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平
她看向贤妃,反击道:“倒是贤妃,信王岁数也不小了,府里至今也没个女主人操持,你倒是一点都不急。”
太后看向这个蠢外甥女:“贵妃说的对,你有时间替别人操心,不如多想想信王的婚事。”
贤妃气闷,恨的扯手帕,是她不想操心吗?问题是儿子不听她的了。
太后瞥了一眼长公主,忽然开口道:
“南康,听说驸马昨日都未回家,一个人躲在城外的道观里,这像什么话?你们这是吵架了?”
“不应该啊,你们可是恩爱夫妻,当初驸马为了你连前程都不要了,你就是念着这点也不该和他闹。”
各方打量的目光朝着长公主方向扫来,哪怕长公主一向绷的住,还是微微变了脸色。
她起身行礼:“多谢母后挂怀,儿臣和驸马一切都好,是驸马最近痴迷上了丹术,这些日子一直都在闭关修行,前两日就派人来给我送信,说是正到了关节处,这年节怕是不能回来过了,儿臣想着他也难得有个消遣,索性也就依了他,没想到让母后误会了,为我们担心了。”
太后笑着,笑意未达眼底:“这当父亲的不回来,这做儿子的也离家了,哪能不让人多想。”
长公主手猛地攥紧,过了一会又松开:“远儿的恩师病重,人家无儿无女的没个依靠,我就让远儿赶过去帮一把,一家人日日在一起,也不缺年节这两日,也是我没考虑周全。”
众人觉得长公主仁义心善,点头附和:“也是长公主心善,做的是积德好事。”
太后话里有话道:“是我想多了就好,你还是要多替家里人想想。”
她眼睛看向周琼英,又问道:
“琼英郡主议亲了吗?”
长公主垂眸遮住眼中的暗芒:“还没有。”
“也不急,马上就是春闱了,不愁找不到好女婿,当初你们周家的大姑奶奶就是春闱后选的婿,听说过的很是好嘛。”
贤妃根本感觉到不到太后话中的机锋,乐呵呵凑上来玩笑:“现在不是时兴榜下捉婿,到时候长公主和驸马也给郡主捉一个。”
周琼英脸都白了,她拽了拽母亲的袖子,就是因为有姑母这个例子在,她才更不要嫁给那些贫寒士子。
姑母和姑父恩不恩爱她不知道,可姑母那样的生活她绝对不会接受的。
明明是大家小姐,却搓磨的比她身边的嬷嬷还要苍老,听说她还要亲自操持家事,这样的日子她死也不愿。
她拉母亲的衣袖,无声地恳求,希望她能说句话,一句维护自己的话。
但长公主无情拂开她的手,浅笑着回道:“儿女的婚事还是要驸马做主。”
周琼英木然看着自己的手,她觉得自己刚刚就像是被母亲随手弹开的尘埃。
轻飘飘,无人在意。
她的眼睛扫过在场所有人,太后笑里藏刀,坐的宛如一尊佛像般的皇后,卑微的母亲,看笑话的贤妃,隐形人般的贵妃……还有……那笑的格外刺眼的新宜县主!
周琼英紧紧握拳,指尖扎进肉里。
她清楚知道,母亲靠不住,她要靠自己!
小太监进来回禀,说是宴席已经备好,外命妇也都到了。
听到前面皇上那边已经开宴,太后起身,皇后上前搀扶:“那我们也过去吧。”
也不知道宫里那些人是不是故意的,竟然让卫姜坐在了周琼英的正对面。
好几次卫姜都逮到了周琼英恶狠狠瞪她的目光。
姑娘,我可没惹你啊,你这眼神怎么回事。
卫姜连吃东西的兴致都没了。
宴席过半,一个小太监急色匆匆地走了进来,他在吴公公耳边嘀咕几句。
吴公公脸色大变,但很快就稳住了,卫姜看到他的手甚至有些颤抖。
出事了!
这是卫姜的第一反应,她快速打量四周,这里没问题,难道是前面?
吴公公低声说了几句,太后敛了笑,微微颔首。
这情形自然不止卫姜一个人看见,大众停下推杯换盏的心思,看向太后。
“时间也不早了,我有些累了,大家也早点回去陪陪家里人。”太后起身离开,提前结束了宴席。
众人交换眼神,知道是出事了。
长公主低头,端起一旁酒杯一饮而尽,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意。
第76章
卫姜随着众人一起出了大殿,她慢下脚步,总觉得有件事给忘了。
“县主……”太子妃的声音。
卫姜转身,恍然,她把女儿给忘了!
太子妃一只手抱着皇孙,一只手牵着小卫儿。
小卫儿见到娘亲,小火炮一般冲了过来,卫姜被撞了一个趔趄。
“县主不如和我一起去东宫坐坐,太子刚派人来传话,窦大人怕是没那么快出宫。”
卫姜明白太子妃是想跟她说什么,刚好她也想知道发生何事,便点头道:
“那就叨扰了。”
两人正要转身,有眼尖的宫女看到南康长公主带着女儿慢悠悠过来了。
几人互相见礼。
“太子妃新春喜乐。”
“姑母康健如意。”
长公主笑着道:“如意,如意。”
她抬眼去看太子妃怀里的皇孙,摸着他的小脸蛋,眼中满是慈爱:“皇孙长的可真好,是个有福的孩子。”
太子妃作为母亲,别人这么喜欢自己的孩子,心里自然也是高兴的。
“你们这是准备去东宫吧?我不耽搁你们了。”长公主眼神瞟了一眼卫姜,看向小卫儿,见到她那双眼睛,眼中掩过不悦。
“这孩子长得也好。”
卫姜心里吐槽,什么叫也,她女儿谁见了不夸一声好看。
长公主不想夸不用违心,夸的这么勉强。
卫姜挤出笑:“小孩子经不得长公主这么夸,琼英郡主倒是越来越精神了。”
那脸色摆的十里地外都能看见黑气。
长公主脸上的笑僵了一下,拉过双目快要喷火的周琼英走了。
新宜县主果然还是吃不了半点亏。
太子妃笑着摇头,带着孩子转身往东宫方向走,走了几步见卫姜没动,一直盯着看长公主离去的背影。
“怎么了?”太子妃疑惑问道
卫姜收回目光,有些奇怪道:“长公主好像心情很不错。”
太子妃笑道:“今日是正旦,高兴也是正常。”
不一样,今日宫里出了事,大家走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带着情绪,有人疑惑,有人惶恐不安,有人担忧,但长公主却是轻松惬意,且带着快意。
而且她是最后离开的人。
她一点都不好奇到底出了什么事吗,世上还有这么淡然的人?
不过这些只是她心底一闪过的念头,不好对人言。
卫姜压下疑惑,笑着道:“也是。”
进了东宫,太子妃先是安排人把两个孩子送去偏殿玩,然后特意把皇孙身边的人叫来敲打一遍。
吩咐只要是皇孙入口的东西,一定要小心留意,严加防范。
等打发走了宫人,太子妃这才对卫姜道:“想必你也猜到了,前朝出事了。”
她叹了口气,谁曾想这大年初一的出了这么件晦气事,难怪皇上大怒。
“今日宴会上北蒙的使者突然中了毒。”众目睽睽之下他吐血倒地,别说朝臣们,就是皇帝都被吓了一跳。
更要命的是,他是喝了皇上赏的御酒后就毒发了。
正旦朝贺,万国来朝,到场的可不止北蒙使者,还有其他小国的使者。
这事大了,处置不好不但影响圣朝颜面,就连皇帝也受人猜忌,更何况里面还牵连到两国邦交。
卫姜面露惊骇:“死了吗?”
太子妃摇头:“太医院的人正在救治。”
能不能活谁也不知道,万一死了……北蒙汗王那边还不知是个什么反应呢,说不定还会挑起战事。
什么样的人有胆子敢做这种事?
众目睽睽毒杀使者,而且选的是正旦大宴,皇帝和文武百官都在场的时候。
这样的场合真的能有毒物可以混进去?皇上难道不担忧自己的安危?
也不能怪人胡思乱想,毕竟这样的场景只会让人联想到赐死。
猜忌皇上杀鸡儆猴,震慑其他人?这北蒙使者可是多次对皇上不太恭敬。
“朕杀他做什么?”嘭的一声,桌案上的墨都被震出半寸高,点点洒落在砚台外。
皇上气的头发都竖起来了,他黑着脸,眼神冷的可以杀人。
“这样的流言是如何传出去的?你们就是吃干饭的?”皇帝盯着邓春风看。
“朕的宫里就跟个筛子似的,今天可以杀了使者,明日他就可以杀了朕。”
邓春风扑通一声跪下:“皇上恕罪,臣一定会尽快肃清这些无稽谣言,把凶犯捉拿归案。”
皇上冷笑一声:“邓卿,猎场的案子你查的如何了?朕接受了北蒙汗王的说辞,可不代表着你就可以不查了,那个里应外合的逆犯抓到吗。”
邓春风头上的冷汗如雨落,脸色一瞬苍白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