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棠锦 第243章

作者:梵缺 标签: 穿越重生

  只会想这香囊对他的意义,恐怕有些不一样。通常一些人有能力穿戴得很,偏要在身上放个旧物,那旧物对于本人来说,必定是有所不同。

  宋锦看着香囊,愣了好半晌。

  “娘子在看什么?”秦驰明知故问。

  宋锦指了指香囊,“这个……我送的那个?”

  秦驰想说是她送的吗?

  是他在当年分别的时候,强行抢过来的。不过,娘子说是她送的,那就是她送的好了。

  秦驰心里怎么想,宋锦不知道。

  但是秦驰默认了。

  宋锦又看了几眼,“要不我给你换个新的?”

  “行呀,我等着娘子亲手绣的香囊,但今日我就戴着这个出门,因为我一个人在京里的时候,几乎都是它陪着我。”

  秦驰说的时候,声音很是平缓。

  宋锦听得心跳都快了半拍。

  秦驰就这样出门了,身边跟着老李头和秦八。

  在家里的宋锦想到那个香囊,还有秦驰刚才的话,反复在她脑海里回荡,心底异样的感觉不断在漫延。

  很浅,很陌生的。

  过去也是有过,但是很快就会消失。

  宋锦早就不是少女怀春的年龄。

  对于秦驰这个人,她向来只当成丈夫来敬着,跟是搭伙过日子的差不多,打自有了孩子就多了几分亲情。

  其他的,是没有的。

  可是他却在一次又一次提醒自己。

  他似乎很在意她?

  “夫人,公子说晌午不回来吃饭,让您不用等她。”秦七的声音在外面提醒。

  宋锦冲着门口应声,“哦,知道了。”

  秦驰的话,把她拉回了现实。

  宋锦在寝室里找到了针线篮子,再找出了一块柔软的布,开始剪裁起来,要给秦驰做一个香囊,她的绣工还是可以的,但为了节省时间,她也没有绣太过复杂的东西。

  仅是绣了一支竹子。

  很是简约雅致的香囊。

  随后,宋锦在香囊里面塞上了安神的药材。

  左看右看,对于新香囊她很满意。

  把香囊放到柜子里。

  宋锦终于迈出了房门。

  济方药铺来了一个伙计,说是宋锦在铺子里订了药材,他来送货上门。

  宋锦一听便知道有急事。

  伙计见到宋锦,递上一个药包。

  避开人的时候,还有一封密信。

  当打开信的时候,宋锦看得一顿窝火,一拍桌面,大骂道:“真是岂有此理!欺人太甚!”

  “夫人?”秦七愣住。

  她很少看到宋锦发火。

  一旦她发火,事情必定不小。

第251章 破除谣言

  “夫人?”秦七试探喊道。

  宋锦理智回归,知道她是在担心自己,便道出原因:“昨天袁家送礼一事,在外面被有心人宣扬了开来,有人故意诋毁我相公的名声。”

  “那现在要怎么办?这些人一看就是不安好心。”秦七听了也有些恼怒。

  无中生有,实在可恶。

  宋锦看了信,比秦七更生气。

  有人说秦驰想攀附权贵,袁家不乐意,他就编造谎言威胁袁家,还说什么袁家迫不得已才去送重礼。偏生秦驰又故意拿乔,表示自己不畏强权,说秦驰沽名钓誉等等。

  有人想把秦驰推到风口浪尖。

  宋锦匆匆去见了陶掌柜。

  陶掌柜也知道谣言。

  两人匆匆出去外面查看。

  抓到了两个正在散播谣言的人,审问过后只说是有人出钱,让他们这么说,幕后的人是谁,他们也不认识。

  “谣言刚起,还只是小范围传播,必须及时制止了。”

  秦驰目前刚考完会试。

  不知有多少人正盯着。

  宋锦不会让秦驰的名声有损,“这事儿通知公子了吗?”

  “公子去了醉仙楼。”

  陶掌柜郁闷了,人正在见杨阁老。

  宋锦道:“醉仙楼是否也有人在造谣?”

  “大堂上八成是有的。”陶掌柜道。

  “既然有人这么传了,我们也传,把驿站的事情说出去,这事情当地的衙门也是知道的,可信度更高。本来我们不说,那事情迟早也会传入京师,袁家想压也压不住。”

  “好,属下这就去办。”

  在谣言尚未彻底散开之前,及时制止了。

  宋锦和陶掌柜商量了要怎么解决。

  于是,在各个茶楼酒肆中,有人故意歪曲秦驰和袁家的事件,将脏水泼到秦驰的头上,当即又有人站出来。

  宋锦和陶掌柜来了飘香楼。

  飘香楼这条街道上,不仅这家酒楼。

  醉仙楼也是在这里。

  这也是宋锦来此的原因。

  此时,飘香楼的大堂。

  一个汉子坐在桌子上,喝了几杯酒,就开始故意谈起了秦驰昨天拒绝袁家一事,“听说这个秦祈安,还没考试前就名声大噪,别人都说他是准状元。这年轻人嘛,有点儿名气就狂了。”

  “兄弟说得对!都威胁起尚书府来了。”

  “袁家也是好脾气,换作老子整死他。”

  桌上几个人装着闲聊,偏生聊得很大声。

  大堂里的人都听到了。

  接着旁边刚来的一桌人嗤笑。

  当中有个年轻人嘲讽,“一群大老粗,见识短浅,造谣合凭一张嘴,当我们都是傻子。一个寒门的举子,可以科举出来有多么不易,若非被逼到了绝路,谁会在这会儿和尚书府对上,自毁前程都不是这样搞啊。”

  “你这话又咋说?”

  旁边有人跟着起哄。

  又有人道:“你说得有道理,连我都不会跟堂堂尚书别苗头。”

  “去去,你一个卖油的,少在这里给自己脸上贴金。”一旁又有人笑骂。

  年轻人神秘兮兮道:“我来京城的路上,正好听到一些事儿,与他们嘴里的秦祈安相关的,就在二月初四当晚发生的。”

  “什么事儿呀?”

  其他人都竖起了耳朵听。

  年轻人又道:“秦祈安带着家眷上京赶考,天快黑了就在驿站落脚,当晚就有贼人在厨房的水缸里下药,抓到的那伙人当中,有一个袁家的管事,驿丞连夜去衙门报官,猜猜后来怎么着?”

  “怎么着了?”

  大家听得入迷,很吊人胃口。

  有人质疑道:“这事儿说不过去啊,袁家为什么要对秦祈安下手?”

  “嘿嘿,这你们就不知道了。”

  年轻人又是娓娓而谈,“这秦祈安是何许人?两年就从国子监毕业的,天纵之姿,可不就是招人妒忌吗?去年回去参加乡试,听说就屡屡出事,还差点没救得回来。”

  “有人容不下他?”

  “不不,我猜是有人觉得他挡道了。”

  “年轻人,你没造谣吗?”

  有个年长的老者眯着眼问。

  年轻人举起手发誓,“我保证没乱说,不信你们去查,知道这些事情的又不是仅我一个,当地好多人都知道的。杨家三少爷知道不?他那天也是驿站落脚的,不信大可以去问他。”

  “哇哇哇,这里还有杨三少的事?”

  “嘿嘿,他也算是当事人。我还有个消息,更离谱的。”于是年轻人又把袁世鹏写信回京,让他母亲阻止秦祈安科考的事说了。

  这事倒是没有证据。

  但有袁家管事的证词,说衙门理应有案底。现在还在不在就不知道,毕竟袁家势大,扫点儿尾也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