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平
她本来想找卫姜寻求共鸣,忽然想到这卫姜可没伺候过什么婆母,当初就是因为和公婆兄嫂闹的僵,这才别府另居的。
又将眼光对向大嫂和三嫂:“大嫂、三嫂,你们说是吧?”
林氏是长嫂,张氏是庶子媳妇,当初可没少在婆婆跟前立规矩,可看着陶氏那变得惨白的脸色,那附和的话也说不出口。
这陶氏可比她们当初惨的多,卫氏可不是什么好婆婆。
就算不在乎陶氏,可她肚中怀的是窦家子嗣,她们万一说错了话,让陶氏出了差错,等窦绍回来,说不定倒要怪上她们,两人打定主意不搭话,就让窦氏唱独角戏。
赵慧娘拉了拉窦氏,“娘,表嫂是最近身子不好,日常也是常在舅母面前侍候的。”
她有些羞愧地看向窦景,脸通红,有些不敢看陶氏,早知道就陪表嫂在后院了。
卫姜看到赵慧娘涨红的脸,又看向窦氏,脑子忽然嗡了一下。
这窦氏……她怎么给忘了!
窦氏在原书中也不是什么好人,她可做了不少缺德事,因为她的高不成低不就,慧娘的婚事变得艰难,林氏又不肯和她做亲家,最后窦氏看原主很不喜欢陶氏,竟然又把主意打到了窦景身上。
在书里,她可没少撺掇原主搓磨儿媳,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就开始打上主意了。
见卫姜脸色一下子就阴了,窦景心不住地往下沉,这些日子,母亲的性子变了很多,不再那么阴沉疯狂,他是存了些奢望的。
看来,是他想多了,他下意识抓紧了陶手的胳膊,心里打定主意就算顶撞了母亲,这次也要护住妻儿。
“是我让她好好歇着的,阿陶一直很孝顺,是我不让她侍候的,她怀着孩子辛苦,我又不是七老八十,哪里就动不得要她侍候了,再说了,我们家也没有那么多规矩,她贤不贤惠,孝不孝顺,也用不着外人说。”
众人都被这话惊住了,特别是窦景和陶氏,颇有些不敢置信,娘竟然维护阿陶。
卫姜发怒,众人心里有些发毛,真怕她脾气上来就撕破脸轰人走,她要是闹起来,可是谁的面子都不好使,众人都不敢说话,也不敢劝,卫姜的那句外人让窦氏气的脸都涨的紫红。
她是窦家的姑奶奶,在窦家没人敢说她是外人,连林氏都不敢,可这人是卫姜,她却不敢驳斥,只能把怒气往肚子里咽。
赵慧娘的胳膊被她娘抓的很紧,她有些吃痛,却不敢出声,只是身子有些颤抖,也是被她二舅母吓的。
她早就知道这个舅母脾气有些古怪,今日来之前她娘还交代她要讨好舅母,不要惹她生气,没想到最后却是娘惹舅母发脾气了。
卫姜本来还要说几句,可看到慧娘那吓坏了的表情,缓了缓语气,“大嫂,你们可还有事,等下我还得进宫一趟。”
林氏等人懂了她话中的意思,连忙起身告辞,窦氏低着头也被女儿扶着一起离开了。
“你们也回房吧。”见忽然就空了的正厅,卫姜自在了很多,她转身对儿子儿媳吩咐道
窦景点头,带着陶氏就要回去,刚走到门口,卫姜又说话了:“对了,你以后离你那姑母和表妹远一点,你那姑母就是搅事精。”
搅事精?母亲竟然用这个词形容别人。
窦景和陶氏对视一眼,立马又心虚地移开了。
姑母是有些糊涂,可表妹是无辜的,怎么好一起迁怒,窦景嘴张了几次,想要说些什么。
卫姜看出了他的想法,决定再说破一些:“男女有别,你是已婚妇男了,也注意点。”
窦景虽然没听懂这个
词,但不妨碍他领会了这意思,一时有些无语,觉得母亲又多想了。
陶氏也低头笑了,心思和丈夫一样,都觉得婆婆的想法太不可思议了,怎么可能。
卫姜恨铁不成钢摆手让他们滚。
她这一番好心为了谁,他们还不领情,你那好姑母心里打着好主意呢,她这叫防范于未然。
“去去去,累死我了,我要歇一歇。”待客大半日,她连晌都没歇呢。
窦景瞪大眼:“娘,您不是还要进宫。”睡一觉醒来可就晚了。
卫姜脚也不停地往内室走去,“不去,我骗她们的。”
谁想不通进宫去,她只是不想应付她们随便找的借口。
还可以这样,两人有些愣住了,以前母亲发脾气也是直来直往的,如今倒是也会委婉赶人了。
这性子到底是变好还是变好呢?
……
驿站中,昏黄的灯光下,窦绍看着京中的最新消息,看到其中一条时,他的眉头微微皱了一下。
“大人,信王来了。”长随全贵轻轻扣着门扉,提醒屋里的人。
“请进来。”
窦绍把手中的纸张收起,刚起身,信王修长的身影已经进来了。
两人分主客坐下,信王喝着手中的热茶,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而窦绍也就一直等着,半点没有要体谅的意思。
没办法,信王放下手中的茶盏,厚着脸皮开口:“窦大人,小王还未开府,葛姑娘那边不知道窦大人可否帮着安置,一切花费都由小王承担,只是暂时收留,等葛姑娘找到亲人,她便会搬出去。”
窦绍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吹了吹只是温热的茶水。
信王知道他这是不肯应,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劝说,他实在是找不到能托付的人了。
“葛姑娘身世可怜,她如今孤身入京寻亲,一个弱女子单独住在外面我也不放心,窦大人是个心善之人,自然也不会看着她有危险,只是想请您暂时收留她一阵。”
窦绍忽然笑了,放下茶被看向他,信王被这清冽的眼神看的有些发麻。
“大王,您确实是在为难我啊。”窦绍示意信王看向屋里侍候的两个男仆。
“我前脚答应你,后脚他们就会把消息传给我夫人。”
那两人啪地跪在地上,什么话都没说,可信王忽然就明白了,这两人怕是卫夫人盯人的眼线。
他有些同情地看向窦绍,只听他继续道:
“不是我不愿意帮忙,若葛姑娘是个男子,我倒是可以做主收留,我夫人的性子大王怕是也听说过,我要是帮您安置葛姑娘,那才是真的置她于危险之中。”
信王汗颜,他确实听过卫夫人那剽悍的性格,只是他觉得以窦大人的厉害,应该不至于如此。
没想到,自己竟然逼得他承认惧内了。
信王拱手,有些尴尬也有些不好意思:“是小王的错,窦大人就当没听过吧。”
窦绍没事人一般,好像刚刚丢人的话不是他说的一样,倒是信王还年轻,脸皮臊的很,坐不住了,起身就要告辞。
“我倒是可以给大王出个主意。”
信王停住了脚步,转身看向他
窦绍:“如今距离京都不过几日路程,大王何不派个心腹之人先行回宫见贤妃,葛姑娘是您的救命恩人,贤妃娘娘定然会帮您妥善安排。”
信王一喜,是啊,怎么忘了这个!同是女子,母妃来安排定然更妥当,他是真糊涂,竟然忘了这个。
“多谢窦大人了。”信王脚下生风地回屋写信了。
人走后,窦绍又把那张纸拿了出来,看着上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一时有些入神。
刚刚拒绝信王,确实有担忧卫姜闹起来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他不想和信王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这是皇上不允许的。
幸好,卫姜依旧很好用!窦绍嘴角泛起一丝讥笑。
第7章
“夫人,大夫人来了。”
卫姜有些惊讶地抬头,想到林氏上次明显是有事情的样子,她了然。
“弟妹,叨扰你了。”林氏被人请了进来。
卫姜吩咐人上茶,这才问她:“大嫂可是有事?”
林氏明显是不知道怎么开口,她也不知道卫姜会不会帮这个忙,可为了女儿她必须走这一趟。
“是为了明儿的事?”林氏声音有些低落。
窦明是林氏唯一的女儿,娇养宠惯着长大,对她的婚事林氏和阳武侯是千挑万选,最后选了苏家,一年前,窦明就出嫁了。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姑娘嫁了人,可林氏要操的心就更多了。
窦明和世子苏通倒是夫妻感情不错,但想要在大家族里站稳脚跟,只有丈夫的疼惜是万万不够的,日子要想过的顺遂,就必须要能讨得婆母的欢心,首先就是子嗣的问题,但偏偏窦明肚子一直没消息。
窦明的婆母是上京城出了名的贤惠人,做她的儿媳其实也不会比陶氏轻松。
只是严氏讲究个体面,自然不会像卫姜那样找茬的太明显,但暗地里的绊子那可是一点都没少。
窦明吃了不少苦,林氏精心养了女儿十几年,才嫁去苏家一年,整个人都变了,从一个不知忧愁的明媚姑娘,渐渐变得不爱说话。
暗地里不知喝了多少调养的苦药,可就是没有好消息,眼看着女儿越来越沉寂,林氏是急的晚上都睡不着。
京城的好大夫林氏私底下不知请了多少,可都说不能急,要点时间调养。
但窦明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了,那严氏不愿意等了。
“才成亲一年,用的着这么急吗?他们还年轻,子嗣晚个一两年也不是什么大事。”
林氏苦笑,话是这么说,但谁家娶媳妇不是等着抱孙子,那严氏可是贤惠人,苏国公屋里小妾通房可不少。
最近她已经在明里暗里地点拨窦明该给苏通添人了,只怕过不了多久,她就要送人了。
窦明都不知哭过多少次,她和苏通正是恩爱之时,那里能受的了夫妻之间再横插一人。
说着林氏就红了眼睛,她偏过头擦拭。
卫姜没有说话,因为林氏的担心是真的,书中虽然没怎么提过窦明,但从女主的角度看苏家,卫姜记得,好像苏通确实有不少妾室。
这窦明好像最后结局也不怎么好,还是女主看在窦绍的面子上多番维护她,不然她在苏家的日子只怕更难过。
“那大嫂是要我做什么?”
林氏转过头,把绣帕收起,往卫姜这边靠了靠,低声恳求道:“我想请弟妹出面,请黄院判给明儿瞧瞧。”
黄院判精通女科,宫里那些嫔妃们的胎有不少可都是他保的,只是没有宫里的旨意,他一向是不出宫的,林氏一直都想请他来给窦明看看,苦于没有门路。
最近卫姜和宫里走的近,让她忽然看到了希望,如今她更是又获封了县主,林氏是想卫姜出面请人。
林氏说完有些忐忑地看着卫姜,生怕她不同意。
“这是小事,我明日进宫走一趟就是了,只是让黄太医直接去苏府还是……”
林氏没想到她这么痛快就答应了,真是喜不自禁,但听到让太医直接去苏府她连忙摇头。
不能去苏府,她为什么私底下请大夫给女儿看病,还不是怕苏家拿住了把柄,万一女儿真的有什么不妥,可就一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