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棠锦 第301章

作者:梵缺 标签: 穿越重生

  这让明成帝想起了去年,秦驰中状元当日,在他正高兴的时候,这人突然状告袁家。

  明成帝本来想论功行赏,突然就不想这么快赏赐他了。

  当然只是把赏赐延后,而不是不给。

  一卷百姓感戴明成帝恩典的帛书,不仅是指数万民众的心声,也是秦驰辛苦付出的证明。去年明成帝任命秦驰去赈灾,当着文武百官说过会论功行赏。若是现在他反悔,难免会招来世人嘲笑。

  这一刻,大殿格外肃穆。

  秦驰突然跪在殿前,声音充满了悲愤与哀求:“陛下,袁家一而再的毒手害微臣,望您能替微臣做主,还微臣一个公道。”

  轰!

  整个大殿霎时一静。

  刚才的奏折有异,他们看出来了。

  一时没想到会是何事。

  如今秦驰这么说,显然那一本折子是参袁家的。

  秦驰又取出了下毒案的证据,“微臣此次差点便回不了,还是杨县令破了此案,查出真凶,将凶手逮捕入狱,对方招出是受袁家指派。这是案子查来的证据,还请陛下过目。”

  “呈上来。”明成帝发话。

  御前太监过来接过证据,再呈给明成帝过目。

  此刻殿内静寂无声,落针可闻。

  袁尚书忙不迭站出来辩解:“秦祈安之言纯属诬陷!臣身正不怕影子斜,望陛下明鉴!”

  明成帝将证据砸向袁尚书。

  袁尚书慌忙跪下,拿起证据翻阅,“污蔑!这事儿纯粹污蔑,是杨家算计臣,陛下,一定是杨家要先下手为强,将臣弄死好遮掩他家的罪行。”

  “胡说八道!袁老贼休想蒙混过关,袁家干了什么,以后能隐瞒得过陛下吗?”

  杨阁老手指着袁尚书,一脸的痛心疾首,言辞激昂,“姓袁的,事实摆在眼前,岂容你狡辩!我看你是无话可说,想要将脏水泼到杨家的头上,无耻之徒。”

  然后,杨阁老又对明成帝道:“陛下,臣一直欣赏秦祈安的才能,打算当初袁大夫人母子向他下手,还没忍住拉扯了一把,又岂会趁着他去太湖去赈灾而害他?此等谎言不要说今日在场的诸位,就是传到外面去,也没几个人相信。”

  话说,还真有几分道理。

  大半的朝臣都是不信的。

  袁尚书的栽赃着实有点儿拙劣。

  然而袁尚书丝毫未慌,从身上取出一本奏折高举过头,“臣今日本欲状告大理寺少卿杨令瑜在徽州府任知府其间徇私枉法、草菅人命,和当地乡绅曾家谋害宋氏一族上百条人命。事后但凡打听的亲戚好友非死即伤,涉及人命数十桩……”

  袁尚书声音在殿堂中回荡。

  每一个字都像是锋利的刀刃,切割着杨氏一余每个人的心。

  而秦驰听出了袁尚书的话术,对案子的形容作了修饰,乍然听起堪称骇人听闻。

  明明是失踪。

  他说出来就是死了。

  所谓亲戚好友,实际大多数是安排的下人。

  殿内气氛肃杀,群臣默然。

  唯有杨袁两派争辩的声音,谁都不想放过谁。

  “闭嘴!”

  明成帝眉头紧锁,一时间,整个大殿陷入了一片死寂。他望向跪在下方的杨令瑜,“杨少卿,你可要认罪?”

  “陛上,臣冤枉啊。”

  杨令瑜磕头喊冤,“臣任徽州知府期间兢兢业业,从不敢有……”

  “杨少卿!”

  袁尚书咬死杨令瑜不放,“整个徽州府谁不知道六年前百年药商宋氏一族,是由你下达公文连夜抄家入狱。”

  这话一出,袁尚书阴恻恻看向秦驰,“秦大人来自徽州府想必是有所耳闻吧。”

  “确有其事。宋氏一族入狱当晚,府衙又连夜将犯人解押上京,此事徽州府歙县的人,几乎都知晓,稍微派过人去打听便能打听。”秦驰对此事回答得很坦荡。

  顿了顿,秦驰又继续道:“宋氏的药材向来品质优良,价格又公道,惠及徽州无数的百姓。宋家出事当年,造成市面上药材价格动荡,当中数种宋氏独有的药材,更是贵得离谱,堪比黄金,至今有少数药材依旧是有价无市。”

  杨令瑜眼中闪过一丝惊恐。

  杨阁老皱眉,但仍旧强作镇定。

  “哇,这太狠了吧,上百条人命,只手遮天了。”宁国公突然插话。

  他不站杨家,也不站袁家。

  在旁人眼里他就是个嘴贱的二愣子。

  在这个时候大家都不会沾上半分,避之不及,就他敢在这个时候出声。

  宁国公又状似回忆道:“难怪几年前有段时间,家里的老管家说,徽州那边的药材升得厉害,过段时间又说有几味买不到了。”

  武将当中也有人揶揄,“论到狠还是要文人,武将手染鲜血是为了保家卫国,上阵杀敌,文人光靠一张嘴便能要上百条人命,比我们厉害多了。日后哪里有战事,将这些文官丢过去,定能杀人不见血,一死就死一片。”

  “哈,咳咳。”

  有人憋笑没憋住,只能用咳嗽来遮掩。

  明成帝又看向袁尚书,“杨令瑜不承认,袁爱卿可有证据?”

  “有!”

  袁尚书的证据充足。

第317章 又是官升两级

  证据呈上来之时,明成帝见过之后,又让其他大臣来辩证真假。

  “诸位爱卿来看一看,这些公文的真伪。”

  明成帝将证据递给一旁的太监。

  太监又拿下去,给内阁大臣来查阅。

  上面的公章不仅有徽州府那边,还有西北那边的给出的证明,证实了杨令瑜扣在宋氏的罪名,是子虚乌有,真正药材掺假的是曾家。

  杨令瑜徇私枉法,把曾家的罪名扣到了无辜之人的头上,谋财害命。

  至今宋氏一族仍旧是下落不明。

  疑似已经被灭口。

  这份罪证是确凿,杨令瑜洗不清白。

  不仅杨令瑜面色苍白,连带杨阁老脸色都不好了,今日的事情是杨家所料不及的,谁会知道袁家会突然去徽州调查,甚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到了证据。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内阁的大臣静默不言。

  朝会至今最终定夺的人是明成帝。

  明成帝缓缓站起,威严的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杨令瑜革职查办,打入刑部大牢,由刑部来调查此案。此外袁家毒害秦祈安一案,朕自会查明真相。”

  随即明成帝看向杨阁老和袁尚书。

  朝会的紧张气氛达到了顶点。

  两位大臣争斗,如今看来是两败俱伤。最终是谁占的优势更大,尤不可知。

  明成帝冷冷道:“杨正凯停职,禁足府中,等查明真相之后,再行发落。”

  至于袁尚书?

  同杨阁老差不多,一样要回府禁足,但是没有停职一说,只等衙门查明真相再作定夺。

  明成帝气得要甩袖离去。

  刚转身走了几步,又突然回头宣布道:“秦祈安赈灾有功,擢升为大理寺少卿,待毒杀案查明之后再择日上任。”

  这是让秦驰先避嫌?

  有人想问陛下您也没将案子交给大理寺,避个哪门子的嫌?但脑子灵活的人猜测明成帝可能会将调查毒杀秦驰的案子,交给大理寺去办。

  明成帝在内侍簇拥下离去。

  朝中大臣伏跪于地,高呼一声恭送陛下。

  等明成帝的身影不见了,诸位大臣这才纷纷起身,杨令瑜让御林军的人押着去了邢部,连喊一句冤枉都没有,而是看向了杨阁老。

  杨阁老抿唇点了点头,眼里带着安抚之意。

  杨令瑜慌乱的心稍为安定。

  袁尚书提上来的证据,正常的流程还要复查,那自然是要联系徽州府和西北那边,等刑部查实之后尚需半年。

  既然是判刑了。

  执行也需要一段时间。

  那么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大了去。

  “哎哟,袁尚书上回禁足,这才多久呀?”宁国公笑嘻嘻的来到袁尚书跟前说风凉话。

  刚才这人出声损杨家。

  有人还以为他站袁家这边。可这刚散朝,他又逮着袁尚书讽刺了?

  袁尚书怒瞪了宁国公一眼,也是气愤的甩袖离去。其他官员下意识就给他让开了一条道,或者说有人是本能离他远了点。

  杨阁老脸色也不好。

  一言不发的离去,当中也没有人上前跟他说话。

  即便是他们派系的人,此时也要避嫌。

  反倒是跪在殿前的秦驰,慢悠悠的起身拍了拍衣摆,好笑地看了宁国公一眼。

  宁国公朝他挤眉弄眼,“小子,我老人家肚子有点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