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脂美人在年代世界躺赢 第207章

作者:蘑菇生煎包 标签: 穿越重生

  甚至还有些人阴谋论,觉得宋礼礼就是在温水煮青蛙。

  结果,半年后,宋礼礼跟政府达成了合作,文武服装厂负责出资,政府负责配备教师等,双方通力合作,在永利村创办私立小学。

  虽然刚开始只有一二年级,但政府通告一出,这事在十里八乡都轰动了,电视台也来了。

  服装厂的职工们没想到,竟然只是半年时间,宋礼礼对他们夸下的第一个海口,就要实现了。

  这一次,她依旧肥水不流外人田,找来的泥瓦匠跟木工等,都是服装厂的职工家属,但前提条件必须得手艺过关。

  虽然只有一二年级,每个年级目前最多只有两个班。

  但宋礼礼还是按照小学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三个班的规模来规划校区。

  她找到永利村村长,把自己的想法一说,后续的就由村里跟镇上去协商。

  最后,村里给她划了一块荒地建校。

  结果建校过程中,服装厂的效益越来越好,就跟原地起飞似的,直接把三四年级的教室一起建了。

  等半年后开学时,路斌坐进了后妈帮他建的文武小学。

  整个学校从一到四年级,总共八个班,每个班20到50人不等。

  配套的设施也很齐全,除了八间教室,还有三间老师的办公室,一间财务室,一间校长室,一间杂物间,一间多功能室下雨天用来上体育课。

  学校暂时没有集体用餐的食堂,只有一间大厨房。中午吃饭时间,班主任负责去厨房领餐,然后再给学生们打饭。

  学校落成后,宋礼礼第一次去参观,刚好赶上学校的午饭时间。

  然后,她就看到老师们拎着水桶,用水瓢给学生们盛汤。

  那画面怎么说呢,就像喂小猪一样。

  宋礼礼给学校食堂定下标准,孩子们必须吃饱吃好,午饭得一汤两菜,不够再加。

  这些学生回家都跟父母吐槽,学校吃的竟然比家里还好。

  父母们也很想说,他们服装厂食堂吃的也比家里好。

  两年后,宋礼礼在职工孩子福利这块的大饼,基本兑现。

  准确来说,是超额兑现。

  永利村如今不光有小学,还有初中跟高中,里面的学生全是服装厂职工的子女。

  只要家里有人在服装厂上班,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都能去服装厂创办的私立学校上课。

  每个年级两到四个班,高中和初中的学生人数多一些,因为那时候还没开始计划生育。

  文武初中跟文武高中都挨着文武小学,永利村村长很庆幸自己当年听了宋礼礼的话,现在出门开会,哪次不是被各路领导表扬。

  也因此,但凡宋礼礼的要求别太离谱,永利村村长都会配合,还会帮她去跟镇上或者市里的领导周旋。

  刚开始,社会上还有些人不看好文武私立学校,觉得宋礼礼就是作秀。

  但孩子们给她争了口气,全市初中升高中的会考第一名,就出在他们文武初中。

  其他学生也考的很好,年级平均分排全市所有初中前五。

  文武高中这一届没有安排高三班,主要是考虑到文武高中刚建校,担心影响学生的前途。

  所以文武高中的教学实力,只能看这一届高二学生了,如果他们明年能考出好成绩,不仅是给他们自己长脸,也是在给整个文武长脸。

  他们还真没辜负文武服装厂投入的人力物力,一年后,文武高中出了个省理科状元,市文科状元,高三年级平均分排全市第一。

  这下好了,不光全市震惊,等新闻报道出来后,省里也跟着震惊,最后全国都在震惊一个农村的私立高中。

  同时,他们还在震惊一件事。

  文武私立学校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宋礼礼亲自点名跟教育局要来的。

  她要的老师都有一个特点,非但不是名师,还是些非常不起眼的老师。

  但这些老师去了文武私立学校,不仅能带出各个学科的尖子生,还受所有学生喜欢。

  一时间,宋礼礼被传的神乎其神,只要被她看中的老师,哪怕现在默默无闻,将来肯定能跻身名师行列。

  这当然是系统的功劳,它把不受重用但又有能力的老师全都推荐给了宋礼礼,然后宋礼礼再去跟教育局要人。

  如果她要的是名师,教育局还会考虑下,甚至直接不同意。

  但人家要的几乎是被学校差点淘汰的老师,这有什么好不同意的,还能卖宋礼礼一个面子。

  但等这些不受重用的老师去了文武私立学校,他们原本被打压的教学方法,被宋礼礼大力鼓励的同时,还尽可能帮他们采购配套的教学材料。

  生动有趣的教学,不仅让学生爱学,也更能学的进去。

  刚开始家长们还担心,怕宋礼礼瞎胡闹会影响自家孩子的成绩,要不别贪省力,还是把自家孩子送回镇上的学校。

  结果,这些不受重用的老师狠狠给宋礼礼长了波脸,当然也为他们自己正名,他们的教学方法没错!

  原本,文武服装厂的大部分职工都来自周边的几个村,现在为了让孩子能进文武系学校,很多家长都去应聘。

  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读书问题,文武服装厂的工资待遇也是同行业最好的,只要好好干,工资就不会低,还有明确的晋升制度,让职工们知道自己应该往什么方向努力。

  厂子越来越壮大,光用机器设备来提高生产力,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客户需求。

  宋礼礼干脆跟永利村村长商量,她想扩建厂子,把如今厂子周围的一片地给买下来,这就涉及到了拆迁问题。

  她的想法是,干脆再规划出一块地造商品房,然后分给职工住,顺便把拆迁的住户也安排去住商品房,等面积置换。

  永利村村长一听眼睛都亮了,但他觉得村民不一定愿意拆迁。

  宋礼礼告诉他,这不是问题,咱先把商品房造起来再说。

  村长刚开始还不信来着,结果等半年后商品房造好了,宋礼礼带着村民们去参观样品房。

  这一看简直吓一跳,绝对比他们市里那些亲戚住的商品房还好,主要是规划合理。

  不仅是服装厂周围需要拆迁的几乎人家愿意,就连根本不需要拆迁的人家,都想让宋礼礼把厂子扩建到他们那去。

  “都有机会,都有机会哈!”宋礼礼笑着保证道,就跟多年前的那个晚上,她站在椅子上跟工人们画饼一样。

  一样的让人热血沸腾心生向往,但也一样的白日做梦遥不可及……

第303章 长嫂的反向强制爱47

  服装厂越做越大,关清已经无法胜任目前的职位。

  宋礼礼干脆让他去负责学校这块的开支,监督落实每一笔款项,势必让每一分钱都最终花在孩子们身上。

  关清不仅没生气,反而还让他轻松了不少。

  他早就想退下来了,但宋礼礼一直把他当成父亲来孝顺,他便想帮宋礼礼守着公司,但能力实在有限。

  好在,他完全可以胜任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

  但同时,关清也在为宋礼礼的个人问题发愁。

  她还年轻,总不能守寡一辈子吧。

  他自己单身了一辈子,知道其中的苦楚,所以更加不希望宋礼礼步自己的后尘。

  况且,两个孩子一看就是明事理的,不会阻挠他们后妈的幸福。

  但关清每次跟宋礼礼提起这事,她不是一笑置之,就是借口工作忙,或者借口孩子还小。

  路斌已经不小了,他小学跳了两级,今年已经上初中。

  学校的老师之前还担心这位厂二代会很难搞,结果,怎么会有这么懂事的孩子!

  不光路斌懂事讨人喜欢,就连会说话的路赟也懂事讨人喜欢。

  但宋礼礼现在就很愁,小女娃不喜欢学习,只喜欢做手工。

  小小年纪,手都握不住剪刀,却能做出各种漂亮的手工。

  宋礼礼只能自我安慰,孩子还小,等长大了些就好。那个,也不是非得成绩好才能做生意,只要听劝就行,到时候找他十个八个特助从旁协助。

  路文也早已本科毕业,又跟着导师直博,平时一放假就回家。

  但他很少放假,一年在家的天数不超过20天,这里面还包括了过年那几天。

  虽然他很少回家,但对家里的事情了如指掌,大侄子每天晚上会给他打电话汇报自己这一天都学了什么,妹妹这一天都做了哪些手工,后妈这一天都做了哪些好吃的。

  自从路赟会说话后,也会每天晚上跟小叔打电话。

  宋礼礼偶尔也会说上几句,但基本都是关于两个孩子的人生重大决定,或者关于服装厂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其他就没有了。

  路文不善言语,每次想要跟她多说几句,都找不到合适的话题。

  文武服装厂发展的越来越壮大,除了最开始的业务,后来还发展了来料加工、代工,甚至,还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

  已经扩大了一倍的工厂,根本无法满足现阶段的要求,宋礼礼干脆继续扩大厂子的占地面积。

  不仅永利村的村民乐见其成,附近几个村也乐见其成。

  因为永利村就这么点大,扩建厂子后,根本没地方再建商品房,这就需要用到其他村的地。

  其他村早就眼红上了永利村第一批住商品房的村民,这不就轮到他们了。

  附近几个村的村长先在村里开大会,得到村民们的一致赞成后,立刻去找宋礼礼。

  其实周边几个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有人在服装厂上班,其他的不懂,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跟着宋厂长走,肯定不会错!

  最后,永利村只保留了路家跟村委办公室,其他所有人家都拆迁。

  村委办公室在村头,对厂子扩建不影响。

  路家在村尾,对厂子扩建也不影响。

  就算影响,也不会被拆。

  路家的房子是路武自己一砖一瓦建起来的,他是文武服装厂的创始人,有特殊意义。

  如果不是因为路武夫妇,就没有今天的文武集团。

  是的,没错,自从服装厂有了自己的服装品牌,宋礼礼干脆把原来的文武服装厂往集团方向打造。

  这会拆迁扩张,让之前只有文武服装厂、文武服装设计公司、文武外贸公司、文武私立学校的文武集团,又增加了文武超市、文武私立医院、文武餐饮、文武娱乐、文武大厦、文武小区、文武物业……

  文武集团一下就在全国出名了,一家民营小企业,只用了短短6年时间,就领跑整个行业。

  永利村如今比市中心发展的还好,商业范围不仅辐射周边几个村,还直接辐射整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