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第241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不是这样的!没有你谁能想到植树造林这个好主意?阿土大王鬼精鬼精的,旁人也指挥不动它!而且你让那些流民去种树挣工钱,也是在帮大营减轻负担呐。”

  “咱做事不看过程看结果!你就说那防风带种出来的效果好不好?还有肉苁蓉现在是个什么价?最关键的是,这一切的一切,最后受益的是不是我的牧场么?”

  “嘿嘿嘿,姐!我同医馆里的大夫打听过,最普通的品相的肉苁蓉干都能卖到一到二两银子一斤,最顶级的品级,一斤能卖上十几两银。这还是在边城这种小地方的价钱,要是送去江南那等富庶地还会翻上数倍呢。”

  “所以啊,今日的所有投入都是值得的!现在用十株树一文的价钱能请到人帮忙种就已经很不错啦!咱种的树越多,今后回报就越高......”

  甘明寿:帮姐做事,真的比在羊肉馆里长见识!

  姐吹病更严重了!

  之后对牧场大总管的活计越发上心,还把那一百来个签了活契的小萝卜头们指挥得团团转。

  用异能催生梭梭树苗的业务,甘明兰已经驾轻就熟。

  一个晚上就把榆林卫的买卖给完成了。

  她在干活儿的同时,还把骏马山上可食用的十几种野菜做了大面积催生。

  水灵灵的甜苦苦菜。

  拌着吃清爽,炒着吃解腻、煮汤煮粥都使得。

  槐花是前脚开罢后脚开。

  一串串,一簇簇。

  抓上一把麦面蒸着吃,甜滋滋来又饱腹。

  沙葱和荠菜更是长疯了,上山不费吹灰之力都能薅一大篮子回家去......

  老人们都不由得感慨:

  “今年的节气真是怪!都立夏了,春季的野菜还一簇一簇的疯长!”

  “有菜吃还不好啊?咱地的麦地还有几个月才能熟呢!昂觉得今年的野菜滋味歹得很!”

  “听说那怀庆府的粮店都几个月没开过门了!今后会不会在秋粮下来前,市面上都买不到米面啊?昂家的面缸都见底了,这可怎么整?”

  “昂们这日子已经算顶好的了!骏马山的野菜随便吃,三五天的还能去大营领上一只草原兔,浊河里的鱼也多少是点荤腥,要真到了粮绝之日,昂们把羊杀了也能熬上一个月。”

  “这么一对比,日子好似还能勉强过,也不知道现在关内是个什么情景!”

  啥情景?

  地里的庄稼没熟,但邶文帝的人头熟了。

  商都的天还没进入雨季,说变就变!

  净军首领年大总管联合龙影卫、禁卫军,一夜之间就将皇室血脉全部清空。

  并让邶文帝,在死前将皇位传给了还不到一岁的皇子。

  新寡的太后娘娘抱着幼帝强势登基。

  年大总管还被先帝任命为了摄政王。

  荒唐!

  实在过于荒唐!

  世家勋贵们岂能容许后宫与阉人站在他们头上拉屎?

  之前虽然是各自为政,但彼此之间又有联姻等关系在。

  为了把黄毛小儿拉下马,商都马上掀起了一片血雨腥风。

  今日有坊间传闻,邶文帝是被人害死的,新皇得位不正。

  明日又有传,某某世家有不臣之心,是乱臣贼子往百姓们人人得而诛之。

  各方势力频频与流民接触。

  许以天大的好处,让这些人冲锋陷阵,去做那填命的炮灰。

  整个皇城仿佛就是一架巨型的绞肉机。

  城外的护城河,这些天都不知道填了多少条人命进去。

  河水是红的。

  人心是黑的。

  身处局中的人,不断的想把局外

的人拉进这一场混乱中。

  皇宫内禁卫军的防守越发吃紧之际,新皇给所有的边关重镇都发去了求救信息。

  赵牧云就在这个当口,接到了这么一份八百里加急来的圣旨。

  国丧都还没有发!

  不到一岁的小皇帝他究竟能不能在这场混乱中活下来,都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关于要不要听旨行事,边城的大营内此时的议论声异常激烈。

  有小部分武将坚决表示:“圣旨岂有不尊之理?难道昂们还能抗旨不成?”

  更多的武将是反对:

  “才几个月大的儿皇帝能明什么理,这圣旨代表的又是谁的旨意?听说那甚摄政王之前就是个没卵的阉货!难不成昂们要做阉党和后宫手里的刀?”

  支持正统的人企图挣扎:

  “可是,新皇毕竟是先帝唯一的皇子,他本就该是这片江山的继承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但是现在让你去送死的是阉党啊!不是昂们不愿意进商都救小皇帝!边城隔着商都有三千多里地,等昂们千辛万苦赶到时说黄花菜都凉了!”

  “说个眼下最实际的问题,大军出征粮草该先行吧?昂们就是带走大营内所有的粮食都不够走到半道上的!那剩下的守军和军属们还要不要活?”

  “不要忘了昂们世代驻守边城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漠北鞑靼上回不就是趁着昂们去剿贼的时候杀来的么?”

  “哼!想要用马也得给马上吃点草吧?各方势力升官发财博弈的时候,与昂们这些苦巴巴的军户不相干,遇到大乱就恨不得让昂们赤手空拳帮着拼命!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昂们吃的是侯爷想方设法搞来的粮食,穿的也都是侯爷置办的衣裳!军饷也是跟着侯爷上战场挣来的!没拿过朝廷一个铜板的军饷,凭啥给朝廷卖命?”

  “田参将说得对!其他边关重镇的大军去不去昂们管不着,反正昂们只听侯爷的命令!侯爷让昂去撵狗昂绝对不去抓鸡!”

  “......”

第242章 应对

  有争议不是什么坏事。

  反正最终的决策权,还是掌握在赵总兵手里。

  郑总兵在派亲兵前来运树回榆林卫期间,表明了态度,他们会紧跟边城的步伐。

  一切行动听指挥!

  赵总兵又是怎么做的?

  他代表了边城五大卫所,将漠北鞑靼二十万大军来袭屠村边城遭受的损失,以及支援西京城损兵折将后,又被二十万难民纠缠,并跟回边城的几个重大事件,给朝廷发了一份详尽奏报。

  奏报内,还附带了一份边城军田近十年来的收支。

  最后还提交了军饷申请,一口气申请了十年没发的数额!

  就问十万边军十年来被拖欠的军饷有多少?

  那真是一笔,把现在所有国库搬空了都凑不齐的巨款!

  好大哥边城打了样。

  小弟榆林卫自然有样学样!

  且榆林卫在不久前还惨遭了一回屠城之灾。

  除了军饷,抚恤金,朝廷总该表示一下的吧?

  总之,西北两大重镇的总兵主打一个据实以告!

  用桩桩件件事实告诉朝廷:

  他们哪怕将家里所有的粮食都带齐了,也不够抵达商都路上吃的量。

  更何况,鞑靼前脚才刚吃了败仗离开的,谁知道后脚会不会再杀进来?

  那可是对中原虎视眈眈且会屠城的鞑靼!

  边军和榆林卫算是对圣旨还有点子回应。

  九连城、渔阳、上谷、平城、偏关等其余重镇,却在收到圣旨后犹如石沉大海。

  报意思!

  边关重镇肩负的只有抵御外敌的重任。

  谁会管皇位上坐着的是老皇帝还是小皇帝?

  你们掐你们的!

  咱只负责守国门!

  整个边防静悄悄。

  摄政王与玉太后气急败坏,却也无可奈何。

  军饷的大坑,他们是真填不了半点!

  万般无奈之下,摄政王与玉太后居然把同样求助的圣旨,发给了几大流民军首领!

  这无异于承认了流民军的合法性。

  且招安的诚意之大。

  一出手就是个异姓王的爵位!

  异性王!

  有封地,可传五代人的那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