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78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爽文 升级流 年代文 成长 穿越重生

  “他挺惊讶的,就说让咱们自己忙,这种事就算出结果也不是立刻就去的。”

  说完,周三春老得意呢,“我这办事还成吗?”

  周渔没吭声呢,张小翠拍他一下:“你就不能换个好词,你才驴呢。”

  不过,也的确不适合这么守着,太浪费时间了,后面几天,周渔专门跑着去了百货大楼观察了一下大家喜欢的品牌,然后又拜访了几个在京市的厂子,一直到他们来京市第八天,徐飞的电话才迟迟打了来。

  “周总,你们的公益广告,国家台那边已经审核过了,通过了,明天早上八点,咱们在国家电视台门口集合,我带你见一见广告部主任章玲,她想跟你聊聊。”

  徐飞的语气里,都有着不敢置信地兴奋:那天他将母带拿了回去,原本是想直接给主编看,可半路上又拐了个弯,回家用播放机看了看里面的内容,说真的,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他对于新出现的广告也是有所涉猎的,但他真没想到,广告也可以这么拍,这么符合他们的专题要传达的意思。

  最重要的是,他发现了一个可悲的真相:一个不过30秒的公益广告,要比整版3500字更吸引人也更具有传播力。

  他可以断定,周渔说的是对的,有了这个公益广告,能够帮助他们完成想要引导的内容。

  他那天是带着很矛盾的心情走到了主编的办公室,他不但将录像带给了主编,也告诉了主编自己的想法:“我认为这是很有必要的补充环节。可我很悲哀,我有种预感,可能在十年二十年或者再长一些时间后,电视终将会取代报纸。”

  而主编的回答解开了他的心结,他说:“无论是报纸还是电视,都是传播的媒介。不要纠结于用什么媒介传播,而应该确认,只要内容有意义就好。否则,你可就跟这个专题批评的一样,敝帚自珍了。百货大楼也好,供销社也好,他们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服务,如果服务好,换成一号店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这几天主编去了三趟国家台,终究将这个公益广告过了关,他不得不说,不放弃一切机会的周渔和博大宽宏的主编,给他上了重要的一课!

  仿佛是通关游戏一样,这个电话上午来的,到了下午,国家台广告部审核办公室的电话也打了过来,“是梅树村门市部一号店吗?你们的审核通过了,可以带着广告母带过来了。”

第58章

  这简直是双喜临门!

  张小翠和周三春这几天都已经呆烦了, 听了后恨不得立刻跑去国家台,让周渔哭笑不得:“说什么就什么时间,去了也没人。行了, 接着干活去吧。”

  来京八天, 周渔他们也没闲着。

  开始是拜访了供货厂,随后又考察了一下百货大楼和供销社, 外加找了找京市一些电器厂——这会儿京市手表、电视机、冰箱、洗衣机都有生产线,周渔的一号店还没有电器,一直想要谈个合作。

  不过跟上次一样,被很直接的拒绝了, 人家说的也清楚:“我们产品凭票都买不到呢, 哪里有给你们的?”

  周渔只能暂时作罢。

  他们这两天的任务则换了一个, 考察一下京市个体户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可能开新店面。

  毕竟如今国家台都可能要上了, 趁热打铁,这会儿如果能在京市开个梅树村二号店,那才是将知名度落实了呢。

  不过, 异地开店显然难度不小, 事先要做好调查,周渔原本准备派人专门过来调研, 只是这两天闲着也是闲着,自己带人先看看。

  看看就发现了问题。

  南河不算发展太快的省份, 比之南方差远了, 可个体经济这大半年也是突飞猛进——省城里有几条街已经开始形成规模, 不少摊贩都在那里摆摊,平日里人们要买东西,已经知道往那边走了。

  即便是南州市, 也有不少摊贩开始租赁商铺,开设门店。

  只是,京市看起来远不如南河,街上小摊贩压根没几个,问问生意咋样,摆摊的一说就叹气:“不咋样,不怎么好。”

  还想再问问,人家也不愿意多说,只能作罢。

  连周三春这种去哪里都能交上朋友的,都没找到几个愿意谈的,“真是奇了怪了。”

  这会儿,他们要出去,张小翠就问:“咱这会儿去哪里?”

  周渔看了看地图:“咱们今天往西走走吧。那边离着市中心近,看看是不是好一些。”

  三个人锁了门就出门去了,一路顺着地安门西大街往西走,倒是瞧见了不少京市人生活的场景,碰到门市部和供销社,他们进门逛逛,也不知道是不是日报专题的原因,今天几家服务态度都挺好的。

  就是一个摆摊的都没有。

  周渔他们觉得是不是大街上不合适,干脆拐进了巷子胡同里,没想到,还真让她碰见一位——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姐,看到他们进来,就往他们跟前凑。

  这阵势,真的特别像是去年他们刚刚开始卖蘑菇的时候,大家都在化工厂家属院门口挎着篮子,也不敢把里面的菜摆出来,有人来了就上前问一嘴:“买菜吗?”

  这个大姐问的是:“买袜子吗?京市袜子厂的货,丝袜,夏天穿最好了,质量可好呢。”

  周渔点头:“我看看。”

  大姐就挥挥手,有个十几岁的小姑娘提着篮子跑了过来,果然跟当初卖蘑菇一个样,上面还盖着个布单,小姑娘过来了,就把单子掀开了将里面的丝袜拿了出来:“瞧瞧,这可是新产品,百货大楼卖两块三一双,我这里两块一双。你要是要的多,就五块五三双。”

  周渔拿出一双看了看,发现质量真的不错,甚至还有商标,上面写的的确是京市袜子厂——它也是一号店的供货厂,周渔很熟悉。

  周渔就说:“质量是不错。我要三双吧。”她顺便打听,“我怎么一路走过来,都没瞧见几个摆摊的,在我们那儿,小摊贩都可以正常摆摊的,你们怎么还偷偷摸摸的。”

  三双就是五块五,这可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大姐听了就高兴,一边给周渔拿袜子一边说:“不让摆,这太平庄以南根本不让摆摊,我们也是偷偷出来摆的,要让瞧见了,可不得了。”

  小姑娘应该是她闺女,脆生生地替她妈补充:“可严格呢,姐姐,你们买了东西可千万别乱说,要知道是我们,非得把我们教育一番。”

  周渔还想问什么,没想到就听见有人从后面喊了一声:“干什么呢?站住!”

  周三春下意识护在了周渔面前,而眼前的母女几乎在对方喊出来的刹那,就把周渔的钱扔在了地上,一把从她手上抢回了袜子,扭头撒腿就跑!

  不多时,两个男士从后面追了过来,直奔这母女俩。

  这一看就是刚刚说的,不让在这里摆摊,周渔推了推周三春:“去帮帮忙,两女人太吃亏了。旅馆见。”

  周三春应了一声:“你们别乱跑!”连忙追了上去。

  张小翠将五块五毛钱捡了回来,问周渔:“咱怎么办?”

  周渔就说:“走吧,别在这里了,刚刚那母女俩为什么把钱扔回来了,东西拿走了,恐怕卖不行买也不行,等会儿找到咱们,又是事儿。”

  她俩就连忙拐出了巷子,走上了大道,一路回去了。

  没等多久,周三春也回来了,周渔连忙问:“怎么样?”

  周三春先喝了一大缸子凉水,这才说:“我追过去了,结果这母女俩应该是有经验了,不知道藏在哪里,早不见人了。那两人正四处找呢,我远远地瞧着他们找不见人离开了,这才回来。她俩肯定没事了。”

  张小翠感叹:“这怎么比咱们南州还紧?”

  周渔也不知道缘由,想了想说:“这么问没用,咱们这是白浪费时间,明天问问徐飞记者吧。”

  第二天一大早,周渔他们就提前到了国家台,很快徐飞也到了。

  见着周渔,徐飞可比上次客气多了,上次他走的时候,看周渔即便不是奸商,也是这家伙到底藏着什么鬼心思。

  而今天,他见了面居然先露出了笑容,“周经理!”

  说真的,年轻而又文质彬彬的记者,笑起来还挺赏心悦目的,周渔笑着说:“呀,徐记者今天不怕我了!”

  徐飞也没想到周渔这么直接,不好意思道:“那不是没见过你们这样的吗?说真的,我一开始听你说,只觉得你说的虽然有道理,但是不太可能,我没想到真成了。”

  “我得向你道歉和道谢。是我小看了你的格局,也谢谢你给我上了一课。”

  “走吧!”虽然是第二次见面,但显然徐飞在心里上,对他们很亲切,边往前走边给周渔介绍今天来这里的事情,“章玲是广告部主任,应该这么说,国家台广告部就是章玲带人一手办起来的。”

  “你给我的带子我是交给了我们的主编何一民,何主编听过我的转述后,又看了你们的带子,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这虽然不是我们报社的责任,我们也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但对于倡导服务新风气是有帮助的。”

  “所以何主编就专门跑了一趟部委,找了新闻出版局的领导,说服了领导后,由领导接洽的广电领导。最后才联系到这位章玲主任,你们的带子是她看过后认为可以,才拍板通过的。”

  “她提出要见见你,这才有了今天这次见面。”

  周渔倒是一点都不意外,即便是她,如果有人给她带来一个新且好的东西,她也想见见拿来的人。为的是两点,一是怎么想出来的,二是怎么去改进。

  国家台这种地方,总不能拿来就用,更何况,徐一骏本就不是广告导演,也是第一次拍广告片,很多东西,是没有经验的,恐怕节奏什么的的都有改进的地方。

  还是上次来的那个楼,不过这次不是去一楼的资料室了,他们经过了一楼排队的人们,被徐飞带着直接上了二楼。

  二楼和一楼完全不一样,一楼跟普通工厂里的办公楼一样,都是一间间的小办公室,而二楼被完全打开,是个开阔的大办公室,这会儿不少人正忙的热火朝天。

  徐飞带着她一路进了最里面的一间办公室,章玲正在工作,也没抬头,一边忙着手中的事儿,一边说:“公益广告是你想的吗?这个概念很好,虽然没有投放过,但一看就觉得应该是国家台做的事情。”

  周渔肯定不能归到自己头上,不过她也没说谎,“是在杂志上看到的,是国外的形式。”

  章玲点点头:“我猜也是,国外的电视行业我们发达太多了,我们有很多学习的地方。这次也是个尝试。”

  她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恐怕也很忙,仅仅聊了这几句话,就有人过来敲门找她问询,她又解决了对方的一个小问题,这才扭头开门见山,“但是你们这个广告片想法虽然好,但拍的不是很成熟。这是谁拍的?”

  “徐一骏。是南河制片厂的导演,很有才华。”

  章玲想了想,显然印象里没这号人,直接说:“这样,缺一些镜头,节奏也不对,要不让他把素材送过来,我们再剪辑一下。”

  这意思可就不明白了,是让帮忙还是彻底换人?

  周渔也不好说,也不好问。

  周渔的心一下子悬了起来,只能换了种说法:“不如这样,我让徐一骏带着素材过来,你们把整改意见给他,让他自己剪辑。他是南河制片厂最好的导演,我相信他能做好。”

  章玲本身低着头呢,这会儿却抬起了头,审视一般的看着周渔,她已经四十多岁了,是位成熟老道的干部,更何况,她能单枪匹马将广告部组合起来,就说明她的领导力绝对优秀。

  这样的人审视一个人的时候,是有压力的。

  不过周渔并不惧怕审视,徐一骏本来有自己的工作,是她承诺了人家,才让人家抽空拍的广告,她不可能让他放弃署名。

  周三春和张小翠都留在了楼下,这会儿只有徐飞在场,他显然看出了这两位女领导之间的火花碰撞,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说。

  还好,不多时,章玲先开了口:“我们广告部目前没有配置导演,我们只有审片,你叫他来一趟吧。”

  周渔笑着说:“好我等会立刻给他打电话。”

  章玲刚刚还忙,这会儿居然不忙了,笑着问周渔:“我看了你们的广告了,很不错,居然跟公益广告是完全不一样,你们对播出时间有想法吗?”

  周渔就说:“我想等着公益广告上了我们就上,现在暂时不上。至于位置,我们想在新闻联播后面。”

  章玲翻了翻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我记得好像还有个空,应该差不多,到时候定了公益广告的时间,会联系你的,周经理。”

  章玲忙得很,并没有时间多聊,很快就送客了,不过她专门跟周渔握了握手,但并没有多说什么。

  等着下了楼,徐飞跟周渔感叹,“章主任不好说话出了名,可她今天格外好说话。”

  发广告肯定是有时间段的,但新闻联播后面可是热门,想上得排期,怎么可能说是就是了呢。

  周渔没回答,他哪里懂女人之间的相互欣赏。

  不过周渔今天没有放徐飞走,拉着他去了一家国家饭店,说是谢谢他。徐飞又拉扯不过周三春,只能去了。

  结果,谢了半天后,周渔就问他:“我发现京市这边摆摊的很少,我们昨天去地安门那里逛,还碰到了一个偷偷卖袜子的大姐,本来想买几双呢,居然有人抓,她匆匆忙跑掉了。”

  “我们还想在京市开店呢,发现这怎么还不如南河松快?”

  徐飞常年在京城,外加作为记者,对政策和各种消息都了解,自然知道原因,不过他自认为算是知道周渔这么热情的原因了,要问他事儿啊。

  他不得不说,周渔是他见过的,最像商人的商人,简直没有她不敢想不敢做的。

  可是……他真是很喜欢周渔这种敢想敢拼的性子,所以并不介意,梳理了一下回答:“我认为你们在京市开店,这不是合适的时机。”

  “首先,我给你个数据,从79年到81年,京市新增人口就业只有3.5%来自于个体户。其他的都是通过顶替,集体企业等,解决了就业问题。也就是说,京市目前的政策,对于个体户并没有倾斜。”

  “其次是咱们老京市人对于个体户这事儿的想法,我采访过很多人,大部分人都觉得这不是个正经工作。首都人,怎么能当个体户呢。就算干了,以后有机会也得换个正经工作。”

上一篇:病弱女配和男主HE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