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江流
周渔这里需要改的不多,弄好后,她就问黎雪:“我看你们杂志特别多,请问过刊卖不卖?”
黎雪倒不觉得周渔奇怪,农村订报纸杂志的确少有渠道,她只当周渔爱好文学,点点头:“卖,不过去年的已经卖了,今年的得到一月份统一卖,你要是有需求,我给你留着。不过我有不少样刊,用不着,送你了,你先拿回去看。”
等着周渔走的时候,手里就抱了足足几十本刊物,黎雪人挺好:“稿子发了,有你五份样刊,到时候同稿费一起寄给你。你来取也行。”
在百货公司等到了五点,周渔才抱着报纸回了村。
她想着,等着买卖做大了,车买不起,怎么也要买辆拖拉机,要不天天等车,太浪费时间了。至于骑自行车,一方面是太冷了,另一方面她一个长得挺漂亮的大姑娘,天天这么来回,不太安全。
回村她先去了村委,看看进展,却发现,村里的老少爷们大媳妇小姑娘都在那儿帮忙呢,窗户早就开好了,炉子也盘好了,大家是帮着修整地面。
瞧着周渔来了,秋桂婶就跑了过来,“小渔,这边就差平地了,我们都能干,就让远征回去弄那个床架子了。我们听老村长说了,你这蘑菇真卖出去了!放心吧,保证早早给你弄好,早点种下多挣钱!”
当然,大家也忍不住好奇,不少婶子大娘都围了过来打听:“周渔,一天真要三斤啊,每天都要吗!”
“多少钱一斤啊。这得挣好多钱吧。”
“周渔,你这种蘑菇要人不,要的话婶子来给你帮忙啊。”
前面周渔没正面回答,村里人不错,但五块钱一斤也太惊悚,她怕周图强找事,毕竟住在一个村。
不过后面的问题她回答了:“肯定的,等着这边修好了,需要有人帮忙照顾,蘑菇如果都出了,还得去城里卖,都得用人!以后还得大家多帮帮我!”
有这句话,大家自然高兴,他们都寻思这是个短时间的活,想着冬日里最闲了,能挣点钱能过个好年。
周渔也没说自己以后的长远计划,接着来:“现在也有需要人的地方,不过只要十岁以上的娃娃,帮我抄报纸上的文章,抄一篇给五分钱。”
她想买旧报刊就是要抄的,除了报纸,周渔还看上了广播的宣传效应。但现在一个收音机几十块钱,买得起的还是少数。
大部分人听得都是厂里的广播。
周渔前两天往城里跑,其实就是去听人家的广播去了。她发现,早上中午和晚上都会放,内容除了转播新闻联播,播报厂里新闻,就是放音乐和读报刊摘录。
不过他们的报刊大多数用的南州晚报和南河晚报,内容很单调。周渔觉得,广播员们还没有组稿的意识。
周渔就想趁机攻占这个广告位。
毕竟她除了卖草菇,还要卖平菇的,平菇产量大,草菇一百斤稻草能产四十斤就不错,用行话来说,转化率百分之四十。但平菇的转化率可是百分之百。
也就是说,同样的成本,平菇的产量是草菇的二点五倍。
所以平菇的定价就低很多,很适合成为大众平日餐桌的常见食物,各大工厂正好是她的消费群体。
趁着这次利民餐馆发威,她准备替平菇也宣传宣传。
孩子干的事,就是替她将选出来的短文抄出来,分别寄到各大厂的广播室,她预计,即便不可能全读,也会有所借鉴,时间长了,自然就形成习惯,她多摘点关于吃蘑菇的文章宣传效应不就有了?
这事儿做的有点超前,不过做生意吗,就得提前布置,下水磨工夫,不算什么。
周渔的提议大家当然愿意。
这会儿又没什么升学的要求,大家让读书也很少有那种必须考大学的想法,就是家里供你,有本事你就读,没本事就务农。
所以孩子们自由的很,写完作业,也没农活,都在四处撒欢呢,还不如挣点钱。
“抄文章,我闺女字漂亮,我们报个名。”
“我儿子写的也不错,也报名!”
“我们家妮妮九岁了,但书写从来都是满分,能报个名吗?”
周渔耳朵都快被震聋了,连忙说:“写得好的晚饭后都来,纸笔我出!”
等到了晚上七点,周渔家就被半大孩子们攻陷了,不过她很快发现了周朵的用处——她对这些孩子们太了解了,直接帮着预审了。
“周小武,你凑进来干什么,你那字跟狗爬的似的,你不行!”
“周二文,你姐呢,让你姐也来,她写的漂亮!”
周渔乐的清闲,将挑出来的五篇文章放在了周朵跟前,要求一篇抄八遍,就隐身了。
晚上九点,周渔收到了整整齐齐的四十篇文章,还有一长溜名单,周朵扑闪着她的大眼睛求表扬:“姐,我都弄好了。”
周渔奖励她一个香吻,让周朵羞的不得了,美滋滋地跑开了。
第二天,周渔去送蘑菇和寄信,就在报刊亭里看到了新一期的《南州晚报》,上面就有她的那篇小文章。
随后几天,姜桂香每天都跟她说卖疯了,“好多人慕名而来,一天九盘,中午就卖没了,下午来的客人总是不高兴,都抗议了,我们就变成了中午五盘,下午四盘。”
“周渔,草菇能加大供应量吗?”
周渔产能就那些,肯定供不上,只能拒绝,让姜桂香遗憾了很久,还问周渔呢:“你需要啥,我提供,你快点种啊!”
周渔也着急,堆料一发酵好,周渔就将平菇移到了那边,家里则全部种上了草菇,只是农作物不似工业品,流水线可以哗啦啦生产,农作物就算再急需,也是需要时间生长的,只能慢慢等着。
就是没想到,12月的一天,周渔送了蘑菇刚回村,就被村长的大儿媳妇秦月书给拽住了,秦月书小声说:“市蔬菜公司带着小王庄的人突然来了,就在我家坐着呢,说是要跟你交流种蘑菇的经验。我公爹说他们这是想学冬天种蘑菇的技术,他拦着,让你先别回村。”
第15章
老村长的意思很明显, 周渔就是靠养蘑菇的技术卖钱的,如果真的交流出去了,她刚开始的生意也就断了, 自然, 梅树村想要跟着致富的可能也就没了。
他不允许这事儿发生。
当然,他没想让周渔掺和这事儿, 他要自己拒绝了。
不止秦月书在这里等,他丈夫在村里的另一条路口也等着呢,一等就是半个多小时,她连旁边村民家都没敢进去, 就怕错过了人。
这会儿她冻得鼻涕都快出来了, 用僵冷的手推推周渔:“别愣着, 我跟你一起去外面逛逛吧。”
周渔倒也没有强出头的意思,不知道对方根底和来意, 现在跑出去,事情就没了缓和之地了。她点点头,跟着秦月书往外走, 顺便问问她今天的事儿。
只是没走几步, 就听见有人打着锣鼓叫:“来人啊。有人闯菇房了!来人啊!”
这是秋桂婶!
前几天周渔就将培养料和平菇菌种移到了村委这边,这两天已经种上了。周渔家一共三个女人, 自然不适合守夜,她和老村长商量了一下, 要找个人帮忙干活外加看护。
周渔话也说在了前面:“来这里帮忙可不止是看着, 还得帮我照顾蘑菇, 也就是说,怎么种,用什么药, 怎么保持湿度温度,都是要教的。”
这不就是要教会冬季种菇的技巧吗?
老村长当时就慎重了,问周渔:“你咋想的,这都是你养蘑菇的关键,告诉了你可就没秘密了。”
周渔本身就不是想只靠种蘑菇致富,那这也太慢了,她的日化厂不知道多久才能开出来,她想做的是产业。
这也是周渔愿意答应老村长的请托的原因。
她的先富带动后富,不是发财了以后给大家工作,而是让所有人跟着她动起来,大家一起干。
所以周渔给老村长的回答是:“就是要教,这是第一家,以后还会有更多,我想把咱们村做成蘑菇种植村,想要蘑菇就来咱们村。”
老村长激动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那不是人人都能种?慎重想了想后,推荐了秋桂婶夫妻。
她一共两个儿子,如今都成年了,家里夜里不用留人。另外,秋桂婶人细致,干活利落,又聪明,是村里有名的巧手。而她丈夫周福军则从小学功夫,身上有一把子力气,他俩看的话,是最合适的。
周渔也同意,她爸去世后,秋桂婶夫妇是有什么帮什么,这是一家好人。
这会儿没有手机之类的可以联系人,怕秋桂婶这边万一有事儿怎么办,就说好了,遇事儿了,让她把村委的大锣给敲响了,那样全村都听见了。
但说的时候,其实防范的是周图强,周渔这个二叔,听说现在很是看周渔不顺眼。
因为她不让房子,他家耀宗的婚事吹了,他说过好几次:总有一天要找替他哥哥教育周渔。
谁能想到,周图强还没动,这会儿居然敲起来了。
周渔和秦月书互相看了一眼,也顾不上别的了,连忙往村里去。
他们从村口走到村委,这里已经围了许多乡亲,到处都是人头,根本看不见里面,只能听见秋桂婶的大嗓门:“什么叫你没多想?你在这儿巴着眼睛看了半天了,我说让你走,你嘴上说的好好的,我一扭头你就往里闯!”
“要不是我家那口子有把子力气,直接给你扔出来了,你就进去了。这可是我们菇房,你也是种菇的,这不是偷是干什么?”
还有个气急败坏的声音:“你们这是村委,我怎么知道是菇房,你少冤枉人!井干事,你给评评理!哪里有这样的?哎呦,我胳膊是不是断了,好疼啊!?”
他还倒打一耙。
村里人立时很多不愿意的,“张来三,你偷技术还有理了!”“你少装了,你什么人大家谁不知道?”
秦月书小声在旁边给周渔介绍:“这个说话的应该是小王庄的,叫张来三,种菇倒是不错,却是他们村最赖皮的一个,往日里我爸去小王庄,根本没人搭理他,这是故意叫他来的吧。”
这很显然,小王庄故意找个赖皮偷技术。
这种无赖哪个村都有,都是有名的不服管,偷技术现在又不算犯罪,倒是往他身上一推,啥办法都没有。
周渔想知道蔬菜公司的态度,这会儿已经有人看见她了,瞧见她想上前,大家给她让了条小道出来。
不过,没一个人叫她名字,农村人的聪明也不能小觑的。
秦月书也跟着到了前面,周渔小声问:“蔬菜公司来得这个井干事你们熟悉吗?”
秦月书摇摇头:“咱们不是菜队,联系不多,我瞧着我爸也是第一次见,我没出来的时候,倒是看见他了,白白净净的,像是个读书人,说话也挺温和。”
这会儿走到前面了,周渔也看见了现场,的确站着一位白白净净的年轻人,应该就是井干事。
这会儿他正皱着眉头,一脸的无措,冲着小王庄的村长张金鹏说:“不说过来聊吗?你们这弄得什么事儿?”
这话能这么问吗?一看就是个青瓜蛋子。
果然张金鹏不惧怕他,一脸无奈地样子说着最无赖的话:“我也不知道啊,可能好奇吧,这又没瞧见,下次不准了。”
井干事居然也这么对老村长说:“反正也没损失,就这样吧,咱们接着聊。”
老村长这会儿已经看见周渔了,周渔跟他摇了摇头,不行的意思。
老村长跟周渔简直有心理感应,直接怒了:“什么叫没损失?!张金鹏,你们村可是养蘑菇的,看了半天不知道菇房什么样?你忽悠谁呢?”
“这张来三什么人十里八乡谁不知道?偷鸡摸狗,打牌赌钱,没有他不沾的。你们村那么多种菇好手不带,偏偏带他来,就是为了偷技术吧。”
“井干事,你好意思说接着聊?聊个屁!你们种了那么多年蘑菇,没研究出来怎么种冬季蘑菇,瞧见我们会了,跑到这里空口白牙要技术,我都没说你们什么,结果不同意就要偷!”
“井干事,这就是你们蔬菜公司跑来的态度吗,我们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给,就算不给也要偷来,反正拿捏住了我们不敢怎么样是不是?”
“你们这是助纣为孽!我要告你去!”
“我跟你说,我周为先还真不怕,你来的时候没打听打听我周为先是个什么人?!你今天必须给我说清楚,不行我们就去蔬菜公司找你们经理说,你们那儿说不清楚,我们就去你们商业局,不行就去再往上闹,你别以为我不敢!”
老村长常年背着手四处转,那次周渔不愿意去农科站他发火,也不过瞪瞪眼睛,周渔都不知道,他还有这一面。
但足够唬人了!
井干事青涩得两只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脸都吓白了:“不不不……不是,我们没这个意思。张村长,你快点解释解释!”
张金鹏跟老村长显然是多年认识了,笃定老村长不能真翻脸,并不当回事:“你这老头子,怎么说话这么难听,有话好好说。张来三,道个歉!”
张来三吊儿郎当地就想过来道歉,老村长直接怒吼了一嗓子:“道个屁歉!你们这群兔崽子就这么看着人家欺负咱,还站着这儿看热闹,你们还是梅树村的人吗?一个个软蛋,给我都轰出去。我告诉你们,以后小王庄的一个都不准进,来一个我赶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