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沉坞
实则君臣早有商议,此人需要特殊对待。
他们是想要人家的效忠吗?
不是。
他们只馋人家的技术!
摆出一副郑重的架势,表明他们欢迎像卺这般的遗民,不论是秦是赵还是韩魏,他们大汉心胸宽广,不去计较从前的恩怨。如果能被别的人才看见,携带多多的技术归附,那就更好了。
唱一出礼贤下士的戏,何乐而不为?
阳少府亲切地开始推销,表示你来包吃包住,保证五险一金,病了有神医把脉,无聊了看化学家炼丹。
眼见推销差不多了,阳少府意犹未尽地住口,紧接着太后授官,天子关怀,刘越严肃地道:“你来,利在千秋。我们的作为,都是为了让百姓过得更好,吃饱穿暖,才是他们毕生的追求。”
卺晕晕乎乎,被打包送进了少府。
至于卺本人愿不愿意传授技术,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
刘越淡定极了,他藏着掖着也不怕,有墨者在,还怕偷学不来?
回到后殿,刘越脱下冠冕,换上轻便的短打服,郅都在一旁守卫,忽而拱起了手。
年轻的梅花司司长表达了他的担忧,表示万一再来一出“大楚兴,陈胜王”,让秦人纠集煽动,威胁到陛下,那就不好了。
郅都道:“臣以为暗中监视……”
刘越就喜欢这样体贴的臣子,小圆脸沉吟一瞬:“爱卿所说有理。”
他用信任的目光看着郅都,让他自由发挥,不要惊吓到人,郅都当即领命,步伐匆匆地告退了。
……
转眼一个月过去。
第一个投奔梁园的墨家弟子苏缓,而今成了新的钜子候选人。四五年的时光流逝,他上山下河,就学墨院,一身本事更胜往昔,如今随师叔一道在少府任职。
自从少府来了新人,他古怪,话少,虚弱,却是才华横溢,碰撞间,让人生出数不尽的灵感。
少府令对他很是看重,苏缓与他交流过几句,更是有所心得。
今日归来以后,苏缓便坐在田垄之间,默默思索着什么。片刻抬起头,见曲逆侯世子陈买提着一个模样从未见过的播种工具在他面前经过,苏缓眼睛一亮:“你这是要去哪儿?”
墨家与刚复兴不久的农家,人数少,在儒法两家的虎视眈眈下,很有相互扶持,守望相助的意思,陈买与他也是熟识。
闻言,陈买答道:“去惠王府。”
惠王邀请他前往农田,正好,陈买需要验证一番他手中的工具便不便利,若是成功了,再进宫汇报陛下。
苏缓点点头,拉过了他,继而神神秘秘道:“要不要与我合作?”
陈买一愣:“什么合作?”
苏缓松开手,掌心躺着数粒干瘪的麦种:“我有办法,将它们用工具分壳。”
陈买听着,顿时震惊。当下麦种吃着割喉,剥壳难,生煮也远不如粟米柔软,所以百姓们都不爱吃。
苏缓讲起他从少府“怪人”那儿,见到两块圆圆的大石头,它们合在一块,其上雕刻出细细的水渠,用力一转,竟是能够将重物磨成粉末,如同一个齿轮般。
苏缓灵光乍现,觉得此物实乃天赐,若是加以改进,用途可以多种多样!
恰好听见有百姓在田垄抱怨,小麦剥壳太不方便了,他便思索起来,麦与壳到底能不能用石磨分离?
与此同时,剥了壳的麦,又可不可以用来磨粉呢?
他心里存了事,需要农家传人陈买的理论支持。
陈买沉稳地答应下来,等办完手中的事,迅速与苏缓凑到了一块。见他们“不务正业”,从农户手中讨来麦种,便直冲少府造物坊,长辈们摇了摇头,笑着随他们去了。
第172章
曲逆侯世子陈买入宫觐见之时, 刘越正在听取桃侯的阶段性汇报。
皇帝陛下发觉自己还是低估了娱乐匮乏的西汉时期,简易版话剧的魅力与影响力。不论公卿大夫还是百姓庶民,基本上没有不爱看《袁侯传》的, 御史大夫嘴上不说, 下衙之后却偷偷地观赏了五六遍!
郅都有一回撞见, 入宫便向天子禀报, 刘越喝着的蜜水喷了出来。
皇帝陛下圆脸抹了抹, 心说好, 周昌又一个黑历史, 他记下了。
今日轮到桃侯进宫,只因第二出剧目即将亮相, 同时, 《袁侯传》剧组在长安的巡演也快结束了。据小道消息, 陛下有意《袁侯传》出长安进关中,为此, 关中各县的狗脑子都快打了出来。
桃侯不但精通八卦,还是个揣摩上意的人精, 自从察觉到天子对于话剧的重视, 他脚步声风, 吃嘛嘛香, 项目抓得那叫一个尽心竭力。
第二出剧目的剧本, 桃侯亲自打磨不说,还腆着脸上门取材,向居于长安的将军进行采访。
将军们大多数都卖他的面子, 谁叫他是天子太后眼前的红人呢。
若说《袁侯传》的主题是反贪,那么即将上演的《远行记》,主题便是四个字, 坚贞爱国。
《远行记》讲述了一个大汉使臣远赴匈奴,一不小心卷入战乱,被毫无信义的匈奴单于扣押;单于诱之以钱财,嫁之以公主,使臣却是傲然不屈,为汉守节二十年,最终成功回国的故事。
天知道桃侯作为主笔人,都被这个故事感动哭了。他望着陛下指定他加的那一幕戏——白发苍苍的使臣,面庞爬满了皱纹,他持着光秃秃的符节,一脚深一脚浅地往南走,嘴里喃喃念叨着两个字“归国”,泪水不由自主,从胖乎乎的脸上流了下来。
“归国,归国……”主演们更是哭得不能自已,又是震撼又是钦佩又是怨恨,怨匈奴毫无礼义廉耻,恨不能冲进剧本把扣押使臣的单于一刀捅穿!
剧目还没上演,便造成了如此轰动,桃侯已然能够预料到上演后的盛况,走路更有劲儿了。
有彻侯鄙夷他,觉得他丝毫不顾身份与庶民混在一块,私底下嗤笑道:“吾耻与为伍。”
桃侯听了,哼一声不以为意,以为谁都能因为八卦脱颖而出,得到陛下的重用么?
他们的鄙夷,殊不知是嫉妒,桃侯自认心宽体胖,不同他们计较。
他喜滋滋地捧着一杯奶茶,恭敬地与皇帝问答,很快,曲逆侯世子的到来,打破了桃侯独有的“恩宠”。
刘越的目光,立马从桃侯身上拔了出来,语气很甜地唤了一声:“陈卿。”
桃侯整个人酸溜溜的,又不敢显露出来,谁叫来人是长安最有为的彻侯二代之一。拼爹拼不过,本身的官职不如,农家董安国收了个好弟子,实在与以前大不一样喽!
陈买依旧是那副笨笨的模样,布衣犹有泥土,可让刘越看来,陈买浑身的气质厚重如山岳,杵在眼前便叫人觉得安心。
紧接着,他沉稳开口:“陛下从前提起过的、利于播种的农具,臣改良出来了。”
“墨家苏缓亦有发明,与农、麦相关,臣斗胆,请陛下与太后移步梁园。”
……
桃侯有些迷茫地看着空无一人的宣室殿,再看向不远处浩浩荡荡、簇拥天子前往长乐宫的恢弘队伍,拔腿跟上:“陛下,臣也有心一观,臣愿随陛下前去梁园——”
陈买带来的好消息惊动了太后,听闻未央宫谒者禀报,她望了望身旁的鲁元长公主,与止不住流露喜色的惠王刘盈,便问:“盈儿知晓此事?”
刘盈头一个孩子就要出生了,不管他如何百感交集,从前皇帝与灌夫人的故事只是过去,现在,他只是一个紧张的、渴盼生命延续的准父亲。
此次进宫,他正是为告知母后这个好消息,谁能想到是双喜临门?百官公卿之中,刘盈最欣赏陈买,闻言立马道:“儿子时常邀请陈搜粟史前来王府。搜粟史教我农耕农事,儿子对新农具也是有所耳闻。”
吕雉笑道:“既如此,那我们就去瞧一瞧。”
想必越儿已是迫不及待了,人未至,未央宫谒者就先来了。
见母后目光期许,鲁元长公主笑吟吟地开口:“农为天下之本,儿臣也要好好地瞧!”
不消片刻,梁园的一处田埂,站了天下最为尊贵的几个人。
刘越觉得帝辇出行麻烦,且惊扰沿途百姓,每每出宫,都下令轻车简行。有时候更是换身衣服,带着赵安直奔宫外,只是新任梅花司司长上任之后,坚持派人于出宫的道路排查隐患、安插人手,不惜调动梅花司成员,刘越拗不过他,只好随他去。
吕雉却是极为欣赏郅都的做法,专门赏下一块金饼,以褒扬他对皇帝安危的上心。
此行郅都也在其列,他目光灼灼看着不远处的一木车、二石具,望向陈买和苏缓的目光,不自觉地带上了惊异。
他之前只在传闻中听说过农与墨,有后人如此,两家何愁不复兴?
便是他们的政治要义不得伸张,数年后甚至数百年后,大汉百姓依旧会使用他们的发明,他们的农具,这远比一时的权势显赫。
这叫真正的流传千古。
郅都沉默下来,一时心神震动。那厢,刘越观看了与记忆极为相似的耧车,一架碾豆筛豆的石磨,以及一架可以碾碎麦壳的石头机,高兴的同时,陷入了自我反省。
小麦,面粉。
他为什么这么晚才想到面粉??
刘越只觉肚子都要咕咕叫了,论对小麦磨粉功用的了解,舍他其谁。刘越脑中浮现出滚圆的饺子,胖胖的包子,还有一大堆书上看过的面食,想要当场拍拍苏缓的肩膀,说朕赐你个官做。
少府观摩的资格,远不够天才的发挥!
皇帝陛下肚子越叫越响,便是午膳吃过牛肉那般的美味,一时间,也要退射一席之地。
刘越眼眶微微湿润,对陈买与苏缓道:“往后数千年,田垄之间,膳桌之上,都要牢记你们的恩情。”
所有人都是一震,刘越觉得苍白的言语还不够,得实地演练才好。
耧车播种的速度,自然不必再说,与从前的播种方法相比,犹如天堑。更精妙的是陈买从中领悟的耕田法——平日里耕田需开沟作垄,使其沟垄相间,那么为保持地力,也为节省水源,为什么不可以将垄土推进沟里,然后第二年互换位置呢?
陈买指着沟垄,对君主道:“臣在代国数月,深感那里的风沙袭人,代国如此,陇西郡想来更为严重……”
防风固沙,就成了农人永恒不变转动的脑筋。
当有了陛下点拨,他深藏于心的灵感化为了行动,除了耧车以外,陈买近年最大的收获就是新式耕田法!
吕雉神色一凝,鲁元长公主若有所思,其余人更是不敢不郑重。没想到耧车只是前哨,农家真正藏着的宝贝在这里!
只是耕田法的实践需要时间,万不可能一蹴而就,吕雉按捺内心的深思,转而看向苏缓。
苏缓发明工具的缘由,倒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一是少府新来的人才的点悟,二是不小心听见农人说麦的思考。
然而皇帝陛下已是转头望着他,肃然开口:“没想到苏卿对于吃食颇有研究。世间有好厨,难得一知己,朕今日才发现,苏卿便是我的知己。”
霎那间,桃侯,郅都,以及充当背景板的侍中张不疑,齐刷刷看向了苏缓。
苏缓不由自主后退半步,被从天而降的惊喜砸蒙了,只是他不会傻傻地让给别人,只会揽到自己怀里,此时强压着激动:“臣何德何能?”
刘越感受着咕咕叫的肚子,斩钉截铁:“你能。”
第173章
等君臣从耕田移步行宫, 陈买的耧车,包括苏缓发明的石磨两件套,都被顺手牵羊搬到了行宫里, 至于批量打造, 也是明日之后的事了。
因为陛下迫不及待地想要尝尝面粉。
刘越那句“难得一知己”, 给予了众臣很大的震撼, 即便下一瞬, 陈买与董安国师徒被陛下夸为“功如山岳, 神农后人”, 也抹消不掉桃侯等人的酸。
上一篇:穿成豪门对照组的真千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