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江流
第52章
周渔没想到在这里碰见了薛兰山。
这人不是别人, 就是那个让原身辍学的前男友薛新成的爸爸,他曾经给薛新成送过被褥,来的时候, 薛新成正好和原身一起吃完饭回学校。远远地瞧见了, 薛新成说别被父母发现,就让原身回宿舍了。
后来, 两个人闹到了开除的境地,这位父亲也没出现过,薛家一直处理这事儿的,是薛新成的妈古小燕。
周渔倒是知道, 薛家是日化厂的, 他爸爸还是日化厂的厂干部, 后来薛新成退学后,也进了日化厂工作。
原身离开的时候, 薛新成还问她:“你闹成这样,是何苦啊。我回去就能工作,你以后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
那会儿原身一句话没回答, 啐他一口!
可她没想到, 这位薛兰山居然是负责业务的,还找到她面前来了, 显然,薛兰山不知道是根本不关心, 还是不在意, 或者是健忘, 亦或者是有超高的装糊涂的本领,他这会儿,仿佛根本不认识她。
周渔就当不认识:“您是哪个厂子的?”
薛兰山没想到周渔跑到省城开门市部, 居然连人都认不齐,这在原先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可这会儿,他也只能忍着,“我是南河日化厂的业务处处长薛兰山。”
周渔点点头:“那我知道了。南河日化的位置,当时发给了你们负责联络的业务员王一,他确认过的,怎么又说位置的事儿?我们给的跟确认过的地方不一样吗?”
薛兰山自然知道是一样的,但问题是,那会儿就算是梅树村在南州市折腾的挺大,他也没当回事,省城现在也有不少个体户,倒腾服装的,电子表的,能租个门面就已经很厉害了,梅树村能折腾到什么样?
王一拿着邀请函过来的时候,他根本没看,就跟王一说:“你负责就行了。”
王一不敢拿主意,就问他:“那咱参与不参与?”
他虽然不在意,但知道年初南河日报可是采访过周渔和门市部,这是正面宣传,他们作为国营厂,怎么可能这个时候拖后腿,就让王一参加。
也就是开业前八天,一号店的广告打的太大了,他上班一翻开报纸就瞧见了,这才知道,这个一号店虽然叫门市部,居然这么大。
但他以为就跟百货大楼一样,反正东西都进去了,统一摆在柜台呗,哪里想到,还有这样的区分。
要是只有海市日化,他不会说什么,那的确是强。可加上南州肥皂厂他就受不了了,本来今年南州肥皂厂就把他们的风头抢去了,本身硫磺皂的销量很不错,可因为他们声势浩大的送赠品,跟不要钱似得,结果弄得现在,玫瑰皂柠檬皂压过了硫磺皂。
这几天他们还有个风声,说是省厅将南州肥皂厂半年脱困致富的事迹报了上去,京市的国家日报要下来进行采访。
想都知道,这是当做正面典型,有了这样的报道,以后,在南河省,南州市肥皂厂就是第一了。
可即便这样,也是以后的事儿,如今南州肥皂厂还不是第一呢,就被这样对待,他心里说不出的憋屈。
薛兰山说:“那是我们不知道,你们还有两个更好的位置。你们当时可没提这事儿。我们认为,这个位置安排的不合理。无论是从厂子本身的影响力,还是从产品来讲,有一个专柜应该是我们的。”
他没说,可跟说了没什么区别,这一听就是不服气南州肥皂厂的位置。
但他的说法根本就不可能!无论是从盈利上讲,还是从感情上讲,南州都比南河强。
更何况,这一家没一个好东西,负心的儿,护短的妈,功利的爸,周渔对他们厌恶至极,话也就格外的不客气:“薛处长是吧!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你们是最后两天才打的电话确认供货,我不可能因为所谓是论资排辈等着你们。如果你需要论资排辈,那就只能去能这么做的地方!”
薛兰山还以为周渔怎么也要安抚他,然后想办法补偿,哪里想到,周渔居然是这个态度。
日化厂效益很不错,业务处也是好地方,薛兰山可多少年没受过这样的冷遇了,他气得脸都红了,本还想冲着周渔发顿火,结果周渔说完了就自己干自己的事儿去了,根本没把他这个处长放在心上。
他发火的话,八成人家还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气的他胸口是直起伏,偏偏那股气就是出不来。
然后,周渔一抬头还来了句:“您怎么还在这儿?”
他直接拂袖离开了。
周渔是一直看着他的背影直至消失,对方间接导致了原身失学死亡,仇自然要报的,这才哪里到哪里?
薛兰山直接气呼呼地出了办公室,也没在一号店逗留,他回了日化厂,想找负责销售的副厂长吕楠说一说,一号店是个体户,不怕他们日化厂,但商务厅总是怕的吧,去告告他们的状,哪里有这样的。
可吕楠出门去了,他在办公室待不住,只能先回了家。
进家门就瞧见老婆古小燕正好回来,一进门古小燕就说:“你怎么骑车子这么快,我从一号店就瞧见你了,一路追都没追上!还以为你有事儿呢,回家跑这么快干什么?”
薛兰山也不知道古小燕去了一号店,并没有在意,嗯了一声,就想进屋休息,古小燕却叫住了他!
“你别走,有件大事!你知道那个一号店的经理周渔是谁吗?”
薛兰山看她:“你认识那个周渔?”
古小燕顿时就生气了,“我认识我当然认识,你知道她是谁吗?她是新城在农大谈的那个女朋友!闹大了两个人一起开除的那个!我当时都给你说过,你怎么就不记得?”
薛新成不敢置信:“那不是农村姑娘吗?”
古小燕也是一脸的惊奇和担心:“是啊,说是南州的,家里都是农村的还没爸,你说这才多久,一年都没有呢,她怎么就成为了一号店的经理呢。这生意做的怎么这么大啊!”
“幸亏新城被派到驻京办了,否则的话,要是在这里,不知道多麻烦。”不过,古小燕还有自己的想法,“一号店这一天可挣不少钱吧!你说,他俩当时谈的还挺好的,正好我也不太喜欢老胡家那闺女,跟新城一点都不配,这周渔还跟新城有可能吗?”
“虽然她现在有钱,可终究是农村没爸爸,咱们家可是干部身份,新城长得也好。这要是在一起,倒是也还行。你说要不要……”
她还没说完,薛兰山直接怒斥她:“你长点脑子行不行?那闺女那会儿宁愿两个都被开除,也不松口,这会儿她起来了,还能跟新城谈恋爱?她不报复就不错了。”
薛兰山觉得自己找到关键点,为什么周渔态度这么不好,八成是因为有旧怨。这可就麻烦了。
他可不相信,有人发达了,能一笑免恩仇,孔夫子还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呢。何况是个女人?
当时的事儿他没出面,但是事情他是知道的,其实就是老胡家的闺女长得一般,外加没什么学问,儿子说既没有共同语言,也不能红袖添香,还不能提供助力,这才闹出来的。
论起来,跟周渔没什么关系,但这年头档案多重要啊,家里也不想让薛新成还没毕业,就背处分,所以古小燕让儿子将所有罪名都推到周渔身上,说是周渔勾搭他的,薛兰山也是默认的。
他那会儿想的是,她没背景,又是个女孩子,羞于谈这种事,这哑巴亏必然吃定了,哪里想到,周渔不肯吃亏,把事儿闹大了。
这周渔不起来则已,起来了,必然要跟他为敌。
薛兰山这会儿可坐不住了,扭头就出了门,出门前还叮嘱古小燕:“不准跟儿子说这事儿。让他老实在京市待着。”
出了门他就直奔厂里,这会儿吕楠终于回来了,瞧见他急匆匆回来,就问:“怎么了?”
薛兰山就说:“一件好事一件坏事。”
这说法让吕楠挺奇怪的,“那就先说好的。”
“一号店非常火爆,进店的人最少要有三四千人。”
“这么多?”吕楠惊讶了。“咱们卖的怎么样?你别告诉我,你的坏消息就在这里。”
薛兰山苦笑一声,“一号店是这样的,”他随手打开笔记本在上面画了个示意图,“一层中最好的位置是两个,这边是海市日化,听说备了600瓶洗发膏,都卖光了。其他的香皂面霜更是无数。这一边还有个相同的位置。”
吕楠听了这话,看了看薛兰山:“这个不是我们的?”“是南州肥皂厂的?”
薛兰山点点头,指了指旁边一个靠墙的货柜,“我们在这儿。”
吕楠直接拍了桌子。
薛兰山知道为什么,吕楠这两天正为国家日报要正面报道南州肥皂厂而焦虑呢。虽然说进入了市场经济,谁有本事谁卖得好。但其实,大部分还是老路子,南州肥皂厂起来了,他们日化厂的效益就下去了。
说白了,他们竞争力都不怎么强,只有南河这一亩三分地,谁强谁有饭吃。
吕楠本来就愁,他再加了点油,这会儿直接要炸了,吕楠站了起来,在原地走了走,然后说:“还没到下班点,去省厅!”
周渔这会儿刚见到从省厅回来的莫大海,莫大海这会儿可不是半年多前,那个愁眉不展的南州肥皂厂厂长了。
用周三春的话说:“莫厂长好像长个了。”
莫大海也听见了,哈哈大笑着回答:“我这是直起腰来了!”然后就冲着周渔给她大大的鞠了个躬,都把周渔吓了一跳。
周渔连忙跳开了,“您这是干什么?”
跟着他来的还有车间主任范广西,范广西笑着说:“这是激动的。刚刚我们上来前,专门去专柜看了看,周经理,这个位置可太好了,我们今天光玫瑰皂就卖出去了一千块!这是哪里都没有的销售量。”
“说真的,这位置和海市日化相对称,对我们是提升,要没这个位置,我们卖不了这么好,多谢您处处帮我们,要不是您,我们厂哪里有今天?”
周渔倒是实话实说:“我没这么任人唯亲,事实上,一共两个位置,一个肯定是海市日化的,另一个,是因为你们和南河日化如今不分伯仲,可你们是第一个报名的,我这邀请函刚发出去,你们就直接打了电话来,那我不给你们给谁?”
周渔和莫大海过去在赠品数量上,有所分歧。
不过后来周渔也反思过,她是后世来的,对营销成本各方面都了解,但莫大海不一样,他们没经历过这个,自然想要稳妥,当时的情况,赔钱但打出名声,和不怎么赔钱万一没成功之间,人家自然选择了前者。
更何况,他们本就是不是一家人,周渔也觉得自己是想到了华美日化,忍不住管多了。
但总的来说,两家一直相处的很好。
这事儿说开后,周渔就问:“采访的怎么样?”
莫大海今天没来,就是去省厅接受国家日报的采访,一提这个,莫大海都是满脸笑意:“挺好的,人家定了名字,叫做打了翻身仗的南州肥皂厂,说是要好好写写我们这半年扭亏为盈的故事。对了,我还专门说了你帮忙我们的忙。”
这本就是事实,莫大海也是好意,周渔他们需要宣传,还花钱去京市投放了广告,如果国家日报的记者对周渔感兴趣,也给周渔来个采访,那不是最好的事情吗?
这可比打广告要让人相信的多。
周渔一眼就看出来了他的意思,但她没报太大的希望,这事儿怎么写。
写南州肥皂厂那么多年都发现不了,被一个外行发现指导变好了?
这不符合报道的目的啊。
她猜测肯定没她这段,不过莫大海的好意她心领了。
第一天晚上八点闭店,周渔就守在办公室等大家盘点,结果一个比一个出来的数目惊人。
海市服装厂一共运了两千件衣服过来,里面一半是连衣裙,还有小衫衬衫西裤半身裙等,本是给这七天准备的,哪里想到,今天直接卖了600件!
皮鞋厂也一样,卖出去300余双,而粤东服饰本就是周渔的本钱,跟严华合作,从粤东进的时髦衣服,比海市要时髦一些,但比他们质量差一些,便宜一些,也卖出去四百余件。
仅这些,就足足有四万五的营业额。当然,开业这天是周日,服饰类很多顾客是从外地赶过来的,第二天开始,恐怕没这么多了。
但别的项目也很吓人,譬如日化类,海市日化柔顺洗发膏卖出去650瓶,控油洗发膏卖出去300瓶,黄芪皂600来块,芙蓉面面霜两百瓶,营业额超过了两千块。
更何况还有麦乳精等产品,等着核算结束,仅仅一天,营业额就超过了六万块!
这数目一出,别说老村长林巧慧周朵,就连周渔都有些吃惊,这可是工资只有40块的1982年!
这才是第一个店,但这绝不是梅树村门市部的最后一个店。
可想而知,利润有多大。
林巧慧都不知道说什么了,周渔挣钱的能力真的是出乎她的想象,她这会儿就一个想法:“明天还能这么多吗?”
周朵分析:“八成会少点,可也少不到哪里去,口碑发酵,肯定有人请假来的。而且日化和副食应该会越来人越多,就跟南州门市部开业的时候一样。姐,我报中专行不行,中专学会计,出来就管钱,你这钱太多了,我不管着我睡不着觉。”
周渔都被他们逗乐了,拍着周朵的脑袋说:“预计的不错,但我这会计最少也得是个大学生!”
然后她站了起来:“存钱,然后跟后勤说,今天所有人加餐,告诉大家,等着七天结束,我给大家发奖金!”
那边王建和张小翠都快乐死了,连忙高声应:“好!”
后续六天,果不其然,营业额只是低了一些,并没有下落太多。
他们第一天服务的好,口碑直接发酵,外省不少人都请假过来趁着有活动买东西,还有本市的市民,他们的副食百货都便宜,很多人趁着中午休息和晚上下班来购物,也营业额一直保持在五万多块。
周渔预测,等着七天打折结束后,日营业额应该会在三四万左右,这绝对不少了。
下半年他们的工作就是让门市部布满整个南河省。至于将一号店开出省去,则还要看政策,她得等个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