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平
可又不能说!卫姜瞄了他一眼,问道:“还说不说了?”
解决尴尬的最好办法就是转移话题
窦绍:“你应该听说过葛姑娘救过信王。”
卫姜点头,这她自然知道。
“信王是落水失踪,葛姑娘是把昏迷的他从河中救起的。”窦绍见她还没反应过来,继续提醒道。
卫姜点头,等着他继续说,却见窦绍看向车外,她忽然脑子灵光一闪:“你是说她会水。”
可……可今日她落水挣扎的样子可不像是会水的。
窦绍:“我之前去查过,据葛姑娘说当时信王倒在沙洲上,我看过,那地方四面临水,周围也没有小舟,要把一个昏迷的人拖上岸,那人的水性必然不差。”而当时只有葛月一人在场。
“那她为什么要装作落水呢,迟迟不上岸。”难道是为了陷害卫家,毕竟当时她身边站着卫巧云。
窦绍:“这就不知道了,也许是意外也许是精心设计,但我想应该是后者。”
卫姜瞪大了眼,等他继续说。
“信王不是来了吗?”
卫姜张了张嘴,反应过来:“她是等信王救她?”
窦绍点头,当时只说是苏家小姐,可不管是大小姐还是二小姐,信王都必然会下水去救,这一救,最好的收场就是成婚。
“她不会的,她不可能这么做。”卫姜摇头,这不是女主的行事作风,她怎么会算计信王嫁给他,信王舔她还差不多。
“你好像很了解她。”
卫姜结舌:“我……我就是觉得她不是这样的人。”
“也许她并不是你认识中的那种人,你未免把她看的太好了些,为了利益出卖一些东西也不奇怪。”
葛月也不是第一次出卖人了,上次不久把她出卖了吗?
窦绍目光看向她的肚子,嘴角含笑。
“宫里要重新为信王选妃了,她动作不快些还怎么套住信王。”
卫姜惊住了,她也是今日偷听墙角才知道太后和贤妃的打算,他是怎么确定的。
“皇上告诉你的?”
窦绍看傻子一样的眼神,卫姜挡住了他的目光,“行,我知道了,你又是猜的。”
老谋深算的神棍。
窦绍拉下她的手,轻轻亲了手心,“你离这位葛姑娘远一些吧,她行事无所顾忌了些。”
且她身后应该还有人在帮她,不管目的如何,窦绍总觉得是敌非友。
卫姜觉得手心烫的要着火了,什么也没听进去。
他怎么能亲她的手,不知道很暧昧吗!
她把手在衣裙上狠狠擦了两下,红着脸逃也似的下车了。
窦绍背着手下了车,看着她落荒而逃的背影心情很是舒畅,原来调戏人是这么心情,难怪她总这么对他。
第29章
窦家今日来了贵客,襄阳郡主上门来看女儿了。
不过用她的话说,她也不是专门来的,只是去完苏家顺道过来的。
母女俩都有些过分好强,宋氏也很是无奈,吩咐人把带来的补品药材都拿下去,又让儿子女儿过来拜见姑姑。
卫巧云最近有些怏怏的,瞧着没有以前那么好动爱笑了,卫姜摸了摸她的头,“怎么不高兴,我让人带你去园子里荡秋千好不好。”
卫巧云先看向母亲,然后笑着点头了。
卫贺上前道:“姑母,我陪妹妹去吧。”
他一个男子守在这里听她们说话,实在是难熬,还不如去给妹妹推秋千。
襄阳郡主发话:“行,你也去吧。”
卫贺拉着妹妹就去了后院,宋氏开口问道:“景哥儿什么时候回来?”
“差不多了,上次说旬考后就回来。”
襄阳郡主对外孙不在家很是不满,“这好端端的送去书院做什么,哪里读不了书,窦绍难道还教不了儿子读书,还有那个窦绍也真是,你都快要生了还不让儿子回来,他去上朝忙公务,这家里可就你一个,多不让人放心。”
这倒不是窦绍的锅,他也提过让窦家大夫人或是三夫人来陪她一段日子,或者请娘家人来小住也行,是卫姜不愿意。
而且窦景明年就要下场,卫姜也愿意耽搁了他。
卫家是勋贵武将之家,襄阳郡主也是贵女出身,自然不懂读书科考之事,她以为读书不过就是把几本书背熟而已,宋氏来自读书人家,自然比她更清楚这个时候窦绍为什么把儿子送去书院。
见小姑面色有些尴尬,她打圆场道:‘相比妹夫太忙也没有时间指导景哥儿读书,我听说西山书院的院长可是一身学识,多少人想跟着他读书都没有门路,妹夫当初也是跟着他读书,你看如今多有出息。”
襄阳郡主一听立马来了兴趣:“既然如此,不如让贺哥儿也过去读,我看他跟着柳翰林读了几年也没读出什么明目来。”
这下轮到宋氏尴尬了,这个柳翰林还是她托娘家大哥给儿子找来的,而且儿子如今虽然算不上读书种子,但总比他们卫家其他人强吧,卫家其他人也就勉强不做睁眼瞎。
卫姜嘴角抽了抽,她就说原主那胡搅蛮缠的性子肯定有根,这不,找到了。
“人家院长也不是什么人都收的,过了举人科才够格拜入他门下,我听说贺哥儿跟着柳翰林学的很好,明年是不是也要下场了?”她转头问大嫂宋氏。
宋氏笑着点头,一脸为儿子骄傲,她有两个
儿子,大儿子有爵位承袭,前途倒是不用愁,还有他父亲能在军中为他托一把。
次子就有些难了,她不想小儿子靠着祖宗荫庇混日子,就想让他走科举的路子,家中一文一武也有个帮衬。
如今朝廷越来越看重文臣,对勋贵武将倒是没那么重视了,这也是她和丈夫商量后为儿子们的前途做的谋划。
好在她娘家是读书人,孩子的姑父也是进士出身的皇帝重臣,次子比其他人也有了更多的机会。
说到孙子,襄阳郡主也是很满意:“贺哥儿确实好,要不那苏家能看上了?苏家那老太太眼光挑的很,也是我孙子优秀。”
卫姜惊讶,苏家看上卫贺?不会是要嫁苏妍吧。
宋氏脸上闪过一丝忧虑,她对卫姜道:“提的是苏青,不过她也没有明说,但是有这个意思了。”她叹了口气。
这苏青可是和信王议过婚的,而且如今她这身世也尴尬,宋氏心里还是不太愿意的,她和丈夫是准备为儿子选清贵读书人家的贵女。
苏家从来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如今苏家有这个意思,她却为难了。
一方面苏家和卫家拐着弯沾亲带故,不好直接拒绝,更重要的是,如今卫家女儿害得她家女儿落水,她们没有追究,还帮着遮掩,又怎么好回绝呢。
“苏家那老太确实有点过分了,这就明显的挟恩图报,你要是不乐意,我就做这个恶人。“襄阳郡主才不像儿媳考虑那么多。
“不过这个苏家大姑娘人才品貌都不错,这要是以前你想求都求不来做儿媳呢,真不考虑考虑。我们卫家娶儿媳倒也不用看什么身世门第,人好就行。”
宋氏:“要不还是母亲做主吧。”
襄阳郡主一听急了,连忙摆手,“算了我不说了,婚姻大事父母做主,我都是做祖母的了,做主也轮不到我,我可不插手。”
她瞟了一眼女儿,她插手的失败案例就在眼前,当初女儿寻死觅活地要嫁窦绍,她心软做了个主去求了母亲,母亲是公主,做事果断直接进宫求了旨意,问都没问窦家一声就把外孙女塞过去了。
婚后女儿和女婿过的是相敬如冰,一日冷过一日,女儿的性子也越来越孤拐,虽说如今好了一点,但她看得出来,距离夫妻情深还远着呢。
自这件事后,丈夫都不让她插手小女儿的婚事了,如今她这么大年纪了,孙辈就更不想插手了。
她看了一眼女儿的大肚子,也许她当初说的话女儿听进去了,所以准备用孩子牢牢地套住女婿。
也行,孩子多了,说不定女儿再犯浑的时候,女婿看在儿女的份上又能多忍几次。
卫姜被母亲这同情又怜悯的眼神弄的浑身不舒服,“娘,你老这种眼神看我干吗?”
襄阳郡主:“我就是……”她深叹一口气,偏头看向儿媳:“这娶妻娶淑女,还是要人好,这样贺哥儿也能专心上进不是。”
话是很有道理,可您为什么先对着她叹口气啊,是了,她不贤淑咯,真是,有这样嫌弃女儿的亲娘吗?
“娘……”
卫姜很是不满,她娘却装作失聪,掏了掏耳朵。
宋氏忍的很辛苦,她赞同点头:“娘说的我明白,我和国公爷也商量过了,倒不是嫌弃她的身世,她毕竟差点就做了王妃,也不知道她如今是何心思,所以……”
她看向自家小姑,“我和你大哥想求县主帮着去试探一二,若是苏大小姐有更好的选择,那我们也不好强求。”
这话其实就是说让她去查查苏大小姐是不是钟情信王吧。
宋氏说完这话神色有些顾忌,应该是觉得她大肚子了,还让她奔波忙碌不好。
襄阳郡主:“这有什么关系,多走走更好生,再说了,你大哥大嫂好不容易开一次口。”
她朝女儿使眼色,这是女儿和娘家改善关系的好机会,不过是打探一二而已,对女儿来说也不难,她那侄女不就嫁到苏家当世子夫人吗?
卫姜笑着点头,对宋氏道:“大嫂放心吧,交给我好了。”
她忽然又想到一事:“巧珍也快及笄了吧。”
宋氏闻弦知雅意的人,立马笑着回道:“是啊,还有几个月就到她十五岁生辰了,家中也该筹备起她的亲事了,她性子软,这婆家还得细细挑。”
大户人家的姑娘,一般都是十三四岁就在议亲了,可见贤妃的话没说错,卫家的女儿确实被她的名声耽搁了。
留娘家人用完晚膳后,卫姜又亲自送襄阳郡主上了马车,看着马车远走,窦绍扶着她往回走。
“怎么看你神情怏怏的,出什么事了?”
卫姜欲言又止,然后摇头道,“没事,苏家想要和卫家联姻,大嫂来问问我。”
窦绍有些惊讶:“苏家舍得把苏青嫁给卫贺?”
什么叫舍得,卫贺哪里差了不成,卫姜可是个护短的,怒目瞪着他。
窦绍见她这张牙舞爪的样子,不由地失笑:“我说错了,我是说苏家怎么忽然提起这事了?难道宫里有什么消息传来?”
卫姜撞开他的手,没好气道:“我怎么知道。”
她走了几步,又停下来:“你怎么知道是苏青?”
见他笑而不语,卫姜嗤笑了一下:“又是猜的?那你觉得这门婚事怎么样?”
窦绍还真考虑了一下:“也不失为一门好亲。”
卫姜凑近他,想看看他是不是在算计什么,却见他眼底清澈,似乎真的是这么认为。
“我看嫂子好像不是很满意,大概也是顾忌她的身世,应该是我大哥赞同。”宋氏不好违逆丈夫,只能从别的地方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