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075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贾敏的心放下了,请了桐桐去正堂坐。说了一会子话,客人多了起来,贾敏知公主不喜应酬那些老勋贵,便起身亲自送桐桐去黛玉的院子。

  都知定亲之后,姑娘家爱羞,今儿她便是躲一天谁也不见都是应该的。

  黛玉连见客的衣裳都未换,就是一身居家的装扮,见了桐桐倒是不羞,喜盈盈的:“正盼着您呢!我有好东西……”

  拉了桐桐去看她养的鹦鹉,那鹦鹉挂在廊下,见了人便嚷嚷:“馋丫头——馋丫头——”

  必是黛玉常这么说丫头,鹦鹉便学了去,见了人便嚷嚷起来,活灵活现。

  等贾敏走了,桐桐才跟黛玉细细说起六王。之前只敢浅浅的提一句,暗示给她,而今定下了,倒是再无忌讳,她把知道的尽数告知于黛玉。

  两人正坐在廊下说话,又有甄英莲前来,她常于黛玉交往,谈诗论词,这般大喜之事,她随父母前来道喜,因着关系好,便被送到后头来了。

  见了面还未曾说三两句话,又有嬷嬷带着贾家的女儿并薛宝钗前来。

  迎春而今是娇客,等闲不出门。惜春身上有重孝,也不能出门做客。

  来的只有探春!

  宝钗跟来便后悔了,见了公主,她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以后进宫,她便是宫娥婢女。公主在上,她坐下是要与公主平起平坐吗?谁家主子奴婢一起坐的?

  可要是站着,这么多亲戚当面,众人都坐着,难不成我站着?

  她只能假装不想坐,然后不时这么转转,那里转转,看看多宝阁上的摆件,看看吊起来养的兰花,又去逗弄鹦鹉。

  桐桐倒是没多想,只是自己在这里,反倒是叫人家不好说话。

  恰好四爷说宫里叫了,要回去。桐桐没留饭便告辞,不叫黛玉往出送:“你呆着吧!以后尽有见面的日子。”

  是!果真就不再送了。

  人一走,探春便说:“公主这般和气?”

  黛玉点头:“是!公主自来和气。”说着,就请她去里面坐。

  宝钗这才坐下,“听闻公主甚少出门做客……”

  黛玉笑了笑,未曾答话。其实公主不难请,除了去王府之外,好些官宦之家……公主也会去的。只是不登旧勋贵的门。

  父亲说这是立场不同!

  而今父亲就很尴尬,站在两方阵营当中。此次婚事好就好在,旧勋贵莫要觉得父亲是背叛,毕竟,父亲算是皇亲,跟他们本就不同了。

  慢慢的,自家和舅家便泾渭分明,这种立场有时比亲缘纽带还重要。

  薛姑娘这话,她不知道该如何答,那便最好不答。

  探春看了薛宝钗一眼,便打岔,岔开了这个话题。

  几个人聚在一起下棋说笑,不到开席,前面又叫了,老太太、太太要带着宝玉走,请三姑娘回去。

  探春愕然,急匆匆便往出赶。走到一半了,又回头对着黛玉福了福身:“林姐姐莫要生气,二哥哥自来便是那般,若有得罪之处,还望海涵。”

  黛玉先是一愣,紧跟着脸上便没了血色。

  外孙女这般大喜事,贾母自是要来的。

  除了不便前来的,可以说是阖府前来做客。宝玉自然在其中!要将宝玉带到后面吧,不合适!贾敏不让,别的客人带了姑娘小姐来,可不得冲撞了?年岁也都不小了,请安后自然该被送到前院接待男客的地方。

  宝玉被送去了,恰好,六王带了不少宫里的点心,亲自上门了。

  十分殷勤,就是对女方满意。

  宾客哈哈一笑,恭喜起林如海。

  林如海觉得有面子,亲自迎了新姑爷进门。许多大臣都跟六王不甚熟悉,而今林如海做中人,这么一介绍,气氛正好。

  又有那些勋贵之家,尤其是贾家、王家、史家,这都是亲眷呀。

  六王笑语嫣嫣,与之来往应酬,十分和乐。

  宝玉只管盯着六王看,然后跟六王说:“……也唯有六王这般……方能配上林妹妹那般冰清玉洁的女儿家。”

  与六王一比,自己果然是须眉浊物!

  他直愣愣的盯着六王看,突发此等感慨。

  然后,满大厅都静了:一则,六王长什么模样,你都不该当面评;二则,林家姑娘如何,你更不该评,他就不该在这样的场合出现在你的嘴里,听在外男的耳朵里。

  男子盯着男子目不转睛的看,这是什么意思?

  人盯人,眼珠子像是要黏上去的那种:要么,是真恨;要么,是心喜,甚爱。

  六王不是秦钟,六王也不是蒋玉菡,汗巾子这般的贴身之物都能交换。夸这两人的容貌,随意!但……那是六王,你这是何意?

  是否有亵渎之嫌?

  薛蟠盯着柳湘莲,想跟柳湘莲相好,被柳湘莲给揍了!这还是柳湘莲家道中落之后,柳湘莲都不能容忍。

  完了你管不住眼睛,盯着六王看!

  贾政浑身都哆嗦了,忙起身:“王爷恕罪,臣之子自幼憨傻,绝无冒犯之意。”

  六王的手在袖子里都握紧了,看在今儿日子特殊的份上,没发作:“憨傻?可怜见的。带回去养着吧!”

  那就养着了。

  回去之后贾政要打,贾母和王夫人拦着。

  贾母说:“或是宝玉一直这般?并非如此!宝玉见了北静王,应对何其得体?也不过是林丫头要嫁人,他心里有些痴症,糊涂了些罢了。”

  “母亲休要再提此话。”

  “不可再打!不可再吓唬他。”贾母怜惜的摸着宝玉的脸:“可怜见的!宝玉最是实诚,也不过是说了一句实诚话罢了!”

  六王确实一表人才,与林丫头确实般配,这又何错之有?

  贾母说:“备上厚礼,送往六王府!就说老身未教养好儿孙,失礼了,给六王赔罪。”

  而后贾敏气病了,哪怕六王一再表示无碍,可她依旧担心将来成婚,今日之事会成为黛玉的短处。

  表兄是外男,你嘴上挂着表妹,又说什么冰清玉洁……

  黛玉蹲在茶房亲自为母亲熬药,不时的看着外面被秋风吹的打着卷的落叶,心中亦不免沉重。

  秋风秋雨来了,好像有一种冷入骨髓的冷。

  人一生,不如意大概也是十之八九吧。看上去再如何完美的事,总也有一些缺憾之处。

  正如女子对良人和婚姻的向往,许是得来终归是有些欠缺的。

  心里想着这些,不由的有些悲凉。情绪还未来得及宣泄,六王府便来人了。贾敏忙起身见了,原来是六王说,公主与驸马不日将离京,他想带黛玉去给公主践行,问问老泰山和岳母,是否能肯准。

  贾敏的心结结实实落下了,心里念了一千一万遍阿弥陀佛,“自是准的!只管来接便了。”

  人走了,黛玉靠在茶房的门上,那一丝悲凉被冲散了。

  她写信给公主,问要去哪里,去多久,准备礼物也要用心,顺便又写了近日之感,言辞间带着些无错。

  桐桐笑着给回信,送什么都好,别的不便多说。只是,多愁善感大可不必,而今该想的是,那日随六王出门,当穿什么衣裳,熏什么样的熏香,眉形是否还要修一修,妆容是否容易脱……

  至于其他的,想它作甚?

  小儿女之事虽繁琐,但总也有几分意趣。他们为这个烦恼,却不知这背后一桩桩一件件藏着的都是大事。

  皇帝给了旧勋贵足够的恩典,瞧:以贾家为例,有孙女做了郡王妃,有外孙女做了王妃;以薛家为例,他们想送闺女来宫里服侍,宫里准了。

  这都是恩典,证明朝廷是优待你们的。

  而后,金镇为巡边御史,先去北境。而公主随行,替太后、皇后慰边境将士。

  旨意下达,择日启程。

  北静王面色凝重,在书房里写着密信。提醒二叔和二弟小心一些,这番贾家闯下这般大祸,案子没有审结,宫里又给了这般多的优容,此乃是十分危险的信号。

  金镇此次去北境,必有目的,当打起十二分精神应对,小心此人坏事。

  至于公主,他未曾多留意。不过是公主出行,随行护卫极多,说是慰军,其实是为了派人保护金镇,能叫他顺利到达北境的。

  信写好之后,叫人悄悄的送出城,辗转数次之后,才有信鸽放飞出去,一路朝北飞去。

  而桐桐也装备好行装,打算跟着四爷,再次朝北行。

  她将金甲递过去:“给!穿着吧。”他自己本身就菜,还偏爱玩惊险的!

第1170章 红宇琼楼(112)一更

  要走了,得去宫里辞行。

  此行随行护送公主的骑兵便有一千,另有步兵三千,又有亲卫五百。再加上车夫、马夫、运慰军赏赐的壮男五百。

  这般阵仗,便是宫中女眷再不懂朝政,也隐隐察觉到了不对。

  太后请了道录司的道士问吉凶,道士一再说:“娘娘勿忧,公主福泽深厚,此一行有惊无险,光耀乾坤,乃是大吉大利之兆。”

  皇后在边上宽心:“母后放心便是,既然老仙长这般说,那必有天佑。”

  元春站在皇后身侧,低着头静静的听着。

  桐桐和四爷进宫,先往太后这边来。

  宝钗跟着管事嬷嬷急忙退到一边候着,只敢用余光去看。就见郡主跟驸马并肩而来,缓步慢行。公主轻声漫语的不知道说了什么,驸马欣然一笑。

  她在犹豫,新人学三个月规矩,规矩学完该去何处服侍?

  太后自是最尊贵的女人,可太后年事已高。若是伺候太后的时日久些,将来太后薨逝,想来必有安置。若是伺候的时日短,为旧主守陵就得三年。这一守陵,能否再回宫廷可就未必了。

  因而,太后身边……之于自己而言,绝非一个好去处。

  皇后呢?皇后身边已有贾元春,她又岂肯容自己?自己进了宫,母亲和哥哥万万不会再拿银钱给贾家,给姨妈用了。

  这宫里,无钱寸步难行。

  她怕时日久了,自己后来者居上,必给自己使绊子的。

  因而,三王府、四王府……都是不错的去处!至于六王府……贾府之人常说,自己与林姑娘乃是一时俞亮。有有人奉承说,林姑娘小性儿,不如宝姑娘和顺。

  林姑娘的家世,自可小性儿。便是小性儿,皇家亦聘为王妃。

  自己和顺,那是不得不和顺。便是和顺,想来宫里,亦是哥哥花了许多银钱打通了关节,这才进来的。

  母亲总说为妾并非不好,可谁骂环哥儿不是骂小妇养的。

  这宫里哪里是想如何便如何的?上到太后、皇后,下到王妃、公主,哪个是没主意偏听奴才的不成?