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吃个小金桔
安安和如意,已经到了可以学点东西的年龄。
村里没有幼儿园,陈可秀也没打算送,启蒙是林姐和她一起做的,偶尔还有过来的知青们。
安安的口齿依旧不清晰,语言组织不太能跟得上大脑。
陈可秀操碎了心,每天都在训练他的语言。
除此之外,还真没有什么别的烦心事。
转眼到了要送别的月份。
所有的知青,都要去参加高考。
大队里也没有阻拦。
因为这会儿很忙。
帽儿山大队一直产量突出,包产到户的政策下来,这里是第一批量土地的地方。
虽然只是承包土地,没到下放的时候,群众的热情高涨,大队里也很忙。
而知青们这些外乡的,也就没有留下的必要了。
都可以回城了。
再过两个月就是高考了。
去年的高考,来的猝不及防,他们没有准备好,所以留下来的知青没有一个人参加的。
当然,也是因为,没有得到高考的名额,再回城去办理,也已经来不及了。
而且大队没有接收到,大家都可以离开的政策,是不会给那么多的假期的。
毕竟去年的高考,正是秋收的农忙季节,所以谁离不开。
现在学了一年多了,生产大队的门终于打开了。
个个都思乡心切,也想赶紧离开,通通选择了这一年的高考。
陈可秀没有什么可送的,只能说几句吉祥话。
大家都很高兴,因为终于能回去了,熬的时间短的有四五年,有的时间长短七八年。
年龄最大的都25岁了。
大好的光阴,最美好的年华,都埋在了生产大队的谷堆里,而他们依旧保持着良善。
或许忧愁过,也偷偷哭过,埋怨过,但是没有愤恨世俗和阴暗的心思。
就像过年的联欢会一样,大家唱着歌,念着散文诗,哪怕平时也会有一些小矛盾,在这一刻都显得不重要了。
陈可秀看着大家笑,然后看着她们又哭了,哭得撕心裂肺,心里五味杂陈。
其实大家来的时候,有的年纪小的才十五岁,年龄大的十七八岁,硬生生扛着离家悲痛,陌生的农活,还有村人排挤的言语。
扛过了这么多年。
也算是苦尽甘来,不管前路如何,总算是能踏出一步了。
陈可秀难得出门,送大家到了村口,“祝你们前程似锦。”
知青们点点头,年龄最小的沈木棉抱了抱她,“谢谢你,陈老师。”
她才十九岁,可已经下乡四年了,陈可秀上次探亲的时候,她刚刚来,够数她哭的最惨。
现在虽然脸色黝黑,眼神却是坚毅的,哪怕眼睛红彤彤的。
因为,哭从来不代表软弱。
陈可秀怕她又哭,“不用谢我,你们走了,我家的水缸可怎么办啊,愁人。”
沈木棉噗嗤一笑,“挑水不是我负责的,是田继明的活,要不劝劝他别走了。”
第634章 惋惜
田继明轻轻一巴掌扣在她脑壳上,“如意还最喜欢你呢,你不如留下来陪她。”
沈木棉撇撇嘴,“那不行啊,我怕她跟着我走了,陈老师会伤心的。”
陈可秀扶额,“快走吧,晚点赶不上车了。还有,不要叫我老师,其实可以叫我小陈。”
不然的话,她觉得自己老了。
不过想一想,好像年龄真的大了。
啊,转眼一晃,这具身体都已经将近二十七岁了。
不过比前世还年轻呢。
白捡了几年的光阴。
知青们都走了,迎着初升的太阳。
道两旁的玉米天花泛白,碧绿的叶子随风而动,今年收成肯定也不错。
陈可秀也没有多留,转身回了家。
却没有听到知青们的议论,和替她惋惜的声音。
有个男孩子说道,“秀姐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算不知道的题,她拿本书,也比我们学得快。我觉得她要是参加高考,一定能考上的。怎么非得要窝在这里啊。真是暴殄天物,智慧没有得到匹配的上进心啊。”
沈木棉啧啧两声,皱眉说道,“人各有志,秀姐就不爱上大学呗。”
另外一个女知青叹息,“我觉得她是被孩子牵绊住了,可能放不下安安和如意吧,确实太可惜了。”
“有孩子怎么了,不一样可以去上大学吗?只要有鸿福之志,有孩子又咋的,又不是借口。”
沈木棉翻了白眼,“刘海,别说这些没用的。我看呀,分明就是你看上秀姐了,人家对你没意思。你诋毁人家没上进心。”
“啊?还有这回事吗?”
“刘海儿,你这不厚道啊。”
刘海呸了一声,脸色却通红,“别胡说八道,没有的事。沈木棉,你再瞎说,我非得找个布给你嘴堵上。”
沈木棉翻白眼,“这有啥不能承认的,虽说我们秀姐结婚了,还有两个孩子。她哪里都好呀,我要是男的,我也喜欢她。”
“别说了,咋那么烦人呢。”
“哟,自卑啦,正常正常。”
“我扒了你舌头,信不信?”
“有本事就来!不来就是龟孙。”
“好男不跟女斗,不跟你这丫头片子一般见识。”刘海翻了个白眼。
沈木棉嘿嘿一笑,“当然啦,我是丫头片子,我们秀姐不是。刚刚我看你一直在看她,咋不把心意说出来呢。”
刘海沉默了会儿,“说了干啥,让人徒增烦恼。再说了,田继明不也没说。”
“你小子欠收拾了,扯我干什么。”田继明连忙否认。
沈木棉啧啧了两声,“回头我肯定告诉秀姐,她把你们当小孩,教你们知识。但是你们心术不正!”
“沈木棉!”
“你站住!”
大家追追跑跑,看着帽儿山大队越来越远。
都默契地说了一句,“我们,终于回家了。”
……
不是农忙的天,院里空荡荡的,还真有点不自在。
以前这些知青们,还收着点,从过年开始,只要有空了,大家都会组团过来。
学习中也不忘逗乐,还有手欠的,逗得如意吱哇乱叫,现在都安静下来了。
在院里看了一会儿蓝天白云,就回去工作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聚散分离。
都是人生常态。
知青们都不是一个地方的,以后怕是也很难见到了。
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现在开始实行包产,土地虽然暂时没下放,但属于自己干自己的,都铆足了劲的干。
等交够了足够的公粮,多余的部分都归于个人。
可不是把土地伺候的像儿子一样吗?
大家干的热火朝天,就连邵母都要了一块地来耕种,陈可秀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以前挣工分的时候,偶尔划水摸鱼都能分到粮食,她偏偏不愿意去上工。
这会儿需要自己干的好,她又要去承包弄一块地来种。
真是不可捉摸。
离别是常态,陈可秀暂时不离开,因为有着还算稳定的工作,还有明确的发展道路。
况且还得看这两个孩子。
不过,林姐倒是可以离开了。
因为现在活跃市场经济了。
随便折腾点什么,都能赚到一些钱。
哪怕是倒腾衣食呢。
这会儿刚活跃市场经济,大家属于还在害怕资本尾巴的事情,并没有人敢去尝试。
现在吃螃蟹,肯定能吃到大只的。
至于陈可秀,目前还不打算入场,不过倒是询问了林姐的意见。
上一篇:当美媚娇宿主绑定生子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