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37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爽文 升级流 年代文 成长 穿越重生

  姜桂香这么介绍,徐军海倒是扭头看了看周渔,略微点点头,算是打招呼了。

  这态度这么傲慢,王建脸色都不太好看,姜桂香自然也看出来了,她于是说好话,“蔬菜公司给她批了门市部,她今年一口气要开五家呢,就想每个门市部多放点货品,方便群众。所以想从你这里进一些饼干,你看怎么样?”

  “蔬菜公司批的,那不是蔬菜门市部吗?”徐军海笑了起来,“没听说过蔬菜门市部里卖饼干的。你们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啊。”

  姜桂香就说:“是蔬菜门市部,可也没规定,只能卖蔬菜啊。”

  “姜大姐哎,我知道你的意思,我想起来了,你餐馆的草菇是不是就是她供应的啊。你跟她认识想帮帮她,我理解,这谁没点亲朋好友的。可你也知道,我们厂的产品那是供不应求,多少人排队拿着条子等我们的货呢。我都供不上。”

  “你说……他们要是知道了,我不给他们货,给一个蔬菜门市部供货,那怎么交代?”

  姜桂香还想说点什么,周渔直接扯住了她,笑着跟徐军海说:“是我们冒昧了,只想着麦香的产品名声大,没想到你们这么供不应求,今天打扰了。”

  徐军海就笑了:“你理解就行。其实我说,你那蘑菇挺挣钱,加上饼干什么的,多不伦不类,你好好想想,别耽误了你生意。”

  周渔点点头:“多谢提醒。”

  等着出了门,姜桂香就忍不住骂了一声:“他就是故意的。他哪里供不应求了,他们厂刚扩大了规模,产量是足够的,他就是……他就是……”

  姜桂香不好意思说出来。周渔倒是挺坦然的,“他看不上我们!”

  姜桂香想安慰她:“我觉得你们这个挺好的,就是原先没有过,他们都是老死板,躺在那儿习惯了,根本不看是自己的能力,还是厂子的名声带来的,也不看政策也不看市场,啥也不知道,就知道高高在上。”

  姜桂香使劲骂了一阵才舒服,周渔瞧着,王建早就躲一边了,显然很有经验。

  她骂完了才想起了:“你早看出来了。为什么啊?”

  周渔就说:“他把那个第一看的这么重要,就是很傲慢的人啊。”

  姜桂香静了一下才说:“我也被职位困住了,总觉得他跟我笑嘻嘻,就是关系不错。其实人家就是看我的职位而已,我得反思。”但她也着急:“订货会一共就两天,明天晚上他们大部分就走了,你准备定谁家的?”

  周渔就说:“香喷喷。”

  姜桂香不觉得容易:“钟浩民的臭脾气还不如徐军海呢,徐军海是阴阳怪气,钟浩民可这能喷脸上,要不你别去了,我去问问他。”

  周渔摇头,“不用,我去就行。”

  结果周渔进去不过几分钟,就把这事儿定了,姜桂香都诧异:“你说的啥?”

  周渔回答:“我说,我用两个月的时间从无到有卖出去了十万斤平菇,如果你让我卖你的饼干,我保证一年之内,香喷喷超过麦香!”

  姜桂香:这是掐钟浩民死穴上了!

第30章

  饼干搞定了, 就剩下糕点。

  周渔本来想再接再厉,姜桂香拦住了她:“不用了,这个交给王建就行了。”

  周渔就看向王建, 王建一个卖东西挺灵活的小伙儿, 居然脸都红了:“芳芳家就是禾香斋的,这事儿我能办!”

  这是带着生意来的。

  周渔还能说什么, 只能说:“那就拜托你了。”

  王建的女朋友芳芳,全名贺芳芳,她爸妈倒不是禾香斋的厂长,也不是任何干部, 而是大师傅。她爸爸是特级糕点师, 像是绿豆糕等好卖的糕点, 都是人家的方子。

  有了这层关系,这事儿自然就办了下来, 禾香斋那边暂时提供每种糕点一百斤,但人家也说了:“如果卖得好,再来进就是。”

  这样, 周渔这个食品小超市的货源终于充足了, 店长定下了三个,至于王建, 周渔也问了他:“你想干什么?我这里有两条路,一个是采购一个是销售。采购是总体采购, 将这一圈盘活, 一个是销售, 但去了也不能立刻当店长,先当店员,我按着店长培养你, 两个月时间,干得好转正。”

  这两活其实现在看不出好坏。

  采购在后世是香饽饽,但现在可不一样,周渔是门市部,是个体户,而进货的厂家都是国企,人家地位高,多少年卖东西都是别人求着,个体户想跟人家打交道不容易。

  至于销售,则是考验个人能力了,就算是一样的货源,一样的选址,不同的人销售量也不一样。

  王建根本没犹豫:“我想干销售,我愿意干这活,我觉得买得多我就高兴,我就愿意琢磨这个。”

  这事儿就定了。

  王建家离着城北近,周渔将他分到了城北店。

  这样一来,就剩下城东店还没店长,周渔回了村就去了老村长家,这会儿老村长正在院子里坐着抽旱烟呢,瞧见周渔还以为她问蘑菇的事儿:“第一茬的蘑菇已经出头了,再过两天就能采摘,张继东他们都跟铁路定好了车皮,棉胎也运过来了。”

  周渔点点头,“您老操心我放心。”她随后问:“月书姨呢?”

  老村长顿时警觉:“你找她干啥?”

  周渔故作不知老村长的态度:“我城东店还缺个人,月书姨也愿意帮忙,我跟她说说,让她这两天去店里先了解一下。”

  “不行!”老村长直接敲了敲烟杆,拒绝了,“你再找个人吧!”

  “您觉得还有谁合适,给我推荐一个呗。”

  老村长一下子就卡了壳,这满村子的人都动起来了,但说真的,农村人有泼辣的,可大部分都是一辈子老老实实种地干活,连市里都没去过,怎么去卖货?

  而梅树村那几个能折腾的,早就跟着林巧慧去卖菜崭露头角了,哪里找得到新人。

  他没有理由,居然一言堂:“我说不行就不行。”

  周渔都乐了:“我还以为您是个开明的人,没想到,您居然这么顽固,四爷爷,你不就是担心别人说你以权谋私吗?”

  老村长被说中了心思,哼了一声:“干什么事都得有牺牲,我掌管着这么大的一个村,身不正如何能管理大家。”

  “我不认同。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防范于未然的做法,就是一刀切——我管着村里,为了大家都满意,甭管儿女有本事没本事,就在家窝着,太不顾虑别人了。”

  “您还是亲爹吗?为了自己牺牲家里人。您觉得是不是特伟大,但我看来,反而是你不信任我们。”

  “一是不信任自己,不信任自己的眼光,也不信任自己的能力。二是不信任自己的儿女,你自己的孩子你都不放心吗。三是不信任我们梅村村的村民,怕他们到时候指责您。最后是不信任我,怕我以后反悔。”

  老村长都被周渔说的愣了,倒是秦月书本身在屋子里坐着,这会儿也走到了廊下来,趁机表明心意:“爸你放心,周渔看上我让我过去,也是当店员,干得好才能提副店长,才能转正。工资大头都是提成,我要是干不好,卖不出去东西,我就回来,绝不赖着。”

  老村长没吭声,周渔软了声音:“您什么样,我什么样,村里人什么样,月书姨什么样,以后谁也不好说,可现在,您得承认大家都是一条心的。那就干啊。别为了避免以后的事儿挡了咱们现在的路,那不是因噎废食吗?再说现在走不出去,以后也就没有以后了,这会儿闯就是了。”

  这还能怎么说,老村长叹一声:“要是不行,立刻回来!”

  秦月书连忙高高应了。

  这算是五家店都有了店长或者培养的苗子,如今货源也搞定了,周渔就将开业的日子,定在了1月25号,腊月二十。

  这天是个周日,外加离着小年还有几天,正是采办年货的时间,是大家消费能力最高的时候。

  第二天是周四,订货会就结束了,这天下午所有人员都会陆续离开南州,好在周渔提前完成了任务,不需要再去一趟。

  周渔需要做的是去拉回货物,这个她已经想好了人选——严华!

  前几天坐拖拉机的时候,她就问过严浩,他哥哥严华的卡车什么时候回来,正好可以雇佣他拉货。

  车刚买回来就有生意,严浩自然高兴,“已经买好了,在路上呢,后天就到了。”

  今天严浩来接他们,周渔又问了问具体时间,准备让严华后天就跑一趟,提前将货拉回来。

  为了最近看店方便,周渔直接包了机(拖拉机),严浩今天的任务是送她和订好的十四位销售员去了市区——这两天装修已经差不多了,她们得熟悉店面,打扫卫生,最重要的是发传单。

  对的,这种门市部可谓是前所未有,装修的时候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好多人都问:“怎么批发个蘑菇还要个门市部?”

  这就说明这个名字带来的局限性了。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儿,毕竟从蔬菜公司拿到的是卖蘑菇的特许权,她不可能随便更改。

  来问的人毕竟是少数,他们纵然给他们讲明白了:“我们这里不止有蘑菇,还有调料瓶,各种糕点饮料饼干,都不需要券就能买。”更多的人是不知道的。

  再说了,周渔他们这么介绍,对方也不一定信,用老太太们的话说:“你们说啥呢,咋能什么都有?听着跟供销社似的。就算是供销社,好多东西也都卖光了,买不上的。”

  所以周渔想了想,做传单。

  这在后世简直是司空见惯,别说大超市了,小超市开业也要发点的,可现在这却是独一份。

  周渔专门找了黎雪,晚报有自己的印刷厂,负责南州晚报和日报的印刷,不过人家是不接受外单的,好在行业内都是相通的,她辗转给周渔介绍了南州印刷厂的一个印务,接了这个单子。

  周渔的印刷也简单的很,没有后世那么精美,就是用普通的纸张,照片也不是现场拍摄的,而是用的南州晚报一个摄影爱好者的照片——就是周渔上南州晚报那张照片的拍摄者,上次他就说自己爱拍美食,周渔记住了。

  他们先去的市中店,印务潘成已经等在那里,后面就是已经印好的五千张传单,瞧见周渔他就说:“都在这儿了,分成了五份,你看看行不行?”

  周渔就抽了几张出来,分给其他人看看。

  传单就是A4纸那么大,当头一句话,字体硕大:买东西送鸡蛋!

  后面则是糕点饼干鸡蛋酱油醋等产品的照片,都不大,却保证让采买的主力老太太老头们都看清楚——他们大多不认字,而这些东西介绍的时候,很难一次性说齐全,这也是周渔必须要加图片的原因。

  当然,放的最大的则是开业时间,地点和促销规则:购物满五毛送一个鸡蛋。

  要知道,如今一斤鸡蛋六毛二,合着一个鸡蛋最少五分钱,这就是打九折呢!更何况,周渔太知道老太太爱领鸡蛋这事儿了——她上大学勤工俭学的时候,被老太太挤倒过!

  瞧着这张传单,一群人都有点瞠目结舌,秦月书真是觉得想不到:“还能这么干?”

  张小翠倒是好一些,她可跟着周渔去过吴县,见过周渔推销蘑菇的操作,不过也是挺惊讶的:“你是怎么想的呀,别的不说,一听送鸡蛋,我肯定来。”

  周渔就知道鸡蛋大法好。

  王建也兴奋起来,他就是爱销售,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东西的吸引力有多大,而且想到更多一些:“这可太棒了,这东西一发,先是这就是个新鲜事,能吸引人过来,再是这张纸很多人就舍不得扔,肯定要拿回去留着用。这一拿回去就不是一个人看了,八成是要传阅的,知道的人就更多了。最后说这上面的内容,这么多图片,就算记不住,也知道咱卖什么,这么多东西随便买,谁不想来看热闹,更何况,还有送鸡蛋,这一重重的,谁受得了?!”

  王建这么一分析,大家都点头:“那我们赶快发吧!”

  周渔就是这意思,不过发之前还拿了自己写的宣传话术出来,让他们先背下来,里面的内容倒是不难,譬如一定要先强调送鸡蛋的活动,这样把人吸引住,再说店里的具体情况,最后一定要告知开业时间。

  就是有一点,很多人不太好意思。

  周渔这批店员除了王建,都是村里找出来的,这里面张小翠她们是卖过东西的,还有七八位是根本没卖过的,抹不开脸。

  这倒是简单,周秋芬是第一个背过的,自告奋勇:“我先试试!给大家打个样!”

  这自然好,周秋芬当即就拿了几张传单出了门,站在了门市部前面的步行道上,这会儿正好是上午十点左右,这个店是市中店,本来逛街的人就多,不一时就有个阿姨慢慢走过来。

  周秋芬立刻迎了上去,笑着跟这位阿姨说:“阿姨,我是这家蘑菇批发门市部的店员,我们要开张了!”

  阿姨摆摆手:“不买蘑菇,贵!”

  周秋芬笑着说:“我们可不止有蘑菇,有禾香斋的糕点,绿豆糕,红豆糕,鸡蛋糕,小麻花都有,还有奶香饼干,夹心饼干这类饼干,最重要的是,开业那天买够五毛钱送个鸡蛋!”

  阿姨本来还在蹭蹭往前走,可周秋芬说一个糕点名,她就慢一点,说一个饼干名,她就更慢些,等着送鸡蛋的话说出来,她直接回了头:“真的啊?”

  周秋芬将传单递给她:“真的,您看,这是我们的有的货品,都有图片,这里是我们的店名和开业时间,这一行写着:买够五毛送鸡蛋一个。不带骗您的。”

  老太太是真不敢相信:“不是坏的吧。”

  这可没培训,不过周秋芬卖蘑菇已经训练出来了,“是坏的,赔您十个。”

  老太太顿时高兴了:“来来来,闺女,我不认字,你再给我念一遍,啥时候能过来买东西?”

  这显然成功了,而且看着一点都不难,秦月书说:“这不就跟唠嗑一样吗?好像不是特别难,就是敢说就行了。”

  有了榜样打底,他们显然不怕了,周渔就把传单都分了下去,让他们自己忙去吧。

上一篇:病弱女配和男主HE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