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棠锦 第303章

作者:梵缺 标签: 穿越重生

  在说这话的时候,秦驰一直留意着宋锦。

  宋锦握住针线的手紧了紧,但很快又松开了,恢复如常。

  她把针线放下,温顺似的敛下了眼睑,问道:“他还有可能出狱吗?”

  “没有意外的,死罪逃不掉。”

  严格来按照大夏律法来判,杨令瑜可以死无数回。唯一不确实的因素,便是在于明成帝。这个事情秦驰没有说出来。

  他相信宋锦自己便懂。

  宋锦沉默了很久,“今日你就算不递杨县令那本奏折,袁尚书也可能会状告杨令瑜,他奏折都写好了,证据也带在身上。”

  “那不一定。”

  秦驰端起茶碗浅浅的喝了口,“袁尚书拿到证据可以报复杨家,也可以把它当作把柄来威胁杨家,达到利益最大化。他把证据和奏折带在身上,也是想等待时机罢了。相信我,今日他不告杨家,下一个大朝会他也会带上。”

  这些官场的老鬼最擅长寻找时机。

  今日秦驰只不过是推了一把。

  宋锦眸子专注地看着秦驰。

  等着他的下文。

  秦驰有一瞬间被她看得心神恍了恍,很快又摆出端正的姿态,用喝茶来虚掩自己内心的那点涟漪,“今日我不推一把,袁老鬼不会把证据拿出来。”

  “为什么?”宋锦疑惑。

  “陛下今日看到了感恩的帛书,摆明是很开心,袁老鬼有心要给杨家一击,也不会选择今日,无疑是得罪那位了。”

  秦驰是虱子多了不咬。

  作为了解明成帝的袁尚书就不一定。

  官员们写了奏折没有呈上去的比比皆是,真不差袁尚书这一本。

  秦驰却希望袁尚书选择今日。

  正好激怒明成帝。

  不生气的明成帝,怕是记忆不会深刻。

  宋锦听到了秦驰的分析,还有他的恶趣味,感激之余又忍不住失笑,“我家人的事,有劳相公操心了。”

  “这话以后可不要再说,为夫不乐意听到。”秦驰笑容敛去,很是认真的说道,“娘子的家人也是我的家人。”

  宋锦下意识的伸手握住了秦驰的手。

  秦驰反手握住她的手,嘴角微微翘起,眼底有着别样的亮光。

第319章 各方反应

  袁杨两家的事情尚未有定案。

  真正决定生死的博弈,便是在案子的调查期间。袁杨两家必定会倾全族之力来斗得死去活来,秦驰没想过要掺和进去。

  他只会暗中去推波助澜。

  明成帝让他休假,对他来说却是好事。

  秦驰在家里娇妻相陪,关门谢客,那个模样就像是压根不管朝廷上剑拔弩张的压抑气氛。

  聊过朝中的事宜。

  宋锦琢磨着家人的所在。

  这些年她已经确实了,人就在福州那一带海域,只不过她亲自去找过了,还是没找到。她留了人在那边,也交待过邢纶。

  宋锦异想天开道:“相公,你说幕后的人会不会为了给杨令瑜脱罪,把我家人放出来呢?只要我家人都没有事,对外说是举族搬迁或是隐居,仅是拜托杨令瑜配合一下,杨令瑜的罪责也就不重了。”

  说死掉的人都活着。

  罪名是能轻很多。

  秦驰闻言差点被茶水给呛到,“娘子莫要难过,你还有我呢。”

  “我很好。”

  宋锦这辈子的心态尚可。

  这辈子难过有之,却早就接受了现实。

  对于外人来说,她和家人分离是数年,在她这里,前世今生回起来已经过去了二十余年,家人的面容早就在岁月中模糊。

  坚持至今,只不过是执念。

  在夫妻俩说话的同时。

  袁杨两家府上是大动荡。

  袁尚书家还好上一些,毕竟他禁足不是第一次,回到袁府立马召见幕僚来商议。

  将殿上的事情一说。

  幕僚一针见血道:“此事会不会是秦祈安在背后推波助澜?”

  “他有这能耐吗?”

  袁尚书换作去年会嗤之以鼻。

  如今就不太确实了。

  他三天两头刁难秦驰都让他分解,连带派人去刺杀对方,对方都能毫发无伤,本来上次听到他在太湖病危,还以为这次他死定了。

  可谁知道人家又坚挺的转危为安。

  对外说是遇到了医术好的大夫,袁尚书对此抱有怀疑,“我怀疑他压根没有中过毒,要不要让太医去给他把脉?”

  “过去这么久了,还能把得出来?”

  幕僚很是怀疑。

  太医院当中有些人的医术,并没有外面传闻中的厉害。很多说法都是经过词语的修饰,略有一些夸张的成分在里面,好比治好一点小病小疼,方子还是前朝或是前人传承下来的,照着人家抄出来,把病人治好了,传出去便夸成了对方医术了得。

  不怪幕僚怀疑。

  好比刘家人的医术,多数是这种状态。

  幕僚将怀疑也说出来。

  袁尚书不确定,“能不能也要先请人过去才知道。”

  没有实际的行动。

  光是靠在这里猜也没用。

  当即,袁尚书叫来老管家,吩咐道:“拿我的名帖,去太医院请卓太医,你再去备上一份厚礼,走一趟秦府。”

  “老奴这就去办。”

  老管家拿着袁尚书递来的名帖走了。

  这时幕僚才问:“医术最好的,不是刘太医吗?”

  “你为什么这样觉得?”袁尚书反问。

  “他是院使。”

  “能当上太医院的院使,医术自然不会是欺世盗名,却不一定是最好的。”混迹官场多年,袁尚书知道的秘密比旁人多了去。

  ……

  几乎同时在杨家。

  杨府当家的人几乎都聚到了书房。

  杨阁老还让人去请了族中的长辈,一同过来商议此事。比起袁尚书那个不痛不痒的罪名,杨家的罪名一经证实,后果不堪设想。

  杨应骥和杨应荣也匆匆回府。

  来到了杨阁老的书房。

  “祖父!”杨应骥进来便向杨阁老行礼。

  杨应荣也跟着行礼。

  杨阁老将今日大朝会发生的事简单提起,“袁家这是要置我们于死地,我们必须要尽快想出应对的法子。”

  “徽州、徽州那事儿,真、真是……”杨应荣的话没有说完,但大家都听懂了。

  他想问徽州的大案,杨令瑜是否真的做过。

  杨阁老面沉如冰,“这事情不论是不是令瑜所为,责任他都逃不掉,眼下是罪名大小的问题,会不会牵连到家族。”

  “我听说公文卷宗等被烧毁了。”杨阁老的大儿子开口,他目前在礼部作郎中,今日也是在大殿上的,只是站的位置很靠后。

  杨阁老道:“府衙的官差出面抄家,令瑜当时任知府,没有官府的公文,谁敢去抄一族的人?一些道理就不用我多说了。”

  跳进黄河也洗不白。

  杨应荣见到祖父这个态度,或者说其他不知情的人,看到杨阁老没有当场否认,几乎是可以肯定了,杨令瑜确实做了此等丧心病狂的事。

  这里杨家三代人在场。

  派人去请的族中长辈,还没有赶过来。

  先不说杨家能不能想到摆脱困镜的法子,杨家小辈的三观就受到了冲击。这些年有杨阁老掌舵,他们打三岁起蒙开始,深受儒家的思想熏陶,学习君子之道,仁义礼智信等,一个个教养得相当不错,也就是出了杨应荣一个纨绔。

  杨应荣如今也出息。

  去了五城兵马司,还当了个小队长。

  杨家有兴盛之相。

  不等杨阁老继续说。

  杨应骥面带怒容,“祖父,一百多条人命,堂叔他怎么敢?!”

  “就是!这次我们杨家被他连累死了。”

  “百年的名声毁于一旦。”

  “他就是杨家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