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64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爽文 升级流 年代文 成长 穿越重生

  这……这都是要加入他们吗?

  这……这幸福来的也太突然了!

  当然,宋雪梅更忙活一些,刚刚周渔在讲话的时候,她就在默记,这会儿她倒是想笑,可是怕忘了,只能忍着。

  周渔瞧着争的差不多了,就给宋雪梅他们小声吩咐:“把不需要争的几位请到旁边的屋子,签合同吧。”

  立时,宋雪梅和蒋学名都打起了精神,问询这几位不争的要不要签合同,得到肯定答复后,带着他们去隔壁周渔专门开的一间客房了。

  屋子里一下子少了不少人,这动静也让争的几个人反应过来,吴少学干脆问周渔:“周经理,这可怎么办?你到底是按着先后顺序,还是价高者得?”

  这可是难题,周渔回答不好就会显得市侩,就会得罪人。李晓明想帮她打打圆场,却不料周渔直接回答了:“吴科长,如果是按着真正的市场经济的话,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个位置的确是价高者得。”

  “最好的位置一定是留给可以付出最多价钱的厂家。毕竟开门市部是为了挣钱。”

  这话一出,几个人都看着周渔,他们都是老业务了,怎么可能听不出来周渔还有后话。

  周渔接着说:“但我们毕竟不是美国他们这样的资本主义国家,我们规矩外面还有人情,我第一次到海市,一号店正在筹办当中,大家这么认可我,我非常感激,真是恨不得都让你们在中间位置。”

  “我认为,你们给我这么多支持,我来说价高者得,是不恰当的。所以,”周渔很歉意地看着王端文和李红,“这次我还是比较认可谁先定下就归谁这一点。”

  “当然,我也必须承诺,当二号店开业的时候,海市皮鞋厂和海市蜂蜜厂肯定都会有自己的专柜,我保证是最好的位置,而且,跟现在签约的条件一样。”

  “这次你们如果依旧愿意赠送赠品,那么我们可以在开业的时候,做一个活动,譬如如同今天的指示牌一样,指引顾客到你们柜台,购物领取赠品,这样就可以把人引过去了。”

  周渔这话说的有水平,肯定了王瑞文和李红争是有道理的,又摆明了以后店铺最好位置是需要怎么争取,但话锋一转,又讲起了人情,她两面周全,有理有据,也不亏待谁,饶是王端文和李红,都不好意思再争了。

  所以,李红当即笑道:“那我还是提供赠品。周经理,我知道你主意多,您可要帮我们好好卖卖货。”

  李红如此大大方方,王端文也点了头:“我们皮鞋不好赠送,这样,我可以提供一千个擦鞋布当赠品。”

  就连许丽华都说:“服装也不好赠送,但我们厂有真丝手绢,可以出一百条做活动。”

  等着这场介绍会结束,周渔和众人就将他们送到了海市大饭店门口,李晓明陪着老朋友们离开之前,专门停了停,冲着周渔说:“周老师,你可真是太厉害了!”

  这话是他今天第二次说,显然这次更真挚,周渔笑着邀请:“欢迎你们来南河看看一号店。”

  这次,别说李晓明了,旁边的李红和许丽华他们都点头:“一定要去,实在是好奇你开的门市部会怎样?”

  等着他们都离去,周渔就瞧见蒋学名几个人脸上的兴奋已经忍不住了,她直接说:“想笑就笑,我告诉你们,就算是海市这样的大城市,也没有比咱们更厉害的了!”

  “高兴就高兴出来,怕什么?谁能做到咱们这么厉害!?”对啊,谁能想到呢。

  宋雪梅几个立刻笑了起来,这可是在大门口,可太招人眼了,不少人都诧异的看着这四位穿的一样的俊男美女,不过,即便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高兴,但瞧着就很开心,不少人也对他们露出了笑容。

  乐够了,周渔直接宣布:“我们这也算是完满告一段落,来一次海市不容易,明天歇一天,后天咱们就兵分两路启程,现在,想逛街逛街,想购物就购物,不用怕买了拿不了,邮寄回去就行!我出钱。去吧。”

  这可是海市,谁不想逛逛。立时他们都应了下来,还邀请周渔。周渔说真的,这些天心力交瘁,直接摆了手,“我就不去了,开了的那间房,我去享受享受!”

  等着人都走了,周渔这才放了水,美美地泡了个澡,踏踏实实地睡了一觉,等着睁开眼,人歇过来了,天都黑了。

  几个人都说不回来吃饭,周渔干脆自己去找了家小饭馆,慢悠悠地吃了顿饭,算是享受了一下生活。

  等着晚上八点钟,她就去饭店前台借了电话,给村里打过去,老村长和她妈不放心他们在外面,说好了每天晚上吃完饭,都会在这个时候去村委坐着,让她报个平安。

  果不其然,一打过去,很快就接通了,林巧慧的声音传了过来:“小渔啊,怎么样了?”

  后面还传来了老村长、秋桂婶、周秋芬他们的声音,都在跟周渔问好。

  显然,周渔前天说了要办一个介绍会,看看能不能说服这些大工厂把产品给他们,大家都记在心里呢。

  周渔只觉得心里暖烘烘的,笑着说,“都谈成了,咱们一号店这么好,他们都争着给咱们当供货商呢,连带海市日化,一共十家,都是行业知名品牌,有最时髦的海市服装,还有喜乐皮鞋,好温度保温瓶……”

  周渔是报一个,大家就惊呼一声。

  梅树村再也不是过去那个穷村子了,梅树村的人如今都富裕了。整整种了四个月的蘑菇,上次老村长还说呢,如同周老旺这样侍弄田地的好手,家里劳动力又够,年后直接又起了两个棚。

  一个棚一茬能挣四百五,三个棚一个月就是1350。他们家的人又简朴,这几个月下来,去掉还周渔建棚的钱,愣是存下四千块!

  而其他村里人,最少的也有千把块,大多数每户手里都有个两千块。要知道,周渔到七月初就要按着正常价收购蘑菇了,那会儿,他们挣得更多。

  外加周渔又开了门市部,大家于是也赶了时髦,没事干就进城看个新鲜,别的不说,这眼界是提高了不少,知道的也多了。

  所以,周渔报名牌,他们是真知道是好东西!

  更何况周渔还说了:“这些东西,除了服饰箱□□鞋,以后都进门市部,你们到时候都能看到。”

  这当然好!如张小翠这样的店员,那是卖得越好,提成越多,好东西多了,自然挣得多,她高兴。

  至于村民们,从门市部买东西一律九折,这么多好东西,他们可都能用上。

  热闹了一阵,林巧慧又叮嘱了周渔几句让她注意安全和身体,千万要和周三春一起,不能独自上路,这才把电话给了老村长。

  老村长接过来,声音也带着笑,不过问的是:“这一下子谈了这么多,你们就快回来了吧。”

  周渔就说:“还得跑跑,还有不少好东西呢,不过有了这块敲门砖,后面的事儿好办多了。”

  这是实话,甭管怎么样,海市这两个字就够唬人的,更何况,这十家厂子都是名副其实的佼佼者,有了他们做背书,周渔相信,不至于立刻签合同,但听他们讲一讲,还是没有问题的。

  老村长点点头:“你心里有数就行。好好干吧,家里有我!”

  周渔后面列的厂子还有十几个,第二天他们总结了一下,让周渔没想到的是,宋雪梅居然将她那天的讲话全部默写了下来,并且整理好了,分给了蒋学名和周三春一份。

  用她的话说:“学个皮毛都够用了。”

  这种情况下,周渔没什么好担心的,四个人自此分成两队,蒋学名和宋雪梅南下,经过杭城,苏城,温城一路到粤东,再经过景德镇等城市,绕回南州。

  周渔则北上去京市一趟,中间她还专门拜访了一家县级厂,那家工厂是夏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生产自动粘贴式卫生巾的——周渔给出了极大的诚意,谈下了进货,这东西,她觉得必须得推广。

  四月底出发,再回到南河的时候,已经是五月中旬了,枝头长出的新叶变成了油绿色的老叶,身上的衣服也从外套变成了单衬衫,而一号店的装修也结束了。

  瘦了一圈黑了不止一度的王建和张小翠,站在省会火车站的接站口,露出了闪亮的大白牙,对着周渔说:“经理,去看看咱们的一号店吧!”

第49章

  周渔一眼就瞧出了王建和张小翠掩藏在真挚邀请后面的得意洋洋, 显然两个人自我感觉不错,这是想给周渔显摆显摆呢。

  周渔就喜欢大家给她显摆,那不就代表她的眼光好, 对方的能力强, 她还可以多休息休息!

  她点点头:“走!去看看!”

  这会儿南河可不如海市发达,没有出租车, 周渔倒是有一张小轿车票,是南州肥皂厂给的,但周渔一直都没买。

  她实在是要干的事儿太多了,虽然门市部和蘑菇批发带给她了大量资金, 但门市部的扩张, 一号店的装修都要钱, 所以,至今那张票还在手里。

  周渔就问:“咱们是自行车还是公交车?”

  一听这个, 王建就说:“那哪里能,咱小轿车?!”

  周渔都讶异了,“哪里来的?”

  张小翠指着王建说:“王经理搞来的, 具体的, 到车上我们给你讲,赶紧上车休息休息吧。”

  说真的, 张小翠一眼就看出来了,周渔累的不得了, 虽然眼睛很亮, 一看就很精神, 但面色不似原先红润,发灰发黄,想也知道, 这一跑小半个月,又都是她操心,得有多累。

  张小翠是员工,也是看着周渔长大的梅树村长辈,如今她在外面一个月能拿200,家里还种着棚,一个月大几百块是没问题的,说真的,又有成就感又有钱,她觉得,比工人还好呢。

  这都是周渔带来的,怎么能不心疼。

  她直接将周渔手里的包接了过来,拉着她往回走,心里还盘算着得给周渔补补身体。

  现在汽车少,所以也没有停车场,更没有不准停车的地方,车子就停在火车站旁边的巷子里,几个人几步就到了。

  周渔看了看,很常见的一辆吉普车,应该年头不小了,瞧见人过来,还下来个司机,冲着她笑着说:“周经理吧,我司机万小兵,您叫我小万小兵都行。”

  周渔跟人打了招呼说了谢谢这才上去,等着到了车上,她就问:“到底怎么回事?”

  王建就说:“这次省内招商不是我和小翠姨办的吗?”

  这是真的,周渔要出去招商,省内招商她就顾不上了。

  周渔对省内的厂家虽然没有见过,但对产品早就做好了准备工作,可谓是如数家珍,只待人家上门而已。外加他俩都是门市店第一批的店长,而且成绩斐然,否则周渔不会让他俩打前站,只是缺一些经验。

  权衡之下,这事儿就拜托老村长来了三天坐镇,王建和张小翠主办,周渔每天电话遥控指挥。

  总的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

  在海市,他们不知道梅树村门市部是什么样子,但在南河省,谁不知道门市部?从找饼干厂的广告开始,到饼干厂赠送饼干,再到南河日报对周渔的报道,应该这么说,提起南河的个体户,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周渔!

  所以,九成九周渔看上的厂家都来了,唯一一个没来的,是肃南市咸菜厂,他们厂是老字号,听说建国前就有了,味道很好,在肃南周边几个城市都很出名。

  周渔觉得可以推广一下。

  结果人家没搭理周渔的邀请函,周渔无所谓,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受人欢迎,有些厂子人家自己过得不错,就是不喜欢这些新生事物,劝是没用的。

  这种情况下,订购很顺利,也是周渔放心在外面待了小半个月的原因。

  王建接着说:“省城的百佳罐头厂也是咱们这次进货的合作方,他们厂有两辆车,但经常闲置,造成了很大浪费。我就跟他们商量好了,如果有需要日租。你跑了这半个月了,得歇歇了,今天就租过来了。”

  周渔点点头:“你有心了。”

  从火车站到百货大楼还有几公里,汽车要快得很,不过十几分钟就到了,一停下,周三春都发出了惊讶的声音。

  他们走的时候,外立面贴砖还没收尾,四周都是脚手架,根本看不出模样来,起码跟周渔那彩印手册上的复原画是完全不同的,但现在,已经是一模一样了。

  图片里画出来的是白色,但实际上,这瓷砖的颜色却比一般的白要柔和,看起来不是那种刺拉拉的大白墙的感觉,反倒是觉得看起来很高档,很顺眼。

  就是如今墙的几面都被也一个个长方形的红绸挡住了,看不到整体,这让周三春有点不解:“这是啥,怎么还挡着呢。”

  王建就说:“广告位。这两天刚定下,正印刷呢,还没做好,等着做好了,就放上去,到时候,白墙彩色广告,外加四周的花园小广场,咱这环境,我敢说,京市海市也没有!”

  周三春已经见过世面了,海市京市最繁华的街道也走过,虽然那边也繁华漂亮,但那不是新建的,他觉得,在新建的建筑里面王建这话说得对。

  其实周渔也同意这话,倒不是她自大,这比之后世的差远了,起码在她的年代,国外的购物中心的外立面那真是设计感十足,复杂的设计,多材质的使用,灯光的运用,很多著名商场都成了知名景点。

  但现在却不一样,即便是海市的百货大楼,也没有任何装修的概念,不过是挂了个绿牌子而已。他们这个,起码领先了十五年,这也是周渔笃定一号店会名声大噪的原因。

  事实也是如此,这里原本就是厂区的办公楼,如今直接将围墙撤去,地上也铺了砖,还砌了花池,变成了花丛掩映中的小广场。

  虽然没有开业,但是广场有部分是开放的,不少老人和孩子都在这里玩。

  就这一小会儿,就不止一拨人停下来往这边看,很多人都在说:“这个门市部真是一天一个样,可真好看!”

  “外面都这么好看,里面那得多好看。就是不知道,东西贵不贵?”

  “就是那个卖饼干的梅树村,不是个体户吗?咋能开这么大?”

  当然,还有人说呢:“听说他们在南州满五毛送一个鸡蛋,这边也不知道送不送。要是送的话,我就来这边买。”

  张小翠一边陪着往里面走,一边说:“咱们梅树村可太出名了,从开始装修,就有人来问有什么促销,我又不能透露,只能跟他们说肯定比送鸡蛋要好,好多人一直等着咱们开门呢。”

  周渔点点头,跟着进了里面,一进去,就觉得里面又大又亮。说实在的,囿于位置原因,这楼的实用面积一层也只有一千平,真不大。

  但地上铺贴的是天然大理石,一水的白色地面,四周刷的白漆,为了美观,顶部是要吊顶的,不过现在没什么合适的材料,周渔就让人用木条竖排列,将大量的白炽灯管镶嵌在其中,照得明晃晃,亮堂堂,显得空间又高又大。

上一篇:病弱女配和男主HE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