的话题是:“你觉得宋姐姐说得对吗?”

  “肯定对。她是河西大学的大学生, 还是个作家,她若是说得不对, 难道那些一事无成的人就说得对?”

  “也是哦。”

  “她说我们女生适合学习,适合当数学家、科学家、作家。我也觉得我适合当作家。”

  “我理科好,我觉得我适合当科学家。”

  “那我文科理科都不好怎么办?”

  “你适合当政治家。”

  “那我呢,我各科都很平均,可我就爱讲话。”

  “那你当老师吧。”

  ……

  宋知南在母校演讲的原文很快就流传了出来。

  大家对此毫不诧异,“宋同志说得对啊,就是这样。倒是那些老师少见多怪。”

  “可是,她毕竟是个名人了,在公开场合这么说不太好吧?”

  “名人怎么了?名人也是人,名人也得有人性也得说人话。名人跟名人是不一样的,你就是见得名人太少了。”

  “不是, 好像你见的名人很多似的。”

  宋知南的演讲不但没给她带来负面影响, 相反又收获了一波忠粉。

  咱们的宋同志就是跟别人不一样, 成名后也不说那些套话屁话,而是坚持说人话。你知道说人话的名人有多么可贵吗?

  四中校长对于大家的这个反应也是一脸诧异, 再仔细想想, 其实也不奇怪。

  世间万物就是这样,小坏小怪遭人厌恨,大坏大怪被人敬仰。宋知南现在成功了,她说什么都是对的。

  宋知南也没忘了两个老朋友,给胡记者和陆清云各送了一包河西特产, 同时也答应了两人的独家深度专访。

  宋知南这几天很忙碌,各种宴请邀约不断, 还要接待一些亲友。

  大姐宋知春带着男人和两个孩子闻讯也来了。

  宋知春得知三妹成为名人后,本来还有些不适应, 一到家,看到她仍跟以前一样,那股不适应很快就没了。

  她拉着妹妹嘘寒问暖:“学校食堂的伙食怎么样?住的怎么样?跟同学老师相处得还行吧?”

  宋知南耐心地一一回答:“学校伙食还行,宿舍是八人间,大家处得挺好的,老师大部分还是挺好的。”

  “那就好。”

  宋知春问完宋知南又问宋知夏,宋知夏也说一切都挺好。

  宋知南跟大姐说完话,开始分发礼物。

  给宋知夏的是两本书,宋冬宝的是一顶鸭舌帽,宋知春的是一块花布和一包土特产,两个孩子一人一套连环画。

  两个孩子一起欢呼:“哇,这么多小人书。”他们以后可以在小伙伴中横着走了。

  宋知南鼓励兄妹俩:“小桐小松,你俩要好好学习,以后也要考大学,小姨会常给你们寄书看。”

  两人用力点头:“嗯嗯。”

  宋知春夫妻俩今天是跟人换班来的,明天还要上班,吃了顿饭,下午就要回去。

  “知夏知南,你们有空去趟我家。”

  “行,我们开学前会去的。”

  “你们都好好的,有啥事就给我写信,发电报也行。”

  “好。”

  宋知春刚离开,何黛章无双就领着一大帮人来了。

  “南姐,我们好想你。”

  何黛没怎么变,章无双倒是更活泼了。

  两人身后跟着的都是纺织厂考上大学的女工。

  不管是比宋知南大还是小,她们一律为她为南姐。

  宋知南问了一下她们的大学生活如何。

  大家一提这个就眉飞色舞:“挺好的,幸亏我们去考大学了。大学跟工厂真的不一样,我们读了很多书,长了很多见识。”

  宋知南继续鼓励她们:“咱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你们也看到了,眼下咱们国家正面临着人才断层,咱们毕业后都是建设国家的中流砥柱。你们以后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毕业后要以事业为重,凡事先考虑自己。不要为他人牺牲。”

  “南姐,我们会记住你的话的。”

  宋知南要留她们吃饭,大家觉得她们人太多了,屋里都坐不下,都懂事地婉拒了。

  最后只有何黛和章无双留了下来。

  两人一人占据宋知南的一边。

  “南姐,你的小说我都读了,我的同学知道你是我的好朋友后,都来向我打听你。”

  “南姐,你什么时候也去我们学校做个演讲?”

  宋知南笑着说:“以后会有机会的。”

  两人又同时问起了李群英:“南姐,我听说群英怀孕了?”

  “是的。”

  “好想她呀,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能回来。”

  宋知南说:“她暂时回不来。”

  宋知南想起自己的徒弟边月,就问她回来没有。

  何黛说:“边月回来呆了两天又回学校了,她在学校勤工俭学。没能见到你,挺失望的。”

  ……

  宋知南在家呆了一个月,黑米生下了三只小狗崽,两母一公,三只小狗都是黑白花的。

  宋知南叮嘱宋冬宝:“好好看着它,别让它再怀上了。生崽对狗身体不好,你看它的毛都不亮了。”

  “行,我会好好看着它。”

  宋知南摸着小虎和黑米,许诺道:“你们乖乖地在家,等我毕业后就来接你们。”

  宋冬宝赶紧提醒姐姐:“姐,别忘了还有我。”

  “行,还带着你。”

  八月中旬,宋知南跟宋知夏一起离开了青阳。

  大家依依不舍地送她们两人离开。

  宋冬宝牵着狗抱着猫,两眼泪汪汪:“二姐,三姐,你们要一放假就要回来呀。我一个人在家好孤单。”

  明明年纪轻轻的,硬是整出了空巢老人的架式。

  宋知南一回到学校,就发现宿舍里堆着五六个滚圆的大西瓜,桌子上还放着一篮子甜瓜。

  “谁买这么多西瓜?”

  张小凤笑着说:“我从老家背来的。”

  “这得多沉呀。”

  张小凤不好意思地说:“平常总吃你们的,我也想让你们尝尝我老家的特产,这是我奶奶自己种的,沙瓤的,特别甜。”

  甜瓜是魏秋月带来的。

  张小凤去水房把西瓜洗干净,抱回来用刀一切,只听得咔嚓一声,西瓜很干脆地裂开了,从里面冒出一股凉气和清甜。

  大家聚拢在桌前啃西瓜。

  啃完西瓜,魏秋月又招呼大家吃甜瓜,吃到最后,大家的肚子撑得也像西瓜一样滚圆。

  吃完瓜,于蓝迫不及待地给大家分享八卦新闻:“你们知道吗?78级中文系招了100个学生,里面有40多个女生。”

  张小凤说:“南姐早说了,大学的女生肯定会越来越多的。”

  于蓝接着说:“而且中文系下面还设了几个专业,有一个叫古典文献专业,另外两个专业是新闻和文学,咱们是文学专业。老师说,以后咱们三个专业重合的公共课要在大教室一起上。”

  开学后,河西大学开始热闹起来了。最明显的是学生多了很多。77级只招了几百名学生,再加上几百个工农兵大学生,总共也就一千多人。78级一下子招收了一千多名本科生。

  大家没事就去看新生,顺便帮忙指指路抬抬行李。

  宋知南看了一圈回来得出结论:“这一届男生有几个长得不错,关键是年轻,不像咱们那一届,老帮菜太多。”

  77级老帮菜们就在旁边默默听,没一个敢吱声。

  学生一多,各种社团也多起来,有人要办校刊,有人成立读书社,有人成立文学社,还有人成立了辩论社,于蓝过去询问,大家一听她是77级中文系的,直接说明:“辩论社只接受宋知南的指导,但不能让她参加,否则别系的人都不敢参加。

  于蓝回来愤愤不平地说道:“这都是些什么人,真是输不起。”

  宋知南反过来安慰于蓝:“没事的,我现在也懒得跟他们辩了,我得在报纸上骂人。”

  在学校骂,只有那几十人能听见,传播范围最多也就一个河西大学。在报纸上骂就不一样了,能传播到全国,既有大量杠精值还有稿费。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1978年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社会风气又开放了一些,各种禁锢逐步解除,人们的思想也逐步解放。文学复兴的步伐也随之加快。

  洪环宇眼看着时机成熟,各项准备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便出版了《宋知南文集》一套三本,每本定价1块五,第一版只出版了3万册。原本打算只是试试水,毕竟宋知南以前也没出过书。

  只不过情况远远超出了洪环宇的预料,3万册很块脱销了。出版社连夜加印27万册,还是不够。第三版又印了20万册。

  而宋知南也拿到了20多万版税,在这个时代,20多万是一笔大钱。

  书出版后,宋知南的名气再次上升一个台阶。各种杂志的约稿信纷至沓来,宋知南有些应接不暇了。

  催稿最狠的还是李群英,怀着孕也不耽误她经常催宋知南。

  宋知南劝她好好休息,李群英振振有词:“看稿而已,又不累,不用休息。再说了,我这是在胎教,我现在多看点书,宝宝也能吸收点,说不定生下来就能出口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