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第369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去年被强制分配到卫所的几万移民都嫌人多,负担重。

  现在呢。

  甘将军买回来的粮食加上苜蓿菜,就是再来一二十万人,熬到夏天都没问题。

  盛夏之后的关西,能吃的可就多了。

  各种瓜啊果的,能顶一半的饭。

  再然后。

  卫所的守将们,就告状到了熊总兵这里来。

  告状不是目的。

  目的是,问总兵大人要多多的移民。

  种完麦子就没活儿了吗?

  移民和军属们都还住地窝子里呢。

  要人,多多益善。

  一天收一封信,看得熊总兵一个头两个大。

  麻烦不会消失。

  麻烦可以转移。

  人家也向他的上级西北王求助了。

  信里就问:

  “关内还有没有难民往西北方向逃难呀?能不能派人去关内帮着宣扬宣扬?”

  宣扬啥?

  “宣扬咱关西就是个来了都不想走的好地方。”

  怎么个好法?

  “胡姬貌美,美酒畅饮,还有那吃不完的牛羊和胡饼!”

  赵牧云看完熊总兵的信,直嗦牙花子。

  这个老熊真是人心不足。

  关西如今有五十几万人在他辖下,这还不够他折腾的么?

  赵牧云不想一辈子都窝在西北边陲。

  积累实力顶多也就三五年时间。

  要是现在就把关内所有逃难的百姓,都弄到西北来,那今后他总不能在边城称帝吧?

  关西九卫那地界儿本就地广人稀,动辄一户就能分上几十亩地,田税又极低。

  不用服役,没有纷繁的赋税,更没有难民们老家的那些个世家大地主欺压。

  一旦他们适应了关西的生活,谁还乐意回老家?

  长此以往,关内的田地岂不是也要荒废了么?

  被动的接收难民和主动挖墙脚,就不是一回事。

  赵牧云与王府的属官们就着这个议题商议了许久,最后一致认为不方便干预。

  他们不干预,奈何朝廷乐意上送分题。

  去年商都的净军们靠着收刮各大寺庙,把皇宫里所有的仓库都给堆满了。

  今年呢。

  不好意思。

  数千家庙宇中的十几万和尚们,都还俗了。

  本就是为了避难才出家的,朝廷对寺庙都下得了手,那他们真是避无可避了。

  和尚们跑光了。

  只留下那些上了年纪没有体力的老和尚。

  那寺田谁种?

  谁爱种,谁种!

  总有些信佛的人会给添点香火钱。

  老和尚指着这些都能过。

  看你们这些阉党,今年还怎么收刮!

  朝廷对寺庙里的这些庙田和香火钱是怎么谋划的,太后娘娘且顾不上。

  去年那场蛤蟆瘟,加大了汤药的剂量才把小皇帝的命给救了回来。

  也就是保住了命。

  小皇帝的脾胃是彻底败坏了。

  喝母乳,也三天两头就有拉肚子的症状。

  一岁多了。

  御医都说能吃点米糊糊或者蛋羹。

  不行。

  吃不了一点。

  几口下肚,都能增重腹泻的病情。

  本以为熬过了冬天,天气暖和后,小皇帝的身体就会好起来。

  好不了半点。

  小皇帝那脆皮的身体,不过是被乳母抱着出去晒了会太阳,吹了下冷风。

  当晚就腹泻高热,一泻千里。

  小小的身体打起了摆子来。

  太后娘娘一怒,小皇帝的乳母被诛了九族。

  结果呢。

  御医们说,汤药是不能再灌了。

  让乳母喝吧。

  药乳效果慢一些,但对小皇帝的脾胃要好一点。

  被诛九族的乳母,历历在目。

  小皇帝的备用乳母们,瑟瑟发抖......

第378章 遗传

  只不过吹了一肚子冷风,就差点要了小皇帝的半条命。

  伺候他的宫人们,每天都是拎着脑袋在上工。

  杀了一批,又一批。

  整个王宫静悄悄的。

  摄政王这日终于抽空进了一趟后宫。

  当他见到凤榻上,太后娘娘闭目沉睡异常憔悴的容颜。

  对着惜花殿的宫人大发雷霆:“都是怎么伺候的?几百人都伺候不好一个主子?”

  太监、宫女们哗啦啦跪了一地。

  磕头

,求饶。

  神情惶恐又麻木。

  外殿有个长相异常妩媚的宫女,膝行到了摄政王跟前,柔声细气道:

  “禀王爷千岁,娘娘这是忧心皇帝陛下的龙体,夜夜不得安眠......”

  嘴里说着心疼主子的话,一双柔荑却已经攀上了摄政王的膝上。

  内殿跪地的宫人们先是听见了王爷的一声轻呵。

  之后,又有细细碎碎的呻吟传来。

  宫人把头埋得更低,装起了聋哑人。

  见惯不怪了。

  真的见惯不怪了。

  这样的宫女在惜花殿还有好几个,还都是太后娘娘亲自挑出来伺候王爷的。

  要不是给准备了这些,人家摄政王现在十天半月都难得进一趟后宫。

  且在前朝忙着呢。

  太后娘娘和小皇帝虽然是这座皇城名义上的主人。

  其实呢。

  大权都掌握在摄政王一人手中,文武百官唯摄政王为尊。

  对方似乎对脆皮小皇帝越来越不耐烦了。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