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江流
没想到的是,这仨小孩却一个都没动,刘庆芬打了头阵,小声跟周渔商量:“周经理,我们能不能把彩电放你这里?”
周渔有些猜到了,不过还是问,“为什么?”
“我爸去世了,我妈是哑巴,耳朵也不太好,平时我工作,弟妹上学,家里就她一个人。这东西这么贵重,放在家里,亲戚来了要拿我妈拦不住,有人要偷,我妈也看不住。就算没有偷的没有拿的,也会有来看的,我们家穷的吃饭都难,根本用不起。”
她挺紧张的,“我不是嫌弃的意思,就是用不起,也舍不得用。你能不能让我们放一放,我找个人卖了,给妈妈治病,我们三就都能上学了。”
她说完就紧张看周渔,生怕周渔不答应。周渔没吭声,扭头去了办公桌那里,刘庆芬三人相互看看,都有些不知所措。
结果,周渔手中拿出了一张购买单据:“这是彩电的单据,1599块钱。这样,你卖给我吧,我付你1599块。”
刘庆芬都没想到,一下子眼睛就湿了,爸爸去世后,她已经很坚强了,可是这次,还是没忍住。
她知道周渔这是帮她呢,她又不认识几个人,又缺钱,拿着彩电去卖,不知道什么时候卖出去,也不知道会碰到什么人。
可从周渔这里拿钱就简单多了,省了好多事情,她连忙低头给周渔鞠躬,后面的弟妹也跟着她鞠躬,周渔前两天刚被莫大海鞠过,已经形成条件反射了,立时就躲开了。
“不用这么客气。彩电是你们抽的奖,我按着原价买,也没多给钱。你们等一下,我去取钱给你们。”
拿了钱,写了纸质证明,周渔又交代他们立刻存银行,这才将人放走。
张小翠正好过来,跟她汇报:“晚上的饭店我订好了。”
这几天开业实在是太忙了,如今终于告一段落,周渔就想请大家吃顿饭,庆祝庆祝,也鼓鼓劲儿。
饭店是没这么大地方的,就定在了一号店,等着门一关,他们在中间空白地方,一起吃饭。
周渔点头:“行,那你给大家说一声。”
张小翠一边应一边看着电视:“这电视听说你买回来了,还放在门市部吗?说真的,没个电视还有点不习惯。”
周渔摇摇头:“小门市部里放是为了吸引人,大家每天看看电视顺便买点油盐酱醋,一号店不需要,我不免费打广告,什么时候谈下来了再放!”
张小翠没吭声,周渔就问:“你是不相信我。”
“我现在是矛盾的,我的经验告诉我这事儿没这么容易,可我知道你一定能做到,所以我保持沉默。”
晚上八点关门,等着门一关,大家勤快的将桌子搬了出来,定好的饭菜也送到了,居然是特别丰盛的一餐,还是自助餐。
肘子炖鸡红烧鱼,香肠牛肉四喜丸子等等,一号店的待遇本来就好,每天都是两荤两素,可是没这么齐全啊,更何况,周渔还让人上了披萨和肉酱面,奶油汤,这是没见过的新鲜东西,大家都忍不住想吃。
所有人还以为周渔要讲两句呢,毕竟开业和颁奖她都讲的很好,哪里想到,周渔就一句话:“不够再点,咱们离着饭店近!”
顿时大家都欢呼了,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
周渔也是放松了,倒了一杯女士香槟,盛了盘菜,找了个地方坐下跟老村长、林巧慧一起吃东西。
至于周朵,早就混在其中,跟哥哥姐姐们玩去了。
周渔主要是跟老村长商量蘑菇扩大规模养殖的事儿——明天她也一起跟着回去,后天,吴县顾承耕县长就到了,她得跟人家谈谈在南方设立蘑菇养殖场的事情。
但这事儿有个关键点,蘑菇种植技术目前还是他们独一份,扩大就代表着这个技术就守不住了,但不扩大也不行。
周渔跟老村长说:“我最近看杂志,菌类杂志还有农业杂志都有跟咱们有关系的文章,譬如菌类杂志上说,平菇已经在十几个省份进行推广了。我问了问南河这边,说是也拿到了菌种。”
“咱们不是唯一了。而且这几年大棚种植冬季蔬菜也是重中之重。这个技术已经被不少地方摸索出来了,不算是保密的了。”
老村长皱着眉:“你说咱们平菇独家能坚持多久?”
“刚拿到菌种,种植其实是要摸索的,也就是说,今年夏天包括冬季的冬季菜是没问题的,但是明年就不好说了。”
“平菇是耐寒品种。比草菇好种多了,夏国人多又勤劳爱琢磨,摸索两季也就差不多了。”
老村长想了想问:“也就是说,不是告诉不告诉别人的问题,是什么时候扩大规模占领市场的问题。”
“对!”周渔说,“所以我年初就引入了金针菇和香菇、牛肝菌这些新品种,为的就是先占领市场。咱们现在其实是占领主动权的,吴县那边咱们有交易证,已经打出名声了。”
“北边这边又恰好在南州,咱们占着地利。只要决策得利,就不会有问题。这事儿得给村里人做工作。”
老村长直接说:“你放心吧,村里人心里明白着呢,跟着你,才有好饭吃。但什么节点,还得跟他们讲一讲,大家都同意,好政策不能因为推行不好,闹了意见。”
这事儿就说定了。然后老村长又提了件事儿,“村里是我,但是吴县交易的牌子是你的,我建议,要不趁着这次,你和村里分开,专门开个公司吧。我瞧着你妈干的也不错,让她帮你管着。”
周渔也是有这种想法,虽然都是一个村子的,一开始是大家帮着她干,到了下个月,也就是七月,他们之间就是正常的收购关系了。再这么不清不楚,反而是容易出问题。
做买卖,亲兄弟明算账这是最好的,拉不下爱面子往往要糟。
倒是林巧慧有点紧张,她其实现在干的也不少,可是都是打着周渔的名声干的,都不是她做主,这会儿说让她负责,她知道不能拖后腿,可还是有点担心,犹豫半天问:“我行吗?”
周渔说:“我瞧着你干的挺好,没找到更好的。四爷爷,您说呢。”
老村长就看了林巧慧一眼,林巧慧的心都提起来了,纵然周渔现在是梅树村的大红人,但说真的,这么多年,都是老村长说了算,大家都对他心生敬畏的。
这一眼,看的林巧慧忐忑不安,行还是不行啊。
哪里想到,老村长就一句话:“我这人不讲情面,你要不行,我不会推荐你的。”
林巧慧那颗提起的心,顿时落了下来,瞬间又喜出望外,老村长居然也认为她行?她这会儿终于有了些底气:“那……那我试试。”
周渔看着哭笑不得,村子里还是老村长的声望高啊。
吃好饭,周渔这边就热闹起来,先是姜桂香就带着王建过来了。
上周日开业结束,她当天就跟伍月华一起回去了,今天来是为了帮着王建布置婚房——他终于要结婚了,因着在省城工作,周渔给张小翠和王建都配了单间,所以结婚后和小芳就在这里生活。
姜桂香说:“要不是你,他们这婚事成不了,相差太大了。下个月结婚,请你一定光临。”
周渔自然同意。
过了一阵,周三春和宋雪梅居然一起过来了,要给周渔敬酒,周渔瞧着他俩都愣了:“你们俩……”
她知道周三春不对劲,肯定谈对象了,可她以为宋雪梅是跟蒋学名关系更好一些,他俩合作的多,没想到居然看错鸳鸯谱了。
宋雪梅害臊,敬了酒就跑了,周三春则留下来,还跟老村长和林巧慧说呢:“我还没跟我妈说,四爷爷,巧慧姨,上次出事后,我妈听见我谈对象就害怕,您帮我说说。”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早暴露了,林巧慧点点头,也没拆穿:“放心吧。”
倒是周渔,也忍不住起了八卦的心思:“你俩什么时候谈的,我还以为……”
“蒋学名是吧,都以为他俩谈对象,其实根本不是,我俩早就看顺眼了。不过雪梅觉得自己负担重,不想谈恋爱,我是努力了很久才让她同意的,去海市过了明路正式成了。”
“蒋学名和胡丽芬在谈恋爱。”
“啥?”周渔觉得今天晚上的庆功会特别成功,你看看吧,她听到了多少没想到的消息。
“胡丽芬不是带着瑶瑶跑出来的吗?也没地方住,后来咱们安排了男女宿舍,她和蒋学名分别是第一个住进去的,蒋学名人热心,插队回来给他弟弟带了好久的孩子,老会带孩子呢,经常帮忙,这不就看对眼了。”
“不过,还在追求中,胡丽芬不同意,觉得不合适。”
周渔点点头,胡丽芬可是对家庭有阴影,肯定不会轻易答应,不过蒋学名的话,她倒是觉得很有可能。那是个即便被父母兄长欺负的没有生路的人,也会如磐石一般坚定活下去的人,挺合适的。
周渔说:“只准追求不准胡搅蛮缠,你可是特别助理,以后公司里的这些事儿,交给你了。”
周三春都愣了,他一直是周渔的保镖,周渔给他工资不低,但没明确过职位,他居然是特别助理!这词一听就好,还有事儿能管,他连连点头:“您放心,公司的纪律我一定管好!”
说完,就跑去跟宋雪梅报喜去了。
周渔则起身去了旁边,股东展天成在那儿自己吃东西呢。他是股东,虽然不参与经营,但开业这么大的事儿,他得参加,周渔专门请了他来。
本身说看了开业就走,可他后来又改了主意,说要看看前七天,这不一直待到了现在。
大家都跟他不熟悉,说话也很少,他都是自己在一个地方,这会儿周渔过去,他就立刻站了起来,叫了一声:“周渔。”
“不说叫我周经理吗?你这几天学到了什么?”
展天成都愣了,“你怎么知道我学?”
周渔说:“你背着个录音机,谁看不出来。”他有钱,买的是从粤东进口的,不算大,天天背在身后,一看就是录音呢。
展天成这才说:“我原先觉得开门市部很简单,就是便宜给大家看电视,态度好点。来了后发现不全是这些,可我也不懂到底是什么,你说的都是我根本不懂的知识,录下来有空听听。”
"你说,展博是不是也这样厉害,但我的觉得展博没你厉害,他是靠着家里,你靠着自己。"
周渔就说:“我不了解展博,不过他这样的出身,一定受过最好的教育。你要是想就当个富家翁,这样就挺好,如果还是心里不忿,想去香江讨公平,就得学习。”
“学什么?”
展天成别看一开始瞧着不怎样,但相处起来还不错,说不管是真不管,从来不打听,甚至连门市部都不来,一点麻烦都不添,这样的投资者,后世有,这个年代太少了。
用他的话说:“说话得算数,我只分钱,不给你添麻烦。”
他守规矩,周渔也想帮帮他:“两种大学,一种是社会大学,去摸索着干,失败了就吸取教训,成功了就总结经验,一点点做起来。一种是真正上大学,读书考试去学习理论。”
展天成想了想说:“我小学都没毕业,上大学不行。还是前面那个吧。我不能在一号店工作,你能给我介绍个地学学吗?”
周渔看着他,这小子最近是老实多了,打扮也趋于正常,看起来舒服多了,周渔想了想说:“这样,我认识个朋友,开货车倒卖东西,你有本钱,从小商贩做起吧。”
一号店这边这么热闹,而市中区刘庆芬的家,则被人敲响了大门,弟妹都有点紧张:“不是又来问电视的吧。”
这消息根本瞒不住,他们一回来才知道,早就传到住处了,大家都等着看大彩电呢。
刘庆芬早就想好了托词:“我给我同事了,她说一个月给我40块钱。”
大家一听都愣了,“这么大彩电,干嘛给同事。哎呦大家都想看呢。”
刘庆芬就说:“我想考大学,原先没钱,这样不就可以了吗?我们家要彩电也没用啊。”
这样一说,别人也没话说,只是看电视的希望落了空,就有调皮的半大小子往院子里扔东西,弟妹想出去质问,都被刘庆芬给拦住了。
这会儿居然又有人来了,刘庆芬准备不吭声,结果外面却说:“你好,我是国家日报的记者徐飞,我想采访一下你。”
居然是报纸的,还是日报的,刘庆芬是日报的投递员,现在技术发达了,国家日报排版结束后,通过传真发给各省市日报印刷厂进行印刷,由投递员统一投递,这个名字她有印象,她问:“你采访我干什么?”
徐飞在外面说:“我想做一个关于一号店服务的报道,是正面的,想从一等奖入手,想问问你今天的感受。可以聊一聊吗?”
话落,咯吱一声,刘庆芬打开了门,“你有工作证吗?我可是报纸投递员,我认识的。”
徐飞立刻说:“有,我给你看!”
第二天,周渔带着梅树村的人就回了家。歇了一天,就跟着伍月华去火车站接了顾承耕。
这是时隔五个月后,周渔再一次见到顾承耕,上次见他,这位县长就给周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次见他又有不同,他的两鬓居然生了白发,周渔可记得他才27岁。
这次南州市是由张宁副市长带队,所以并没有说话的机会,不过顾承耕显然是认出她来了,冲着周渔笑笑点了点头。
南州想跟吴县合作,做北方的冬季菜供应点已经很久,之间的不少细节都已经沟通过了,更何况,按着夏国的传统,来访第一天肯定是谈不到特别关键的地方,上午先陪着吴县一行人在南州逛了逛,下午就是吴县一行人做报告。
周渔跟着听了两天,倒是对南州的政策更了解一些。不过她属于这里面的小兵,倒也没有跟顾承耕交流的机会。
也就是第一天交流结束后,有个自由谈的时间,顾承耕走到了周渔的跟前,笑着说:“我听了你好多故事。种蘑菇的,还有开门市部的,可惜我们这次时间紧迫,要不我非要去看一看你的一号店。”
“您感兴趣吗?”周渔大胆地问,“它可不止是一号店,还可以是二号店三号店。”
谁都没想到,周渔还是胆子这么大,居然在这里还敢推销她的门市部,这可是跨越了千里呢。
周渔的老熟人,采购组组长卓翼,经过上次和周渔一起定菜卖蘑菇,已经很熟悉了,这会儿都想给她拉住,副市长可在呢。
哪里想到,顾承耕居然说:“我们今年开始,已经逐步向着南菜北运南方集散点发展,吴县虽然是一个县城,但每天经过的货运量已经排列在粤东之首,来往的商贩也是急剧增加,我们的确需要招商引资,将县城环境建设得更好,周经理,就算你不说,我也是会邀请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